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楚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七年(前522年)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忌的谗言,杀害了伍奢,并追杀伍子胥,欲斩草除根。伍子胥费尽周折终于投到吴王阖闾门下。帮助吴王整军经武,日益强盛起来。后带兵攻陷楚国都城郢,掘开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痛斥平王听信谗言,残杀忠良,一泄心中怨恨,不少史书对此事给以肯定,认为伍子胥为父报仇是正义的。但是史学家们经过考证,伍子胥是掘墓鞭尸还仅是鞭坟三百?说法不一。近年来有的学者经过研究,甚至认为伍子胥根本就没有参加过攻陷楚国首都的战争,那就更谈不上鞭尸之举了。众说纷纭,更使鞭尸之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鞭尸之说最权威的来源,出自司马迁所著《史记》,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记载吴兵攻入楚国首都,伍子胥没有捉到楚昭王,怒气难消,便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拉出尸体,狠狠抽了三百鞭。到了东汉,越人赵晔在《吴越春秋•阖庐内传》有了更详细的记载:不但鞭尸三百,还脚踏其尸,愤怒的斥责楚平王听信奸臣之言,冤杀父兄。鞭尸说便流传下来,并不断被渲染和加工,几乎已成定局。但春秋时的典籍却有不同的记载。
鞭坟之说最早见于先秦《吕氏春秋•首时篇》,文中说伍子胥
王的简称。由于《吕氏春秋》成书早于《史记》一百多年,其所记载
的内容可信性较高,史料价值为世人所公认。在《春秋梁传》、《淮
南子•泰族训》、《越绝书•卷一》中也都有“鞭坟”的类似记载
《越绝书》主要是根据收集的民间传闻而写成的。可见在成书之
际,民间仍有“鞭坟”的传闻存在。从以上的史料来分析,“鞭坟
之说有根有据,伍子胥只是率士卒鞭楚平王坟三百鞭而已
另一个说法是:伍子胥根本就没有掘墓鞭尸,甚至可能都没有
参加破郢之战。张君在《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三期发表《伍子胥
何曾掘墓鞭尸》一文就是此说的代表。该文认为《春秋》、《左传》、
《国语》是研究春秋时期史实最有权威的史籍,三种书内根本就没
有提及鞭尸或鞭坟之事。视犯上作乱为大逆不道的《春秋》对破
郢之战仅有“庚辰、吴入郢”,几字记载。如有鞭尸犯上之举,《春
秋》一定不会放过而大加鞭挞的。《左传》用二千八百多字翔实记
述历时一年多的吴破郢之战。书中不但没有记载伍子胥掘坟鞭尸
或鞭坟之事,甚至在记述破郢过程中连伍子胥都没有提及。看来,
伍子胥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参加这场战争。据《春秋公羊传》记载,
伍子胥曾对吴王阖闾表示:“事君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
不为也。”表示将君臣之义置于父子之情之上,不干冒犯君王之
事。由此可见,伍子胥本人也不愿意做犯上之事
掘坟鞭尸之说始于司马迁,经他极力渲染后才流传开来
马迁之所以渲染之事,可能和他蒙冤遭受官刑之辱有关,他要大力
赞扬“伍子胥”的复仇精神,以此来宣泄自己心中因受刑的不平。
两千多年来,伍子胥掘坟鞭尸的事被许多小说和戏曲记载,成
为传颂千古,家喻户晓的动人故事。但历史上确有其事吗?这么多年过去了,
这很可能是司马迁自己加的,但史记属于正史。所以很可能成为千古之谜了。
(刘建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