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23|回复: 4

揭秘5个年代里的老北京春节 50张珍贵的老照片追忆历史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257
发表于 2018-1-21 14: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01-18 21:51 辑:赵亮 来源:芝麻匠通讯社微博 [url=]微信[/url] QQ [url=]收藏[/url]

还有一周,就要过年了。买好车票了吗?置办年货了吗?安排好春节的行程了吗?一到春节,可真是忙得热火朝天。但对于北京来说,春节却可能是一年中最为“冷清”的时候。马路空了,地铁空了,写字楼也空了,据统计,将有1500万人离开北京。可你又是否知道,时光倒退六十年,北京的春节并不是这样的。


空荡荡的地铁车厢
50年代的春节:解放味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生于五十年代”的北京人,对于春节最大的记忆,是困窘的日子里难得的几日丰足。

作为首都,每年春节,都有大批猪牛羊肉运入京城。

北京日报 高宏/摄 1957年12月01日

也有农民趁着过节,早早地背着自家的鲜鱼到市场上兜售。

1956年 农民在北京西郊海淀镇自由市场出售鲜鱼

几斤肉、一只鸡、一条鱼,加上点青菜、豆腐,已经够一家人快快活活地吃几天的了。

但即使这样并不高的要求,有时也得凭紧紧巴巴攒下来的票证,到供销合作社去购买。

1956年02月11日 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为市民提供水果

至于糖果、零食,也是过年才有得见,舍得吃的东西。

工人买糖果过新年。北京日报 冯文冈/摄 1953年02月11日

当时过春节,除了吃好的,最大的乐子就是逛庙会。

庙会上吃的多,玩的也多,对于孩子们来说,大人给买个风车或者一串糖葫芦,他们就举着到处疯跑。

春节厂甸庙会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长串的糖葫芦

各厂矿机关也都要举办文艺晚会,郊县文化馆则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演出。

条件一般的,买上一张毛主席年画,是春节最好的装饰品。

条件好点的,做一身新袄子,买上一条围巾,春节是说服自己置办新衣最好的时机了。

春节前国棉一厂女工在百货公司郊区门市部购买过节用品。北京日报 李晞/摄 1955年01月01日

至于面包和蛋糕,那是一般人吃不上的“奢侈品”。

义利食品公司在春节期间为市场生产大批高级糕点 。北京日报 王一波/摄 1959年01月01日

60年代的春节:革命味儿

波折坎坷的60年代,北京的新年是“革命味儿”的,老北京过的是“集体年”。

单位发票看电影、操办游艺会、团拜会。街道统一发票证、购货本,组织打扫卫生。

单位组织看电影

游艺会上的套圈游戏

北京西城区拥军团拜会。团拜会是“团体拜年会”的意思,是一种集体祝贺节日的礼仪形式。在中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前夕举行团拜会

不少“生于六十年代”的北京人可能听到过自己的哥哥、姐姐这样向父母拜年:

“爸爸同志、妈妈同志,春节好!”

连年夜饭,有的都是在公共食堂解决的。

平日里粗粮细做难见荤腥,除夕夜的富强粉肉馅饺子就显得分外香。

对于孩子来说,春节永远是快乐的。糊个纸灯笼,红色小鞭炮拆开来单个儿放,都能让快乐延续一年。

著名的“面人郎”郎绍安捏出的小面人个个栩栩如生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25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4: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70年代的春节:改革味儿

风起云涌的70年代,从“上山下乡受教育”到“恢复高考”,从打到“美帝”到“中美建交”,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在时代巨变的浪潮中,北京的春节越过越充满了“改革味儿”。

70年代初期,物质还不够丰富,买个年货甚至要批条子。

春节置新衣,的确良料子最抢手,但不好买。

好容易扯到布了,还要在自己或者邻居的缝纫机上连夜赶出来,在初一那天穿上,这可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

娱乐节目更不像后来那么丰富,能够买台收音机,年三十围着一起听就很幸福了……

排队给远方的亲人打电话也成了过年一景,那个年代号召知识青年下乡,城里的家庭大多骨肉分离,因此这个电话尤为珍贵。

趁着新年照张全家福,成了一种时髦。

到了70年代后期,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了。大核桃巧克力、话梅糖等恢复生产,蛋香饼干、香酥饼干、特制蛋糕、巧克力棍糖等11种新产品安排生产供应。

人们放鞭炮、包饺子、发压岁钱、互相拜年,这些传统习俗没有丢。

80年代的春节:开放味儿

进入80年代,北京几乎改变了一个国家庆祝春节的方式。

1983年,央视第一届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一炮打响。李谷一一口气唱了《乡恋》等七首歌。后来《难忘今宵》几乎成了每届晚会的结束曲。

李谷一

过年看春晚,几乎成了全国人民的“春节标配”,生产了无数人们耳熟能详的“大腕”。

1986年春晚 陈佩斯(左)与朱时茂(右)经典小品《烤羊肉串》

1987年 费翔首登春晚 演唱《冬天里的一把火》和《故乡的云》走红

一度停办的庙会恢复了,许多传统小吃也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1985年骑驴逛庙会是北京白云观庙会的一绝,备受儿童们的欢迎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25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4: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1985年骑驴逛庙会是北京白云观庙会的一绝,备受儿童们的欢迎

1988年,买盏龙灯欢庆龙年

作为礼品,风行一时的暖瓶、脸盆、枕巾、台布,到80年代问津者日少,年礼的文化渐浓,明信片、贺卡、挂历流行起来。

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四大件开始走进寻常人家。过节的时候,人们纷纷上街采购大件。

京城也刮起了一股“彩色旋风”,街头出现了西服、夹克、牛仔、羊绒衫、防寒服、皮大衣,单调的黑灰蓝被打破。

一些追求个性的年轻人,开始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扛着双卡磁带录音机招摇过市。

人们用各式各样的衣服,以自己的方式与新时代对话。

90年代的春节:小康味儿

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春晚也办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春晚一夜爆红。

1990年春晚,宋祖英以一首《小背篓》唱红中国,此后连续24年登上春晚舞台。

同在90年春晚火遍全国的还有赵本山。他和黄小娟的小品《相亲》给大家带来无数欢乐。

倪萍和赵忠祥的经典搭档,成了无数人对春晚的记忆。

1994年,北京市区开始禁止燃放爆竹。从此,京城里没有了小朋友围着鞭炮捂着耳朵又害怕又想看的场景。直到12年后,“禁放”才改“限放”。

90年代中期,人们不满足于在家过春节,开始把春节当成黄金周。

1996年12月,海南、昆明、厦门、武夷山等国内热门路线就已经爆满。那年北京春节旅游过年的人数在10万人上下。

从这个时候开始,春节,不仅有成亿的人往家赶着团圆,却又有成亿的人往外跑。

1996年春节爆满的某旅游景点

进入2000年,北京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

北京近郊地区甚至经历了人口爆炸式增长,有媒体统计,过去十年原本人烟稀少的通州、昌平地区,人口年增长率超过10%。

一到年关,大大小小的车站,如潮的人群,成了京城一景。

上演着“空城记”的北京,仿佛进入了冬眠,抖落一身的浮尘,享受片刻的宁静,等待来年的喧嚣。

今年,你的春节,又是什么味儿?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241
发表于 2018-1-21 15: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曾亲自经历过,特别有亲切感!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792
发表于 2018-1-23 20: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切,熟悉,一年好过一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9 05:51 , Processed in 0.09764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