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导弹地下设施 资料图
据法国航宇防务网2016年1月6日报道,伊朗国家电视台播放的一分钟视频显示,伊朗议会发言人阿里•拉里贾尼参观了伊朗革命卫队新近启用的地下设施。这是伊朗继去年10月首次公布弹道导弹地下设施以来,第二次公布存放有“伊马德”中程弹道导弹的地下设施。美国及西方盟国曾表示,伊朗于2015年10月份试射的“伊马德”导弹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第1929号决议,因为该导弹可用于携带核弹头。
从两伊战争开始的伊朗弹道导弹计划“初体验”
伊朗导弹计划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是伊朗国王巴列维政权的末期。1977年7月,伊朗副国防大臣陶法尼安出访以色列,并与以色列外交部长莫夏•达扬和国防部长埃泽尔•魏茨曼进行了会晤。会晤中双方讨论了多项以色列-伊朗军事合作项目,其中就包括“力量计划”。该计划重点发展较远程(150-200千米)导弹及以色列“加布里”反舰导弹的重型版本。第二年,伊朗向以色列提供了价值2.8亿美元的石油,作为“力量计划”的预付定金。为支持这一计划,伊朗的一个专家组开始在伊朗中南部的克尔曼省附近修建一个导弹组装厂,并在拉夫桑詹附近修建一个导弹试射靶场。1979年2月,巴列维统治的伊朗皇权瓦解,“力量计划”也随之终止。
1979年,伊朗在发生伊斯兰革命期间,没有战术导弹和弹道导弹能力可言。直到第二年伊拉克入侵之前,这一形势一直没有发生改变。伊拉克持续使用FROG-7A火箭弹攻击伊朗城市,让伊朗开始对远程火箭炮和弹道导弹感兴趣,从而伊朗和伊拉克开始在这些武器上展开军备竞赛。这一军备竞赛一直持续到8年战争结束。这让伊朗本土导弹工业得到了发展,并让弹道导弹在战略理念和政治重要性上产生了变革。然而伊朗在弹道导弹竞赛和战争中都败给了伊拉克,更加坚定了伊朗拥有和发展弹道导弹的决心。
在80年代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朗通过多方求援,于1984年成功地与利比亚、叙利亚签订了协议,引进少量的MAZ-543P机动导弹发射架和“飞毛腿”-B导弹。伊朗人把执行这些导弹打击任务的部队称为“穆罕默德海豹”导弹部队。此后不久,伊朗开始拥有4种型号的导弹,分别为自主设计和生产的粗糙型火箭炮、自主设计和生产的可与FROG-7A火箭炮相比拟的火箭炮、采购的“飞毛腿”-B导弹以及“飞毛腿”-B导弹的改良型等。伊朗自主研制导弹能力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当时国防部国防工业组织以及后来伊斯兰革命卫队“建设圣战”的工业基础设施。此后几年,这些能力得到了发展,但空军、国防工业组织及“建设圣战”均半独立地发展自己的项目。这使得他们之间存在不必要的竞争,从而弱化了各项工作并使得部分计划流产。
1987年6月,伊朗与朝鲜达成价值达5亿美元的后续协议。根据协议,朝鲜将向伊朗提供“华生”-5导弹、机动发射平台和HY-1海岸防御导弹,并先支持伊朗建立组装厂,然后帮助伊朗具备在伊朗生产“华生”-5导弹的能力。在伊朗,“华生”-5导弹被命名为“流星”-1。这批导弹抵达伊朗后,被配备给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的导弹部队,该部队已经被扩大为旅级规模,负责对伊拉克实施所有的“飞毛腿”作战行动。“流星”-1导弹发展项目相对稳定,1988年初伊朗声称该导弹已经进入生产阶段。1988年,伊朗第一副国防部长Rahimi表示,“我们已经成功研制了射程为320千米的导弹。”而事实上直到90年代,伊朗才从“流星”-1导弹的组装发展到生产阶段。
欢迎光临 汉山 (http://hanshan.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