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山

标题: 《名家觀點》美中貿易談判:中國「制度優勢」開始發力 [打印本页]

作者: 新鲜人    时间: 2019-2-18 12:00
标题: 《名家觀點》美中貿易談判:中國「制度優勢」開始發力
   李直 2019年02月18日 06:00    世界日报


  新一輪美中貿易談判又無果而終,雙方旋即決定將在華盛頓再舉行一輪談判。在媒體曝出川普準備將美中談判延期30~60天,以為美中達成一個比較周全的協議留出談判時間的消息後,下一輪華盛頓談判仍將不會有明顯進展就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這是因為把談判拖下去,以拖待變,以拖生變,是中國既往的談判策略。採用這個策略的益處在於,如果最終談判不出結果,或者出現的是與假如沒有談判也終會到來的相同結果,那麼這個拖期至少也將壞結果出現的日子後推了。將此壞結果出現的日子推後,雖不大可能反轉出好結果,但也不會有大害處。


  不過,實際上,中國之所以在各式談判中敢拖、能拖、善拖,這也正是其「制度優勢」的外顯。在美中貿易談判中,中國始終可用一個聲音說話,中國的民意、官意能夠高度統一:當中國放出「奉陪到底」的聲音的時候,中國輿論場上一片喊殺之聲;當中國表示要談判解決爭端時,中國的公開輿論則可一夜之間再無討伐的雜音,靜默以待,彷彿耐心無限……


  而反觀美國,股市因談判前景不同而陰晴不定;在貿易戰中損益不同的利益群體公開表達支持或反對的意見;握有選票的選民威脅將根據貿易戰給自己造成的損益而決定下次的選票投向;不同黨派的立法者更願意將貿易戰中的得失解釋為行政當局政策及其執行的成敗,由此造成國內政治情勢的變化不定。而隨著美國下一個總統選期的迫近,貿易談判的不確定後果,被拉遠投射在國內政治的圖板上而越放越大。此時,就極有可能出現因國內政治困境而削弱談判者在對外談判中的地位的情形,並迫使談判者左支右絀,最終在國內政治的需要而必須出成果的壓力下斷送優勢,從而不得不向談判對手做出不曾想的讓步。


  在美國國內政治情勢趨緊,下一總統選期逐漸逼近之時,尤其是中國修憲成功之後,美中兩國的這一制度反差更加明顯。以「原則」讓步換得落實「原則」的時間,由此屢破美國定下的時間表,這實際上是中國「哀兵」在談判中低調取勝的第一步。(作者是大陸政治觀察人士)









欢迎光临 汉山 (http://hanshan.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