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视美国的科技竞争焦虑感

[复制链接]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70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30 16:4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华盛顿人 于 2018-1-30 16:56 编辑

2018-01-30 10:53:00   环球时报  方承志

(作者是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副教授)


  近几年不断有中国科技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遭阻的消息传出。在大部分科技领域还领先于中国的情况下,美利坚昔日冷艳正化作今朝的焦灼不安,在它看来,中国开始正面挑战美国霸权的根源——科技优势。

  借助于以科技为核心的一系列组合优势,美国在二战后挫败多个竞争对手。在冷战中,美国的科技优势使得苏联除军工以外的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当日本在汽车和电子行业咄咄逼人时,美国以计算机软件行业反击回去;当欧盟抱团发行欧元,美国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领域崛起,偌大一个欧洲,竟没有一家像样的互联网公司,而苹果更是让欧洲的传统手机巨头黯然收场。

  为何美国能长盛不衰?首先,美国的人口和市场规模远大于其他西方国家,可以同时在科技行业的各个分支发力,而其他西方国家只能专注于某个或几个分支。其次,美国有着苏联所不具备的技术成果转换制度,这种基于市场的自我造血效应使美国能够对竞争对手实施“降维打击”。

  基于过往胜利,美国对其科技优势有着强烈自信,认为其科技霸权不可能被挑战,能够实现持续的科技突破,创造一个又一个新兴行业,并获取最丰厚的技术垄断暴利。而其他国家只能仰美国鼻息。所以,美国并不吝于把部分行业转移出去,并对其他国家开放市场,对研发人员流动也持开放态度。

  但如今的中国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一方面,中企在本国市场就能成长到一个足够大的规模,有足够多的积累助其涉足海外。另一方面,中国采用的也是市场经济,胜利者经历了市场的洗礼,并不畏惧美国同行。

  偏偏在这个时候,美国在前沿科技探索上陷入困境。过去美国面临他国紧逼时,不屑于比拼人力成本,是通过开辟一个新行业来反击竞争对手。但21世纪以来,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突然发现,重大的原创性技术突破似乎遇到了问题。新能源裹足不前,新材料还在画饼,航天航空已经面临物理定律的天花板,AI和物联网宣传大于行动,被寄予厚望的生物领域,数十年的海量基础研究投资(远超阿波罗登月工程)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美国第一次有种如芒在背的焦虑感,因为美国承受不了失败。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有过困惑,为什么美国超市普通营业员的收入如此高?但后来明白了,这种不可贸易的工作分享了美国的科技优势。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通过其可贸易产品上的技术竞争优势,把部分国内矛盾转嫁到发展中国家,确保了西方意识形态上的“盛世”神话。如果丧失了科技上的优势,只能依靠初级产品来维持出口竞争力,其内部矛盾可能会急剧上升。

  由此,就能理解美国对科技优势的高度敏感性。事关国运,美国的精英阶层会将科技问题政治化,采用一系列手段维持科技竞争优势,包括但不限于市场准入,技术转移封锁和限制人才流动。

  面对美国竞争态度的转变,中国必须认识到,在技术天花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中国应立足本国,梳理好制度设计,准备持久战。就科技竞争而言,这需要政府把自主创新真正从口号变成行动,从税制,法律和舆论等角度做出改变。从思想层面认识到严苛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创新的孵化器,以灵活的企业IPO制度保证初创企业成长。此外,美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政策也值得借鉴。☆




不仅仅是美国,看看欧盟的焦躁表现——

  据欧洲多家媒体报道,德国已和法国、意大利联合起草了一份法律草案提交欧盟,以加强对外资并购行为的审查和控制。它被普遍理解为是针对中国的。德国经济部国务秘书马赫尼希直言不讳地表示,要“有效遏制中方的收购热潮”。这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德国以及整个欧洲一贯努力维护的贸易自由形象和声誉。

  中国对欧洲的投资,从2015年起快速上升,2017年有所回落。欧洲一些人却描绘出这样的场景:中国人扛着锄头,跑到欧洲的院子里挖宝。这种臆想俘获了不少人,但他们的逻辑经不起稍微用力的推敲。

  需要看到,欧洲内部对中国投资的态度是多元的。中东欧十分欢迎,法德等传统西欧强国,特别是德国,则显得日益紧张,防范心重。

  欧洲面临心态调整和格局提升的问题。过去欧洲的对外贸易,在结构上就是不对称的。欧洲实力强,想的都是如何打开别人的大门,不必考虑自家用不用设防。现在中国企业变强了,刚开始进入欧洲,一些欧洲人就紧张兮兮的,要在家门口围起两圈栅栏。

  那些欧洲人希望将中国制造固定在劳动密集型的中下层产业链上,而自己则控制产业链的上层。这种思维不难理解,但是有致命的缺陷。首先,对中国制造升级的压制,所需消耗的成本将是不可承受之重,且注定徒劳无功。其次,中国制造的升级,带来了竞争,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大量的合作。比如中国高铁,就盘活了德国和日本的不少精密器件企业。

  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都需要从战略层面研判和处理中欧关系,致力于扩大合作面,管控分歧。在强调中欧整体利益的前提下,管控分歧不是白说的。对这次的事,中国要展示鲜明的反对态度,并且和欧洲展开交涉。我们要致力于让欧盟通不过这个法案,如果最后没挡住,也要努力掏空它的伤害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0 00:46 , Processed in 0.071018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