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超硬核!中国本科生首次带着自己设计的处理器芯片毕业

[复制链接]

2790

主题

343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8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19:5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间: 2020-07-25 00:58:37  来源: 侨报网综合  编辑: 余波

  【侨报网讯】中国本科生首次带着自己设计的处理器芯片毕业——中国科学院大学25日公布首期“一生一芯”计划成果:在中国首次以流片为目标,由五位本科生主导完成一款64位RISC-V处理器SoC芯片设计并实现流片,芯片能成功运行Linux操作系统以及学生自己编写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学操作系统UCAS-Core。


  处理器芯片被视为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中新社报道,处理器芯片被视为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设计复杂度高、难度大。为加快此类人才的培养规模与速度,中国科学院大学于2019年8月启动“一生一芯”计划,目标是通过让本科生设计处理器芯片并完成流片,培养具有扎实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


  经过9个月的努力,由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金越、王华强、王凯帆、张林隽和张紫飞等五位2016级学生参与的首期“一生一芯”计划取得成功。学生们将这款处理器芯片命名为“果壳”,与“国科”发音相同。“果壳”的设计源代码已经向国际社区开源。王华强将代表团队于9月3日参加RISC-V全球论坛,向全球业界介绍“果壳”的设计。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孙凝晖表示,“一生一芯”计划的愿景是在国科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国辐射,帮助更多高校形成从处理器芯片设计到流片并运行操作系统的实践课程,力争实现3年后在全国每年能培养500名学生,5年后实现每年培养1000名学生,10年达到每年培养1万名学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董纪昌表示,去年,该校在本科新生录取通知书中嵌入了“龙芯三号”芯片,“硬核录取通知书”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今年,该校本科生已经拿到了“超硬核毕业证书”。该校还将充分发挥科教融合优势,培养更多国家紧缺的高技术人才,也欢迎更多优秀本科生加入第二期“一生一芯”计划。


  


  “‘工’不可没──香港工业传奇”展览于6月17日至8月24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图为“工业新时代”展厅的芯片和电子产品。1995年香港研发成功处理器芯片,取名“龙珠晶片”,广泛用于摩托罗拉旗下的智能产品中。图片来源:中新社


  急缺30万人!中国大学培养的芯片人才却八成在转行


  另据北京《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目前中国芯片的人才缺口大概在30万人,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此前在2019世界半导体大会上透露。


  芯片人才急缺,高校集成电路专业领域毕业生却在流失。2018年中国本硕博毕业生数量超过800万人,其中集成电路专业领域毕业生20万,毕业后做本行的只有3万,八成以上都在转行。


  行业急需高校补上人才缺口,但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也处在不断流失的困境。


  由于多年来的低薪环境,导致大部分集成电路专业高校毕业生更愿意去互联网、计算机软件、IT服务、通信和房地产等行业。


  2019年芯片行业人才平均招聘薪资为10420元,10年工作经验的平均招聘工资为19550元,BOSS直聘《2019年芯片人才数据洞察》显示。


  芯片人才的薪酬,仅为同等工作年限的软件类人才的一半。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热门岗位的薪资相比,尤其逊色不少。拉勾网的招聘信息显示,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且拥有4~5年工作经验的人工智能人才,月薪最高可以拿到4万元。


  一些即使是在基础架构领域有深厚积累的芯片研发人才,也不得不向互联网应用领域转型。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的芯片研发机构或企业工作所获得的薪酬,往往比不上一线互联网公司。


  中内芯片行业研发投入高,企业利润有限,与此同时,成长速度慢、迭代周期长也限制了芯片人才的薪资涨幅。


  有芯片领域重点高校教授感慨道,同样是技术人员,做软件工资高、出路好;做硬件就不行,不仅辛苦,工资还低。


  产教脱节 企业自主培养才是发展之道


  芯片人才培植于优质的高等教育,这点可以从日本得到借鉴。


  在今天,日本依然牢牢扼守半导体产业供应链上游。据SEMI预测,日本企业在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超过一半。


  这得益于日本强大的教育水平。2014年10月7日,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因发明“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而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在中国,芯片产业人才培养极不平衡,大多数人才都集中在技术应用层面,研究算法、芯片等底层系统的人才太少,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处理器负责人胡伟武指出。


  同样是做技术,做硬件的不如做软件的吃香。高校要讲就业率,学生也要看市场预期。这也难怪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普遍不愿意学习计算机系统结构,而是对计算机应用更上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国杰分析,中国IT人才培养之所以存在以上“头重脚轻”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芯片等底层技术有较高门槛,只有985等顶尖院校才能培养出来。


  于是乎,普通高校只有理论,培养出来的芯片人才无法满足企业需求。985高校培养出来的芯片人才又大多转型,无法满足芯片产业的需求。


  此外,目前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对计算机人才的考核,大多以发表论文为主要评价标准。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副教授张永锋直言,在芯片领域,短时间内不可能产生很多成绩、赚很多钱,如果只看学术论文、唯绩效论,会迫使很多人才不得不离开这一领域。


  高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企业的培养也不可或缺,毕竟芯片不止停留在大学的实验室。


  不过,当前高校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两张皮”问题,与产教融合正好相反,是产教脱节。


  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是能够直接上手的,而刚毕业的学生则需要大量的培训。因此企业往往不太愿意接收学生实践,即使接收也会以涉密为由,不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伟认为,高校向中国半导体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企业自主培养才是发展之道。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西方争夺人才比中国看得长远,发现你是人才,就放到公司实习,专门培养你。这不是大学生找工作的概念,而是支持科学家的创新。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0 00:01 , Processed in 0.0712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