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夺标的个人空间 http://hanshan.info/?12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毁誉参半的20世纪四大探险家之劳伦斯(原创,图文)

热度 1已有 499 次阅读2015-11-23 13:24 |系统分类:前尘往事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阿拉伯的劳伦斯

楔子 英国导演David Lean的电影是我的至爱,那瑰丽幻想的风格,是交响组曲,就象他的姓氏的含义,包孕着狮子之心,或者一句俗语剑胆琴心,大场面的史诗风格,却不失细腻地 塑造人物,他的镜头里,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充满美的张力,令人难忘,日瓦戈医生,孤星血泪,桂河大桥,印度之行,等等,还有,那纯爷们的,阿拉伯的劳伦斯 

现实中的劳伦斯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永生 今天是8月16日,我写此文并没有挑日子,只想续完这个系列,开笔后赫然发现,今天是劳伦斯的冥寿121岁,他生于1888年8月16日,真是神奇巧合,如今120岁的人瑞也不算太稀奇,所以更加感觉他离我们并不遥远 个人觉得,单从个人经历而言,劳伦斯和奥尔马西伯爵十分相像,贵族出身,受到良好的教育,先投身于历史和考古学,又从军,而且都是技术不凡的飞行家,波澜壮阔的间谍生涯过后,两人都神秘地死亡 可是从人格特征上你又很容易区分两者,奥尔马西更象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赌徒,带点唯利是图的俏皮,是007,而劳伦斯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一次次超越自我的人,就这样从凡夫俗子的躯壳里飘逸出一个英雄,是张骞,徐霞客和司马迁的混合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生于1888年8月16日,卒于1936年5月19日,生前所获最高军衔为陆军中校 人们按英国贵族习惯称他为T.E.劳伦斯 (嘿嘿,中国大名鼎鼎的宋子文在社交圈子里成为T.V.宋,看来太太的客厅沙龙都喜欢把人缩微成带有家族纹章的绣花桌布上的缩写了) 可准确地讲他却是一位贵族的私生子,出生在威尔士乡间。原来他同四个兄弟全是私生子。劳伦斯父亲的真名叫托马斯•查普曼爵士,是一位具有英格兰与爱尔兰血统的贵族子弟,第七世西米斯子爵。在与妻子生了4个女儿之后,抛弃了妻子、孩子和家产,逃避了不幸福的婚姻和法定妻子伊迪斯,与一位名叫萨拉•朱内尔的家庭女教师同居。这一对男女自称“劳伦斯先生和劳伦斯太太”。尔后,他们生养了五个儿子,但是从未正式结婚。爱德华为他们的次子。 


劳伦斯自幼随父母家人在牛津城长大,昵称为内德,即书呆子,可见他是一位安静羞涩的少年。年仅八九岁,他便迷上了历史。特别使他感兴趣的是中世纪史。他在牛津一所贵族男中牛津公学受教育,那时他最喜欢骑着自行车绕过一座座乡间教堂和中世纪古堡,抑或在古代遗址废墟上寻觅残片拓片来消磨时光。 之后他和他的一位兄弟在阿尔代特教堂成为基督教兄弟会也称耶稣会成员,如果您读过达芬奇密码,您就会知道以冒险来传播上帝的教义是该会的宗旨,许多西方冒险家以及最早来华的传教士都隶属于兄弟会,可以说兄弟会是基督教的特工组织,其组织和仪轨非常神秘。 


劳伦斯自称,在大约1905年,17岁的他离家出走,在英国皇家炮兵部队当了几个星期少年兵,在康沃尔的圣莫斯城堡服役,在那里他被识破并被轰走。目前在各种军队记录中没有发现他这段经历的证据。 1906年,劳伦斯骑自行车游历了法国,对英法百年战争时代的古堡进行了考察。1907年,劳伦斯考进了牛津大学耶稣学院并享受为他提供的奖学金。后来一位名叫布里吉德•艾伦的档案保管员提供了一点有关劳伦斯在牛津大学时代的资料。他将1907年入学的学生档案从办公室的柜子中抽出,在会计账目中查到了劳伦斯奖学金的数目(每年50英镑)。档案中还记载了他所修的专业(近代史)及他父亲的职业(无业)。 

会计账目还表明学生每年的花销,主要是伙食费,如牛奶、奶酪、啤酒、面包等,另外还有房费与其他开销。劳伦斯吃了些什么呢?面包加水,几乎每天如此。   艾伦说:“他好像感到吃饭是浪费时间或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他有个怪癖,从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每当别的男孩兴高采烈地一边玩着橄榄球一边大声喊叫的时候,他总是坐在一旁,跷着二郎腿,笑眯眯地观望。” 1907年和1908年夏天,作为现代历史研究课程的一部分,劳伦斯骑着自行车在法国进行了旅行,参观了克莱西、阿金库尔、色当等古战场遗址,并测绘,拍摄了修建于罗马帝国时代、西哥特时代及百年战争时期的众多古堡,行程达4000多公里。

劳伦斯计划在毕业论文中写十字军的东征对于欧洲军事建筑的影响。他已经是法国和英国城堡研究方面的专家。现在他的兴趣是了解十字军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所修筑的军事要塞。 

1909年6月18日,他收拾起简单的行囊:一架照像机、一把左轮手枪和一双换洗的袜子。他登上了去贝鲁特的船。劳伦斯前往近东,到了9月份,他的行程已达1100英里,独自徒步考察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境内的十字军古堡遗迹。靴子磨得不能穿了,他还患了疟疾。在叙利亚的北部,他和一个骑马的陌生人进行了一场枪战。在另一个地方他又遭到抢劫,然后被人打伤,丢下等死。但是,他顽强地挺过了这些磨难,成功地考察了36座十字军的城堡,并做了详细的笔记,画了图,还拍了照片。 

1909年10月,劳伦斯回到了牛津大学。他在中东和法国的田野考察记录、草图、照片都写入了他的毕业论文《12世纪末十字军运动对欧洲军事建筑风格的影响》。该论文被评为牛津大学最佳毕业论文。这篇论文使他以牛津的一级荣誉学位毕业。这次历险显示出劳伦斯的一项天赋,即了解一种新的文化,并很快地将自身同化进去。他学会了阿拉伯人待人接物的方式。路过了一个又一个阿拉伯人的村庄,真正感受到了这些人的热情与好客。他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在这里我已经适应了阿拉伯人的生活习惯。不知不觉地从讲英语改成讲法语,最后讲起了阿拉伯语。将来再想变成一个英国人可就难了。”后来,他的兄弟们一直弄不清,他是否恢复了本来的面貌。 毕业后, 1910年,劳伦斯在牛津大学马格德林学院开始研究生学习,随同一位高级讲师研究中世纪陶器,可当他获得了一个在中东成为实习考古学家的机会后,他果断地放弃了象牙塔里的学院生涯。 

劳伦斯的小弟弟阿诺德曾在1964年应邀当了一回杰克•帕尔电视台的特约演员。他同彼得•奥图尔合拍了影片《阿拉伯的劳伦斯》。立刻,他的哥哥在美国成了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作为一位剑桥大学的考古学教授,阿诺德绝对不会盲目地接受任何一点对他哥哥的不经之谈。因此,尽管本片获得了奥斯卡奖,他仍然觉得不够满意。特别令他不快的是影片中的一些地方“故弄玄虚和以讹传讹”。他告诉《纽约时报》,影片制作者运用了“心理作用这一剂灵丹妙药,其处方为:一盎司的孤芳自赏,一磅的哗众取宠,一品脱的虐待狂,一加仑的嗜血欲。再加上点其他荒诞离奇的东西,放在一块儿搅和而成”。他告诉帕尔电视台: “真正的劳伦斯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优秀的、最善良和最乐观的人。即使在自己最不幸的时候,他也总是极力表现出欢乐的样子,令人欣慰。” 


 劳伦斯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间要算他在卡奇米什考古的岁月。这是一座赫梯人(公元前1700~前700时期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的古代部族——译者注)所居住过的城市,在今天的土耳其南部。1910年12月他乘船前往贝鲁特,并到达前特朱拜勒(比布鲁斯),在那里学习阿拉伯文。1911年1月,22岁的劳伦斯在叙利亚北部地区,参加了发掘奥斯曼帝国境内赫梯王国(Hittites)都城卡赫美士(Carchemish)遗址的考古行动。他在大英博物馆的霍格思和坎贝尔领导下工作。他指出,他在此完成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霍格思的指导。 那里靠近土耳其边界附近巴格达铁路的一个重要枢纽,相关知识即为具有相当重要性的军事情报。那时在中东地区已有数千名德国工程师、建筑师和军事专家。他们加紧训练土耳其军队,并且正在为缔结军事同盟做准备,此举甚为英法所忧虑。因此,劳伦斯在卡奇米什的任务中还包括监督考古现场阿拉伯劳工的行为。他很乐意做这件事情。 这些劳工很尊敬他,并喜欢他的一些新奇的做法。他能将挖掘工作变得具有游戏色彩。是劳伦斯发明了用鸣枪来庆祝考古挖掘的发现,鸣枪次数的多少以发现的重要性而定。 


晚上劳伦斯经常加入到劳工当中,同他们一起围着火堆促膝交谈。从当地百姓的家长里短到部落上层复杂的政治问题,可以说是无所不谈。他与当地一些阿拉伯人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谊,其中包括一个工头和一个14岁的水童。这个孩子名叫达赫姆,每天都往工地上送水。由于劳伦斯平易近人,达赫姆把他当做大哥哥一样地追随效法。劳伦斯教他数学、历史和地理。正如他后来在《七根智慧之柱》一书中所阐明的那样,他的梦想即为阿拉伯人民赢得自由。他的这一事业就是从这个水童做 起的。   这一友情的深度在卡奇米什特别引人注目,甚至有人怀疑他们有同性恋的关系。


劳伦斯做事向来是我行我素,往往给人们一个惊奇。后来他否定了这些谣传。另外,当时在卡奇米什的许多同事也都证实上述故事为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劳伦斯与这个水童的关系同与其他那些一生中交往的朋友一样,纯属莫逆之交。在工地上,劳伦斯不时地要与土耳其人和德国人产生磨擦,他表现出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能力。 他能够审时度势,或战胜对手或震慑敌人的气势,不战而屈人之兵。他生来具有一种冷静的大无畏的勇敢。但是,在当地的复杂环境中,用他那独特的玩世不恭的幽默将其伪装起来。他从来不惧淫威,更藐视那种不可一世的恫吓。   

有一次,他听到一个德国工程师在工余时间用马鞭抽打了他的劳工。盛怒之下,去找他算账。劳伦斯威胁德国人,说要当着全村人的面揍他一 顿,吓 得他只好当众道歉。劳伦斯后来写道:“在1914年,我曾是一个袖珍海格立斯(宙斯之子,大力士——译者注),能敌身材两倍于我的对手。”    诸如此类的小冲突正是与德国关系紧张的迹象。在挖掘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遗址期间,他遇见格特鲁德劳伦斯贝尔,此人影响了他的中东岁月。1911年下半年,劳伦斯返回英国作短暂逗留。到11月,他飞往贝鲁特继续他在中东的田野考古生涯,参加在Carchemish的第二季发掘,在那里他与伦纳德伍利一道工作。之前他曾经短暂地与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在埃及进行考古发掘。劳伦斯在1914年春天离开了卡奇米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为劳伦斯会讲阿拉伯语,并掌握有关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中东和近东地区的风俗和民情,所以他与伦纳德伍利同时被征召,从伦敦的总参谋部地理情报分部调派往开罗的陆军情报部工作。先是作为考古学家受到有军方背景的巴勒斯坦探索基金会的资助,以发现圣经上所记录的古老城市“旷野里的景城“名义沿途考察内盖夫沙漠,此为奥斯曼帝国进军埃及的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他们沿途测绘,更新了水源等重要位置的测绘记录,劳伦斯还访问了亚喀巴和佩特拉两座古城。8月份,德奥两国对他们在欧洲的敌人宣战。英法同俄国结盟应战。劳伦斯与他的四个兄弟全都参加了战争。他最小的弟弟阿诺德当时只有14岁。他的哥哥罗伯特成了一名军医。在1915年,两个弟弟——威尔和弗兰克先后被派往欧洲前线作战,两人都是在到达后数月之内阵亡的。 劳伦斯的身体也因鞍马劳顿被弄垮了。

在开罗,他专门负责向国内报告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政治形势。该帝国的疆界曾从阿拉伯南部延续到黑海,于1914年11月同德国结盟。尽管他没有什么军事经验,但是,他的情报却有利于英国的战 略制定。因此他为自己赢得了“活动大炮”的称号,足可见他所发挥的威力。他不修边幅,言行之中总透着一种威严与自信。这样一来,使得有些上司对他七分怒,三分怵,感到很不舒服。 也有一些领导颇为佩服他的判断能力,并认为他那种不循规蹈矩的工作方法很新颖。这些头头中包括实权派罗纳德•斯托尔斯。此人是英国情报局驻开罗站负责人之一,专门主管东方事务。

于是,在1916年的秋天,劳伦斯奉命陪同斯托尔斯前往阿拉伯执行一项极其重要的外交使命。此行将改变他终生的命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候,劳伦斯是一个研究生,但已经有过多年独自地奥斯曼帝国的地中海东部各省(Transjordan和巴勒斯坦)与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伊拉克)广泛旅行考察的经历。由此他开始闻名于土耳其内政部的高官以及他们的德国顾问圈子中。 在他的研究生涯中,他广泛接触奥斯曼帝国的德国顾问,沿着他们设计和建造的铁路旅行,超越中东和近东大地。对于英国军方来说,无论他自愿参军与否,都必须招募他,他是熟知奥斯曼帝国的地中海东部各省( Transjordan和巴勒斯坦)与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伊拉克)第一手资料的第一人选。 与后来的传奇神话演绎不同,这时的军方也好,劳伦斯本人也好并不曾想到要在奥斯曼帝国内部发起一个阿拉伯独立运动,倒是英国外交部的阿拉伯事务局率先冒出这个主意,从外部策动和资助这个运动,支持那些有分离独立想法的部落脱离土耳其人的中央集权统治,从内部瓦解奥斯曼帝国会奏效,对手将付出高昂代价。

他们发明了一个名词,称为不对称或不抗衡的冲突,因为奥斯曼帝国为稳定内部,压制起义和反叛力量所付出的代价将千百倍于盟国策动这些运动所付出的代价。因此值得尝试。他们起初并非想要这些地区在独立后纳入大英帝国或英联邦版图,只是想削弱德国和奥斯曼帝国同盟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而把大英帝国的势力扩张到这些地区。 

1914年10月,土耳其作为德国的盟友宣布参战。11月4日,奥斯曼苏丹以全世界穆斯林领袖——哈里发的名义,宣布保卫伊斯兰国家,对协约国进行圣战。土耳其参战后,中近东战线出现了对英国不利的形势。到1915年下半年,土耳其军队进攻了埃及,围困了亞丁保护地,英军在美索不达米亚和达达尼尔海峡相继失利,在阿曼、苏丹和波斯湾地区还面临一些酋长發动的“圣战”。 在奥斯曼帝国南部的一些省份,阿拉伯人在6月间发动了一场反抗君士坦丁堡的起义。其领导者麦加的谢里夫(即酋长——译者注),来自哈希姆家族的侯赛因•伊本•阿里(Hussein IbnAli)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另外,他还统治着一个叫做汉志的山区省份(在沙特阿拉伯境内——译者注),伊斯兰教的圣城麦加就在该省。几年以来,英国的外交人员一直在与侯赛因•伊本•阿里秘密谈判,英国驻埃及高级专员麦克马洪(Sir Henry McMahon,)向侯赛因•伊本•阿里提供现金和武器,并且还向他许诺,帮助他实现梦寐以求的王位,建立阿拉伯人独立的国家,定都大马士革。双方的谈判以往来文书的形式记录在案。 

但是,侯赛因•伊本•阿里却不知道(起初劳伦斯也不知道),与此同时,英国还正在和法国签 订密约,一但协约国胜利,他们将瓜分奥斯曼帝国的所有土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塞克斯-皮科特协定。 侯赛因•伊本•阿里的部队大部分是由贝都因人组成的,由他的四个成年儿子指挥。他们在一开始打了几个胜仗,但是,离最终的目标——北面的大马士革还有880英里之遥。 1916年6月5日,1500名阿拉伯骑士在麦地那对空鸣枪,宣布阿拉伯独立。 

6月10日,侯赛因的长子阿里和费萨尔联合指挥的汉志战士包围了圣城麦加,土耳其的汉志总督加里布帕夏带着亲卫队逃往汉志山脉中的避暑胜地塔伊夫(AlTaif)。经过20多天的围困,麦加守军向汉志军队投降。在这里,侯赛因向全世界穆斯林发表宣言,公开谴责土耳其当局迫害和屠杀阿拉伯民族主义者,背离伊斯兰教精神,并宣布阿拉伯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 到 了10月份,驻开罗的英国中东事务大臣罗纳德•斯托尔斯勋爵(Sir Ronald Storrs)于1916年10月动身前往汉志拜访侯赛因,劳伦斯奉命陪同他前往阿拉伯地区执行这一外交使命。 当罗纳德•斯托尔斯来访并讨论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可以为阿拉伯人做些什么的时候,侯赛因•伊本•阿里的队伍已是弹尽粮绝,迫切需要财政和人力援助。斯托尔斯承诺,英国可以不断地从开罗为阿拉伯起义提供经费和物资。劳伦斯中尉则被留下来对汉志战争的形势进行评估。 1916年10月16日,劳伦斯从英军中东总司令部所在地伊斯梅利亚乘船抵达吉达港。他在那里与侯赛因的次子阿卜杜拉进行了会晤,不久又见到了长子阿里和三子费萨尔,很快成为费萨尔的挚友和军事顾问。


虽然,劳伦斯很欣赏阿拉伯人这一行为,同时也信仰他们的独立事业,但是,他对贝都因人可以说是再了解不过了。他们的英雄主义截然不同于西方人抽象的民族主 义理想,他们对后者是无法理解的。他们所需要的就是一位阿拉伯的军事首领,此人必须具有绝对权威与人格魅力。他认为,在侯赛因的四子中,费萨尔可以当此重任。 在劳伦斯的建议下,阿拉伯起义军北上奔袭奥斯曼帝国腹地,破坏汉志铁路,占领了延布、瓦季、亚喀巴等城市。 在《七根智慧之柱》一书中,劳伦斯生动地描述了他与费萨尔第一次在阿拉伯人的帐篷里会晤时的情景:“我一眼就看出,此人正是我来阿拉伯所要寻找的人物,一位将为阿拉伯人正义战争赢得全面胜利的英雄。费萨尔显得特别高,像一根柱子一样笔直挺拔。他身穿丝绸长袍,头带棕色纶巾…… 他的眼帘垂着,漆黑的胡须和 苍白的面容与他那奇特出众的身材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双手交叉地搭在身前悬挂着的匕首上面。”   

劳伦斯与费萨尔相互打量了一番。“您认为我们瓦迪萨弗拉这个地方如何呀?”费萨尔突然盯住对方发问。“噢!它离大马士革还很远啊。”劳伦斯不失时机地挫败了对方的傲气。   费萨尔的部下都惊呆了。从未有人敢对麦加王子如此唐突。但是,费萨尔不知为何,特别喜欢这位爽快的客人,而且对他的回答很感兴趣。此后二人精诚合作,率领阿拉伯军队挥师北上,所向披靡。两年之后,他们胜利地攻陷了大马士革,与埃德蒙•艾伦比将军领导的英军会师。    


在1916~1918年这段时间里,劳伦斯担任费萨尔的军事顾问,同时又是英军艾伦比将军的联络官,从而加强了两军之间的有利配合。除了负责落实对阿军在军事与财政方面的援助之外,劳伦斯劝说阿拉伯人不要正面袭击土耳其人重兵把守的麦地那城,但是他亲自领导一支游击队,专门袭击汉志省的铁路。 他们用炸药使土耳其军队瘫痪,供给不足。尽管他的“部队”是 由一些未受过正规训练的阿拉伯村民组成的,但是,他们给敌人送的“礼”可真不轻。 这一策略很快扩大了战场,牵制了大量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劳伦斯对士兵要求极其严格,自己也勇敢地迎接每一次任务的挑战。他总是身先士卒,置身于最危险的 岗位。在沙场上,他身着阿拉伯长袍,冒着枪林弹雨,和士兵们一起冲锋陷阵。在帐篷中,同阿拉伯人一样,他偷着料理自己身上的伤口。他从来是高度警惕,一丝一毫都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在约旦的一座名叫阿尔加法尔的沙漠村落里,

有一位67岁的老人卡拉夫•阿布•泰伊。他的父亲扎尔曾在劳伦斯的游击队里当过一名中尉。当他回忆起劳伦斯的时候曾对儿子这样讲:“他聪明、顽强,是个爆破专家。他的脾气非常非常坏。”    

在费萨尔的帐下,劳伦斯不太愿意抛头露面。但是,因为他不属于任何一个部落,所以被当成公正的第三者,常常被请来仲裁士兵之间的争端。他在 《七根智慧之柱》一书中记载,有一次,在六天之内他就裁决了一大堆公案:12起械斗、4起盗骆驼、1起婚姻纠纷、2起偷东西、1起离婚、14起仇杀。另外,还有两起用恶毒的目光瞥人和一起由此引起的中邪案(此举相当于诅咒他人,阿拉伯人相信可以使人遭灾。这是违犯宗教戒律的事情——译者注)。


1917年,劳伦斯安排了一次联合行动,与阿拉伯军队以及非正规部队从阿布塔伊下方(在此之前被土耳其人占领)对占据重要战略位置的港口城市亚喀巴发动进攻。亚喀巴靠海一边重兵把守,但土耳其人对后方掉以轻心,因为后方是被认为无法穿越的沙漠。 7月6日,他们经陆路绕道后方突然袭击,亚喀巴落入劳伦斯和他的阿拉伯部队。在亚喀巴,劳伦斯晋升为陆军少校。 1917年10月到11月间,英军中东总司令艾伦比将军(Sir Edmund Allenby)向土耳其防线发动总攻,劳伦斯及阿拉伯部队奉命配合,对叙利亚展开进攻。1918年9月30日,费萨尔的阿拉伯军先头部队进入大马士革。费萨尔在这里宣布自己为叙利亚国王。 幸运的是,劳伦斯遇上了埃及远征军的新总司令埃德蒙艾伦比,他对劳伦斯推崇备至,战后他写道:“我放手让他去干,他的配合体现了无与伦比的忠诚,我对他只有发自内心的称赞,他的工作,在整个战役中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 

1918年,战争的最后几周,劳伦斯参与攻克大马士革的战斗,并晋升为中校。他预见大马士革成为阿拉伯首府,而他功不可没地帮助费萨尔建立起一个阿拉伯临时政府。 但是他为之奋斗的崇高事业——阿拉伯独立,在1918年10月遭到了致命的打击。这时候,塞克斯-皮科特协定的内容被披露了,阿拉伯人遭到了出卖。开始,劳伦斯和其他许多英国军官还幻想着,这一早年缔结的协定已经过时。最起码应该还有谈判的余地,因为阿拉伯人出乎预料地取得了起义的胜利,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废除了该项协定。劳伦斯是这样希望的,而这一想法也影响了费萨尔,他们相信阿拉伯人在这场战争中不会徒劳。 他们错了!艾伦比将军的命令传达到大马士革,要求执行塞克斯-皮科特协定,将叙利亚交给法国人。费萨尔暴跳如雷,而劳伦斯则感到再一次遭到自己政府的侮辱。他满面羞愧地离开了朋友和部下几万官兵。劳伦斯深感内疚,认为是自己蒙骗了他们,将这些阿拉伯人引入歧途。他的阿拉伯独立梦破碎了。

 1918年10月28日,劳伦斯返回英国。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时,他与费萨尔一道前往凡尔赛,为争取阿拉伯国家独立做最后的努力。但该努力以失败告终,叙利亚转归法国委任统治。英国随后安排费萨尔成为伊拉克国王,其兄阿卜杜拉成为外约旦埃米尔。 劳伦斯筋疲力尽,心灰意冷。忍受着浑身上下十几处子弹和炮弹片所致的伤痛。两年以来,他栉风沐雨,出生入死,从未休息过一天。从卡奇米什又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挚友达赫姆在上冬死于伤寒。他就是劳伦斯曾经教育过的那个水童。他就是为实现这些人的自由而英勇作战的。 当劳伦斯于1918年回到英国的时候,他的英雄业绩已经是家喻户晓。各种有关他的传闻层出不穷,从作战部传到内阁,从内阁传到国会,最后众所周知。   

劳伦斯后来在一本书中的扉页上写道:“我为了他的自由而战,以使他一展愁容,而他却没能等到自由来临就离开了人世。”于是,“我把书丢到一旁,再也无法找到任何安慰与平静。”由于感觉自己争取阿拉伯独立的事业被政客出卖,劳伦斯在战后拒绝出任总督等职位,而是选择隐居生活。他曾经服务于英国外交部参加了1919年的巴黎和会,也曾经作为丘吉尔顾问在他的殖民部工作。 早在那一年的年初,一位名叫洛厄尔•托马斯的美国记者花了八天的时间跟随劳伦斯与他的部队转战南北,为一部战争记录片搜集素材。他将耳闻目睹的战争编成一套系列片并为几家杂志写了一些惊心动魄的报告文学。所有这些故事都集中着笔于劳伦斯这个被浪漫化的人物。托马斯用了“阿拉伯无冕之王”这一称号来歌颂劳伦斯。甚至说,是他的义举拯救了芸芸众生,使他们免遭喋血欧洲战壕之灾。托马斯的这一部战争记录片,感动了无数美国、英国和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家庭。    

所以,正当劳伦斯幻想破灭,痛悔自己卷入了英国这一背信弃义的行径中时,他已经被捧上世界舞台。归国时,受到了“抛投纸带的盛大欢迎”(这是一种隆重欢迎英雄凯旋的仪式——译者注)。劳伦斯这个诚实的人陷入一场卑鄙肮脏的骗局之中。当他发现“舞台上的灰光灯总是集中地照射自己身体上的一小部分时”,这个角色深感不自在。这种片面甚至是歪曲的报道使天性耿直的劳伦斯气愤。他说:“人们渴望出名,但是,仅仅为了满足这种嗜好而出名是极其可怕的。”

1922年,在《七根智慧之柱》一书中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为了澄清事实真相,我拒绝接受给予我的一切荣誉。”   劳伦斯终于找到了一条途径。他要用自己日益增长起来的影响为阿拉伯人的独立做最后一搏。他鼓起勇气游说内阁大臣,在最高军事委员会上陈述证词,给《时报》编辑部写信,还代表英国,同时也代表阿拉伯人民出席了1919年的巴黎和会。在白金汉宫的一次庆典上,他公然拒绝接受英王乔治五世要亲手给他佩戴的勋章,而是向陛下奏明英军是如何虐待阿拉伯盟友的。公众顿时哗然,被这位莫名其妙的战斗英雄弄得昏头昏脑,无所适从。此人的言行好像是被一套与众不同的道德规范所驱使。   


劳伦斯本来有资本从政,因为他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压倒多数的选票。正如丘吉尔极力劝说他的那样,假使他投身外交,一定能够代表英国政府从事高层活动。另外,他丰富的历史和考古知识也能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作家或考古学家。然而,他却选择了一条隐姓埋名的道路。 1922年8月,在一些地位很高的朋友的帮助下,劳伦斯以“约翰•休•罗斯”的假名加入英国皇家空军。两星期后由于被记者发现真实身份而被迫退出空军。 1923年他又化名“托马斯•爱德华•肖”加入英国陆军坦克部队,在此期间完成了有关阿拉伯战争的回忆录——《智慧的七柱》。1925年,劳伦斯离开陆军,重新返回皇家空军。随着沙漠暴动一书的出版,他再次轰动公众,于是被派往英属印度的一个角落,在那里呆到1928年,那时周围谣言盛传他卷入间谍活动。 尽管劳伦斯竭力在他的余生做一名普通空军飞行员,但是,他那天才的光芒总是不可遮掩地放射出来。他的通信往来成为当代公众关注的焦点。他写给众朋友的长信阐述了大量公正无误的事实。


由于不平凡的背景,劳伦斯有很多著名的朋友,包括温斯顿•丘吉尔,著名作家肖伯纳、哈代和庞德,以及著名军事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还包括他以前在中东英军司令部的同僚们。 《智慧的七柱》出版后,劳伦斯成了一个富翁,但是不久他将版权及其收益全部捐给了一个慈善组织。为了弥补微薄的收入,劳伦斯替一个美国书商翻译了荷马史诗《奥德赛》,还撰写了一部描写皇家空军生活的小说《铸造》,生动地描述了皇家空军中军旅生活的滋味。所有这些他都是悄悄地在业余时间完成的。他的写作态度认真细致,手稿叠得整整齐齐。在终日人声嘈杂的兵营中,他做任何事情全是有条不紊。   

他的一位名叫艾尔弗雷德•托尼•黑登的战友和他一起在普利茅斯空军基地服役,两人住同一宿舍,朝夕相处达三年半。黑登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说:“这位飞行员生活俭朴,为人谦逊。我们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劳伦斯,但是也明白,他不愿意人们将这件事说破。” 。 1935年2月25日,劳伦斯达到46岁的法定退役年龄,不得不从皇家空军退休,隐居于多塞特郡的乡间农庄“云雾山”。 更让他厌烦的是,新闻媒体又开始追踪他了。三月中旬的一天,一大群记者蜂拥而至。不知他们是怎样找到了“云雾山”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他们围着劳伦斯纠缠不休,又是要照像又是要采访……劳伦斯推开了一个记者,跳上摩托车逃走了。   

几周后,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描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坐在农舍之中,百无聊赖地等待着。等什么呢?不知道。自己将会怎样?我想,就会像这些落叶,从树上掉下来,慢慢地枯萎……” 1935年正值英德交恶之际,劳伦斯在英国外交部的一个叫亨利•威廉森的朋友认为,曾经受到希特勒公开称赞和钦佩的劳伦斯也许是唯一能够胜任与希特勒进行谈判的人,于是邀请他去伦敦商讨此事。5月13日清晨,劳伦斯骑摩托车去邮局拍发电报。回来的路上,他以每小时40英里的速度跃过了一个山坡,正在往下疾速猛冲时突然发现迎 面骑自行车的两个男孩。他赶忙转向,失去了控制,人摔在地上,造成颅骨严重骨折。他再也未能恢复知觉,6天以后离开了人世,走完了他艰苦卓绝的人生历程。 由于他反应及时,两个孩子幸免于难。 他的弟弟,表兄以及丘吉尔等名人参加了他的葬礼。 

据传劳伦斯的尸体被埋葬在离多塞特约一小时路程的圣尼古拉斯大教堂的墓地。事实上那里只有他的胸像。他真正的安息地在他的一位表兄家族领地默里顿区内的多赛特村。事故发生后勉力挽救其生命的神经外科医生卡林思久久无法忘怀此事致力于研究摩托车骑手的防护措施,推广防护头盔的使用。 

劳伦斯对于阿拉伯民族主义解放事业的贡献被大多数人所承认和接受。但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和前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观点认为,他是为英国效力的情报军官及间谍,其工作是为了使英国从奥斯曼帝国手中接管阿拉伯世界的统治权。阿拉伯学者认为,今日巴勒斯坦之所以产生纷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年劳伦斯帮助英国人占领了那里,使其成为英国治理下的“犹太人家园”。 劳伦斯的事迹经过史诗化之后已经成为英国军事历史上的著名传奇之一。

希特勒对劳伦斯十分敬佩,日本特务机关头目土肥原贤二也因别人称其为“远东的劳伦斯”而自得。 劳伦斯作品中的一些章节,以及他在军中同事的回忆,反映出他有性受虐狂倾向,喜欢鞭打和肉体的痛苦。在战争的初期,劳伦斯确实尝试到自己在历史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感觉。因为这是一项划时代的、像十字军东征一样的神圣事业。他从9岁起就开始疯狂地向往并努力塑造自己以准备为之献身。但是,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残酷的现实使他的幻想一一破灭。战友们相继在他眼前倒下,无辜平民所遭受的摧残使人触目惊心,这是他从未想象到的。他自己也杀人了。 


1917年12月在完成一次侦察任务时,劳伦斯曾在汉志铁路沿线的德拉被土军抓获并遭雞姦和鞭打他在大马士革的南面被 土耳其人抓住,痛遭鞭笞,甚至鸡奸。虽然他最后设法逃出了虎口,但是,这种经历对他来说,是一场可怕的噩梦,从此将永远惊吓着他的心灵。他的身世所带来的奇耻大辱使他从来对于“性”有一种厌恶感,他甚至拒绝和人握手。他在书中 倾诉了这一痛苦:“我完整的人格被无可救药地损坏了。” 劳伦斯另一个引人争议的话题是其性取向。《智慧的七柱》一书署明“致S.A.”的序言,被认为是写给一个叫达霍姆(Dahoum全名为谢赫•艾哈迈德, SheikhAhmed)的14岁阿拉伯男孩的情诗(见引文)。达霍姆曾于1914年和劳伦斯一起在卡赫美士考古工地工作,两人关系密切,劳伦斯拒绝澄清两人有肉体关系的传言,并在返回英国时将达霍姆带回国与其同居。1916年,劳伦斯将达霍姆派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阿拉伯北部联系阿拉伯民族主义分子,1917年,达霍姆因斑疹伤寒去世。劳伦斯后来在《智慧的七柱》中说,他的梦想——为阿拉伯人民赢得政治自由——本意就是想作为一份礼物送给达霍姆的。

• 《智慧的七柱》序言 致S.A. 我爱你,因此我将这些如潮的人流拉进我的手中 在繁星灿烂的天空裡写下我的心愿 去为你赢来自由——那有七根支柱的智慧之屋 你的眼睛会为我而闪耀 当我们来的时候 死神似乎是我征途上的仆人,直到我们走近你 看见你在等待 当你微笑时,悲戚地嫉妒时,他追上了我 并把你拉走 带入他无言的寂静之中 爱,是劳累的旅程,为了寻求你,拿出我们微薄的报酬 我们眼下的所有 当大地柔软的手触摸你的身体之前,当这盲目的蠕虫 长肥之前,靠着 你的血肉 人们恳求我开始工作,将这不可侵犯的房子 作为对你的纪念 但是为将它建作纪念碑,我在完成之前毁掉它 这些小小的碎屑之物垒起来缀成的小屋 在你的赠礼 毁坏的阴影裡 

1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翰山 2015-11-23 18:45
你的文章,要有段落,其次,对于博客来说,要短一些。大概1000字左右为宜,否则就会没有人看。因为博客还是快餐文化,人们没有耐心,而且越来越没有耐心。现在从博客又往微信,微博转了。
回复 夺标 2015-11-24 08:05
翰山: 你的文章,要有段落,其次,对于博客来说,要短一些。大概1000字左右为宜,否则就会没有人看。因为博客还是快餐文化,人们没有耐心,而且越来越没有耐心。现在从 ...
谢谢翰山哥提醒,这是我当年首发新报以及留园历史版块比较著名的一个连载,在专门的历史论坛点击率都在两三千以上吧,至少。貌似与现在“一带一路”有些关联,可能转来时候排版有些错位。一会重新编辑。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5 11:38 , Processed in 0.0479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