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夺标

对照记:刘涛为什么是中国国民美女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9: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佳人美容独方

弄玉烧水银作粉以涂面

萧史是传说中春秋时的人物,弄玉是秦穆公的女儿,他们都喜欢吹箫,以箫结缘。传说萧史为让弄玉美白如玉,为其烧水银作粉以涂面,其白胜雪,名“飞雪丹”。萧史、弄玉或可说是水银粉的创始人。后唐马缟在《中华古今注》中记载了这件事。晋人张华在他的《博物志》上记载:“纣烧铅做粉,谓之胡粉,即铅粉也。”但将含水银成分极高的“飞雪丹”用来美白,是从弄玉开始的。

班婕妤敷露华百英粉

汉成帝时期,后宫有一位以显德著称的班婕妤。在后人皆知的赵飞燕入宫之前,最受成帝宠爱的就是这位班婕妤了。相传班婕妤有天然体香,连汉成帝也私下对樊懿说,虽然皇后(赵飞燕)体有异香,但也不若婕妤之体香。据《赵飞燕外传》记载,皇后飞燕用五蕴七香汤沐浴,班婕妤则用豆蔻汤沐浴,然后敷以露华百英粉。这种露华百英粉就是一种爽身香粉。

吴绛仙独享螺子黛

隋炀帝极爱眉妆,当时宫中有一名叫吴绛仙的宫女,因为善于描画长眉而得宠,竟被封为婕妤。据颜师古《隋遗录》的记载,炀帝为了给宫人画眉,不惜加重征赋从波斯国进口昂贵的螺子黛。后来因为征赋不足只好夹杂以铜黛,而吴绛仙却能一直独享螺子黛。炀帝经常倚在门上注视着吴绛仙,并对侍从说:“古人常言秀色可餐,那绛仙就是可以疗饥之人了!”从此,“螺黛”也就成为眉毛的美称了。

杨贵妃生而手足爪甲红

杨玉环是一位传奇式的古代美人。她和汉成帝时的赵飞燕一起成为古代美人两个不同类型的代表,有“环肥燕瘦”之称。天宝四年(745),唐玄宗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她以惊人魅力赢得了“三千宠爱在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专宠。明《古今事物考》记载,杨贵妃手足的指甲天生红艳光润,宫中女子争相效仿,取凤仙花之花瓣染红指甲。这一说法固然有杜撰的成分,但也可以看出染甲之风在唐代就已非常流行了。

赵合德淡扫胭脂,创“慵来妆”

赵合德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妹妹,汉鸿嘉三年(公元前18),成帝微服出巡,见当时还是歌女的赵飞燕艳丽非常,便召她入宫,宠爱有加。不久成帝又召其妹赵合德入宫,二人极得恩宠。赵合德体态丰盈,善妆容,创作了很多新奇的妆形。将胭脂涂于面部,衬倦慵之美,称“慵来妆”。给人以慵困、倦怠之感,十分惹人怜爱。当时的女子纷纷仿效。

花木兰对镜贴花黄

花木兰是梁朝商丘人,父亲有病不能从军,被有司所刁难。木兰女扮男装替父戍边十二年,没有人知道她是女子。从军归来后,她便恢复了女儿之身。《木兰诗》云:“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装。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里的花黄就是描画成花样的额黄。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9: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美女变迁演示图

对于中国古代美人之美,人们总是用“古典美”一语以蔽之。事实上,中国有上万年的美学历史,蕴藏了中国古人对女性美的诸多见解和审美转变。即使是在史籍中锁定的“种种美女标准”,也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化而来。让我们从历史遗留的画卷和文物中一起追寻中国古代美女的历史变迁吧。

原始氏族社会:

在信史以前,利于生殖繁衍与生存的标准就是美的标准。看一看考古出土的石器时代女神像,就能想象以当时的审美标准看来,粗壮结实的女性被认为是最美的。如新石器时代大地湾人面形平底彩陶瓶。

春秋战国时期:

国家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生活在社会转型期的人们,审美观同样遭受了剧烈的冲击。“柔弱顺从”的美女观念占了上风,人们注重女性面部形象,“柔弱细腻”的女人被奉为美女。如战国帛画《龙凤引魂升仙》。

汉代:

两汉时期,秀外慧中的女性被认为是美的。这个时期社会生活习惯延续了战国以及秦朝的风格。女子头饰都比较小,发型基本向下,自然朴实。但是女子尚白的风气日盛,嘴唇则画得红艳而小。“面如凝脂”、“樱桃小口”的东方格调慢慢形成。如这件东汉彩绘陶舞俑。摄影/聂鸣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审美标准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精神上自由开放,彰显个性化。这个时代的女子广袖短襦,穿着曳地长裙,头戴花钗和“步摇”,女性的温婉妩媚之美非常盛行。如魏晋南北朝时期贵妇出游画像砖。

隋唐五代:


唐朝美女在历史画卷中已经留下了鲜明的形象。她们华贵大方、雍容丰腴,充满了“盛唐气象”。她们有丰富的面部妆形,从眉妆到面饰都灿烂美丽。是中国古代女子妆容表达最丰富的时代。如唐代《簪花仕女图》。

宋代:


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一致,宋代女子崇尚纯朴淡雅之美,从唐代的开放走向清雅、内敛。女性美的代表是那一时代的种种观音造像。如宋代大足石刻如意珠观音像。而身材以纤细、柔和为美,也成为后代美女的普遍的标准。女子缠足之风也是从宋代开始的。

明清时期:


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萌芽,但对于女性的思想束缚有增无减。女性的妆容、饰品和服饰虽然不断变化,但都遵从笑不露齿、行不露足的封建礼教。美女之美就被严严实实地包裹在服饰之中。不过当时文人在文章中对女子的标准更加清晰化,“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成为中国古典时期的最后阶段的写照。如明代衍圣公孔尚贤严夫人小像。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20: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照
标标是绘事后素的古典淡妆要领的实践者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22: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初年出演时装新戏《新茶花》中扮演女主角新茶花的评剧坤伶刘喜奎被称是“艳压群芳”,有人写诗夸赞她:“远山之眉瓠犀齿,春云为发秋波瞳”。“瓠犀齿”的瓠犀为何物呢?



《朱熹集传》中说:“瓠犀,瓠中之子,方正洁白,而比次整齐也。”因其洁白整齐,故常用“瓠犀微露”来形容女子的牙齿洁白美丽。美人庄姜也拥有这样的牙齿,“齿如瓠犀”从那时就被人们广泛传赞起来。宋代王炎《用元韵答秀叔》中“那堪老赋悼亡诗,不见蛾眉瓠犀齿”充满了对故人面貌的追忆之情。
那么什么是“远山眉”呢?就是一种色淡而虚、如远山之色的眉形。它代表了中国古人对淡雅含蓄的眉妆风格的喜好,据说其始创于汉代美女卓文君。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中对这位美女有明晰的描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她不仅迷倒了大才子司马相如,也让自己在妆容史上流芳千古。其后,历代美女争相效仿,如汉代美女赵合德便是“为卷发,号新髻;施薄眉,号远山黛。”(伶玄《赵飞燕外传》);《牡丹亭》里的杜丽娘是“断肠春色在眉弯,倩谁临远山”;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也是“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
而另一项标准“秋波”很是奇妙,我们会发现,在形容女子姿容的其他部位时,徐震用的都是以物喻形的方法,都是对其形状的描述。而独在描写眼睛的时候,他抛弃了对形的追逐,用的是神态描述。“秋波”一点也不能说明眼睛的形状、大小、颜色,仅仅是一个眼神,怎么也能成为美丽的量化标准呢。偏偏中国古人可以做得到。
“秋波”形容女子的眼神如秋波流转,含情脉脉。这和中国艺术中讲究“以神统形”的观念是一致的,正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中国人来说,如果一个女子的眼睛,其眼神毫无神采,或者是呆滞没有内涵的,怎么能说她是一位美人呢?
其他标准讲的是美人的脸庞和身形。
“脸若芙蓉”是一个什么样子呢?上文提到的汉代美人卓文君便是“脸际常若芙蓉”,古人用芙蓉来形容美人的脸蛋,这和芙蓉花的特性有关系。芙蓉花一日三变其色,故又名“三醉芙蓉”。清晨和上午初开时花冠洁白,冰清玉洁;中午逐渐转变为粉红色,娇艳欲滴;午后至傍晚凋谢时变为深红色,如美人初醉。真像极美人的一生。且其花晚秋始开,霜侵露凌却丰姿艳丽,占尽深秋风情,因而又名“拒霜花”。一日三变,傲立秋风,且粉红娇艳。无怪乎自古“芙蓉”就是美人的代名词。这里没有明确的脸型的描述,但是我们从众多古代绘画作品中,隐约可以看到古代人所崇尚的脸型是什么样子——饱满丰润如芙蓉盛开。
“酥乳、云鬓、玉笋、荑指、杨柳腰、步步莲、不肥不瘦长短适宜”,寥寥数语说出了对中国古代女子的姿容所追求的整体效果,除了脸部,身上的每一个细节也都是很重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9 08:39 , Processed in 0.1033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