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50|回复: 0

《于无声处》:拉近观众与国安人的距离 (图文)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发表于 2015-5-29 13: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无声处》制作人:拉近观众与国安人的距离
来源:编剧帮作者:隆晓辉


我们从专业部门了解到,这几十年来确实有很多国外间谍机构对于我国防军工单位实施情报刺探及破坏的案件。当然,可能没有一个叫202厂的军工企业发生了像《于无声处》中的故事。


  导语

  以为冷题材注定冷收视,近日,一部“冷题材”国安剧《于无声处》在央视、江苏卫视播出意外蹿红,不仅在大批高调的都市题材中突围,更在行业内外激起不小浪花。今日,《于无声处》大结局,编剧帮采访到该剧总制片人、中天龙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隆晓辉,畅聊何为“国安剧”,为大家解读“冷题材”国安剧的制作幕后。

  专访

  编剧帮:《于无声处》在央视播出以来一直稳居全国收视冠军,得到观众高度认可,并成功对外打出“国安剧”的概念。那么,首先请您解释一下什么是国安剧?

  隆晓辉:第一,我们这次提出国安剧的概念,是因为以往观众会把国安剧与所认知的涉案剧混为一谈,如刑侦、警匪、反腐以及跟司法有关的其他案件引发的故事类型,这也是我们在广电总局申报题材时会放到的类型。那么国安剧能不能放到这个类型中呢?我们认为不能。原因在于,国安剧表现的故事、主人公所面临的斗争对象,都和前面所讲的涉案剧完全不同,这也是国安类型剧能在黄金档播出的原因,而其他的涉案剧类型还是有所限制。

  第二,我们认为,也不能把国安剧装到谍战剧这个框里面去,无论是西方的谍战电影、电视剧,还是我们这些年来荧屏上多次出现的年代谍战剧,基本上是把“谍”作为剧中主人公,或者说是反映对外情报工作中的故事。而国安剧讲述的是1983年国家安全部成立之后,面对境外、国外间谍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而进行的隐蔽战线上的斗争。我们更多的是强化“国安”这个概念,国安或国安部门的概念有非常清晰的年代界限,如果说年代谍战剧讲述的是地下的故事,那国安剧讲述的则是地上的故事。

  正是因为,既不能把国安剧当涉案剧,又不能把国安剧当成谍战剧,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题材类型,这就是《于无声处》所提出的国安剧概念。但如果一定要把国安剧列为大家都能认知的题材类型,我觉得,应该还是属于西方侦探片鼻祖柯南·道尔所开创的“探案类”电视剧。

  编剧帮:有人称中天龙为“国安剧专业户”,我们也了解到中天龙出品的国安剧都在央视播出,05年的《国家机密》,08年的《国家机密2》,以及时隔7年后今天的《于无声处》。那么,中天龙在十年内为什么只推出了三个作品?这是否符合商业运作的规律?

  隆晓辉:国安剧的创作审查相比较其他类型剧而言有较大难度。

  第一,编剧在创作时无法像其他剧那样深入体验生活。

  第二,在参照国内外已经有的荧幕形象或小说故事时,往往会涉及到过审的问题。

  第三,我们中天龙公司希望能开创一个新的题材类型,让观众真正接受国安的概念,我们不能简单重复,必须要能做一部能立得住的作品,所以这条路越走反而越艰难。因为,作品必须一部比一部好,这样才能建立观众对这种题材类型的认可。这也是我们从《国家机密2》后花了七年才推出《于无声处》的原因。

  当然,十年只做三个作品,从商业上来说肯定不符合商业规律,甚至一般的公司都难以为继。但我们认为,首先你要有一个立足之本,其次才能谈商业价值的深度开发,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编剧帮:相较于《国家机密》系列,《于无声处》有哪些突破?

  隆晓辉:《国家机密》、《国家机密2》的成功推出,让我们看到了观众对此类型剧的市场需求。但我们同样体会到,观众并没有因为这两部剧以及其他此类型剧的播出而理解所谓的国安,只是记住了一个个反间谍案件的侦破,故事的讲述方式还是建立在案件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的侦破过程,对情节的呈现大大超出了对人物的呈现,正如高满堂老师所讲,情节的列车在飞快的奔跑,而人物还停留在始发站。

  人们很难通过一部剧的观看,了解何为国安人,或者间谍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于无声处》的重点就是要拉近观众与国安人以及间谍的距离,让他们从天上走下来,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人命运起伏跌宕的变化、情感的变化以至于家庭的变化,让观众来进一步来了解和认识他们。所以,这部剧与《国家机密》系列最大的不同在于,《国家机密》还是以案说案,而《于无声处》是以案说人。

  编剧帮:您刚说到“以案说人”,那剧中的人物及案件在生活有原型吗?

  隆晓辉:当然有原型,对任何一个影视作品来说,创作必须要来源于生活。如果说《于无声处》的人物完全是胡编乱造,那么观众不会认可,审查也不可能过关。

  人物原型

  大家当年记忆很深的一部经典电影《英雄儿女》,讲述了在抗美援朝中一对英雄兄妹形象,他们的人物原型就是在沈阳军区采访中得来的。《于无声处》也是一样,剧中的主要人物马东、冯书雅、陈其乾、冯总工、汪崇义等,都是编剧在采访国家安全系统人员以及参观有关国安事迹教育的展览馆中形成的,每一个人物虽然不能找到完全一一对应的人物原型,但他们身上恰恰能找到国家安全系统、间谍机构、以及80年代军工企业这些部门相关人员的影子。

  当然,为了避免对号入座,我们将发生在很多人身上的事集中到剧中一个人身上去表现。比如说,马东就是我国家反间谍侦察部门许许多多普通侦察员的一个缩影,马东为代表的侦察处所侦破的案件,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间谍与反间谍斗争的一个缩影。当然,关于陈其乾,也是在这些年当中由于抵御不住诱惑被国外间谍机构策反而最终走向深渊的那一部分人中的缩影。

  案件原型

  说到案件原型,我们可以肯定的说绝对不是完全虚构。我们从专业部门了解到,这几十年来确实有很多国外间谍机构对于我国防军工单位实施情报刺探及破坏的案件。当然,可能没有一个叫202厂的军工企业发生了像《于无声处》中的故事。

  因为一个影视作品是不可能完整再现一起案件,即使是发生了这样的事,也不能这样表现。我们是把这些年来发生的这些案件中的共同点集中到一个地方来表达而已,所以它是很多案件的拼接,并且进行了合理的虚构,这也算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吧。

  编剧帮:在我们的理解中,情感线与案件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国安剧《于无声处》好像把这两条线做了一种糅合,会互相排斥、冲突吗?

  隆晓辉:我们并没有定义国安剧就必须要讲案件的侦破。

  《于无声处》的特质

  《于无声处》恰恰就是把案件的侦破作为表现人物的特殊背景,正是在这个特殊背景下,才产生了剧中人物的职业、情感、家庭、命运方面的变化,所以按照这样的设计,我们并没有感觉到案件与情感互为冲突、互为排斥,而是做到了像高满堂老师所讲的那样,动作与反动作相旋,情感与情节并进,基本上实现了让情节与情感同步,案件与人物相旋,案件影响人物,人物的命运又导致了案件的发生,这就是《于无声处》的特质。

  但是我们确实也认为,让似乎两种气质完全不同的叙事方式做到无缝对接,把情节与情感有机统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从大部分观众对《于无声处》的反应来看,这可以作为此类剧今后创作的方向。

  编剧帮:我们认为高满堂老师和阎建钢导演从来没有创作过国安剧,你们这部剧是以题材取胜,有必要请这两位大腕一起合作吗?

  隆晓辉: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请他们来。之前也讲到了,《于无声处》这部剧要以人物为主的方式来讲述在国安背景下的故事,但是要想把人物写好、接地气,又能与国安大背景进行很好的结合,这种高难度的故事讲述方式,我觉得非一般的编剧、导演所能简单完成的。

  我们也不是没有请过其他的编剧导演,但后来感觉到有很多人知难而退,如果要保证质量,必须要请大家。所以高老师、阎建导演这两位走到这个项目中来,也成为了必然。

  他们既然没有写过国安剧,但我们这部剧主要是写人物,国安只是背景,只要能把人物立住,国安背景这一块就变的没有那么重要,这跟他们是否熟悉这个领域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这部剧的气质并不是完全呈现一个多么激烈、紧张的情节剧。

  实践证明,他们的加盟确实给这部剧的成功带来了保证,我们的合作也是非常愉快的,我们还在商量新的合作。

  编剧帮:高满堂老师与阎建钢导演,两位大腕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他们在驾驭人物、表现故事中如何满足能既符合他们的要求,又能通过审查呢?

  隆晓辉: 高满堂、阎建钢两位是业界大佬,正因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有很强烈的自主意识,这是一个片子能够成功的保证。但是,这两位能够成为大家,首先他们的视野是宽的,他们知道在一个什么样的题材中,哪些东西是必须坚持的,哪些东西是必须保证这个片子能过审的,所以,只要面临审查有可能过不了的问题,他们就没有任何意见的回到过审的要求上来。

  比如说,高老师写的第一稿剧本在送审时,主管部门就提出了一些很尖锐的意见,当时我本以为像高老师这样的资深编剧也许可能会选择放弃,去选择自己驾轻就熟的题材类型。

  出乎意料的是,高老师当场表态,没有问题,只要你们能指出来的地方,他都有办法去解决,回到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去表现。阎建钢导演也一样,他在现场完全遵从于国安部门顾问的意见,不越雷池半步。

  编剧帮:中天龙未来的创作道路中还会是十年三部作品的节奏吗?在国安剧这类题材中还有新的发展空间吗?

  隆晓辉:可能你们不太了解,在《于无声处》创作的同时,我们还有三到四部同属于国安剧类型的作品在同步创作,包括电影。我们想通过《于无声处》的市场检验,来判断我们的道路是否准确。

  《于无声处》的播出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无论市场给我们的反馈意见是赞扬、还是批评,都为我们创作新的作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三年内,中天龙作品推出的速度将大大加快,我们也相信接下来的作品,不仅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都会给观众和市场带来更大的惊喜。

  关于发展空间

  关于发展空间,《于无声处》播出后的影响,可能会让有关部门在这类题材的政策审查上会进一步放宽。此外,今年我国的《对外情报法》即将颁布,有可能会放宽我们在对外情报工作方面的影视表现,那样的话,将会赋予我们更大的创作空间。我认为,在《于无声处》淌了一趟水后,我想未来此类电视剧的创作之路会越走越宽,我们公司也愿意继续去打造这一口深井。

  编剧帮:您从业多年,有什么感悟和我们分享?

  隆晓辉:最大的感悟是,中天龙在走自己的创作道路上如何做到不跟风、不同质化。现在荧屏跟风、千篇一律的形象非常严重,我们认为一个影视公司要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致力打造国安题材的专业化道路上,中天龙还要继续前行。

  同时必须要有三个坚持:

  一,坚持正能量,符合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二,坚持自己的特色。

  三,坚持内容、价值呈现的多样化。

  寄语

  编剧帮:对编剧帮的编剧学员们有什么寄语?

  第一,现代的社会比较浮躁功利,年轻的编剧们要沉住气,不要急功近利。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多磨练,国外一些机械化的分工对于正在起步阶段的年轻编剧来说,是不可取的。

  第二、一个优秀的编剧,首先能深入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人,而不能闭门造车凭空编故事,更不能照搬其他成功剧目中的现成桥段。

  第三、多读书、懂历史。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品都有历史的印记,要能写出符合历史真实的故事。

  第四、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再有一个抗压的心理。如果一个不喜爱创作的人,在这条道路上很难走的更远,所以风雨之后还是能见到彩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8 15:25 , Processed in 0.07553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