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夺标的个人空间 http://hanshan.info/?12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毁誉参半的20世纪四大探险家之斯文赫定(原创,图文)

已有 735 次阅读2015-11-23 13:29 |系统分类:前尘往事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历史地理学家斯文赫定
作者 夺标 
 跋 斯文•赫定和斯坦因 谈论近代中亚探险,被提得最多的名字便是斯文•赫定和斯坦因。他们两人都终身未婚,一生奉献给自己专注热爱的事业,二者都高寿,跨越世纪,享寿80岁以上。

斯坦因年长斯文赫定3岁,但斯文赫定进入西域亚洲腹地和中国西部探险测绘比斯坦因大约早了10年,略懂汉语。斯文赫定第一个科学测绘了楼兰盆地,斯坦因首次楼兰时候就手拿斯文赫定测绘的地图,斯坦因为楼兰和敦煌考古第一人。斯坦因不懂汉语,只能找中国人整理法掘的古代文献如汉简,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王国维,曾研究过斯坦因发现的这部分汉简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并于1914年2月和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甲骨文学家罗振玉合著《流沙坠简》。该书是中国近代最早研究简牍的著作。

两者都有译名相似的科学报告中译本问世-斯文赫定《亚洲腹地探险八年》或亚洲腹地旅行记 Scientific results of a journey in Central-Asia. 10 text and 2 map volumes. Stockholm 1904–1907斯坦因《亚洲腹地考古记》(Innermost Asia)除了在中亚和中国境内的工作外,他们在印度以及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工作也都令人瞩目。 他们和德国以及犹太民族的渊源都那么深厚。最后都因成就被册封为贵族。

斯坦因是犹太人,1862年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犹太教徒,可是为了儿子的前程,却让他专门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他们认为,接受基督教的洗礼是开启犹太居住区之门的钥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儿子开辟自由之路。 后来的事实完全证明,他们精心的选择的确很有远见,这对斯坦因的一生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斯坦因10岁时就被送到德国上学,在学校里学会了德语、英语,还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后来他在莱比锡和维世纳上大学时又学会了梵文和波斯语,21岁时取得了大学博士学位。 斯文赫定虽然有十六分之一犹太血统,政治上却倾向纳粹,由于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站在德国一边,使他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从一般意义上看,斯文•赫定比斯坦因更具有魅力,他的探险游记更优美可读,他与中国政府及学术界的联系更紧密,他在中国西北土地上留下了更多的足迹和更多的岁月,更重要的是,赫定的大多数探险,并不以“找宝”为目的。赫定继承了地理大发现时代那些伟人的气质和品格。他两次只身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他首次发现丹丹乌里克古城、尼雅古城、楼兰古城;他勘定印度河源头;他解开“罗布泊”之谜。作为一个探险家,斯文∙赫定完成了他的最重要的工作。 而公平地说,斯坦因在西域和丝路考古学,文献学,中亚语言学以及敦煌学众多领域的开创性和奠基工作建树首屈一指。斯文•赫定是历史地理学家,斯坦因是考古学家。 斯文•赫定考察年表

 


•1865年2月19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1886年4月-8月,游历波斯、伊拉克 •1890年4月,出使波斯 •1890年12月-1935年2月,先后5次进入中国 •1894年4-8月,几次攀登慕士塔格峰,达到6300米处 •1895年4月-5月,从西向东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1896年1月-2月,从南向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两处遗址 •1899年12月-1900年2月,从东向西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1896年2月-4月,考察塔里木河,进抵罗布泊 •1900年4月-5月考察罗布泊,漂流塔里木下流 •1900年3月,考察罗布泊,3月28日发现楼兰古城 •1901年1月-3月,考察罗布泊,挖掘楼兰遗址 •1896年7月-11月,上青藏高原,穿越可可西里和柴达木盆地 •1900年7月-12月进入藏北高原考察 •1901年5月-12月,考察了西藏广大地区 •1907年9月,考察神山冈仁波齐峰,发现恒河源头 •1934年4月-6月,考察罗布泊,队员发现了小河墓地 •1934年10月-12月,考察新疆到敦煌的线路,并探查丝绸之路的线路 斯文•安德斯•赫定(瑞典语:Sven AndersHedin,1865年2月19日-1952年11月26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是瑞典地理学家、地形学家、探险家、摄影家、旅行作家,同时也在自己的作品中绘制插图。在中亚的四次探险考察中,他发现了喜马拉雅山脉,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和萨特累季河的发源地,罗布泊及塔里木盆地沙漠中的楼兰城市遗迹,墓穴和长城。他死后出版的中亚地图集是他毕生工作的结晶。赫定出身于中产家庭。 在一八八0年,赫定15岁时,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目睹了伟大的瑞典极地探险家Adolf Erik Nordenskiöld尼尔斯∙诺尔登斯基沃尔德成功地穿越欧亚顶部的东北通道,从北冰洋航行中凯旋归来。 从此之后,他受到激发,决心成为探险家。 五年之后,他的机遇却从另一个方向来了:1885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刚刚高中毕业的赫定向中亚探险之路迈出了第一步。他得到了一份工作,是去位于里海边的巴库给一个小男孩做家教-那时瑞典的工业巨子诺贝尔(即设立诺贝尔奖金的那位诺贝尔)在俄国开发中亚的大油库。而远在异乡的瑞典油田总工程师要找一个家庭教师,为随自己在巴库生活的儿子补习功课。在教课之余,他学习外语:德语、波斯语、俄语、英语、土耳其语(他去世之前可流利地使用九种语言:德语、英 语、法语、俄语、土耳其语、波斯语、藏语、蒙语,当然还有他的母语瑞典语。他也略懂汉语)。结束了八个月的工作之后,他给父母拍电报说,他不会马上回家而要去波斯。他和一个鞑靼旅伴在暴风雪中骑着马翻越了厄尔布尔士山脉。他在波斯旅行了大约九百英里,然后去了巴格达,然后再返回波斯。路上,他曾一度囊中只有十五分钱,但是由于他的胆略、魅力以及流利的波斯语,他终于使自己成为克尔曼沙最富有的商人的座上客。当他最终回到家里之后,他把自己的游历写成一本 书。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功。他时年二十二岁。 随后,斯文∙赫定年青时在德国攻读地理学博士学位。 他师从德国地理学家和中国专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Richthofen弗罗伊德里奇∙冯∙李希霍芬男爵。后者是当代地理学大师之一,而地理学在那个时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从那时起,赫定就产生了对德国人民和德国的深切热爱的情怀。他对他的导师和德国的忠诚从未有所动摇。这段求学生涯促使他下决心到中亚探险,将亚洲地图上那片无人走过的未知区域了解清楚。 在瑞典,人们已经知道他熟悉东方语言,1890年4月被选为访问波斯国王的一个瑞典代表团的随行翻译。这次他还是没有随团回去,而是走向东方,稍事逗留攀登了波斯最高峰-一万八千英尺的达马万德峰。然后,他来到丝绸之路上的布哈拉和撒马尔罕,从那里走到塔什干,终于踏上“世界屋脊”帕米尔,1890年12月,直达中国最西的城市喀什噶尔。喀什噶尔立于塔克拉马干的边缘。但这只是个侦察。他无法挑战这沙漠,也无法挑战西藏,或者其他呼唤着他的地图上的空白之处,因为他还没有那个经费、设备和经验。已经离家快一年了,1891年1月初,斯文赫定离开中国,返回瑞典,又写了两本书。一八九 二年,他得到了博士学位. 在获得博士学位,学习了多种语言和方言以及两次穿过伊朗的旅程之后,他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继续学习以通晓地理学研究方法。结果,后来他不得不将他的探险收获交给其他科学家进行评估。 1893年10月16日,由瑞典国王和诺贝尔资助,他得到双重的资助:来自他的朋友瑞典国王和他也认识的诺贝尔兄弟。斯文•赫定再次来中亚进行探险考察,重点是塔里木地区,全程10498公里,历时近3年零7个月。这是他第二次来到中国西部。1894年2月进,他首先在“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工作了一年多,并在慕士塔格山脚下注了一段时间,曾几次试图攀登这个名副其实的"冰山之父"达到6300米处,但未最终登顶。1894年5月1日,抵达喀什。 1895年4月10日这一天,斯文•赫定驼队离开了麦盖提的拉吉里克村,从麦盖提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从西向东穿越,驼队有8峰骆驼、两条狗、3只羊、1只公鸡和10只母鸡,有够一行食用三四个月的粮食,全套皮大衣、冬装,以及足够装备一个警卫班的3支长枪、6支短枪,还有从气温表到测高仪等一应科学仪器……可是,惟独没有带上足够的饮水!因而精良装备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中途在穿越叶尔羌河与和田河之间的广袤沙漠时,不慎缺水8天,两名队员牺牲,几乎葬送了整个探险队! 在此后行程中,他们喝过人尿、骆驼尿、羊血,一切带水分的罐头与药品也是甘露,最后,不得不杀鸡止渴,可割掉头,母鸡的血已经成了凝固的“玛瑙”。和田河可望而不可及的河岸林带,赋予了他们超常的毅力,可是当他们最终挣扎着来到和田河时,却发现那实际上是季节河,这个意外使他几乎崩溃。但幸运的是,和田河中游一处全靠旺盛泉水才保持在枯水期也不干涸的水潭拯救了他们。经过苦苦支撑才被正巧路过的一支骆驼队搭救。 此后,探险家斯坦因、瑞典科学家安博特都找到过这个水潭。他们最终丧失了全部骆驼、牺牲了两个驼夫、放弃了绝大部分辎重,遗失了两架相机和1800张底片,从此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了一个别名“死亡之海”,斯文•赫定则从灭顶之灾中获取了受用终生的教益。 1896年1月,他在塔瓦库勒装备了驼队,向东穿越沙海,1月23日黄昏,驼队来到一片久无生机,死树枝全脆得像玻璃的废墟,也就是当地人所谓的丹丹乌里克——象牙房子,整个遗址气势恢宏,建筑规格不同寻常。这个远离近代绿洲带的往古沙埋古城,曾是古国于阗的重镇,面后来,斯坦因、特林克勒等在这儿都作过发掘,所获颇丰,它的存在至少证实,千年之前塔里木的沙漠绿洲格局与今天迥然不同。丹丹乌里克对再现中国古代西域文明发展程度最高的塔里木河流域精彩纷呈古城邦具有里程碑意义,后来赫定还探访了通古孜巴斯特的原始村落,初次由南向北纵穿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证实了野骆驼乐园的存在,抵达罗布荒原,使“罗布泊位置”这个“世纪之争”迈出了一大步。 1899年~1902年,在瑞典国王经诺贝尔的资助下,斯文•赫定又来中亚进行了第三次探险考察, 在新疆进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险。这次无论经验、目标还是经费等方面,准备都更充分。对罗布泊认真的勘测是其最具科学性的成果。而塔里木河上的“处女航”为艰难困苦的探险增添了迷人的情趣。1900年,由于一个偶然机遇,他发现了楼兰古城。发现楼兰古城,是斯文•赫定一生最大的收获之一,这其实也是整个西域探险、考察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1907年,斯文赫定第四次来中国,他的主要目标是西藏。而最激动人心的悬念就是他想从西北部进入神秘的雪域净土——西藏中心地带的努力是否能成功。1905年,他访西藏后绘制了第一张详细的西藏地图,并且发现了印度河的发源地。 1906年~1908年间,他历尽千辛万苦,以若干次碰壁作为代价,游历了西藏的西南部,在冈底斯山脉,他所做的探险考察和测量,至今仍然是无可替代的。虽然他历尽千辛万苦,最终也如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一样,未能抵达目的地拉萨,但却因祸得福,在几年间将羌塘无人区和阿里的万水千山走遍,不但写出了《埃佛勒斯峰》、《冈底斯山脉》、《穿越喜马拉雅》等通俗游记,还完成了12卷本的巨著《1906年~1908年西藏南部科 学考察报告》。 一次次的失败,可以说让他碰得头破血流,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使他有了新的探险冲动。为记述此行,他出版了游记《中亚和西藏》,还出版 了8卷巨著 《1899年~1902年中亚科学考察报告》。 没有什么能够阻拦他。 不合作的外国政府、难以逾越的地形、暴风雪、炎热、强盗、饥渴-赫定全都一一克服了。有这样一个熟悉的卡通形象:一个精疲力竭、在干渴下濒死的人在沙丘上爬行,找水-他就是赫定。 赫定就是这个样子的,那是在中国西极的禁区塔克拉马干沙漠中。赫定实实在在地爬行着,蹒跚着,怀揣着希望挪到了那个从藏北而来的鬼影一样的河边,在干河中找到了一坑清水。饱饮之后,他脱下一双靴子,装满了水,回头找到他的四个伙计中的一个,救活了他。另外一个人,那个旅行队的总管、许多年之后死于西藏的大山中的依斯拉姆∙巴依,在一、两天之后自己走出了沙漠。其余两个死去了。在他们的骆驼死去之前,他们曾经喝过骆驼的尿以求生存。“冒险、对未知地域的征服、向艰难困苦的挑战,”他在本书中写到,“对我来说都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世事福祸相因,此后的探险途中,他用铅笔速写代替照相,竟然造就了一个极具个人特点的画家,一生留下了5000多幅画;因缺水“败走麦城”,导致此后40年探险生涯铭心刻骨的教训,他的一大发明就是选择冬天,携带冰块进入沙漠。在无边沙漠夺路而走,却将他引导到了一处处重要古城遗址:丹丹乌里克、喀拉墩、玛扎塔格戍堡……直到发现楼兰古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由此得到极富现代意义的阐释。 1894年到1908年之间,在中亚的高山和沙漠中三次勇敢的探险中,他研究了中国的突厥斯坦(现在的新疆)和西藏的部分地区并绘制了地图。这是从未有人探索过的区域。 在一九0七年,有四个政府试图阻止他进入西藏:英国、中国、俄国、西藏本身。他还是去了-他本人、他的旅行队、他的补给,都悄悄地来到边界上的拉达克,那时那里没有人监视。他在那里花了两年的时间,发现了印度河和布拉马塞特拉河(在西藏境内叫雅鲁藏布江)的精确源头,为喜玛拉雅山北侧尚未探测过的广大区域绘制了地图,翻越了一万八千英尺的山巅(不分冬夏,冬夏对他来说没有区别),回避或应承了西藏政府的官员,访问了对外国人封闭的日喀则城。大喜喇嘛是达赖喇嘛之外西藏的最高精神领袖。作为大喜喇嘛的客人,他在日喀则停留了六个礼拜,成为了他的朋友。 他有交朋友的天赋。赫定认识基奇纳爵士、柯松爵士、凯瑟∙威廉二世并引为至友。牛津和剑桥都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英王授予他骑士爵位。所有地方的学校里的小男生都为他的成就而亢奋。他是一个偶像,晚年频繁旅行,向人们报告他的探险、勘察活动。 瑞典国王是他的朋友,国王之子当了国王还是他的朋友。他与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有交情。他是最后一个被瑞典国王册封为贵族的瑞典公民。那时,赫定年仅四十。 他也得到了俄国人的全力合作;在他的最后一次行动中,他们给他一节火车车厢供其个人使用。这以后的十六年构成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他在塔克拉马干、帕米尔、大戈壁的边缘和西藏内部的禁地的探险故事。这里列出他的成就的核心部分;这就是那些使他成为伟大人物的征服活动。一个如此年轻的人,还不到三十岁,就有如此的背景经历,这本身就非常了不起了,而他的业绩更了不起。 1909年,他返回斯德哥尔摩,受到了如同当年Adolf Erik Nordenskiöld那样隆重的欢迎。 其实在1902年,他已经被推举为瑞典最后一个无冕贵族。他被认为是瑞典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终身未婚,与姐姐相依为命,走完他的人生之路。因为他未婚且无子女,他的家庭支系现在不存在了。他是两个科学学院的成员,因此他在诺贝尔奖的科学和文学两项评选中有发言权。在瑞典他家喻户晓与诺贝尔齐名,在世界范围内他是与哥伦布、麦哲伦、斯科特同样著名的受人尊敬的探险家,他的科学考察报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建,他的旅行手记广为流传,他的探险精神更为世人所敬 佩。 .他不是一次,而是三次穿越了塔克拉马干。在第二次穿越的时候,他在沙丘中发现了一些久已消失、被掩埋了的城市,这些城市在二千年前在丝绸之路上拥有过繁华。 这些城市使一些考古学家(赫定本人不是考古学家;他并不使用这些发现)成名,这些人在随后的年月里踏着赫定的足迹进入沙漠,拿着赫定的地图找到现场。在这些城市中的一个,他取得并送回西方一批已知最古老的纸片(纸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纸片上有佛教的文字、收据、商务纪录,等等,学者们已经对这些东西研究了差不多一百年了。他绘制并重新绘制了移动的罗布泊的地图,这个地方在塔克拉马干的东端,沼泽和湖泊在沙中消失。在西藏,他穿行了几千平方英里的区域,并绘制了地图,这些区域对西方来说以前一无所知。他乘坐用树枝和牦牛皮制作的筏子-许多西藏人以前从未见过船只-泛舟于对两种宗教来说是圣湖的湖面之上,测量和制图。在所有这些活动中,危险是挥之不去的伴侣,来自人的危险、来自动物的危险、来自气候的危险、来自饥饿的危险。他骑垮了一匹又一匹的马、骆驼、骡子,在运气、信心和他的猎手的技艺的支撑下活了过来。 无论赫定走到那里,他都不停地写-日记、长信以及回家后写书所需要的一切。他笔大如椽,写出的东西生动有趣、气势磅礴。《丝绸之路上的外国魔鬼》的作者、世界级中亚问题专家皮特∙霍普柯克给了他将近五十个头衔,其中许多有多重含义。赫定的书被翻译到三十种语言。他深深投入于这些故事之中。 霍普柯克称颂他:“这个光辉灿烂的角色,就象一颗流星,划过中亚的舞台。” 在中国的西部他的探险考察跨度长达四十年,他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在 瑞典和德国政府的资金支持下,他领导了在1927年到1935年间的中国瑞典联合科学考察。这是一次在蒙古和突厥斯坦地区的国际性,跨学科的科学调查,其中包括从六个国家来的37位科学家。尽管这次考察遭到了示威,但是经过几个月的谈判还是成行了。他也要求签署合约要求保障旅途自由,因为他们的枪支,300头骆驼和行为在战争时期很像武装部队。不过,筹措资金仍是赫定的个人责任。 始发于1927年、结束于1935年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活动,不论在新疆探险史上还是在中外合作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中瑞联合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组建,中国学者第一次在中国土地上的探险考察中有了自己的地位,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中外 合作的多学科的大型科学考察。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组建,缘于斯文•赫定的再次来华考察。 1923年他到美国和日本演讲。在这次不太成功的演讲之后,他旅行到北京,打算考察突厥斯坦。但是不稳定的政治态势阻碍了这次活动。他只好坐汽车游览了蒙古并且乘坐西伯利亚火车穿过这片地区。 1926年,赫定下榻于北京饭店。斯文•赫定再次踏上中国大地是受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委托,为开辟欧亚航线(上海-柏林)作一次横贯中国内陆的考察。这次他不是单枪匹马,而是带来一支由瑞典人、德国人及丹麦人组成的探险队。1927年1月30 日,在北京西郊张作霖大帅府,得到了北洋政府的许可。但考察还在筹备中,就受到了北京学术界的一致反对。因为斯文•赫定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五四”运动后形成的中国知识界所具有的现代意识与科学民主思想,忽略了辛亥革命10余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3月9日,斯文•赫定致函沈兼士,请沈带向中国学术团体协会转达:将此行所获历史文物全数由随行中国学者带回北京,3月10日,与北京学术界进行谈判和沟通。 经过近6个月的谈判,4月26日,双方达成一致,签订了“中国学术团体协会为组织西北科学考察团事与瑞典国斯文•赫定博士订定合作办法”19条。5月29日,西北科考团出发。 协议最重要的部分是:本次考察由中瑞双方共同组成中瑞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并吸收了5名中国学者、4名中国学生(后来又增加了几名中国学者),由斯文•赫定及当时的北京大学教务长、知名学者徐炳昶分任瑞中双方团长。考察团所采集、发掘的一切动植物标本、文物、矿物样品等,都是中国的财产。 成立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及签订这样一个协议,可以将其看成中国学术界成熟并形成社会力量之一的标志。正是基于协议的上述几条原则,才确保了这一规模空前的考察竟能在战乱频仍、政权一再更迭的动荡背景下取得巨大成功。这个协议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科学 史上的第一个平等协定。从此,外国探险家随意进出中国西部“建功立业”的时代结束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组建,才是平等的、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西域探险考察的开端,也因此才能说一个新的时代开 始了。 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活动,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7年~1933年,考察团由内蒙古进入新疆,沿途除作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外,还建立了气象观测站,进行了田野调查与发掘。第二阶段是1933年~1935年,这一阶段是受当时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委托,去勘测、考察修建一条横贯中国大陆的交通动脉的可行性。由于以美国福特公司提供的汽车做交通工具,所以又称“汽车旅行考察”。 中外考察团员间的平等互助与精诚合作,成为这次从1927年~1935年历时8年之久的探险考察的特点之一。考察团所经之处,地理环境之艰苦,已众所周知。此外,当时的中国政局动荡,新疆更是处于多事之秋。斯文•赫定两次来疆,都是新疆近代史的重大转折时期。1928年当考察团在迪化(今乌鲁木齐)时,发生了“杨增新被刺事件”。随着金树仁的上台,新疆陷入了连年的战乱。1934年当“汽车考察团”的成员再次进入新疆时,正值马仲英与盛世才的战争达到关键时刻,考察团陷入了战争的漩涡。但是由于考察团中外工作人员相互尊重,团结一致,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受法国雪铁龙公司资助的中法科学考察团。虽然同样由中外学者共同组成,但是本质上互相都不信任。法方团员多在殖民地工作 过,完全以殖民地主人的态度待人,当然引起中方人员的反感,后来终有一次大分裂,使这次考察“如入宝山却空手而归”。 而中瑞科学考察团由于一开始就签订了平等基础上的协议,双方又有着极好的合作精神,取得了许多震惊世界的成就。考察结束后,从1937年开始,以《斯文•赫定所率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报告集——中瑞联合考察团》为总题,出版了55卷报告,这使得世界各地可以研究东亚地区。从而使这次考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也是西域探险史上第一个中外合作的成功典范。 由于每况愈下的健康,突厥斯坦地区的内战和长期的监禁,七十岁的赫定在大萧条时资金贬值导致探险支出上升之后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供给考察的后勤处于战争区域,考察队的研究区域的道路上也发生着激烈的军阀混战。当他为印刷成本用尽所有资金之后,他典当了自己颇有价值的好几件房屋那么多的藏书,将剩下的材料出版了。 无论如何,这次考察是一次科学上的胜利。考古发掘的物品被送到瑞典评估。按照签订的合约,三年后必须送还中国。 1935年,赫定以演讲的方式使瑞典还有中国和德国政府了解了他对中亚地区的独特观点。并且和蒋介石,希特勒的政治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讨论。 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历时8年的探险考察中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考察团经内蒙古额济纳进入了新疆,沿途便发现了白云鄂博铁矿,在额济纳建立了中国西部的第一个气象站。而在1927年~1935年这8年间,斯文•赫定始终是这一大规模的现代科学考察的领导者和灵魂人物。70岁高龄时,赫定才离开中亚神奇的大地。 楼兰、小河的发现,一个解读千古之谜的开端1900年,在西域探察史上是一个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年份。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再次组织探险队,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经过多日艰辛倍至的旅程之后,探险队里的人畜都已疲惫到了极点。再往前进,一行只剩下4人。对他们来讲,最急需的是找到水,以免重蹈当年在和田河几乎葬身沙海的覆辙。当他们在几簇活着的红柳丛选定挖井地点时,却发现,惟一的挖井工具——一把铁锨被丢失在不久前发现的一处寺院遗址。于是随行的向导——罗布人奥尔德克连夜返回,去寻找铁锨。奥尔德克起程不久,便刮起了大风。正是这不期而至的朔风,使奥尔德克无意中闯入一个气势恢弘、布满精美雕刻的遗址。当赫定看到奥尔德克带回的木雕时,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遗址。但是,赫定当时肯定没有意识到,这个遗址在西域的历史上曾处于何等重要的位置,而它的消失又向人类提示了一个多么重要的信息。 当赫定第二年重返这处遗址时,楼兰古城终于在千年之后再现于世,这成为西域探察史上最为重要的一页。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关于楼兰的记载,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公元前3世纪~3世纪)。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实现其与匈奴争雄西域的战略构想,而引出了一位以其非凡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名垂青史的人物——张骞。 张骞的凿空西域,在中国史册中第一次有了关于楼兰的记载。从《史记》、《汉书》等汉代典籍中,我们得以知道,楼兰是建于盐泽边上的一个小国,只是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而备受关注,既是行旅之必经,也是兵家之必争。以后楼兰更名为鄯善,一直史有明载。到晋代法显西行求法,途经楼兰,仍对这一西域佛国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当唐代(7世纪~10世纪)高僧玄奘路经这一带时,所见却已是“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国久空旷,城皆荒芜”,“城郭岿然,人烟断绝”的景象。由法显到玄奘,只经历了两百多年,而这个至少生存了七八个世纪的楼兰王国故地,竟然成了一片无人定居的荒野。此后,就连楼兰国的城镇、乡村,也都隐于沙海,不仅在典籍中无迹可寻,而且也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这其中究竟经历了什么?关键环节又在哪里?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历史学家。 20世纪初,当楼兰古城再现于世时,给西域探察与研究带来的震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越发明显了。由此,西域探险考察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对古老文明“重新发现”的时代。 在这一时代与斯文•赫定同唱主角的,自然是英籍匈牙利人奥利尔•斯坦因。尽管斯坦因是手持斯文•赫定的地图走进楼兰古城的,但是,在此之前他已因在尼雅的发现而名噪一时。在进入楼兰古城之前,他首先抵达了一处与楼兰文明有着密切关系的重要遗址——米兰。在米兰古城他发现了大量藏文文书,在古城附近的一组建筑(即人们后来所称米兰大寺),挖掘出精美无比的壁画和巨型佛头。而最重要的发现,莫过于那幅被称为“带翼天使”的壁画。 米兰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不仅在斯坦因个人的探险经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西域探险史中不可忽略的一页。直到今天,所有研究西域历史文化的人,都不能放开这一链环。在斯坦因的探险历程中,他几乎到过塔里木周围所有重要的遗址,但是那个被称作有着“一千口棺材”的古墓——小河5号遗址却是个例外。 1934年,斯文•赫定重返中国后,受当时的中央政府委托组成了一个汽车考察团,并幸运地获得了前往罗布泊地区考察的机会。“赫定图拉回来了”的消息传遍罗布人村寨。一些当年曾在斯文•赫定手下工作过的罗布人,纷纷赶来与赫定相会,这其中就有那位在楼兰古城发现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奥尔德克。在交谈中奥尔德克说到,大约在15年前,他无意中在雅丹布拉克和库姆河故道的沙丘间,发现了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小山包。这是一处谁也不知道的古墓地。 尽管奥尔德克所说有许多可疑之处,但在做了认真的权衡之后,斯文•赫定还是决定,由考察团中年轻的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负责去寻找这个“奥尔德克的古墓群”。 在接下来两个多月中的一次次寻找都归于失败后,连奥尔德克自己也开始怀疑了——这一定是“伊比利斯”(魔鬼)出没的地方,超人的神秘力量使他们无法抵达这魔王的宫殿。直到有一天,探险队扎营在一条流动迟缓的小河旁,面对四五公里远的一个浑圆的小山丘,奥尔德克突然站起来,指着小山丘大声说:“那……那就是它!”于是“有一千口棺材的山丘”——小河5号遗址—“奥尔德克的古墓群”便呈现在探险队的眼前。 小河遗址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那密密扎扎遍布于山丘之上,犹如一片森林的由人工树立的木柱。虽经日晒风吹,已经劈裂褪色,但仔细辨认,仍能辨认出暗红的底色,可见当年是何等的气魄! 关于这次考察和小河墓地,贝格曼在他的学术著作《新疆考古记》和通俗读物《考古探险手记》中都作了描述。虽然,贝格曼在这里取得了极大的收获,但是远没有完全揭开小河古墓的神秘面纱。它的位置,它的规模,它的格局,它周围的环境,它与楼兰文明的关系……这千古疑谜仍留待后人去解答。而更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贝格曼离开后,60多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人到达过这座神秘的墓地。直到人类步入21世纪时,借助现代科学的手段,中国学者才再一次让其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工作方法赫定的兴趣在于发现古代遗址,而不专长于属于考古学家专业范围,通过田野挖掘来深入研究的能力。 斯文•赫定在考察期间,非常重视测绘和制图工作。他在新疆和西藏先后绘制了近2000张路线图以及大量冰川图、山系图、测高图等专门地图,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了中亚和西藏全图。此外,斯文•赫定还写了大量科学游记,比如《中亚细亚沙漠》、《亚洲腹地探险》、《外喜马拉雅》等。这些游记内容丰富,描述生动,科学性强,并附以大量的插图和照片,非常受读者欢迎,而且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 传。这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名的探险家之一。在探险旅行中,斯文•赫定收集了8000多个岩石标本以及古代文明的遗物。这些物品如今被保存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斯文•赫定基金会里。 www.6park.com

赫定的记录为绘制中亚的精确地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第一个在探险过程中聘用当地科学家和研究助手的欧洲科 学探险家。尽管他主要是探险家,但他也是发掘中亚古代佛教废墟的第一人。他对考古的主要兴趣是发现古代城市,而不想进行彻底的发掘。尽管身材矮小,戴着眼睛,一副学究气的外表,赫定却证明了他是一个坚定的探险家。在其长期探险生涯中,有好几次他从敌对武装力量和大自然的狂风暴雨中逃生。他的科学文献和夹杂着自己的照片,水彩画,素描的旅行记录,他为年轻人撰写的历险故事和他在国外的演讲使他成为世界知名人物。 作为突厥斯坦和西藏的专家,他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接近欧洲和亚洲的君主和政治家以及地理组织和学术协会。他们不但在运输和资金上帮助他的探险,还以钻石镶嵌的精美十字架,金质奖牌,名誉博士学位和豪华热烈的接待宴请来换取他对那片处于权力真空的地区的独特见解。 政治倾向: 纳粹? 犹太? 斯文赫定是一个坚持自己见解和工作方法的人,在20世纪也是如此。这一点使他不去考虑二十世纪的社会和政治动荡,想法和行动始终一致。 他可以是来自任何国家的任何人的朋友,但在政治上他却是个外行,这是已经证明了的。非常遗憾的是他没有远离政治。他的天赋是用来探险和描写这些探险的,不是国际阴谋中的是是非非。 由于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站在德国一边,使他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他的祖国瑞典在二战中保持中立。他在瑞典名气很大,但即使在那里,对于他的国家英雄的形象的确立也是不无争议的。 他是在所谓的“大游戏”时代刚刚结束时来到中亚的,这个游戏是指俄英两国为争夺在中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长期的、大体上是不流血的冲突。的确,他来到帕米尔时,两大列强刚刚解决了俄印(当然,是英国的殖民地)的边界纠纷。作为特征的是他与注视他的两造皆为好友,今天去这个帐篷,明天去那个帐篷,享受他们的招待。。 “赫定从未见到一个新瑞典:他对于移民风波,劳工运动和贸易联盟的进展,工业化进程和大众宗教复兴都很陌生。他也不赞成普选投票,特别是君主政权下的民主选举。赫定是一个坚定的保皇党,反对议会制,他是民族主义者和军国主义者。他相信只有一个国家准备保卫自己直到流尽最后一点血才配享有自由。”– Eric Wennerholm loc. cit. pp 142f 考虑到斯堪的纳维亚的安全问题,他赞成建造瑞典号战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发表文章拥护德国君主和战争行为。由于这次政治问题,他在德国的战时敌对国丢失了科学声誉,不再是地理组织和学术协会的会员。同时也失去了未来探险计划的支持。 一九三五年,赫定见到了希特勒,对他的魅力和干练印象深刻,这和一些美国人类似,最著名的就是查尔斯∙林德伯格。在一九二0年代后期和一九三0年代,赫定在航空业先驱的德国的容克公司(HugoJunkers)的资助下从事科研工作,建立中亚气象站,并筹备建立从德国到中国的航线(此项目的科研成果直到一九八二年还在出版,航线则没有实现)。 虽然不是国家社会主义者,他却极为天真地轻信了纳粹德国将会保护斯堪的纳维亚免遭苏联侵犯。这种幻想使他陷入了与国家社会成员接近的危险。德国人毫不留情地利用他的忠诚和声誉来达到宣传洗脑的目的,他深受纳粹高层青睐,甚至应邀在1936年柏林夏季奥运会场上发表演说。他本人容许这种利用也许是他所做的最不好的事情。 作为回报,德国人用他的名字为街道、广场等命名。于是乎他始终保持忠诚,其代价是世界范围的声望的损失,他在社会上和科学界被孤立了。在一九四五年,当德国战败,派遣人员撤离斯德哥尔摩时,在码头上送行的只有一个人:斯文∙赫定。 不过,政治上倾向纳粹的同时,他也反对纳粹的排犹主义。 在二战中,他利用自己和柏林高官的关系,至少保护了一个犹太朋友和他的家庭,他成功的营救了十三个被判处死刑的挪威抵抗运动战士,解救了许多从德国集中营释放的犹太人。 然而,大战后期,美国军队故意没收了赫定计划的中亚地图集。后来,美国陆军制图局寻求赫定的帮助并且资助印刷出版他的毕生成果—中亚地图集。任何人,只要比较一下1891年的阿道夫•希特勒地图集,就不能不佩服斯文•赫定在1893年到1935年所取得的成果。这套地图被美国陆军用于解释卫星图像和美国空军在阿富汗战争时用于导航。 因为他和纳粹德国的接触并且在德国滞留了几十年,他的研究在德国和瑞典都成为了禁忌。不过,他的科学文章却被中国 社会科学院翻译成中文,被评估并吸收进中国的研究。根据他在1935年向中国政府所做的建议,他选择的路线被用于建设街道和铁路,以及在塔里木盆地和延吉盆地修建水坝和运河灌溉新型牧场。中瑞联合考察队发现的铁矿,磁矿,石油,煤矿,金矿将公开开采。考察的发现还包括许多尚未发现的动物植物,以及恐龙和灭绝的有角动物的化石。所有这些都以科学后缀hedini命名。只有一种发现中国研究者等到千禧年后才命名:在1933年和1934年斯文•赫定发现的楼兰沙漠中的信号塔的遗迹。这点证明长城曾经延伸到新疆。 从1931年到1952年逝世,斯文•赫定居住在斯德哥尔摩一处地角极佳的现代化高层建筑中。在楼梯间的入口,可以看到装饰性的水泥浮雕地图,展示了他在中亚的研究领域。还有喇嘛寺庙的浮雕,这是他带到芝加哥参加1933年世界大会的复制品。 1952年10月25日,赫定在遗嘱中表示,他的书籍版权和大量私人财产归瑞典皇家科学院所有,后来成立的斯文•赫定基金会接管了所有权利。1952年12月1日,举行了赫定和哀悼仪式,参加者包括瑞典王室的代表,瑞典政府,瑞典的学术机构。他的墓碑放置在斯德哥尔摩Adolf Fredrik 教堂的墓地。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探险队人员组成, 装备清单。 斯文•赫定、白回子(总管)、约而替(向导)、老沙(力工)、格沁(力工) 运载工具: 八匹骆驼,全部为雄性,一匹单峰,七匹双峰。 携带装备: 帐蓬、铁锹、铲子、瓦罐及锅碗瓢勺若干 四只铁水桶、六只羊皮囊 皮衣、被褥和冬服 携带给养: 面粉、蜂蜜、干菜、粉条 两袋新烤的面包 三只羊、十只母鸡、一只公鸡 四百五十升水,计划用二十五天 胡麻油若干(供骆驼食用) 携带武器: 三条长枪、六支手枪 二大箱火药 携带仪器等: 三个照相机 一千多张胶版和胶卷 天文和气象仪器 罗盘一只 望远镜一架 几本科学书和一本《圣经》  (完)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16 10:49 , Processed in 0.0394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