夺标 发表于 2016-2-23 14:18:07

标标推荐:中国古典美男子的悲剧与喜剧(图文)

作者: 李芽 姬南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些资质卓绝、以美貌传世的男子,他们也曾获得过世俗的宠爱与追捧。但在英雄、才子大行其道的男权社会,他们或者如花凋零,或者被历史忘记。沧海桑田,世风不古,如今这样的“花样美男”却有了锦绣前程。
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1/00/F3/wKgBzFQ2gJuAJTNdAAy-EFcN1Sg148.jpg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1/00/F3/wKgBzFQ2gJuAJTNdAAy-EFcN1Sg148.jpg

轻轻将遮瑕膏放于掌心化开,再用化妆刷在那张本已非常精致的面庞上柔柔涂抹一番,微瑕尽去;稍白的粉底可以打磨掉男性轮廓造成的阴影;最后,纤细的眼线笔若有若无地勾画出微微上翘的外眼角,配合着一弯淡扫的修眉……在北京CBD康乾盛世摄影棚里,化妆师江琦长长出了一口气,端详着强烈灯光映照下的男模,他的面容完美得就像刚刚着过露水的清新百合。从镜子里,年轻的模特也给了为他试妆的化妆师一个满意的微笑。这是一次需要凸显男性柔美一面的男妆拍摄任务,灵感来自著名的“兰蔻亚洲美男系列广告”。江琦今年已经接到包括杂志、平面广告和电视片等媒体的好几次邀请,对于化这种中性化的男妆颇有心得。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2/00/F3/wKgBy1Q2gJyAayJmAATSp8Zd8Ms762.jpg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2/00/F3/wKgBy1Q2gJyAayJmAATSp8Zd8Ms762.jpg
男扮女装的李玉刚以其独特的才华,向观众展现了“男旦”的艺术魅力。人们深深欣赏他美艳的扮相和表情、唱腔。高超的化妆术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性别特征。摄影/闫飞


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2/00/F3/wKgBzFQ2gJGAcdmjAAMBu8FMgE4180.jpg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2/00/F3/wKgBzFQ2gJGAcdmjAAMBu8FMgE4180.jpg
李玉刚在后台化妆的情景。摄影/王子

“可能是受到日韩版花样美男的影响吧,国内也掀起这样的审美风潮,就是要柔美、精致、干净……化妆当然很重要,不过模特或者演员本身也要有这种气质。”江琦举的例子是2007年参加“快乐男声”选秀的一位选手——刘洲成,如果仅从外貌而论,这样的美少年可以说是上帝派来嘲笑女人的。此情此景令人大有时光倒转之感。因为翻阅古籍便会发现,当今所谓的花样美男,其实早在古代就不鲜见,他们一样有貌如女子的容颜和偶像般的光环。比如即使在今天也有很高知名度的潘安。


夺标 发表于 2016-2-23 14:28:17

“粉丝”成群的古代美男潘安为西晋人,小名“檀奴”,传说他姿容既好,神情亦佳。年轻时,潘安常常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怦然心动,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向他投掷水果,以至每次出游,“檀奴”的座驾都会被新鲜的水果堆满,由此便有了“掷果盈车”的典故。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关于檀奴,历史还用成语记住了他的另一个名字——潘安,“才过宋玉,貌赛潘安”、“连璧接茵”、“潘安再世”、“玉树临风”、“子建才,潘安貌”、“陆海潘江”……这些全都出自这位乱世美男短暂的一生。与潘安相似、因美貌留名青史的还有一个人——卫玠。而且他的经历还更夸张一些,因为他直接牺牲在自己的美色上。他是西晋大臣卫瓘之孙,生得“风神秀异”,他常坐着白羊车在洛阳的街上走。远远望去,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为“玉人”。谁料卫玠之美举世无双,却也因此祸从天降。一年他到京都游玩,被无数艳丽女子争相围观,“观者如堵墙”,沿途几十里堵塞不通,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时人谓看杀卫玠”(《世说新语·容止》)。另一位北周美男子独孤信,他的故事则颇令人莞尔。由于人长得美,模仿他的行止都成为一代时尚。某天,他出城打猎,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他要赶在宵禁之前奔回家,由于马骑得太快,头上的帽子被吹歪了,也来不及扶正。不明就里的人看了这个样子,大感惊艳,觉得他看起来更加潇洒了。第二天,满街都是模仿独孤信侧帽而行的男人。“侧帽”的典故后来被引用为风流自赏的意思。北宋词人晏几道曾在《浣溪沙》中有云:“侧帽风前花满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一诗中也曾写道:“风长应侧帽,路隘岂容车。”古籍中记载这样的故事还有不少:如“沈腰潘鬓”这个成语。“沈腰”指的是梁朝时的一位美男——沈约,他“一时以风流见称,而肌腰清癯,时语沈郎腰瘦”,从此以后“沈腰”就被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南唐后主、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的句子,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沈腰潘鬓”后来专门用来形容姿态、容貌美好的男子。再比如与潘安共称为“连璧”的夏侯湛、“粗服乱头皆好”的“玉人”裴楷、“濯濯如春月柳”的王恭等等……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1/00/F3/wKgBy1Q2gJeAc6qHAAYuki6Y5xA309.jpg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1/00/F3/wKgBy1Q2gJeAc6qHAAYuki6Y5xA309.jpg
潘安之美是传颂千百年的佳话。上图描绘的就是这位美男出游市井之时,吸引很多怀春少女用水果投掷他的故事,这种场面不难让人想到当代社会的“追星”时尚。今天在舞台上备受宠爱的“花样美男”和西晋潘安有着某种不谋而合之处,丰神俊秀、温文尔雅,甚至微微显露一些女性特征。潘安驾车出游之时,是否正是用今日美男明星那种“阴柔之美”迷倒一路的粉丝呢?绘画/李强

尽管在容貌描写上,文字大多为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位位中国古代美男的风姿还是跃然纸上。白皙、清秀的美男标准中国古人夸赞人的美貌,并不喜欢正面描写,而喜欢用比兴、烘托的手法侧面衬托出一个人的美,对男子之美着笔更加惜墨如金。南北朝时的《世说新语》说潘安长得漂亮的话就三个字——“美姿仪”;形容夏侯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这种描写方式会让读者浮想联翩、兴意盎然,不过却给那些研究美男外貌的研究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导致对于古代男性美貌标准的总结远没有美女那般巨细无遗。不过也有一些:首先,肤色白皙,宛如珠玉。东方人似乎对白有无比的热爱,以至于不仅“一白可以遮百丑”,白还能令人生出爱怜之心。汉朝开国之时,有位名叫张苍的美男子,因违反了军令,被刘邦判为死刑。行刑之日,张苍被脱去衣服、赤身裸体俯伏在砧板上。监斩官王陵一看,张苍身材高大魁梧,全身皮肤白皙润泽,是十分难得的美男子,杀了实在可惜。遂动了恻隐之心,向刘邦请求宽大处理,张苍竟然就得以大难不死。从那以后,张苍处事谨慎,忠于职守,最终官至西汉丞相,此事也被传为美谈。魏晋时身居宰辅的王衍也是著名的美男子,他很小的时候就被“竹林名士”山涛称赞为“宁馨儿”,“宁馨儿”的意思即“漂亮的小孩”。作为一名男子,王衍的肤色竟如白玉般白净晶莹,为此王衍结合自己肤色白净的特点,专门选用了一柄白玉柄的麈尾。这样在他手执麈尾时,就会让人清楚地看到,他的手与白玉颜色一样,是名副其实的“玉手”。正所谓“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再如身为曹操养子兼驸马的何晏,也是“美姿仪,面至白”……为什么白就是美呢?“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一种美白情结。宝洁公司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大约有75%的中国女性希望自己的肤色更加和谐白皙。虽然这次调查专门针对女性,但得出的结论是:在亚洲,白皮肤代表着优雅、聪慧、高贵。”江琦作为化妆师曾经和美学专家一起探讨过这种现象,他说:“专家有这样一种猜想,在古代白是一种高贵的颜色,因为像皇家贵族这些不事生产的人,他们的肌肤往往细腻白皙。而劳动人民古铜色的健康肌肤就不怎么受推崇。”另外,因为肤色的原因,东方人肌肤里有较多的黑色素。黑色素是由氨基酸经过酵素作用后产生的,它本身是一种蛋白质,细微的颗粒呈黄褐色,多数聚集在一起之后,会变成我们所看见的褐色和黑色。黑褐色的肌肤不容易显得明亮,所以人们都追求那种如玉一般有光泽的白嫩面庞。即使男子也不例外。为了获得这样的美白效果,从汉朝开始,男士们就动用了“敷粉”这样的化妆手段。《汉书·广川王刘越传》载:“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旁。”《汉书·佞幸传》中载有 “孝惠时,郎侍中皆冠贝带、傅脂粉”等等……在京剧里,曹操那张煞白的脸谱也不是空穴来风。根据记载,在魏时,敷粉竟是曹氏的“家风”,不论是曹姓族人,还是曹家快婿,皆喜敷粉。《魏书》载:“时天暑热,植(曹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敷)粉。”以此推想,曹操作为“国家领导人”偶尔化妆出镜当然也很必要。美男的第二项标准是眼有神彩,瞳仁漆黑。《世说新语》中,裴令公赞王戎便是:“眼烂烂如岩下电。”即形容眼神明亮逼人,如同照耀山岩的闪电。而且王戎即使是生病卧床,也依然是“双眸闪闪若岩下电”。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0/00/F3/wKgBzFQ2gJKALXZ4AAN2ThkIoYA733.jpg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0/00/F3/wKgBzFQ2gJKALXZ4AAN2ThkIoYA733.jpg
古代美男标准。画中解读了古代对于“貌若潘安”的如花美男的几项标准。绘画/历明明

为什么漆黑的瞳仁是美的呢?因为那会令男性的眼睛愈加显得炯炯有神,气势逼人。例如王羲之见到杜弘治赞叹道:“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谢公见到支道林,也赞曰:“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美男的第三项标准是关于身形和气质的,即秀骨清像,风神卓然。魏晋时期的美男名士,在身材上追求的是一种清秀瘦削、修身细腰的形象,即所谓“秀骨清像”。例如王羲之“风骨清举”,温峤“标俊清彻”,嵇康“风姿特秀”,王衍“岩岩秀峙”等等。“清”、“秀”二字,在魏晋人物品藻中比比皆是。这里虽然没有明确说明胖瘦,但“清”往往和“瘦”、“癯”、“羸”等字并用,可见“清”反映在人的形象上,应该是属于比较瘦的类型。黄色人种五官起伏不像白种人那么跌宕,惟有较清瘦,五官看上去才会俊秀可人。“秀”是“美好”之义,如“容则秀雅”。它常与“清”字合用,如“山清水秀”、“眉清目秀”等等。“眉清目秀”作为一种美的形象,显然不同于纠纠武夫“浓眉阔目”的那种阳刚之美。“秀”所指的美和“清”一样,应都属于文弱清瘦、带有阴柔美的类型。例如以“细腰”著称的沈约、“若不堪罗绮”的卫玠等等,都是清秀男子的典型。在魏晋时期的视觉艺术作品中,秀骨清像的人物造型也绝对是主流。南京西善桥墓出土的南朝模印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八位名士皆为形象清瘦、削肩细腰、宽衣博带;再如传世的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画中曹植那清瘦哀怨的俊朗风神,让多少人为之黯然神伤。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1/00/F3/wKgBy1Q2gJOADpRJABZNLRLRPHY669.jpg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1/00/F3/wKgBy1Q2gJOADpRJABZNLRLRPHY669.jpg
图为《元人杂剧选插图》(明·万历),才子佳人戏剧滥觞于元杂剧,并且对后代小说作品影响很深。它的思想源头来自于民间对于“郎才女貌” 的普遍认可。一代辞宗司马相如、才高八斗的曹植、风流盖世唐伯虎、博学多识的杨慎等都是古代才子的代表,对这类才子的爱慕表现为男子美的标准之一,可见男子美和美男概念并不一致。

综合上述这些标准,古代美男似乎呈现出一种女性化的特征,这有点像今天大家常用的一个词汇:中性化。确实,看看今天那些在舞台、屏幕上被热捧的“好男儿”、“快男”以及偶像明星们,长得是有点女性化。美男就是长得像女人的男子?谁听了大概都会觉得匪夷所思,尤其是崇尚阳刚之气的男性,一定会愤愤地扔出两个字:“妄言!”因为在他们心中,美男也许自有另外的标准。

夺标 发表于 2016-2-23 14:35:31

别有内涵的男子美其实,美男并不等于男子美。即便在古代,人们对于“男子美”的评价也是超出美男范畴的。《战国策》中有这样一则为人熟知的故事:齐相邹忌身高八尺余,形貌出众。当时齐国还有一位美男子叫徐公。有一天邹忌在镜子前穿戴整齐,边顾盼边问他的妻子:“我与城北的徐公比的话,谁更美?”他的妻子回答说:“你美啊,徐公哪儿能赶上你啊!”邹忌并不自信,再问他的小妾,妾也说他比徐公漂亮。后来他又去问来访的客人,客人连连称赞他胜过徐公。不过当他有机会见到徐公以后,才发现自己与徐公相比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故事发展到后来,邹忌入宫面见齐王,讲述了自己被蒙蔽的事,分析出他的妻子说他美是爱他,小妾说他美是惧怕他,而客人的奉承则是有求于他。这个故事意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不过,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原文称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长得应该算很不错,而且很有自信提出“吾与徐公孰美”的问题,结果邹忌对三个回答问题的人都做出了“他们蒙蔽我”的结论,但是按照“各花入各眼”、“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常理来推断,作答的人可能说的就是心里话,至少是觉得“邹忌的价值”远远高过徐公。再看看中国历史上许多优秀男性的形象,关于他们是不是“美男子”,结论同样模棱两可。比如东汉末年吴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周瑜,《三国志·吴书》记载他“瑜长壮有姿貌”,即既有身姿又有容貌。并有旁证:孙策称“周公瑾英俊异才”。《三国志》作者陈寿对男子相貌绝少赞美之辞,能如此称颂周瑜,可见其美貌应该非同一般。但是周瑜在历史上绝非以“美男”的形象流传千古,倒是苏轼以对一位英雄的追思写下了“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同样在关汉卿的杂剧《单刀会》里,对“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的大英雄关羽有这样两句:“他上阵处赤力力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一丈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一个活神道。”关羽,人称其为美髯公,民间干脆为这位忠义双全的大英雄到处建祠立庙,面对他威武雄伟的形象又有谁说他不美呢?由此可见,人们对于男子的评价标准,并不是以外貌出众为惟一性。换句话说,“美男”与“男子美”不能画等号。东晋时候,每年阴历三月三那天,人们都去河边临水为祭,这种以水来涤除不祥的习俗叫“修禊”。永和九年(353年)的这一天,大才子王羲之和名满天下的谢安、辞赋大家孙绰等人在山阴兰亭相聚,茂林修竹、清流婉转的这场游宴情景被一幅版画《兰亭修禊图》记录了下来。大名鼎鼎的王羲之的书法史称“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他本人的相貌也生得很好,但他的一段姻缘佳话却与外貌扯不上关系。当时的太尉郗鉴位高权重,而且相当爱才。他正好有一个温婉美貌的女儿,准备要挑选乘龙快婿,听说当朝丞相王导家的子弟个个才华出众,就派门客前去选婿。据说王家的公子个个精心修饰、正襟危坐,只有王羲之一人解开外衣,独自躺在东床之上坦腹而食。门客对此感到不满,回去如实禀告,而郗鉴听到以后,立即选中了这位“行事随便”的才子做女婿,因为他看中的是这个青年的与众不同。《晋书》记载了这个故事,《世说新语》也将“东床快婿”、“坦腹东床”的成语传为美谈。这是“才子配佳人”的经典模式,请注意,它不是“美男配佳人”。而另一种经典婚姻模式是“美女爱英雄”。即便是被大家广为传唱的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也是因为董永至孝之举——为了安葬父母,宁可卖身为奴。总结一下古代被人尊崇的男子形象,他们有这样几种:才子、义士、高士、游侠、英雄、隐士甚至是财男、孝子,而绝少美男。男子的美貌基本输给了其他品质。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0/00/F3/wKgBy1Q2gJKAFtNeAAf_Rp0TznU741.jpg

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1/00/F3/wKgBzFQ2gJSAH67lABgsiGNZCtg874.jpg

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0/00/F3/wKgBy1Q2gJaAGm57AAy2l3b7SyE197.jpg

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2/00/F3/wKgBy1Q2gJWAfurdAAW4TkmelpY728.jpg
以上是四幅古代男子画像,代表了古代书画作品中比较典型的男性。比如帝王像、功臣图、才子画像、英雄肖像等等。大量书画作品描绘的并不是那些美貌俊男,就连以容止之美名留青史的潘安、卫也没有留下半幅样貌。这正说明了古代男子在社会中的地位以何为重,美貌绝不是彰显男子美的惟一标准。上图自上至下分别为:《赵匡胤》(宋)、《中山王徐达》(明)、《葛仲华》(清)、《卢俊义》(明)。


夺标 发表于 2016-2-23 14:39:07

汉乐府中《陌上桑》可以视为古代择婿的典型案例:美女秦罗敷断然拒绝了前来殷勤探问的使君,理由是自己有个足够好的夫婿,她这样夸赞自己的夫婿:“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这段夸赞,几乎让数千年来梦寐得到好女子的男人们汗颜——罗敷的丈夫除了符合美男的标准“为人洁白皙,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外,还有令常人难以企及的其他——财产、地位、名声,一个都不少。罗敷的丈夫可谓完美。不过从她的夸奖顺序看,依次是财产、地位、声名、美貌。美貌被放在最后,这应了一句老话:“美又不能当饭吃。”如果一个女子把自己的一生寄托在男子的美貌上,无疑是个不识人间烟火味的人,比如白娘子。不过,编故事的人很聪明地给白娘子赋予了蛇精的身份。美男,可以欣赏、喜欢,但不能依靠。这就是古代社会的现实情形。其中蕴涵的道理其实并不深奥:在生产力低下、社会分工明确的时代,男子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从“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的年龄称谓就可见一斑。因此要想挑起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家庭的重任,仅有美貌是不够的。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2/00/F3/wKgBzFQ2gJWAeXg0AARKM-shHcs822.jpg
当今,越来越多“如花似玉”的男子,成为大众眼中的魅力明星,不少娱乐影视杂志更是推波助澜,力捧“花样美男”,如上图某杂志封面(局部)。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现代涌现出的男明星,如金焰、赵丹、王心刚……他们个个都是美男,但在俊朗中透着勃勃英气,没有一点“娘”的感觉。当代美男的受捧宠,应该是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女性地位上升,进入“消费男色”时代有关。

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0/00/F3/wKgBzFQ2gJmAPY8wAAJltovy_-g050.jpg

花容月貌的结局明朝陈继儒收录前人之语著成一本《安得长者言》,其中有一句最遭现代人嘲笑的话 :“女子无才便是德。”但这条理论实实在在地在中国被奉行了上千年。古代女子的价值以何体现呢?那就是美貌。它可“倾国倾城”也可改变命运。汉代女子王昭君,就因为遭到宫廷画师的丑化被皇帝嫌弃而远嫁塞外……而古代美男境遇却截然相反。比如大名鼎鼎的兰陵王高长恭。高长恭为北齐实际创建者高欢之孙,骁勇善战,是位了不起的将军,还生着一张满月般的秀丽面庞,史书上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因为封地在徐州附近的兰陵,所以人称“兰陵王”,应该算是上天垂青的“幸运儿”吧,然而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结局十分悲惨。相传他在行军打仗的时候甚至不敢直接面对他的将士与敌人。“貌柔心壮”简直就是这位战场英雄的沉重负累。为什么呢?只因为他的面貌太过柔美,不能振奋军心,也不能威吓敌人。结果,他每次打仗都不得不戴上狰狞的面具。兰陵王貌美、勇猛、爱兵如子、私生活严谨,近乎完美。但他有个贪财的毛病,在他家门口常常排着行贿的长队。有人悄悄劝诫他:你的地位已经这么高,这么富有,干嘛还要去贪财呢?兰陵王低头不语,对方已然明白,这是兰陵王怕自己的完美遭人怨嫉,所以要弄出一些污点来。后来他听从劝告,推托生病想要辞官退休,却还是因为说错话招致杀身之祸。历史并不像称颂美女一样称颂美男。关于美女的记载见诸中国历史的各朝各代,明末有本《悦容编》,清代李渔还专门为美女从头至脚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从吴道子到大画家唐寅都不遗余力地展开想象,将人们心目中的各位美女形象在笔下呈现出来。而美男呢,抛开诗词歌赋中语焉不详的描述,就只有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里的一篇《容止》了。即便是魏晋那样一个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男色”时代,留下的也不过是《容止》中那39个小小段落的简单记述。这只能解释为美男并不为古代主流社会所接受,所以除了魏晋那个特殊的时代以外,不通过仕途正路而以柔媚获宠者有一个很不雅的称号——佞幸。在道德高度上他们遭到了男权社会的唾弃,尽管在有些时候,美貌的男人可能相当无辜。时代走到今天,“美又不能当饭吃”这句话必须加以纠正了——貌美而大有出路乃至身价百倍的美男,比比皆是。而女子在选择配偶时,也不再把男子的经济能力的高低作为重要因素。那些具有高薪的女白领、女金领,已经没有必要拒绝楚楚可人的美男了。记得在一次电视选秀(男子)节目时,一位女评委毫不犹豫地把票投给了才艺稍逊而容貌可人的选手,在回答原因时,这位具有一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女性直接承认自己看的就是外貌,而不是才艺。凤凰卫视主持人梁文道在被问到当今捧宠花样美男的风尚时,他的回答很有意思也有些许无奈在里头:“这其实算是一件好事情,起码打破了一个成立很久的标准,那就是在欲望对象上,女性被物化了。现在好了,男性也可以物化了。看起来,男女又平等了一点。”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0/00/F3/wKgBzFQ2gJaABFgYAAJy0U3wb_o689.jpg
曾经以“不修边幅”为美德的男性在新的时代风尚冲击下悄悄改变。越来越多男士化妆品广告出现在街头巷尾,成了消费时代新的“金矿”。男士对自己的雕琢,如何能根据场合和需要,配合自己的社会身份,而不受大众“追星”时尚的影响,让自己也“花样”起来,成了时尚男士热议的话题。摄影/王凯

郎重才、女重貌的传统观念在今天即使没有得到颠覆,至少也得到了修正。没有经济的富足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宽容就不可能有对美男的欣赏。上帝造了男人,绝不是为了让他们终日清颜素服,劳其筋骨。这么想来,这个时代“花样美男”的突然流行,对容貌姣好的男子的无条件宠爱与追捧,倒是社会有了更高的包容度和接纳度的一种表现,是人们对自然美之爱的一种毫不掩饰的表达与流露,是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的一种可喜现象。时代进步了,社会变了,只有评价美男的标准——相貌姣好,宛若女子——没有变。

夺标 发表于 2016-2-23 14:40:54

古代男子妆容术美男如玉,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时代,男人对于外貌仪容的追 求登峰造极,那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其时化妆之风非常盛行。化妆本就不是女人的专利,古代男子也有修饰自己妆容的方法,只是不似女子般繁复齐全而已。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2/00/F3/wKgBy1Q2gJiABBphAArdOL5HJOE234.jpg
古代男士妆容用品

一、敷(傅)粉在男子妆饰中,敷粉是最为流行的手法。汉朝时,就有男子敷粉的记载。《汉书·广川王刘越传》载:“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旁。”《汉书·佞幸传》中载有:“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鵔鸃、贝带、傅脂粉。”《后汉书》中还记载了一位叫李固的人,以胡粉饰貌,搔首弄姿。那时社会对敷粉的态度还是不为礼教推崇。魏晋南北朝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敷粉成了士族男子中的时尚。《世说新语·容止》称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想试试他的白嫩面庞是否天生,于是在大热天让他大食汤饼,结果“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原来何晏天生就很白皙。但根据记载,何晏似乎整日手持脂粉。史书记载的“胡粉”是什么呢?胡,糊也,意为脂和之如糊。据记载,古人所使用的乃是铅粉,就是用铅、锡等材料,经化学处理后转化为粉,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铅。《神农本草》称之为“鲜锡”。铅粉能使人容貌增辉生色,故又名“铅华”。成语“铅华落尽”讲的正是此物。铅粉的形态有固体及糊状两种,固体的被加工成瓦当形及银锭形,称“瓦粉”或“定(锭)粉”;糊状的就是俗称的“胡(糊)粉”。二、熏香剃面熏衣剃面之风,在南北朝时最甚。《颜氏家训·勉学》中载:“梁朝全盛之时,贵族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可见,梁朝的男子在妆饰上更上一层楼,不仅敷粉,还要施朱(胭脂),且刮掉胡子,熏香衣裤。当时名贵的香料都是从西域南海诸国进口的,例如甘松香、苏合香、安息香、郁金香等,均奇香无比。且当时香料的制作工艺日益精进,从汉初的天然香料转化为合成香料。《南史》中便载有范晔所撰的“和香方”,以十余种进口的名贵香料调和而成,当为可以想见的袭人之香。由于熏香耗资甚费,曹操曾发布一道《魏武令》禁止烧香、熏香,曰:“昔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内不得香薰。……令复禁,不得烧香!其以香藏衣着身,亦不得!”可哪里禁得住!魏晋之际,这种熏香风气在士族中流行传开,士人佩带香囊十分普遍,如东晋名将谢玄便“少好佩紫罗香囊”。三、敷擦面脂、口脂及至唐代,化妆品的制作工艺日益成熟,男子中更加盛行涂抹面脂类护肤化妆品,涂抹口脂也流行起来。唐代皇帝每逢腊日便把各种面脂和口脂分赐官吏(尤其是戍边将官),以示慰劳。唐制载“腊日赐宴及赐口脂面药,以翠管银罂盛之”;韩雄撰《谢敕书赐腊日口脂等表》云“赐臣母申园太夫人口脂一盒,面脂一盒……兼赐将士口脂等”;唐白居易《腊日谢恩赐口蜡状》也载:“今日蒙恩,赐臣等前件口蜡及红雪、澡豆等”……此外还有一个记载,唐高宗曾把元万顷、刘袆之等几位文学之士邀来撰写《列女传》、《臣轨》,同时还常密令他们参决朝廷奏议和百司表疏,借此来分减宰相的权力,人称他们为“北门学士”。由于他们有这种特殊身份,高宗非常器重,每逢中尚署上贡口脂、面脂等,高宗也总要挑一些口脂赐给他们使用。想象一群帝王大臣在那里忙忙碌碌地试香、分飨,实在是非常有趣的场面。由此可见,在唐代,面脂和口脂不仅妇人使用,男性官员甚至将士也广泛使用,当是非常大众之物了。这里提到的口脂,是一种无色唇脂,只起滋润双唇的作用,用于防止口裂,相当于现在的润唇膏。《外台秘要》中对口脂配方曾有详细介绍。一般是以动物油脂、矿物蜡和各种香料制成,如羊脂、麝香、甘松香、乌麻油等。从史籍看来,古代口脂的配方和香型极多,这也从侧面看出古代男子使用口脂十分普遍。除了敷粉施朱、薰衣剃面、护肤护唇,古代男子和今天一样,也盛行染黑头发和胡须,让自己显得更加年轻;也有纨绔子弟喜好纹身,招摇过市;甚至有的人在女子缠足风行的年代也裹缠小脚,以追求心理上的满足。而且,除了修饰外表以外,魏晋时期,名士也注重以内养外,通过吞丹服散来刺激人面色红润,精神旺健。例如最先提倡服散的何晏便曾说:“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而这种散剂,本来是东汉名医张仲景研制的一种治疗伤寒的药,名士服用则纯属寻求身体上的刺激,类似现在的毒品。可见,适度的修饰可以颐养姿容,但凡事需要有度,物极必反之时,也就是贻笑大方之日。

夺标 发表于 2016-2-23 14:42:12

最受古人推崇的男子形象高士◎春秋《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诗经·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诗经·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诗经·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战国·屈原《离骚》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2/00/F3/wKgBzFQ2gJmAU2DDAASXywhl2A4806.jpg
屈原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才俊◎唐·李白《少年行》“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声鲁勾践,争博勿相欺。”“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蕙兰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五代·韦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北宋·晏几道《生查子》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北宋·苏轼《江城子》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1/00/F3/wKgBzFQ2gJiAXBUuAAL2GECNDQQ228.jpg
狩猎图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南宋·范成大《霜天晓角》少年豪纵。袍锦团花凤。曾是京城游子,驰宝马、飞金鞚。书生◎唐·蒋防《霍小玉》李益:门族清华,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元·关汉卿《拜月亭》蒋世隆:锦绣胸襟气若虹,文章才学足三冬;循循善道驰庠校,济济儒风蔼郡中。题雁塔,步蟾宫,前程万里附溟鸿。◎元·王实甫《西厢记》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1/00/F3/wKgBy1Q2gJqAUDyiAAPQ4ZNWHUk982.jpg
《西厢记》

张生:外像儿风流,青春年少;内性儿聪明,冠世才学,扭捏着身子儿百般做作,来往向人前卖弄俊俏。◎清·孔尚任《桃花扇》侯方域:貌美休夸掷果满车,才洪敢同七步成文。◎清·荑荻散人《玉娇梨》苏友白:美如冠玉,润比明珠。山川秀气直萃其躬,锦绣文心有如其面。宛卫玠之清癯,俨潘安之妙丽。并无纨行藏,自是风流人物。◎清·曹雪芹《红楼梦》贾宝玉:面如敷粉,唇若施脂, 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清·名教中人《侠义风月传》铁中玉:生得丰姿俊秀,就像一个美人,因此,里中起个浑名,叫做“铁美人”。英雄◎三国人物:http://img0.dili360.com/rw9/ga/M00/00/F3/wKgBy1Q2gJmALp3EAAMeYDZKBHU046.jpg
李典、典韦大战吕布

周瑜:面如美玉,唇若点朱,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胸藏纬地经天之术,腹隐安邦定国之谋。陆逊:身长八尺,面如美玉,体似凝酥。马超: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程昱:身长八尺三寸,美须,眉清目秀。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机,飘飘然当世之神仙也。张辽: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吕布: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水浒人物:卢俊义: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惯使一条棍棒,护身龙绝技无伦。京城内家传清白,积祖富豪门。沙场临敌处,冲开万马,扫退千军。更忠肝贯日,壮气凌云。慷慨疏财仗义,论英名播满乾坤。卢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花荣:齿白唇红双眼俊,两眉入鬓常清,细腰宽膀似猿形。能骑乖劣马,爱放海东青。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发迸寒星。人称小李广,将种是花荣。柴进: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武松: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罕天狮子下云端;骨筋健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穆弘:面似银盘身似玉,头圆眼细眉单,威风凛凛逼人寒。灵官离斗府,佑圣下天关。武艺高强人胆大,阵前不肯空还,攻城野战夺旗幡。穆弘真壮士,人号没遮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标标推荐:中国古典美男子的悲剧与喜剧(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