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3|回复: 0

纽约时报:“黄祸”:西方对东方的恐惧、焦虑与歧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204
发表于 2018-8-16 10: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8-8-16 10:40 编辑

AMY CHANG CHIEN, BEN HUBLEY  2018年8月15日    纽约时报中文网




《斯坦威音乐厅,东14街,1877年5月8日》是纽约历史协会举办的“华裔美国人:排斥/接纳”展的一部分。 EMON HASS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关键词:Yellow Peril /‘jɛloʊ ‘pɛrəl/ 黄祸


“黄祸(Yellow Peril)”是一个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隐喻。19世纪,极端种族主义者宣称:黄种人对白种人是一个威胁,会吞噬西方的“文明”社会。在当时,“黄祸”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焦虑与恐惧,它也被一些统治者用作对东方发起攻击的理由。20世纪初,德皇威廉二世曾以此来鼓吹欧洲帝国入侵、征服和殖民中国。


“黄祸”的幽灵至今仍未消散。在最近的新闻中,它重回公众视野。时报报道《“种族政治回来了”,但那是什么意思》(Race Politics Is Back,’ but What Does That Mean?)中,提到了澳大利亚人对“黄祸”的恐惧。文中引述的评论称:中国正在对澳大利亚进行“无声的入侵”,在澳大利亚的公共机关内安插间谍,因此:我们必须保护民主体制不受外国干预,但也不能让它成为一些人回到以前对‘黄祸’感到恐惧的借口。


“...We must protect our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from foreign interference. This should give no excuse, though, for some to rerun old fears about the Yellow Peril.


“我们吃尽苦头,但我们没有做错什么”


今年6月,在澳大利亚对中国干政疑虑加深而感到焦虑之际,该国通过反外国干预法,许多人将这个法案与20世纪初的“白澳政策”做出比较。时报记者在《200年后,澳大利亚华人仍在证明他们属于这里》中写道,澳大利亚与华人移民的关系永远在拒绝和接受之间摇摆。从“白澳政策”时期的艰苦、到政策解禁后的磨合,当地华人还在努力证明他们属于这块土地。


“黄祸”也在美国社会引发焦虑。1870年代,出于在经济衰退期间丢饭碗的担忧,加州劳工把亚洲移民贬为“肮脏的黄色群体”。一些美国人认为,领低薪工作、刻苦耐劳的亚洲劳工的出现,对于他们的生计构成威胁。


这股嫌恶促成了1882年的《排华法案》,这项法案不仅禁止中国人成为美国公民,一些已有合法居留权的人也遭到牵连。当时,著名报人霍勒斯·格里利(Horace Greeley)曾说“中国人不文明、不干净、肮脏”、有着“淫荡和充满肉欲的性格”,这些负面特征也成为华人在当时一些美国人心中的刻板形象。


21世纪的“新黄祸”


平权运动使得美国人对亚洲人赤裸裸的歧视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更深层的恐惧——亚洲人(尤指中国人)正在侵蚀白人或西方文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点在美国的高等教育界可得到印证。


今年6月,有报告指出,在“积极人格”、亲善力、勇敢、善良和“广受尊敬”等性格特质上,哈佛一直对亚裔申请人打出低于其他族裔申请人的评分。这说明了即使亚裔精英在美国已经有能力进入常春藤名校,但他们的“优秀”反而会成为对白人既得利益者的威胁,因此遭致排斥。


时报《针对亚裔美国人的隐形歧视》系列文章中提到,“模范少数族裔”一词既否定了个人付出的努力,又贬低了其他种族。这个词乍听之下像是恭维,实则不然,因为对成功的期望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文中提到:


对亚裔美国人的歧视仍然很常见。认为亚裔有优势的想法源于恐惧,害怕我们会‘接手’。这是一种经过重新包装的新‘黄祸’。无论如今我们身上装点的是设计时装、博士学位,还是其他什么显示成功的标识,我们仍被视为‘他者’。


“...discrimination against Asian-Americans is alive and well. The idea that we are advantaged comes from a place of fear. Fear that we are ‘taking over.’ It's a new Yellow Peril, repackaged. No matter what designer clothes, Ph.Ds, or other signifiers of success adorn us now, we are still seen as ‘other.’


关于“黄祸”,你有什么想法?你如何看待亚裔族群在现代西方社会中的角色?欢迎来信或留言告诉我们。也欢迎对“每日一词”这个栏目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的读者信箱地址是:cn.letters@nytimes.com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8 04:17 , Processed in 0.08120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