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夺标的个人空间 http://hanshan.info/?12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标标推荐:一个灵魂的自我放逐者(图文)

热度 1已有 302 次阅读2015-10-22 05:14 |系统分类:热点杂谈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标标按:我为什么与十几亿与我相似的人一起如此坚定地勇敢地支持中共这一代班子吗?也许就跟索尔仁尼琴有关。因为这位卫国战争英雄、也是攻克柏林以后1945年的前苏联政治犯使得世人第一次知道前苏联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肃反的双重胜利,创立了一种新的组织和制度---劳改营即古拉格,一种不经过司法程序的大规模监狱的来龙去脉。中苏蜜月期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以后的经济与肃反双重艰难时节,苏联把这种制度成功地输出给了中国,即劳教制度、劳教所、劳教农场。2013年,十八大以后,登上历史舞台的习近平、王岐山、李克强领衔的中共新一代领导班子等的努力下,人大通过决议,废除一切有形无形的劳教制度,中国要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建国以来,一切政治运动里的被禁锢者们,包括被自己从前的同志们演绎成“敌人”或“某某分子”的普通工农、普通干部、共产党员、战斗英雄、将军、甚至元帅等的去处就是:劳教所等一切不需经过司法程序的拘禁、监狱、死亡。

我们来读读索尔仁尼琴的一生,就知道中共走出如上一步是多么伟大的一个进步,它就象蒙茸春雨,悄悄地发生了,却深深地润泽了、清洗了我们祖国的政治土壤。

索尔仁尼琴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恒常的the MISFIT,永远的不合时宜的人,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他在关键时刻总是说最不策略的话!他说错话?不,这对错是非取决于参照系。他只不过摒弃了舒适,选择了对自己良心对上帝的真诚。
----------------------------



1944年2月的一天,白俄羅斯前線,索爾仁尼琴上尉坐在避彈所裏。

 

    1944年1月17日,索爾仁尼琴的母親患肺結核去世。因請不起挖墓人,屍體與兩周前去世的索爾仁尼琴的舅舅葬一起。郵路擁堵,索爾仁尼琴直到5月份才知道噩耗,他給妻子寫信哀訴:“她離開了,帶著她給我的一切好處和我給她的所有壞處。”

 

    他來不及細細體味悲傷,當月被晉陞為大尉,隨後全身心投入部隊的夏季攻勢。這個夏天,蘇軍收復了全部失土。索爾仁尼琴隨大軍進入波蘭、東普魯士。1945年2月9日是索爾仁尼琴生命中最關鍵的一天,生命軌跡由此改變。他遵命向旅長報到,旅長讓他上繳手槍,隨後索爾仁尼琴被兩名反間諜機構的軍官帶走,帽上的紅星、皮帶、肩章、文件包都被奪走。

 

    旅長善意地提醒他:“你有個朋友在烏克蘭第一方面軍?”那兩名軍官氣急敗壞地説:“這是違反規定的,你沒有這個權利。”索爾仁尼琴頓時明白了自己為何被捕,他和好友尼古拉在多次通信裏一起批評史達林。他們都知道信件審查機構的存在,卻不以為然。照片中的他興許沉浸在給尼古拉寫信裏。他到底在想什麼,比起日後的人生,這一切都不重要了。美國作家邁克爾斯卡梅爾總結,索爾仁尼琴的二戰生涯以喜劇開始,卻以悲劇收場。

 

    爆發戰爭的1941年6月22日,23歲的索爾仁尼琴正好到達莫斯科,準備參加莫斯科文史哲函授學院的二年級夏季考試。他在1936年就進入國立羅斯托夫大學數學力學系,他有文學夢,但故鄉的羅斯托夫大學沒有文學系。

 

    十月革命後出生的一代人,對戰爭懷有浪漫的幻想,常為身處和平年代恨生不逢時。現在,機會來了。索爾仁尼琴回故鄉體檢,發現腹股溝異常而不能入伍,大學同班同學都已進入各種軍官訓練班,他在整個夏天一直失魂落魄。蘇軍在初期的巨大失利,産生龐大的人員需求,他得以在10月份收到徵召通知書。這位大學生進入一支由很多傷殘軍人組成的馬匹輜重營,他們呆在偏僻的後方,著裝和訓練非常不規範。索爾仁尼琴的夢想是進炮兵部隊,他便能發揮數理才能,祖國亦緊缺高級知識人才。他得償所願進入撤到後方的列寧格勒第三炮兵學校,學習聲源測定,畢業後成為中尉,任炮兵聲源偵查連連長,即專事搜索敵方炮兵位置。

 

    他表現良好,隨著蘇軍的反攻一路獲得勳章和升遷,還在戎馬倥傯的歲月裏不忘文學創作。不過,無論是在末流的輜重部隊,還是在精銳的炮兵部隊,索爾仁尼琴在軍營裏才真正接觸了蘇聯社會。面對一整列火車的囚犯、德軍佔領羅斯托夫後開放教堂、哥薩克人面對後撤的蘇軍露出高興表情、輜重隊老兵給他講述內戰時期的種種慘相、同仁對大清洗的恐懼和對集體農莊的厭惡、多次見證弗拉索夫分子頑強的戰鬥意志……當然還有東線戰場空前巨大、殘酷的規模,他原有的世界正在逐漸崩塌。

 

    與從稚嫩走向成熟的索爾仁尼琴相反,戰爭浩劫對很多蘇聯人而言是個解脫。他們得以暫時走出大清洗的陰影,以戰前不可想像的方式行事。當然,他們可以在戰壕裏、在廢墟上非議政治,但絕不敢在紙上留下證據。索爾仁尼琴剛進勞改營,所有囚犯都嘲笑他犯下的低級愚蠢事。

----------------------------------------------------------------------------------------------


流放的灵魂》追述索尔仁尼琴生平的同时,再现了苏联这片广袤国土上近九十年间的时空。那俄罗斯民族,乃至更多民众经历的时代风雨所提供的思索,应该说不可能仅仅属于生活在那片国土上的人们。


《流放的灵魂:索尔仁尼琴》:记录着坚毅的精神行走


《流放的灵魂:索尔仁尼琴》 [英]约瑟夫·皮尔斯著 张柱娜译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流放的灵魂》是索尔仁尼琴的传记。秉笔书写索尔仁尼琴传记者,想来应该有阿里巴巴初入四十大盗藏宝魔窟的那份惊喜,因为这位在苏联、俄罗斯和西方都广受争议的人物,他的生平,特别是他坚毅的精神行走,犹如一道遭遇众多巨石阻拦的溪流。因屡遭阻拦,那倔强前行的水流之泾必然蜿蜒曲折,其一湾一汊之处的湍滞潺湲,正是传记作家生花妙笔之丰硕源头。


从少年时代开始,索尔仁尼琴的稚嫩心灵就在意识形态的矛盾中挣扎:东正教的十字架和少先队的红领巾,哪个该出现在他的颈项里?尽管有家族传统宗教礼仪的潜移默化,可是取胜的依然是斯大林主义的旋律,因为它掌控着那个时代的话语权。大学时期,品学兼优的共青团员索尔仁尼琴有可能成为苏联秘密警察学校的成员,然而一度犹豫的矛盾心情使他放弃如此仕途捷径。反德国法西斯战争中作为上尉,索尔仁尼琴相继获得表彰其爱国忠诚的“红星”、“红旗”勋章,可是,他对斯大林声称反攻中苏联士兵进入德国地域后,为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进行的以牙还牙的复仇———强奸、掠夺、抢劫,“一切都是被允许的”这番演说极其反感,并且约束自己的部下要保持克制。1945年2月,军官索尔仁尼琴被反间谍部门投入监狱,从此,与斯大林主义的暴虐作抗争成为他深邃思索的起点。他历经了劳改营八年苦难生活的煎熬,“时间会使你恢复正常,会使你理解人类生活中的善恶,关于这一点,你在哪里能比在监狱里做得更好呢?”“监狱不仅是诅咒,而且也是祝福”。这些出自索尔仁尼琴的作品《第一圈》《古拉格群岛》《癌病房》等中的语句,之所以不断进入《流放的灵魂》中,是因为那些话语因传主历经磨难之坎坷,散发着独特的黑色幽默气息而触目惊心。传记《流放的灵魂》的作者、美国万福马利亚大学文学教授约瑟夫·皮尔斯无论用何种言词进行描摹或者复述,也无法望其项背。


《流放的灵魂》的行文中,一边次第数落着索尔仁尼琴的命运乖舛:八年刑满后又被流放到荒漠边缘;获得平反后开始发表作品,却频频引发争议;因为当局认定《癌病房》的思辨气质危险,他居然遭苏联作协开除;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激发海内外的毁誉波澜;身遭下毒暗害后不久,又被剥夺苏联国籍遭驱逐出境;到了西方他却拒绝对两党民主制度顶礼膜拜,而且还批判西方消费社会的贪婪……一边又不时引用着凝聚索尔仁尼琴思考的精辟语句。例如:“艺术家的任务是要被其他人更敏锐地感知世界的和谐,感知到人类对世界所行之事的美与凌辱。并将它们生动地传递给人们。”因此,《流放的灵魂》摆脱了传记写作惯常都游走在“报流水账”边缘的通病,具有思想“密度”颇高的属性。


传记写作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戴着镣铐起舞”,写传记者的笔端不能逾越传主的生平轨迹自行其是。至于是一本合格的还是一本优秀的传记,多半视其对传主生平表述的侧重之处何在:即“舞蹈”中哪个节拍强烈而大开大阖,哪个节拍弱化仅点到为止。据此而安排节拍之强弱,亦得以展示写传记者之才华。而且,大开大阖抑或点到为止,又不能跳脱传主生平的时空,理应在“性格即命运”的点拨下,传记的纪实史料与文学的人性描摹水乳交融。“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选择传主漫漫人生经历中那些相关其命运变幻之转折点,确切反映传主的性格禀赋、个性铸就,点击、强化、渲染,乃至升华,如此方为优秀的传记。


《流放的灵魂》作者约瑟夫·皮尔斯凭著有《托尔金传》《王尔德传》的职业历练而“卖弄”手段。他贴切选择了传主家族传统的“宗教”启蒙,对索尔仁尼琴的人生坐标进行定位。由此,传记围绕传主的“命门要穴”———灵性亦步亦趋。无论材料选择之挑肥拣瘦,还是文字铺叙之腾挪翻飞,多半无法游离宗教色彩的浸渍。


《流放的灵魂》中引用了索尔仁尼琴早年创作的叙事长诗《普鲁士之夜》。它披露了反法西斯战争反攻阶段,进入德国的一些苏军士兵以“复仇”名义犯下的暴行:他们掠夺、抢劫德国平民,集体强奸妇女。诗中那一句“使女孩变成了女人、女人变成了尸体”的陈述貌似平实,却凸显了一个遭遇轮奸后惨死的无辜少女的命运,展现了索尔仁尼琴对当时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之欲哭无泪,只能无助地怀有巨大的罪恶感。倘若说,这是《流放的灵魂》中书写传主的宗教意识遭遇斯大林主义暴虐碾压的青涩初始,那么到了晚年,的的思考已臻成熟。他历经了斯大林时代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又目睹西方资本主义,他认为前者是压制人的灵性的流氓,后者是用舒适之物腐蚀人的灵性的无赖。“人类为自己设定了征服世界的目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丢失了自己的灵魂。”宗教的忏悔意识,不仅渗透于他个人的“灵性”修为,也是他思索后共产主义俄罗斯的当代政治的坐标。他遗憾的是忏悔的缺失,他认为出自东正教的“忏悔是俄罗斯民族的一个特征”。苏联解体后,那些当年的说谎者和刑讯者应当忏悔,至少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应当如此,但没有一个人这样做。他认为不进行这种忏悔,俄罗斯人就丧失了历史净化的根本经验。


索尔仁尼琴以叛国罪被驱逐出境而离开祖国差不多十七年后的1990年8月16日,俄罗斯宣布恢复他的公民身份。他拒绝了俄罗斯总理邀请他回国访问的礼遇,可在一个月后的9月18日,索尔仁尼琴的《重建俄罗斯》显示了他坚持独立人格的深沉思绪。在同时发表在这天的《共产主义真理报》和《文学报》上的《重建俄罗斯》中,他对自己祖国环境面临的灾难痛心疾首:乡村淹没在人造的海洋和沼泽中,城市被粗放工业的排放物所污染,“我们还毒化了我们的河流、湖泊和鱼类,今天我们正消灭着我们最后的一些清洁的水源、空气和土壤资源,核辐射加快了这个进程,而为了赚钱,对西方的放射性垃圾的储存,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过程……我们砍掉我们广袤的森林,掠夺我们无比富饶的土地———而这些财富都是我们子子孙孙无可取代的遗产。”他认为西方社会已经染上了一种“心理瘟疫”,这场瘟疫不是进步而是消费掉一切的经济烈火。它拼命地追求长久的却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而不管地球的未来要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它已经破坏了西方生活的道德结构,恐怕在俄罗斯也要造成同样的后果。因为他察觉到“自我放纵、伤风败俗的‘大众流行文化’、恶俗的时尚,我们的一些缺乏教养的年青人已经贪婪地深陷其中了。西方青年肆无忌惮地宣泄着多余的情感,而我们的青年则盲目地模仿着……今天的电视节目则热切地将这些污秽的潮流传播全国”。他又呼吁要避开令人无法忍受的泛滥信息,认为大部分没有意义的多余信息,贬低着人类的灵魂。现代人正被无处不在的技术压迫着,这些商业性的、牵制人们注意力的东西前所未有地鼓噪着。他不无忧伤地呼吁回归宁静:“我们如何才能保护我们的耳朵享受静默的权利,我们眼睛向内洞见的权利呢?”索尔仁尼琴观察全球社会现象、政治问题时那强烈的忧患意识由此可见一斑。


读《流放的灵魂》,你可以感觉索尔仁尼琴的生活常态就是“不合时宜”。纵然是在刚被放逐到西方的年代,他在哈佛大学的演说中就谴责西方世界的道德败坏,说俄罗斯不能“把你们的社会当作我们的社会进行变革的理想来推荐。经过一番沉痛的苦难后,我们国家的人民已经获得了极其深刻的灵性成就,与此相比,当下正处在灵性枯竭状况中的西方制度显得没有任何吸引力”。他认为在遭受几十年的暴力和压迫的苦难之后,人类的灵魂渴望着更高尚、更温暖、更纯净的东西,而西方制度无法提供。他的这番讲话不但非常“煞风景”,而且广受西方舆论的争议。《流放的灵魂》不吝笔墨,从容铺叙索尔仁尼琴在苏联、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与掌控社会主流话语权的舆论界一拳来一脚去的笔墨“官司”。尽管他时常是单打独斗,却并非忙于抵挡、招架,更多的却是主动“挑衅”。由此若将他与唐吉诃德比肩,则失之偏颇;比较贴切的比喻应该是“先知”,因为索尔仁尼琴的言语常沐浴着追求灵性的宗教光彩。例如他说文学是“以一种珍贵的方式传递着浓缩的、无可辩驳的人类经验,代代相传。文学因此成为一个民族鲜活的记忆,就这样以一种远离扭曲和错误的方式,使历史中逐渐消退的东西得以延续和保存。文学,还有语言,就用这种方式保存和保护着一个民族的灵魂”。


索尔仁尼琴的精神行走,正是执著思索他经历的痛苦,感受他故土民众遭受的苦难,通过他笔端的描摹,期冀保存和保护俄罗斯民族的灵魂。2009年8月3日,在索尔仁尼琴逝世一周年之际,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维杰夫在致其遗孀的电文中赞扬他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古拉格群岛》和《第一圈》,通过对悔改的呼吁而唤醒了民族的良知”。2010年,俄政府决定将《古拉格群岛》列为俄罗斯所有高中生的必读图书。


《流放的灵魂》追述1918年至2008年间索尔仁尼琴生平的同时,再现了苏联这片广袤国土上近九十年间的时空。那俄罗斯民族,乃至更多民众经历的时代风雨所提供的思索,应该说不可能仅仅属于生活在那片国土上的人们。 

1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8 13:21 , Processed in 0.0493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