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山
标题:
泰州女工爱心助学20年 带动1400名巾帼志愿者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千世界
时间:
2015-10-10 18:48
标题:
泰州女工爱心助学20年 带动1400名巾帼志愿者
年收入不足2万元,却先后资助贵州、青海以及本地多名贫困学生——
姜堰区娄庄镇放牛村十八组村民王高琴家的抽屉里,珍藏着几十封特殊信件。写信人是一位从未谋面的陌生女孩,王高琴把这些信件视为珍贵家书。
“高琴姐您好!您的来信我已收到,谢谢您对我的关心,邀请您有时间来我家作客。妹妹欢欢,1995年12月16日”。
“姐姐,您对我太好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您,您是我心中最亲的一个人。王欢,1998年9月13日”。
“姐,您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我全记在脑海里,心里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快乐,我一定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您。王欢,2000年3月29日。”
写信的女孩来自贵州省息烽县鹿窝乡,这些信件的背后是王高琴感人的助学故事。
瞒着家人资助贵州贫困生
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粗布长裤,脚上的布鞋边缘已经起毛了。8月15日下午,记者在泰州市中纺织造有限公司车间见到了王高琴。“我就做了这么点小事,不值得去报道。”王高琴对着记者直摇手。
在娄庄农村,王高琴的家境不算富裕。1994年4月,刚高中毕业的王高琴到村办厂工作,当时月工资仅有300多元。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中国少年报》上获悉,贵州省息烽县山区不少贫困孩子面临失学。“那些孩子太可怜了,看着那些报道,我都要哭了。”王高琴说,瞒着家人,她将自己刚拿到手的300元工资全部捐给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参加了全国“百万爱心行动”和“1+1助学行动”。
就这样,时年19岁的王高琴成了息烽县小学二年级学生王欢的“爱心妈妈”。打那以后,王高琴生活上省吃俭用,连化妆打扮也“戒”了,每个月坚持给“女儿”寄生活费,开学时寄学费、学习用品,春节时还寄上一套新衣服,一直资助王欢至初中毕业。
“现在,王欢已成家立业了,我们两家还保持着联系。”王高琴说,家人一直不知道她资助贫困学生的事。前几年,王欢寄来一张结婚照,恰巧被王高琴丈夫看到了,王高琴才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能尽一点力总是好的”
王高琴每年的收入不足2万元。“遇到困难的孩子,能尽一点力总是好的。”王高琴说。
靠着微薄的收入,王高琴的爱心助学行动坚持了20年。
娄庄镇女孩小文(化名)父母离世,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2011年初,在姜堰团区委介绍下,王高琴与正读初二的小文攀了亲。隔三岔五,她就会买些吃的和学习用品给小文送去,周末接小文回家与女儿同住。在王高琴的关爱下,原先性格内向的小文乐观开朗了许多。
在结对小文的同时,王高琴还与沈高镇夹河村五年级学生小洁(化名)认了亲。小洁父亲早逝,母亲离家出走,奶奶驼背,祖孙三人仅靠70多岁的爷爷打零工维持生活。两年来,王高琴经常带着慰问金上门看望小洁,逢年过节还给她买衣服。
去年9月,兴化市5岁女孩小谨(化名)不幸患上白血病。王高琴从网上得知这一消息后,委托朋友送去爱心款。
汶川、玉树地震时,王高琴也主动捐过款。从电视上看到不少学生在地震中失去家园,王高琴又联系资助了3名玉树学生,每月都去邮局汇钱或寄东西给他们。
2002年9月,王高琴还成了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库的志愿捐献者。
带动1400多名巾帼志愿者
近几年来,王高琴先后被授予“姜堰好人”、“我身边的好青年”、“姜堰区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十佳巾帼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为发挥好人效应,该镇党委、政府号召全镇妇女向王高琴学习,打造“王高琴爱心团队”品牌。该镇宣传、组织、团委、妇联等部门组织王高琴事迹宣传小分队,宣讲王高琴的好人故事,动员妇女们加入“王高琴爱心团队”。
目前,该镇“王高琴爱心团队”已有1400多名巾帼志愿者,并成立了20多支“爱心妈妈”、“知心姐姐”、“贴心女儿”等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先后为600多名贫困学生、特困家庭、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开展“送爱心、送亲情、送健康、送知识、送卫生”系列活动。
欢迎光临 汉山 (http://hanshan.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