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山

标题: 徐悲鸿的爱情也很狗血 [打印本页]

作者: 新鲜人    时间: 2015-11-28 20:26
标题: 徐悲鸿的爱情也很狗血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5-11-28 20:28 编辑

valerie 2011-11-10 21:31:09
徐悲鸿,国画大师,画大马的那个,原来他的爱情也很狗血啊。


徐大师幼年家境贫寒,兄弟姊妹6个,他为长兄,一家8口靠老父卖画鬻字为生。17岁时父母为他娶亲,但他不满这门婚事离家出走,后被父亲抓回来结婚。18岁生子取名为劫生,意即“遭劫而生”,但家人为他改名为吉生,后早夭。徐悲鸿不愿被家室拖累,到上海学画。认识老师兼同乡蒋兰笙教授,同时认识他二女儿蒋碧薇(棠珍,字书楣,碧薇的名字为徐大师所取),蒋碧薇原已安排好许配给苏州查家查亮采先生的儿子查紫含为妻。但是几年后传来查紫含在考试中企图作弊的消息,待嫁闺中的蒋碧薇想到自己将托付终生的夫君如此没有出息,痛苦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由朱了洲先生牵线搭桥,她毅然接受了徐悲鸿的安排,答应私奔东渡。自此,徐先生开始积极地准备一切,他通知所有的朋友,扬言某月某日将启程去法国,但仍旧留在上海,为碧薇申请护照,办理出国手续,购置必需的日用品。那段时期他匿居在辛家花园康有为先生的家里,当时康有为已经收他为弟子。1917年5月14日,两人清晨乘日本船博爱丸驶往长崎。碧薇走前留有一封”遗书“,故意写得含含混混,大意是说深感人生乏味,颇有想去自杀的意味,其父无可奈何,买了一口棺材,内装石头,并在《申报》上登了爱女病逝“讣告”,借以掩人耳目。
徐大师极其爱慕日本精致的印刷品,每每看到爱不释手必割草之,于是两人带去的2000块迅速花光,当年11月间,又从东京黯然地回到了上海。徐先生再去拜见康有为,在康先生的介绍下,辗转找到了当时的教育总长傅增湘,并派遣徐先生以官费生的资格去法国留学。 1918年11月,进入法国国立最高艺术学校。徐先生成绩优异,是中国学生中唯一通过理论考试的人,并顺利成为大画家达昂先生坐下弟子。由于达昂先生的关系,后又结识了法国当代最伟大的雕塑家邓甫脱(Dampt)先生。
1921 年,留学欧洲的张道藩到德国旅行,听说徐悲鸿也在柏林,便急匆匆地前来拜访这位艺术上的同道。谁知这次会面,给他留下更深印象的是徐悲鸿的爱妻蒋碧薇,那修长的身材,白皙得近乎透明的皮肤,长可及地的一头秀发,亭亭玉立的风姿,令他久久难忘。
张道藩(1897—1968),字卫之,祖籍江苏南京,出生于贵州盘县。张道藩是蒋介石政权中CC系(陈果夫、陈立夫)的重要人物,并多次出任国民党重要职位。
1926年2 月,蒋碧薇收到张道藩从意大利寄来的一封长信,张道藩向她掏出了一颗赤裸裸的爱心。张道藩的这封信使蒋碧薇陷入万分痛苦的境地,在感情与理智中间不知所措。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蒋碧薇下决心关闭了对张道藩的感情闸门,十分理智地回了一封长信,劝张道藩忘了她。张道藩在极度失望中与一位名叫苏珊的法国姑娘结了婚。
1925年,国内政局动荡不安,留学生官费停发,两人巴黎进退维谷,于1927年10月归国。1927年12月26日,长子伯阳出生。之后徐先生在设在南京的中央大学担任艺术系教授,期间与女学生孙韵君(多慈)发生师生恋。已做了母亲并怀上第二个孩子的蒋碧薇长期缺乏对丈夫理解,而徐悲鸿醉心于艺术,对妻子也少有体贴,双方性格都很倔强,甚至在一些小事上相互也不肯退让,渐渐产生了感情裂痕。加上黄色小报,“花边新闻”对徐悲鸿与孙多慈的师生关系进行添油加醋的渲染,给本来已不和睦的家庭平添了一层阴影。也有人说其实最开始的师生恋只是蒋的捕风捉影,其实蒋碧薇这个人,连自己的儿女后来都写书倒戈相向,也没跟她到台湾定居,子女父母关系可见一斑。例如,因为作画需要徐悲鸿搬走了家里一盆茶花,蒋知道之后大闹,说那盆画是徐要送给女学生的,大师还是很冤的~
1932年到1934年夏,徐悲鸿去欧洲办画展,蒋碧微陪同前往,试图借旅行斩断徐的情丝。可是这对苦尽甘来的中年夫妇却一路摩擦不断,修复感情的初衷更是没能实现。1936年,徐悲鸿通过关系举荐孙多慈出国留学,遭蒋碧微从中做梗,未有结果。夫妻彻底失和。孙多慈悄然离开南京。在日本,在欧洲,蒋碧微和徐悲鸿度过了一段同甘共苦的日子,徐悲鸿作于法国的油画《吹萧》中吹箫的女子不知倾倒了多少人,而这女子的原型就是蒋碧微。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徐悲鸿在美术界建立起了他的赫赫声名。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蒋碧微带着两个孩子撤退到重庆,以教书为生。为避日本飞机轰炸,蒋碧薇应邀搬到有地下室的张道藩家中。此时,张道藩之妻苏珊携女儿去庐山避暑。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蒋碧薇终于投入了张道藩的怀抱。到相爱11年终于走到一起,此后二十年间,两人通信竟达两千余封,不仅在异地时写信,即使同居一楼,也常常靠笔墨倾诉衷肠。书信中碧薇化名“雪”,道藩化名“宗”,这便是华丽丽的“碧雪恋”。

1938年,随着战局的变化,高等院校也纷纷迁入四川。孙多慈一家辗转到了长沙。徐悲鸿赶去长沙与孙见面,并将孙的全家接到桂林,而且为孙在广西省政府谋到一职。这段时间大概是他们在一起最愉快的日子,他们常常一起去漓江写生,两人均创作了不少作品。几个月后,徐悲鸿在《广西日报》上刊出了一则与蒋碧微脱离同居关系的启事---徐悲鸿与蒋碧微当年没有在父母亲友面前正式举行婚礼,但是此时早已生儿育女,忽然被形容成“同居”关系。徐悲鸿的朋友拿着这张报纸去见孙的父亲,想极力促成徐、孙的婚事。谁知孙老先生竟坚决反对,而且带着全家离开了桂林,转往浙江丽水。孙多慈在此关键时刻终于屈从父亲,在丽水的一所中学任教。后来郁达夫的老婆王映霞介绍孙多慈跟许绍棣结婚,结果郁达夫怀疑老婆跟许绍棣有不正当关系,最终导致两人分手。






作者: 新鲜人    时间: 2015-11-28 20:26
1939年,徐悲鸿再度旅行,应邀去新加坡印度讲学,一去三年。徐悲鸿与蒋碧微形同路人。同年6 月,徐悲鸿来到重庆,此时他并不十分清楚蒋碧薇的变化,试图与之破镜重圆,许多同人也纷纷出面说和。但蒋碧薇打定主意分手。1942年,徐悲鸿抵重庆,有意挽回和蒋碧微的婚姻。蒋碧微决不愿“再和一个要恶意遗弃我的人共同生活”,她希望徐“另找女人”。而这时的孙多慈,已迫于父命嫁人。1943年,徐悲鸿为中国美术学院招考女资料员,他亲自选中十九岁的廖静文。1944年,徐悲鸿再次登报宣布与蒋分居,接着又登报宣布与廖静文订婚。 1945 年底,他们终于办完了离婚手续,徐悲鸿答应了蒋碧薇的一切条件,即:现款100万元,古画40幅,徐悲鸿的作品100幅,作为她今后的生活费,此外,还须将每月收入的一半交给她,作为儿女抚养费。并赠送早年在法国为蒋碧薇画的一幅肖像《琴课》。 此时,苏珊也得知真情,她多次要求张道藩与蒋碧薇断绝关系,否则,就要离婚。张道藩从不理睬,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张道藩又不能与苏珊离婚。
廖静文与悲鸿先生于1946年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正式结婚,证婚人是郭沫若和沈钧儒先生。后二人生子徐庆平、女徐芳芳。
1949 年初,国民党要员纷纷逃离大陆,身居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宣 部长的张道藩亲自安排蒋碧薇去了台湾。根据当年她与徐悲鸿离婚时达成的协议,一对儿女都归蒋碧薇抚养,但他们都先后加入了革命阵营。日后的蒋碧薇只得以情妇的身份与张道藩相伴。但是蒋碧薇毕竟不是张道藩的妻子,不能与他一同公开出入社交场所,也是十分孤单。此时,茫茫人海,蒋碧微真的除了张道藩,一无所有了。
1960年4月,素珊和女儿及张道藩六妹由国外回到台北,张道藩与妻子女儿入住立法院公宅新居,算是夫妻团聚,而蒋碧微六十有二,在台湾岛开始了孤身一人的生活。1968年6月12日,张道藩在台北告别人间,享年七十二岁。蒋碧微孤独地又活了十年,1978年2月16日去世---晚于张道藩十年(1968年)、迟于前夫徐悲鸿二十五年(1953年)。
1953年9 月26日,悲鸿先生在北京病故。消息传到台湾,孙多慈悲痛欲绝,并为先生带了三年重孝。这话是孙多慈的同窗好友、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健雄在1988年来南京参加东南大学校庆时,站在那株“六朝松”下亲口对徐静斐说的。孙的婚姻好像后来也出了问题,没几年她就到了美国,住在吴健雄家,后死于癌症。


悲鸿先生病故时,廖静文才三十岁。她将先生的全部作品和收藏品一件未留的捐给了国家,她还亲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一职。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她曾去北大中文系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写好《徐悲鸿一生》这本书。

1956年7 月,廖静文被组织上安排至北戴河疗养,并认识了当时解放军某部防化连的一名指导员,叫黄兴华。这一年,黄兴华二十四岁,他高大英俊,跳起舞来步履轻盈,翩翩然俨如白马王子。廖静文很快与他从友谊而热恋。后二人结婚,但是文化大革命中,黄为自保与其离婚,两人的婚姻维持10年,超过廖与徐大师的8年婚姻。黄和廖结婚后生有一子,起名“廖鸿华”,分别取廖静文、徐悲鸿、黄兴华姓名中各一字。廖鸿华现定居加拿大,已有三十多岁,与忻炜君的胞兄在一起。



分享到微信


  








欢迎光临 汉山 (http://hanshan.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