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山
标题:
英国《金融时报》: 怡和集团:承受着压力的香港大财团
[打印本页]
作者:
华盛顿人
时间:
2019-11-23 16:00
标题:
英国《金融时报》: 怡和集团:承受着压力的香港大财团
怡和集团是香港中环最大的地主之一,随着骚乱蔓延到香港中心商业区,怡和也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大集团之一。
2019年11月20日 10:23 英国《金融时报》 唐•温兰 北京 , 乔治•哈蒙德 香港报道
上周,当香港警方与抗议者之间的冲突蔓延到香港中心商业区时,一家公司成为了背景。
怡和集团(Jardine Matheson)是香港著名商业街区中环最大的地主之一,它背后的家族财富可追溯至近两个世纪以前与中国清朝的鸦片贸易。
但随着骚乱席卷这座亚洲金融中心,怡和集团也成了当地规模最大、受影响最严重的企业集团之一。该集团一直是香港经济繁荣的最大赢家之一,但在香港经济繁荣的同时,不平等也不断加剧,同时房地产市场对许多人而言越来越难以承受。
这家拥有187年历史的集团旗下拥有多家酒店、无数的办公大楼、一座庞大的购物和餐饮中心、一家梅赛德斯(Mercedes)经销商,这些资产构成了中环——全球密度最高的商业区之一——的核心。怡和旗下的特许经营店在中环无处不见,比如7-Eleven。
Ballingal Investment Advisors的戴维•布伦纳哈塞特(David Blennerhassett)表示:“一些主要的家族企业集团,包括怡和在内,都面临压力,它们预见不到这些麻烦何时能结束。”
根据分析师的估计,怡和集团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香港,他们同时指出这些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直接来自其在中环的业务。怡和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超过46万名员工的企业集团,过去10年中年收入几乎翻了一番,2018年达到425亿美元。
上周,香港陷入骚乱的威胁感明显加强。催泪瓦斯的味道飘荡在这片金融区,企业纷纷关门,银行和律师事务所也让员工回家。
分析师预测怡和集团今年的收入会下降,而自2015年以来其收入每年都在增长。该集团面临的风险在9月加剧,当时抗议者开始将怡和的部分资产与对北京的支持联系起来。
该集团的零售控股公司牛奶国际(Dairy Farm)成立于1880年代,是港岛最早的公司之一,持有美心集团(Maxim’s Caterers) 50%的股份。美心创始人之女伍淑清(Annie Wu)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批评抗议者之后,美心及其旗下特许经营店——包括星巴克(Starbucks)——成了抗议者袭击的目标。
这家公司面临的压力显而易见。自抗议活动于今年早些时候开始以来,牛奶国际的股票已下跌了近五分之一。该公司还在香港经营7-Eleven便利店等店铺。本月初牛奶国际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将股票下跌归咎于消费者信心疲软。
但其实怡和集团绝不是一家亲北京的公司,该集团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都与中国的统治者——从清朝的道光皇帝到中共——关系紧张。
怡和集团与太古集团(Swire Group)都属于最早的外贸行,即“洋行”,它们从1830年代开始将鸦片走私到中国。这一贸易导致了中国与英国的鸦片战争,并开启了外国对中国内政的长期干涉,这段历史今天被中共称为“百年国耻”。
怡和集团和太古集团均在创始家族的控制之下。贾丁(Jardine)家族的姻亲本•凯瑟克(Ben Keswick)于今年初接过叔叔亨利•凯瑟克(Henry Keswick)——从1972年起担任怡和掌门人——的交接棒,成为怡和集团的“大班”,即大老板。施纳贝(Barnaby Swire)在自己的家族企业太古集团也身处同样位置。
这两家洋行都是亚洲过去殖民时代的最后残存。
1949年毛泽东和中共上台后,怡和在中国内地的许多产业都于1950年代初期被没收。1967年,在一场左派暴动最终导致香港发生一系列致命骚乱后,怡和集团开始了一场多元化运动,将其业务拓展到该地区多个新市场。
一位熟悉该集团运作的顾问表示:“这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企业,在上世纪60年代情况真的很糟的时候就在香港了。我怀疑他们是否真的会在这个时候做出任何长期决定。考虑到他们在香港的规模那么大,他们也很难做出任何突然的改变。”
怡和集团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国内地的影响进入其大本营心怀警惕。
在1980年代初中英就香港控制权移交开启谈判的时候,怡和集团迅速把注册地从香港改成百慕大,以保护自己不受中国内地的影响。
到1994年香港移交中国仅剩三年时间之际,怡和集团从香港交易所退市并在新加坡重新上市,又一次打击了这座城市。但自那时起,怡和集团改变了对中国内地的策略。随着中国经济在2000年代蓬勃发展,怡和在中国内地建立起庞大的业务。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研究中国历史的教授曾锐生(Steve Tsang)表示:“(怡和集团)实际上充当的是香港与中国内地之间、外界与中国之间的搭桥者。他们一直努力不卷入政治当中。”
该集团试图与香港的抗议活动保持距离,并且很少对之进行公开评论。其领导层保持低调,并拒绝就本文与英国《金融时报》交流。
香港的动荡始于今年6月,当时香港政府拟通过一项允许香港嫌疑人被引渡到中国内地的法案。超过100万人因此走上街头抗议。
该集团位于中环的旗舰写字楼怡和大厦(Jardine House)的顶楼拥有绝佳视野,可以看到过去一周抗议活动席卷香港市中心的关键区域。怡和集团旗下的房地产控股公司香港置地(Hong Kong Land)是中环最显眼的公司之一,该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贡献了怡和集团27%的利润。
一位分析师称,房地产是怡和集团“皇冠上的宝石”,但由于受抗议活动影响的中环区域的租金下降,房地产业务正受到打击。
联昌证券(CIMB)的房地产分析师郑怀武(Raymond Cheng)说:“怡和集团业务遍布中环。零售房地产绝对受到抗议活动的伤害。”
郑怀武指出,写字楼(占香港置地资产组合的大部分)将比零售店铺更能支撑得住。
分析师表示,经过数月的抗议活动后,香港的经济前景黯淡。在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增长出现自十年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首次下滑之后,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学家刘健恒(Kelvin Lau)谈及香港的一般零售和旅游业时表示:“最近的月度统计数字没有显示出任何快速回升的迹象。”
这座城市的低迷在怡和集团位于中环的旗舰酒店——文华东方酒店(Mandarin Oriental)体现得非常明显。今年第三季度该酒店的入住率是49%,而2018年同期为71%。
上周四,文华东方酒店外面的道路上到处是竹制脚手架和抗议者从人行道上挖起的砖头。警方用来控制人群的临时路障的残留物仍然阻塞着路段。与该区域的许多酒店一样,文华东方对工作日入住的游客降低了房费。酒店管理层甚至抛出免费升级客房和赠送早餐。
上周五,香港政府预测香港将迎来十年来的首次经济衰退,怡和集团将面临进一步的考验。
阿尔奇•霍尔(Archie Hall)伦敦补充报道
译者/何黎
欢迎光临 汉山 (http://hanshan.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