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21日,以"新五年规划时期的中国"为主题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十三五期间,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中国拥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如果社会财富分配趋向合理化,并且,改善市场投资环境,依靠市场力量而非政府力量,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中国经济告别低谷迈向新一轮繁荣不成问题,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回暖。这或许也是基辛格、斯蒂格利茨等异常踊跃参加论坛的初衷所在。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坛上表示,我国没有意图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中美如果出现冲突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如果两国出现冲突,就会迫使其他国家选边站。中美关系不是非黑即白,我不认为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如果中美发生分歧,无法实现构建世界秩序的目标。我们现在要面临的主要是短期问题,对于中期问题我们没有太多经验。
基辛格一句话引世界哗然
93岁的美国前国务卿、中美建交的开拓者基辛格19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经济峰会上表示,中美之间不存在"修昔底德陷阱",两国关系的前景是合作伙伴,而非对手。
"修昔底德陷阱近几年常被提到,指的是一个新崛起的国家迟早会同现存大国发生对抗甚至战争。"基辛格说,美国和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第二大经济体,两国在很多合作领域都取得了建设性的成果,尽管在一些领域存在分歧,但双方都有着坚定的决心去化解分歧、谋求共识。
"时代在发展,世界在进步。"在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为主题的中美关系讨论中,基辛格反复强调这一点。他表示,环顾当今世界,化解地区冲突、构建和平秩序是总体趋势,中美都在为此付出行动。
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
"如今,有人把中美关系类比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这不正确,因为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和世界已经大不同。"基辛格说。
过去一整年的时间里,外部出现一些对中国经济的唱衰声音。索罗斯说"中国经济的硬着陆必不可免"。此前,外媒又曝出穆迪下调中国信用评级展望的消息。20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在北京开幕,多位海外企业家和权威专家学者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均表示,中国多个行业领域传递出来的积极信号表明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他们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作为我国财政部长的楼继伟,他在发言中批判了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做法。楼继伟说,中国不特别care这个评级,不必一个个去拜评级机构的码头,市场反应和中国政府的举措会证明一切!楼继伟用市场并未因此有大波澜、离岸人民币不降反升等例子证明了他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有信心和有能力稳定经济形势。
或许让基辛格等最忧虑的是,我国经济可能出现的硬着陆问题,如果一旦出现这种极端情况,我国或采取一系列管控举措,严格限制跨国企业资本外流,届时,将影响到跨国企业和国际资本的利益,并转化为国家之间的经济冲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只能依靠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通过刺激庞大内需,降低外部需求依赖,推动经济结构顺利转型。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斯蒂格利茨持有相似的观点,他表示,如果缺乏国内的有效需求会影响到供应。这里的需求不仅靠提升个人消费,而是对教育或者是科技的投资,这些投资都需要由公共部门的财力来支持。这就需要中国提高税收,从而促进需求。
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斯金表示,在我国政府力推各项改革措施的背景下,尤其是金融市场的改革创新逐渐显现出改革成效,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在向好。他不认为中国经济会出现"硬着陆"。他同时指出,要把中国经济放到全球环境中来看,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然较高。
普华永道全球主席戴瑞礼表示中国经济目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6.9%的经济增速相对来说已经是非常正面结果。中国经济正在面临大转变,一般的波动实属正常也可以理解,此外全球经济都在放缓。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几年之间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但戴瑞礼认为我国政府有能力应对这些挑战,"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于中国经济的布局也让他对中国经济保持了足够的信心。
对于我国经济所面临的下行风险,张高丽并不避讳,并表示将努力做好地方债务置换工作,化解债务风险;加强处置金融市场违约行为,释放信用违约风险。并加快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严防可能出现的股市、汇市、债市、楼市风险。
张高丽表示,今年一季度能够实现开门红,今年攻坚克难,可能明天就海阔天空。今年1-2月主要经济指标,如用电量、就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都是向好的。只要不出现金融契约型系统风险,中国经济就不会出大问题。
基辛格:中国一旦实现这个目标 将超越美国
若无世界秩序,人类或被摧毁
【美】基辛格
对于中国在世界秩序中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我想现在无人能够作答,但是每个人又都清楚必须确定中国角色。世界秩序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没有任何国家愿意通过武力而非和平方式解决纠纷。
现在大国间冲突不断,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对人类构成灾难,其参与者也将很难从灾难中恢复。就像一战后的欧洲,如果1914年时欧洲领导人知道大战之后欧洲将变成什么样,他们就不会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了。习近平主席把国际挑战定义为创立一种可使潜在敌人成为合作伙伴的体系。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不多,这代人承载的一个独特任务就是实现这个目标。
历史上从未有过“世界秩序”
整个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可以让所有国家都参与到创建国际秩序中来。19世纪时,欧洲国家组织了一个国际体系,试图涵盖整个世界,但是它们未能就世界主要问题达成一致。1945年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组织有序的国家。随后中国出现了,其他国家也出现在发展中国家阵营中。二战后形成的世界秩序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情况。
现在情况又如何呢?在欧洲,相互平等的各国组成欧盟。欧盟现在仍在寻求界定其政治作用,在参与国际事务时既像民族国家,又是区域性组织。在中东地区,同时存在四种形式的革命或称冲突:有因反对现政府的;有发生在现有国家内部的种族、民族、宗教团体间的;有少数民族和宗教团体为组建所谓哈里发体系而跨越国家边界的冲突;还有一种是发生在区域内宗教团体之间或与其他区域之间的。
这些冲突同时存在,难以用统一的规则加以阐释。到底它们会呈现何种发展趋势?目前仍不明朗。
美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一直觉得自己既属于亚洲又属于欧洲。现在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面临诸多变化。尤其是在战后时期世界权力以不同方式分化的背景下,美国的权力有所萎缩。
当然还有中国。过去45年来我一直在与中国打交道,亲眼目睹了其经历的三大阶段:首先是毛泽东时期,实现了中国统一;随后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逐渐融入包括全球经济体系在内的国际体系,取得非凡成就;现在,中国正进入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为代表的新的巨变时期。当中国实现这些目标时,世界上不会再有任何国家如中国那般强大。但中国再强大也到不了足以统治全球的地步,它也不想那样去做。
问题何在?在于我们将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秩序。归根结底,所有国家最后都要参与世界秩序的构建。但我认为,关键一点还是中美两国必须达成一致。这对中美来说都很艰难,因为两国历史如此不同,各自制度又是如此独特。中国在历史上曾是一个了不起的帝国,现在则是全球秩序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美国过去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建立的一个崭新国家,其历史在亚洲和欧洲都有体现。现在美国也是全球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
目前来看美国仍是最强的国家,但这种情况显然将会有所改变。现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美必须相互理解。两国面临着一些文化方面的挑战。在大多数历史时期,美国从来没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邻国;但在整个历史中,中国从来不缺强大邻国。美国一直感觉非常安全,没有外敌入侵。但中国却经常面临外国侵略威胁。这种不同的历史经验导致两国看待国际政治的视角有所不同。
在大多数历史时期,美国得天独厚,拥有各种丰富资源,对于动员这些资源也是得心应手。这使美国形成一种思维方式,认为每个问题都有解决方案,均可得到解决。因此美国将更多的努力放在相对短期的问题上。中国则不一样,中国人有系统思维,认为每个问题的解决都会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因此中国人更习惯于概念化地思考问题。
零点的火车 发表于 2016-3-23 16:36
1972-1975 基辛格几次面见毛泽东都反复强调美国没有称霸世界的野心,今天情况如何? ...
欢迎光临 汉山 (http://hanshan.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