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夺标的个人空间 http://hanshan.info/?12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标标读史:向武则天同志学习(原创,图文)

已有 924 次阅读2017-9-22 22:09 |系统分类:N岸N地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楔子:标标说,学习武则天的美,她的当仁不让、镇定自若、坚韧不拔,学习她的文韬武略、多才多艺,学习她的柔情绰态加女权主义。

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美女基本都是与帝王将相相关的政治史里的美人。不过,唐代的两位最著名美女,同属于陈寅恪所言隋唐皇室的“韦、李、武、杨”婚姻亲缘集团,而且有远亲关系的武则天、杨玉环,她们参与的艺术与美学上的著名事件,事件上背后有更巨大的力量----信仰的飞跃。

例如“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绝不是民俗解读的夫妇恩爱,如牛郎织女海誓山盟,而是唐玄宗、杨玉环这对帝妃在祭祀场所长生殿进行神秘的道教祝祷仪式,同时他们日常以诗篇(明代皇室道教仪式里青词的前身)、音乐及舞蹈的供奉,极大地推动了开天盛世时代的主流信仰从武周时代的佛教信仰转换为道教,这里必须提及,任何帝王推动的宗教变革都是怀有极大政治目的的。

今天先就着这个背景,说说武则天与她推动的盛唐大乘佛教弥勒信仰。

武后在她的盛年时代有多美,与她基本上同时代的大画家张萱《唐后行从图》里记录了高大丰满艳丽的女皇帝形象。武则天是北方关陇六镇军事贵族集团和隋皇室后裔(远祖可以追溯到“四知”太尉杨震那个“四世三公”,且有“结草衔环”阴德的家族),有胡人血统的,所以丰满艳丽,高鼻杏眼深目樱唇,苹果肌饱满。

唐后从行图原图


今人临摹唐后从行图局部

李丽华饰演的武则天还原了张萱笔下的天后

标标来说说武则天[图文]【原创】

 她的出身--  

则天父亲武士彟是个乱世豪杰,从隋末一个山西贩卖木材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受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两代赏识的宠臣,唐高祖统一全国后,下诏书加封14为开国元勋,其中包括武士彟。
她出生前后,她老爸武士
 (yuē)担任工部尚(设部部长,正三品)还被封为应国公(爵位,从一品)  

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嫡亲姑表亲,是和拓拔氏鲜卑有血缘关系的半胡人,李渊和杨广的外祖父都是独孤信!  

则天母亲杨氏是出身隋皇室的郡主级别的大美女。  

则天父母这一对大龄青年的婚姻是李渊亲自撮合的。  

因此,陈寅恪先生考证,在唐代存在一个连接互为表亲的隋唐两皇室的李-杨-武政治婚姻集团。
这也符合北朝鲜卑等民族对偶族婚特点--例如,即使到了辽代,耶律皇室总是娶萧氏为皇后贵妃,大将军和宰相也多出于萧氏。
  

这说明,后妃制度本质首先是一种政治制度--皇室联系各权势门阀的最有效手段,正常程序中,后妃父母的地位出身,以及后妃的面相,身高,身材 (关乎国运) 决定了她们入宫的位分和级别。  

则天的孙子唐玄宗非常崇拜自己的祖母,尽管祖母杀了他亲生母亲。  

杨贵妃之前,他最爱的女人,死后被谥为"贞顺皇后"的武惠妃就是武则天侄孙女。  

玄宗没有继承大统的年轻时候,象多数皇室子弟一样贪爱美色。他在作临淄王,任潞州刺使时候,纳歌妓出身,少年即流转于各个男子手里的赵丽妃为侧室。  

艳的赵丽妃是她这等出身的女子为妃的最幸运一个了,她算善终,也见到自己的儿子李瑛被册立为太子。  

可惜,随着唐玄宗政治上的成熟,他越来越厌恶李瑛的小家子气以及赵丽妃曾操贱业历史。  

最后,在他出宫期间,他假手自己也有私心和政治野心的武惠妃,导演一出贼喊捉贼的流产政变,一天之内杀了包括废太子李瑛在内三个嫡亲皇子,这件事情全部委过于武惠妃是不对的--其本质应该跟类似毛泽东假手江青搞文化大革命。  

杨玉环也出身这个李-杨-武政治婚姻集团。她的曾祖父杨汪是出身隋皇室的上柱国。杨贵妃跟武则天一样是山西人,祖籍是陕西弘农,又在四川和河南洛阳长大。 

陈寅恪说杨贵妃绝对不是唐代最美的女性,但肯定是来自这个李-杨-武政治婚姻团里最美丽的女性。我觉得,那也差不多是唐代最美的女性了,毕竟这三家都是俊男美女辈出的胡汉混血家族。  

杨贵妃因为有这个出身,才可能年仅17就被册为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正妃,得以接近唐玄宗。  

 她的名字--

《新唐·则天皇后本纪》(卷四)上,开头有这样的一句话: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  

则天本来名字叫武珝。珝念,本意是一种美玉。  

则天是女皇尊号,而非名字。则天二字出至《论语》,惟天为大,惟尧则之,意思就是法则于天。就名字而言,的确很是大器,气宇不凡,有帝王气象。  

载初元年(689)十一月,武则天亲自颁发了一道圣旨叫《改元载初赦文》,清楚地说,从现在起,她就用(照)这个字来作为自己的名字了。是武则天自己创造的一个新文字,取日月凌空,光被天地之意。  

 在家小名叫华姑,即武元华,入宫后,唐太宗赐个昵称媚娘---李世民见年仅十四岁的武则天生得妩媚丰满,一高兴又赐给她一个名字叫媚娘,于是,武则天 在她的青春时期便被们叫着武媚娘,或是武才人。后来她在高宗朝正位中宫当了皇后,坊间还传唱过一首《媚娘曲》的流行歌曲。  

 


 她的长相

--前面说了后妃面相被认为关乎国运。  

四川楚州人袁天纲,精于看相。太宗闻知,召他进宫。途经利州,当时任利州刺史的武士彟留天纲作客,并请给家人相面。  

  袁天纲先相则天之母杨氏。天纲说:夫人骨法,必生贵子。  

  又相士彟前妻所生子元庆、元爽。天纲说将来做官可做到刺史,再以后则不可知。  

  再相则天姐(后封韩国夫人)。天纲说:此女大贵,然以后则不利其夫。  

  最后由乳母抱穿男孩服装的武则天出来。天纲见到则天,大惊说:这小郎君神采不凡,前程难以测知。彟请推算,天纲说:此儿龙睛凤颈,贵极之相。又从侧面仔细看,说:如果郎君是个女娃,当作天子!”  

则天的母亲是隋宗室宰相杨士达之女。武则天的家庭既继承传统宗族文化,又兼有隋朝勋旧与李唐新贵的气质,所以武则天受到文武兼备的教育。武则天十四岁,太宗以其美容止召入宫。  

则天,亭亭玉立,健康秀美,额宽脸方,双目明媚。她在宫中干练尽责,治事有术;熟谙宫中礼仪,行止有方。  


太宗后来即使疑心她是
 篡夺天下的祸水,也实在割舍不下她的聪慧与才华,只是把她从侍寝的嫔妃改派为掌管自己书房事务的宫人及行政女秘书--职能类似武则天后来让上官婉儿担任的那角色,但职权没有那么大,位分没有那么高。  

这段历练是武则天重要的政治实习期,使得她迅速熟悉处理包括军事在内复杂国家大事的政务流程,熟悉简牍奏折赦诏等各种重要文件处理方法。  

这期间,她还学了一手书法绝活--大家知道李世民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兰亭序,并将其真迹陪葬自己的昭陵!唐代模仿王羲之的书法最好的,男的是唐太宗本人和褚遂良,女的就是武则天。  

赏下武则天书法真迹《升仙太子碑》


 

 则天后来的政绩里,我尤其要强调其军事才华,军事业绩

-武则天调动了30万兵马迎战,只用了40天的时间,平定了徐敬业的叛乱!起用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 管,平定西突厥,于西突厥故地天山北路建北庭都护府,统辖昆陵、濛池二都护和二十三个都督府。龙朔二年(661)在天山南路分置十六个都督府,及八十州,一百一十个县,军府一百二十六个,皆隶属安西都都府。平定高丽,平定吐蕃  

在武则天辅佐高宗的时代,东西征战,军事上基本取得胜利,大唐声威高涨,边疆得以保卫。在四境建立四大都护府,并扩大了贞观年间所置的一个都护府的疆域。这五个都护府是:  

 

  ()单于都护府。麟德元年(664)由云中都护府改置。治所在云中城,统辖区突厥数部,相当今天的内蒙、阴山、河套地区。  

 

  ()东都护府。总章元年(664)置。初治在平壤,辖高丽、靺鞨各部。西起辽水,东至朝鲜北部,南北抵海。后来治所移至辽河之新城。  

 

  ()安北都护府。总章二年(670)置。辖治约今蒙古、俄西伯利亚南部一带,统管碛北铁勒诸部。  

 

  ()安南都护府。调露元年(679)置。治所在宋平(今越南河内)  

 

  ()安西都护府。贞观十四年(640)置。治所西(今新疆吐鲁番东高昌故城)统安西四镇。显庆、龙朔年间(661-663),唐军平定西突厥,辖区扩大至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及葱岭的东西各部的诸城邦国。咸亨元年(670),治所移至碎叶城。  

 

  武则天临朝后,最初起年四境无事。自垂拱三年(687)突厥、吐蕃、契丹先后犯边。女皇武则天借雄厚的国力和多年处理边境战争的经验,调兵遣将,逐一平服,使边境复归平静。  


 
凤颈凤目,方额广颐,面起重城--武则天的长相!

史书记载,武则天生得额广颐宽阔的额头,丰满的下巴。圆中带方丰满鹅蛋脸上一双炯炯有神大眼 睛,脖颈修长。。且武则天父母都很高,历史学家推测武则天有1米67到1米7左右。唐太宗非常喜爱高大丰满女子,他本人据历史记载是1米8以上,俊朗非凡 的高个爷们。考古学家发掘他的爱妃,德妃燕氏墓,测量德妃遗体,身高为1米69!  

英格丽褒曼美啊,这额头,够方吧,  这下巴,丰满!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钦定按照她本人面相塑造的,够美够威严吧!


 

说面起重城,即鹅蛋脸上有两块苹果般嘟嘟肉--这是相法里一流女子相貌,粉面含春,威严内藏,既平和又威严,甚至有点憨厚的母仪, 绝非那种一看就算计和心机外露,让人一看就提防的长相  

说锥子脸好整,嘟嘟肉怎么整出来呢?  

现代历史上面起重城的著名美女--慈禧,光绪帝的珍妃,宋庆龄....  

老照片,光绪,珍妃



老照片,慈禧



老照片,宋庆龄


 则天用人--武则天深谙人性。她用人很注意扬长避短,且保持自己对人事的独立判断,晚年她内宠的男面首也不能干预朝政。早年她成立自己的智囊团北门学 士,并且破除门阀观念,强化了科举制度,发明了殿试这种面试制度。李义府这种染指自己儿媳的小人,娄师德狄仁杰这样的忠臣,薛仁贵这样的良将,周姓来俊臣 这样的酷吏她都能使用得当。  

她有个著名理论叫天马非马论--她说,一匹桀骜不驯服的汗血宝马,每天都要吃好的粮草,成本是其他普通马的数倍,又不能驯服地为我所用,那我养它干嘛!  

这应该是她少女时代那个著名的狮子骢故事的成熟版啦。  


则天的多方面才华--文武双全外,她的体育和艺术特长也很突出。诗歌散文政论方面,她编撰了百卷垂拱集。她采用自己写的如意娘诗,指导编排了如意娘舞,还导演了大型的光圣乐舞--她的音乐舞蹈才华也很突出。她是秋千和马球高手。  

前面说了,她的孙子唐玄宗即唐明皇特别崇拜祖母,他也遗传了武则天的天赋才华,尤其音乐体育才华

 

 6 美少年气质、善思惟&文殊&慧辩才相的作者标标近照

文殊相

善思惟、慧辩才相(北齐)

 ---------Empress Wu Zetian in China-------------------

于赓哲:武则天到底有多美呢?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今山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史书上关于武则天的记载不少,但描写的多是她强硬果决、心狠手辣、玩弄政治于股掌之中的一面,而忽视了她其实也是一个女人,对于她的生活中画卷一般的细节很少提及。那么,真实的武则天究竟长什么样子?她有着怎样的保养秘方?

武则天是一位美女这是毫无疑问的,要不然她也不会被唐太宗看中,封为才人。但是武则天究竟长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从文字里探知一二。据说太平公主最像武则天,《旧唐书》对太平公主的相貌是有记载的,“公主丰硕,方额广颐”。意思是她体态丰腴,脸蛋饱满,额头也比较宽,这符合唐代的审美标准。史书说“则天以为类己”,所以武则天可能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

另外,武则天个头可能不低。由于遗传基因的缘故,武家人普遍个子都不高。史书有记载的武懿宗、静乐县主,都是小个子,但是武则天是个例外,唐代《朝野佥载》说“武氏最长,时号‘大哥’”,武则天绝不是他们家族里辈分最高的,那就是说,她的个子是家族里最高的。20世纪80年代,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被发现,石破天惊,里面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文物。根据地宫物帐碑的记载,在唐朝皇室馈赠给法门寺的物品中有“武后绣裙一腰”,即武则天生前穿过的绣裙——要是它被完全复原出来,就可以知道武则天的身材了。但遗憾的是,这件绣裙出土时和其他丝织品一样,朽坏得很厉害,叠成一团,难以分辨真面目。目前,这件绣裙被妥善保管在文物部门的库房里。中外专家正联手尝试修复。

虽然史料里有各种线索,但都是文字记载,并没有一张可信的武则天的画像流传下来,尤其是与她同时代的人给她画的像。大家见到的流传比较广的一幅画像出自《历代古人像赞》。这是明朝弘治年间画的,服饰有很多和唐朝不符合的地方,只可以看作明朝人的想象,可信度很低。历史上还有几幅画,人们推测里面有武则天,但是都缺乏过硬的证据。比如,《唐后行从图》被认为是唐代著名大画家张萱的作品。张萱与武则天基本同时代,这如果真是他创作的,那图中“唐后”是武则天的可能性就很大了。那么,究竟是不是呢?

由于原画已经比较模糊了,我们来看一下今人临摹的《唐后行从图》:

这幅临摹的画里“皇后”的形象比较清晰,的确符合史书中记载的武则天的体态特征,所以有现代学者据此认为这幅画像就是描绘武则天的。可是问题在于,这幅画是不是唐代的还有疑问。有人根据其中出现的太湖石以及竹子的画法,认为恐怕是宋代以后的作品,而且这幅画也没有题记文字,所以很难断定画的就是武则天。

还有一些雕像也被认为有可能是按照武则天的真容塑造的,最著名的就是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

大佛净高17米以上,是龙门石窟第一大佛,十分雄伟壮观。有一种说法是,这尊大佛的脸是按照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理由是修建这尊大佛的是高宗皇帝,武则天当时把脂粉钱捐出来赞助。按照古人的传统,捐钱的“供养人”会通过某些方式,比如壁画、雕像等,把自己的形象留在佛祖身边。但是一般来讲,将自己的脸直接“安”到佛祖身上的并不多见,尤其此时武则天还只是皇后,她敢不敢如此大胆还是个疑问,起码没有史料做直接的依据。

引经据典考证了这么多,虽然没能找见武则天的真面孔,但大致轮廓还是出来了。在笔者的脑海里,翻遍了已有影视作品中的武则天形象,还是觉得刘晓庆版的最接近,武则天绝不是当下网红的锥子脸,大家看看是不是。

很巧的是,曾扮演武则天受到好评的刘晓庆也是驻颜有术,已经六十一岁的她依然美丽动人,大家也不妨再看一下,当年的武则天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新唐书》记载:“太后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武则天退位时已经年过八十,但身边的人也不觉得她像个八十岁的人,因为武则天很善于保养,据说她有秘方。

唐代医学家王焘写的《外台秘要》里记载过一则“近效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用它洗脸洗手,据说可以使皮肤白嫩。有兴趣的女读者不妨试试。只是,制作也是非常麻烦的。主要材料是五月五日采集的益母草,采的时候根上不能带土。之后,晒干,用一个泥炉子将其烧成灰,用水搅和,然后让它发酵,捏成鸡蛋大小的团子,再晒干,再用炉子烤,烤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能烤得发黄发硬,要烤出白色。最后用玉锤研碎,再筛,连续研三天,这才是成品(难道能纳米化?)。用它洗脸洗手,据说可以使皮肤白嫩。

据说太平公主也有一个美容方子,是唐代一本叫做《韦氏月录》的书中记载的。方法比较简单:七月七日取乌鸡血,和上三月三日收采的桃花末,用来涂脸。据说三日就有效,可使皮肤白皙。这个简单一些,就是满脸鸡血有点吓人(看来自古以来,女人为了美容啥都敢摸脸上,大家可以脑补一下)。

武则天相貌与年龄的视觉误差曾导致她的儿子唐中宗产生了强烈的心理震荡。怎么回事呢?神龙政变发生,武则天被推翻了,心情很差,再加上病痛折磨,所以也没心情保养化妆了,结果一下子老态龙钟,完全成了八十多岁人的样子。唐中宗去看望母亲,他已经习惯了母亲那副年轻的面孔,一进门却大吃一惊:母亲如此苍老,和以前简直是判若两人。唐中宗大为伤心,他觉得正是自己使得母亲变成了这个样子,所以非常内疚。这也告诉我们,最好的保养品是好心情,心情不好相貌也就跟着遭殃了

The Grand Vairocana Buddha, known as the Eastern Mona Lisa to some, or the Eastern Venus to others. Carved in the likeness of Empress Wu Zetian (625-705), it has the the unique status of being the only Buddhist statue commemorating China’s sole female Emperor.

乾陵内的无字碑

       为了维护母亲的形象,唐中宗很反感大家称他为“中兴之主”。“中兴”本是朝廷内外许多人共同的期待,希望他成为带领大唐复国并且中兴的领袖。但是,唐中宗自己不认可。他刚刚复位时,天下很多寺庙、道观都改名“中兴寺”或者“中兴观”,表达对李唐复国的欣喜。可是后来唐中宗却下令,所有叫“中兴”的寺庙或道观一律改名“龙兴”,不许任何人说“中兴”。唐中宗这样做无非是表示不愿意与自己的母亲划清界限,所以他也很亲近武家子弟,这也就为后来一系列的宫廷政变埋下了伏笔。要想探究唐中宗这样做的心理动机,原因可能很复杂,但是起码可以肯定的是,武则天容貌的变化对他来说具有足够的心理冲击力。


女皇的餐桌:武后禁屠,臣民如何是好


       武则天爱吃什么,平时吃什么,大家也很想搞清楚。但是很可惜,这方面的史料实在是太稀缺了,民间倒是有一些传说。


       洛阳是武则天最爱的城市,她当皇帝后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洛阳有个著名的水席,头道菜叫作燕菜,据说就和武则天有关系。说是有一年洛阳郊外菜农种出一个重三十多斤的大萝卜,菜农视其为祥瑞,便将其进献给武则天。武则天让御厨把它做成菜,御厨们心想萝卜能做出什么来啊,但是又不能不做,于是把萝卜切成花形,配上山珍海味烹制成一道汤菜。武则天吃了赞不绝口,因为那萝卜切得酷似燕窝丝,当即赐名为“假燕菜”。从此,这道菜风靡开了。现在您去洛阳吃水席还有这道菜。洛阳人民对武则天很有感情,所以把洛阳最有名的菜式和她挂上钩,可以看作是一个美好的传说。但这只是个传说而已,唐代没有文献记载。





洛阳燕菜


       唐代饮食还处于发展阶段,中国的烹调体系还没完全形成。例如炒菜,唐代很可能没有炒菜,或者说即便有也很罕见。但是,这不妨碍贵族饮食的奢靡。


       《说郛》卷九五记载了唐代韦巨源宴请皇帝的烧尾宴的菜单。因为这个菜单实在是太长了,这里摘取了其中的一部分。


       光明虾炙,就是烤生虾;红罗丁,是用肥肠和动物的血做的;巨胜奴,把面粉和上蜜再和上动物油脂,然后炸;贵妃红,就是加红点的酥皮点心;吴兴连带,就是生鱼片;甜雪,就是用火烤蜜糖;玉露团,就是奶酥雕花,这还考刀工呢;格食,羊肉羊肠子羊内脏加上豆荚一块儿烹煮;水炼犊,小牛肉微火慢炖;西江料,就是粉蒸肉;白龙,就是鳜鱼丝;仙人脔,就是用奶煮鸡块;凤凰胎,就是鱼的胰脏;小天酥,鸡肉和鹿肉掺和;鸭花汤饼,就是加鸭肉的汤面条;等等。大家从这儿就可以看出贵族饮食的奢靡了。或许这纯粹是给皇帝炫耀,皇帝就是一道菜吃一口也会撑破肚皮的。


       烧尾宴是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曾经吃过的。武则天要想奢靡的话自然更有条件,但是武则天的饮食恐怕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奢侈,为什么呢?这跟她的宗教信仰有关。


       武则天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中国的佛教徒从梁武帝时期就开始断绝酒肉了,武则天出过家,当了皇帝后也终日礼佛,所以她很可能吃素,或者说在一定时期内吃素。而且她还想把吃素推广到全国。她曾经下令天下禁屠,禁止屠杀牲畜那就是不让大家吃肉嘛。这个决策纯属想当然,不仅造成畜牧产业的损失,也遭到民众甚至官员暗地里的抵制。


       这可以理解,人本来就是杂食动物,你把吃肉的乐趣给去了,臣民做不到啊。《御史台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看得出底下人实际上都在暗地违反禁屠令。故事的主人公是娄师德,当时他担任御史大夫,到陕州出差。吃饭时厨师端上一盘肉,娄师德说:“这怎么回事?皇上禁屠,你这肉哪里来的?”厨师回答:“这是被豺咬死的羊。”娄师德听了嘿嘿一笑:“嗯,这豺真懂事。”于是甩开腮帮子大吃起来。一会儿厨师又端上一盘鲙,鲙就是切成细丝的鱼肉。娄师德又问:“这鱼肉哪里来的?”厨师回:“这是豺咬死的鱼。”娄师德大笑一声:“蠢货,你家豺能咬死鱼?你应该说是水獭咬死的。”


       《资治通鉴》还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个叫张德的人,职务是右拾遗,他生了个儿子,摆席宴请同僚,私下杀了一头羊。结果宾客中有个叫杜肃的家伙悄悄藏了一块肉,回来后就向武则天举报,说张德违反禁屠令。第二天,武则天见了张德说:“恭喜啊,听说你家生了一个儿子。”张德拜谢。武则天紧跟着问:“那肉是从哪里来的啊?”张德一听吓出一身冷汗,立即跪倒谢罪。武则天徐徐地说:“我的禁屠令,限制的是平常时候杀生,家有红白喜事的话不在限制范围内。我劝你一句,以后请客吃饭,你要好好选择一下宾客呢!”然后就把杜肃告状的表给了张德。杜肃从此抬不起头来,满朝文武都讨厌他。


       从这个事大家可以看到,武则天在大是大非面前从来不含糊,禁屠令无关宏旨,而必须把奸佞小人晾出来,非如此无以整肃官场风气,所以说武则天是个做事极有分寸之人。




胡同庆:在敦煌看武则天推动至巅峰的盛唐弥勒信仰与美学


 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关于弥勒信仰的造像和壁画很多。仅就经变画而言,便保存有《弥勒经变》多达98幅,同时还有大量的弥勒菩萨或弥勒佛塑像。这些壁画和造像,反映了自北朝至唐五代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弥勒信仰情况。

约在公元二三世纪,印度和中亚地区已出现弥勒菩萨和弥勒佛的造像。随着佛教东渐,弥勒造像传入中国,到四五世纪,弥勒造像十分盛行。敦煌地处丝路咽喉,佛教传入首当其冲,弥勒造像自然滞形于此,在北凉、北魏、北周等洞窟中所塑甚多。这与北朝盛行坐禅、求弥勒决疑的风尚有很大关系。

按照禅经的规定,禅僧坐禅时也要观弥勒像。据《禅秘要法经》卷下记载:“佛告阿难,若有四众,修系念法……命终之时,必定得生兜率陀天……于未来世,值遇弥勒,龙华初会,必先闻法,得证解脱。”另外据佛经说,如果禅僧修行多年,入不了“定”,就必须请弥勒决疑。如《付法藏因缘经》卷6云:“尔时罗汉即入三昧,深谛思惟,不能解了,便以神力,分身飞往兜率陀天,至弥勒所,具宣上事,请决所疑。”

图1 北凉第275窟内景

莫高窟北凉第275窟西壁的主尊以及南北壁阙形龛内的交脚弥勒菩萨像,便可能与禅僧观像和请弥勒决疑有关。    

图2 北凉第275窟西壁   

北凉第275窟是莫高窟最早开凿的三个洞窟之一,窟形独特,是一个长方形盝顶形窟,窟顶南北两侧的人字披形上浮塑脊枋和椽子,似乎受到中国汉墓的影响(图1)。墓室是安葬死人的地方,同时也意味着一个人可能将从这里获得新生。许多墓室中所绘的升天图便表现了人们企望死者再生的想法。第275窟形似墓室,正好与佛经中所说的“命终之时,必定得生兜率陀天”吻合。西壁所塑的交脚弥勒菩萨像,高3.40米,在高不足4米、宽约3.50米、纵深约6米的空间中,显得庞大威严,这身交脚弥勒菩萨像可能就是供禅僧观像所用(图2)。南、北两壁上部各塑两身弥勒菩萨在阙形龛内,“阙”是中国古代宫殿前的一种建筑物,人们常常将“阙”与帝王所居住的宫殿联系在一起,因此将弥勒菩萨塑造在阙形龛内,借此表示兜率天宫。后人有诗云:“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反映出在中国诗人的心目中,天宫与阙是联在一起的。小龛内的弥勒菩萨虽然不是洞窟的主尊,但仍刻塑得细腻生动,如该窟南壁上部东侧阙形龛内的交脚弥勒菩萨,头戴三珠宝冠,肩披长巾,腰束短裙,双手置于胸前,似正为惑者“决疑”解难(图3)。

图3 北凉第275窟南壁东侧阙形龛

莫高窟北朝时期的第251、254、257、259、260、435、437窟等洞窟中的阙形龛内,都塑有交脚弥勒菩萨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弥勒信仰。

如果说北朝时期是以阙形龛象征弥勒菩萨的兜率天宫,到了隋代,则以内容丰富的经变画形式描绘了弥勒菩萨坐在楼阁殿堂中说法、天女手执乐器竞起歌舞的场景。

关于《弥勒经变》,据画史记载,中原地区最早出现于隋代。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云:“弥勒变相图一卷……董伯仁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8云:“隋董伯仁杂画台阁样弥勒变……传于代。”根据经文和壁画分析,只有《弥勒上生经》才有楼台殿阁,因此董伯仁所画应该属于《弥勒上生经变》。敦煌壁画中的《弥勒上生经变》也始于隋,与中原同时出现。

据《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云:“尔时兜率陀天上,有五百万亿天子,一一天子……以天福力造作宫殿。……亦有七宝大师子座,高四由旬。……宫四角有四宝柱,一一宝柱有百千楼阁。……诸阁间有百千天女,色妙无比,手执乐器。其乐音中,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敦煌壁画中所保存的七幅隋代时期的《弥勒上生经变》,都是依据相关经文所绘制。其画面上一般绘弥勒身穿菩萨装,交脚或倚坐在大殿中央,殿两侧楼阁内天人演奏乐器;另外大殿两侧可能绘有帝释天、帝释天妃或维摩诘、文殊,画面内容有的比较丰富,有的比较简单。

图4 隋代第419窟后部平顶    弥勒上生经变

如隋代第419窟后部平顶《弥勒上生经变》,图中所绘兜率天宫为五间歇山顶殿堂,弥勒菩萨交脚端坐须弥座上,两侧侍立二菩萨、四天王,殿堂外侧起重楼,高四层,内有诸天人做演奏乐器或合十供养状。大殿两侧分别画乘坐龙车是帝释天和乘坐风车的帝释天妃,周围有飞天、人非人等簇拥随行,表示诸天神前往兜率天宫赴会,画面内容丰富,充满欢乐的气氛(图4)。

图5 隋代第433窟后部平顶    弥勒上生经变

又如隋代第433窟后部平顶《弥勒上生经变》中所绘兜率天宫为五间歇山顶殿堂,弥勒菩萨交脚端坐其中,两旁各有二身胁侍菩萨;殿堂两侧各画一座两间歇山顶建筑,分别坐维摩诘、文殊,二人身后坐满听众,但画面内容较为简单(图5)。

图6 隋代第417窟后部平顶    弥勒授记

另外,隋代第417窟后部平顶《弥勒上生经变》帝释天龙车下侧,还描绘有弥勒授记的内容。据《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云:“佛告优波离,汝今谛听,是弥勒菩萨于未来世当为众生,作大归依处。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授记。”画面中,弥勒菩萨裸身,披巾,着裙,坐于束腰座上,伸手为一信士摩顶授记;信士跪在其前,合十俯首,虔诚受记(图6)。

隋承北朝信仰弥勒遗风,僧人中如玄景、智琳、静琬等都与弥勒信仰有密切关系。隋代时期也有许多人假借弥勒名义起事,隋文帝也曾自称白衣天子,统治天下。敦煌隋代壁画中的《弥勒上生经变》,应该与这一时期的弥勒信仰有关。

假借弥勒名义从事政治活动且规模最大也最有成效的,便当属初唐时期的武则天了。

武则天于公元684年当政,薛怀义和僧法明等僧人伪造《大云经》和《大云经疏》,伪称“一佛没七百年后,为女王下世,威伏天下”,说武则天就是弥勒下世,理应做“阎浮提主”,“当为李唐,入主天下”。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自称“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并下令在全国颁布《大云经》和《大云经疏》,在各州县建大云寺,造弥勒佛像供奉。

在全国广建大云寺、大造弥勒像的背景下,莫高窟也不例外。据晚唐第156窟前室北壁的咸通六年(865年)墨书《莫高窟记》记载:“延载二年(应为证圣元年,公元695年)禅师灵隐共居士阴祖等造北大像,高一百四十尺。”据P.2625《敦煌名族志》记载,阴祖是当时敦煌的“耆旧”,“年八十四,扳授秦州清水县令,上柱国。”阴家是敦煌大姓之一。阴家为了迎合武周政权,在敦煌还编造了一些“瑞应”,如阴祖的侄儿阴嗣鉴、儿子阴守忠都编造过瑞应故事,有刺史表奏武则天。北大像就是现编为第96号的大像窟,即阴祖与禅师灵隐共同主持修建的大云寺。

初唐第96窟中的弥勒佛像高35.5米,为全国室内第一大佛。该佛像为石胎泥塑,先在崖壁上凿刻成大体的石胎轮廓,然后用草泥垒塑,再用麻泥细塑,最后用色料上彩。大佛依崖而坐,双腿下垂,两脚着地,双手支在腿上,挺胸抬头,目光微微下视,高大威严。大佛的右手上扬做施无畏印,意为拔除众生的痛苦;左手平伸做与愿印,意为满足众生的愿望。

容纳大佛的洞窟是一个高耸的室内空间,下大上小,这种窟形能让信众感到空间的高远;由于窟底佛像前的空间很窄,善男信女在地面仰视大佛时,倍感佛的庄严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据晚唐第156窟《莫高窟记》记载,继北大像建成之后,又于“开元年中,僧处谚与乡人马思忠等造南大像,高一百二十尺”。敦煌文献P.3721《瓜沙两郡大事记》详细记载:“辛酉,开元九年(721年),僧处谚与乡人马思忠等,发心造南大像弥勒,高一百二十尺。”

图7 盛唐第130窟    弥勒佛

南大像位于北大像之南侧约300米处,在现编盛唐第130窟内。该弥勒佛塑像高27米,形态与北大像大致相同,也是倚崖壁而坐,双腿下垂,两脚着地,左手抚膝,右腿上置经书,右手施无畏印,肘倚在经书上;佛头微俯,双眼微合下视,略含笑意,神情庄重慈祥(图7)。

莫高窟初唐第96窟和盛唐第130窟中的这两身弥勒佛大像,不仅反映了当时敦煌民间的弥勒信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弥勒信仰与武则天政权的关系。

初盛唐时期敦煌民间的弥勒信仰,不仅反映在塑造巨大的弥勒佛像上面,同时也表现在丰富多彩的壁画中。这一时期的《弥勒经变》,无论形式还是内容,较之隋代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形式上除少数画面单独画《弥勒上生经变》或《弥勒下生经变》外,大多是将“上生”、“下生”同绘在一图中,内容也按照经文的主要情节描绘,丰富而细腻。

图8 初唐第329窟北壁    弥勒经变

全面描绘弥勒上生所居住的兜率天宫和下生的阎浮提世界,反映了人们不仅希望弥勒帮助自己决疑,希望“命终之时”,能够“得生兜率陀天”,同时更希望改变现实的生活状况,追求美好的理想生活。为此,在《弥勒经变》的构图上,将画面划分为三等分。上约三分之一的画面绘制弥勒上生所居住的兜率天宫,下约三分之二的画面绘制弥勒下生的阎浮提世界的种种盛况。如初唐第329窟北壁《弥勒经变》中,画面上方中央为弥勒菩萨头戴宝冠,善跏趺座,作说法相;身后建筑为五百亿天子所造的宫殿;座前有菩萨、神王、天子等席地做供养状,向弥勒菩萨发愿供宝;左右两组的佛、菩萨,可能表示弥勒菩萨在龙华菩提树下成佛时的三会说法。画面中、下方描绘弥勒世界天雨润泽、金沙铺地、慈心和平、长寿安乐的境况,以及儴佉王率王妃及王公大臣、宫娥彩女一同落发出家的场景(图8)。

不过,初唐时期的《弥勒经变》中的内容还是比较简略,如第329窟《弥勒经变》中便还没有画出一种七收、路不拾遗、五百岁嫁女等许多具体故事情节,而这些内容到了盛唐时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如盛唐第445窟北壁《弥勒经变》中,不仅描绘了阎浮提世界中的一种七收、树上生衣、人命将终自然行至冢间而死、女人五百岁出嫁等情节,还描绘了弥勒托生父母修梵摩、婆罗门拆毁楼阁、翅头城中罗刹鬼夜间扫地以及儴佉王以七宝台献佛、儴佉王率王妃、太子、大臣、宫女剃度出家等情节。

图9 盛唐第445窟北壁   弥勒经变·女剃度图

这些画面中的形象非常生动,如其中众王妃和宫女们剃度的画面中,在有围屏遮挡的场地内,比丘尼持刀正为王妃落发,被剃发的王妃正襟危坐,侍女在一旁或跪或站捧着器物接取从王妃头上削下的头发,前面地上摆满净瓶、盆盘等盥洗器物;在没有围屏的另一侧,则有比丘尼或宫女手提帷布遮挡。已经剃度的王妃跪拜礼佛,等候剃发的王妃、宫女们聚集在围屏里。其表情各异,或虔诚合十,或窃窃私语,或安详自然,或担心害怕。在围屏外侧,有一男子持棍挑起帷布,向内窥视剃度的妇女。这些王妃和宫女们剃度的画面,从不同角度刻画了王妃、宫女们面对剃度出家以及防备偷窥者的各种心理活动(图9)。

图10 盛唐第445窟北壁    弥勒经变·婚礼图

又如表现女人五百岁出嫁的画面中,宅院外的一侧搭起帐幕,并以屏风围成举办婚礼的场所,宾客满座,场内有一红衣髫辫儿童正翩翩起舞,乐队伴奏,新婚夫妇在乐舞中礼拜;与此同时,侍者往来忙碌,屏风外还有人探头偷看,富有生活气息,生动表现了当时婚礼场面的民俗风情(图10)。

图11 盛唐第445窟北壁   弥勒经变·心形院落

图12 盛唐第445窟北壁    弥勒经变·圆形院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弥勒下生的阎浮提世界具有现实人间的生活气息,而且连弥勒上生居住的兜率天宫也变成了现实生活中普通百姓居住的院落。如第445窟北壁《弥勒经变》中为了表现弥勒居住的天宫,描绘了大小十座院落。这些院落绘在一座座祥云缭绕的悬崖峭壁上,形成一个个独立的院落,院内再分隔成一进或多进,随着地形变化呈圆形、心形、桃形或前圆后方等(图11、图12)。院落全部有围墙环绕,形成座座围屋,颇似南方客家围屋形式的圆楼。

这一时期的敦煌地区的民间弥勒信仰,显然已经开始从天上来到了人间。

中晚唐时期敦煌壁画中的《弥勒经变》,更是具有浓郁的人间生活气息。如榆林窟中唐第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中“一种七收”的画面,系根据经文“果树香树,充满国内。尔时阎浮提中,常有好香,譬如香山,流水美好,味甘除患,雨泽随时,谷稼滋茂,不生草秽。一种七获,用功甚少,所收甚多。食之香美,气力充实”所绘制,古代画工以当时的现实生活为蓝本,描绘了耕地、播种、收割、运载、打场、扬场、粮食入仓等情景,形象非常生动,如扬场的画面中,一个头梳半翻髻、身穿窄袖衫和束腰长裙、双手拿一长柄扫帚的农妇与一个头裹幞头、身穿缺骻衫、双手持耙的农夫正在打场,场地上空谷粒飞扬。又如耕地播种的画面中所描绘的“二牛抬杠”,其农耕方式竟然在今天河西地区还能见到(图13)。

图13 榆林窟中唐第25窟北壁   弥勒经变·一种七收

图14 榆林窟中唐第25窟北壁    弥勒经变·老人入墓

这一时期的壁画内容也反映了当时的民俗民风,如榆林窟中唐第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中的“老人入墓图”,是根据《弥勒下生成佛经》经文“人命将终,自然行诣塚间而死”所绘制。画面中,有一个宽敞场地的墓园,白色大门,赭色砖砌围墙,墓园内外都有松柏树和芭蕉环绕。一头戴幞头、须发皆白、身穿白色长袍、拄杖的老人坐在圆形墓茔中的土台上,安详地与亲人告别。墓茔前一小孩匍匐在地向老人叩别,墓茔旁侧有三位妇女或以巾拭泪,或以袖掩面,与老人依依相别。另外墓茔旁侧有仆人捧物侍立,墓园内外有亲友送别(图14)。

未死的老人在亲人的陪同下提前进入坟墓,其性质与寄死窟类似。如古代湖北等地有一种“寄死窑”,又叫“寄死窟”、“老人洞”等。窑体一般横向开凿,宽高各1.5米左右,长约2米;许多窑内石壁上凿有放灯的小龛及烟痕。关于“寄死窑”,当地民众说这是自古传下来的风俗,认为人老后不中用了,到了60岁就送进窑中,用土石把洞封死,只留一个小口送三天或七天饭,然后让老人食尽而死。由此可见,敦煌壁画中的“老人入墓”和湖北武当山一带的寄死窑有点类似,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俗风气。

图15 晚唐第12窟南壁    弥勒经变·婚礼图

又,敦煌壁画中保存有46幅婚礼图,这些婚礼图主要依据《佛说弥勒下生经》绘制。据经文说,在弥勒世界,“人寿八万四千岁”,“女人年五百岁,尔乃行嫁”。为了反映这一经文内容,古代画家以人间婚俗为蓝图,因此这些壁画所描绘的婚娶场面实际上是人间婚俗的缩影。如晚唐第12窟南壁《弥勒经变》中,一顶人字披的帐幕,内有宾客对坐宴饮;帐前铺一地毯,新郎和新娘在上面行礼。只见新郎匍匐于地叩首跪拜,而新娘则站在一旁只是微微欠身作揖而已(图15)。这种面对家长及众亲友“男拜女不拜”拜堂行礼的方式,显示了当时妇女的较高地位,可能与唐代武则天执政尊尚妇女有关。另外,婚礼图中的新娘头戴凤冠、身披霞帔,也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的摄盛之俗。

敦煌五代宋时期的《弥勒经变》,同样具有非常浓厚的人间生活气息。如榆林窟五代第38窟西壁《弥勒经变》“婚礼图”中,有一个有趣的画面,在热闹的婚礼场面旁侧,画有一妇女身穿大袖襦和长裙,双手抱着一裸体婴儿,蹲在距离人群较远的旷野中,为婴儿施尿(图16)。另外,这幅《弥勒经变》“树上生衣”画面中,道路旁有一搭满衣服的木架,其右侧有一人正在试穿衣服,画面下方有一人拿着一件长袍在身前比量,另有一人观看;有榜题为:“尔时弥勒世时衣生价(架)上。”(图17)由“树上生衣”变成了“架上生衣”,但符合现实生活。

图16 榆林窟五代第38窟西壁   婚礼图(欧阳琳临)

图17 榆林窟五代第38窟西壁    树上生衣

另外,还描绘了普通百姓居住的茅屋小院。如宋代第55窟南壁《弥勒经变》中,简单的茅屋以带有枝杈的自然树干为柱,柱下有土台基;屋顶四坡用茅草重叠铺覆盖,在坡脊的交点,又用草把加盖;茅屋四周围用篱笆围护,系以自然小树枝编织而成(图18)。

图18 宋代第55窟南壁    茅舍

图19 宋代第454窟窟顶东披    三脚耧

这一时期的敦煌壁画在反映民俗风情的同时,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农业生产技术。如宋代第454窟窟顶东披《弥勒经变》“一种七收”的画面中,描绘一个农民用三脚耧进行播种的情景:种子盛在耧斗中,耧斗与空心的耧脚相通,边行边摇,种子落下,形象生动(图19)。宋代梅尧臣在《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第三首《搂(耧)种》曾描写道:“农人力已勤,要在布嘉种。手持高斗柄,嘴泻三犁垄。”诗人所咏的就是三脚耧,宋时已广泛使用,但历史记载却无形象资料,敦煌壁画三脚耧是我国宋代播种耧的唯一形象资料,为研究我国宋代楼犁的构造提供了重要依据,是研究中国农业技术发展史的珍贵资料。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到,敦煌地区的北朝和隋代时期主要流行的是弥勒上生信仰,但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北朝大多是在象征天宫的阙形龛塑交脚弥勒菩萨像,内容较为简单;隋代则以壁画形式描绘弥勒菩萨坐在楼阁殿堂形式的兜率天宫中说法,并有天女手执乐器竞起歌舞等场景,内容较为丰富。初盛唐时期则上生、下生信仰并行,且以下生为主,表现形式既有倚崖壁而坐的巨大弥勒佛像,也出现了“上生”“下生”同绘一图、情节较多、具有现实生活气息的经变画。中晚唐以及五代宋时期,也是上生、下生信仰并行,更是以下生为主,表现形式主要是情节更多、现实生活气息更为浓郁的经变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都向往太平盛世,希望安定和丰裕的生活,《弥勒下生经》所涉及的内容,正是人们生活中最实际、最切身的要求——衣食温饱、婚丧嫁娶、老有所养、老有所归,无人世险恶,无社会奸诈等等,因此,得到基层民众的广泛信仰。

所以,在敦煌艺术中塑造的从阙形龛内的弥勒菩萨到倚崖壁而坐的弥勒佛,和壁画中描绘的从兜率天宫到阎浮提世界,实际上反映了弥勒信仰从天上到人间这一过程,也正是所谓“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的写照。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人之一。她不是只与政治斗争紧密相关,她的生活状态好比一幅画卷,时而鸟语花香,时而疾风骤雨。随着这副画卷的展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宽广的世界,比单纯的政坛更加广阔的世界。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5 16:36 , Processed in 0.0425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