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山

标题: 世界日报社論:川普對中國強硬 依舊有巴農影子 [打印本页]

作者: 新鲜人    时间: 2018-4-5 11:35
标题: 世界日报社論:川普對中國強硬 依舊有巴農影子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8-4-5 11:37 编辑

世界日报社論 2018年04月05日 06:00

中國公布對美國進口30億美元商品加徵進口關稅,報復美國提高中國鋼、鋁製品進口美國關稅,美中貿易大戰拉開序幕。但川普總統說,「我們不是在跟中國打貿易戰。這場貿易戰好多年前就讓那些愚蠢、不稱職、當時代表美國的人輸掉了,所以現在我們每年有5000億元貿易逆差,再加上被盜走的3000億元智慧產權。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這番話和川普上任後一系列對中國強硬政策,都有極強烈的前白宮政治顧問巴農的色彩;如今貿易戰,更如同巴農思想的翻版或延伸。

美國記者沃爾夫(Michael Wolff)新書「烈焰與怒火:川普白宮內幕」(Fire and Fury:Inside the Trump White House)披露,曾是川普首席策略師的史蒂芬‧巴農,談到中國時指出,「美國真正的敵人是中國。中國在新冷戰中處於第一戰線。中國很重要,其他都無關緊要。我們沒把中國搞懂,其他都免談。一切很簡單,中國現在處在納粹德國1929年到1930年的狀況。中國人和德國人一樣,是世上最理性的人,直到最後失去理性,會像1930年代的德國一樣,變成一個極端民族主義國家,而且一旦發生,就會是請鬼容易送鬼難。」

巴農早前接受「紐約時報」訪問,亦曾把中國與納粹德國相提並論,指兩國均有充滿愛國熱情的年輕一代。他當時警告,如果美國未能遏制和挑戰中國崛起,中國的命運將與當年的納粹德國一樣。巴農更認為,美國勞工及中產階級過去一直「資助」中國,中國向外輸出了產能過剩。

巴農去年12月19日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也表示,川普從競選一開始,就將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這一點從未改變。他在日本發表演講稱,「抗衡中國的崛起和日益增長的霸權需要,美國和其盟國已進入『決斷的谷地』。」巴農引用20世紀西方國家對納粹德國實行綏靖的例子警告說,「對中國作為一個勢頭上升的競爭國的綏靖,也有同樣的危險。」

巴農是川普的「軍師」,為川普2016年總統勝選有過巨大貢獻。儘管川普和巴農的緊密關係在「烈焰與怒火」一書出版後,遭遇重大挫折。川普就書中內容,公開砲轟向作者爆料的巴農,但並沒有改變巴農的戰略思想;巴農的建言,仍是川普對中國策略的靈魂與核心主軸。巴農當時出局,是共和黨建制派、溫和派與極端保守派、強硬派對壘博弈的後果之一。

有分析認為,儘管川普與巴農之間表面不和,但他們思想上存在相通之處。分析人士甚至懷疑,巴農和川普將來會拋棄前嫌,重新修好,再川普可能重用或幕後借重巴農作諮詢對象。

針對美國開始向中國展開貿易戰,巴農之前稱:「川普將更加對抗。中國人將尋求對話。當時全球自由派處於主導地位,同意與中國展開兩個『戰略對話』(指美中每年例行的戰略和經濟對話),但什麼也沒有做成,只有更多的對話。」

英國劍橋分析公司前員工威利,將該公司非法獲得臉書5000萬筆客戶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後,用以制訂新聞和廣告投放政策,直接干預選舉,包括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和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消息日前曝光成醜聞,巴農正是劍橋分析公司的副總裁。劍橋分析的投資人,也是巴農的好朋友,即共和黨極端保守派羅伯特‧莫瑟,他投資劍橋分析1500萬美元,讓這家公司建立起來。而兩人都是川普的堅定支持者。

川普對政策和國際現勢所知有限,理念想法多數來自他信任的政治顧問和幕僚。巴農戰略構想對川普的影響,可能超乎外界想像。而川普的政策並非僅是個人主觀意願,或心血來潮突發奇想,而是保守集團長期規劃的結果,著眼遠期效果,包括改變中國在經貿方面對美國的優勢,遏制「2025中國製造」,阻礙中國成為世界科技主導的強國。

儘管美中貿易戰近期將對美國一些產業和部門造成傷害,但川普政府對此似有心理準備,會有措施應對貿易糾紛造成的衝擊。不少專家認為,中國或外界不要抱川普會「見好就收」的幻想。

也有分析認為,美國這次不打趴中國,絕不會收手。這是本世紀美中經濟發展模式,即中國的政府主導型經濟,和美國的自由市場經濟的對壘,也是文明模式的較量,更是世界「一山不能容二虎」的寫照







欢迎光临 汉山 (http://hanshan.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