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大千世界的个人空间 http://hanshan.info/?24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年夜饭】南北传统年夜饭(图)

热度 3已有 656 次阅读2015-2-17 10:02 |系统分类:年夜饭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引导语:眼一睁一闭一年就过去了,过完公历新年,马上又要迎来农历新年!中国人的大日子,各位网友要怎么过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各地春节的饮食习俗。


图片

老北京春节饮食习俗

 

    北京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时代,这是极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关东糖,预示着春节已经不远了。当然,“灶王爷”不食人间烟火,这种希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贿赂”,自然成为孩子们的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于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谣。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老北京的美食。在今天,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过年时方可大饱口福。


    春节时仅有以上几种食物,当然不算是丰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点———蜜供、萨其马等,不仅是北京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还有除夕夜食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联,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于除夕之夜的饺子,其中的素馅饺子要用来敬神,大家吃的则是肉馅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则以肉、菜混合为馅。即便最穷的人家,过年时吃饺子的“程序”是不会少的。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疙瘩(咸菜)等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皮冻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用白菜和芥末制做,味酸甜),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当各式荤素大菜已备齐时,北京人还备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是今日之什锦果脯。当年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图片

武汉春节饮食习俗

 

    腊月三十是武汉人最重视的节日,俗称“过年“。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间的。吃饭前,人们先在门外点一挂鞭炮,放完鞭炮即关上大门准备开饭。在大家围坐饭桌之前,守旧规矩的人家还要先祭祖,摆上几副碗筷请祖宗入席。祭祖仪式之后,大家才开始上桌吃饭。鱼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余。家人边吃边谈,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炸制春卷。元宵节的晚上,人们还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馅做汤圆食用,以预祝一年工作圆满、顺利。春节期间,人们还吃糖炸年糕,以象征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图片

老南京春节饮食习俗

 

    元宝蛋:上午起,亲友至拜新年。在客人到来时,双手合揖,并以茶点相待。还献二枚元宝蛋,称“进元宝”。


    年糕:年糕一般用来祭神、供祖以及馈赠亲友。如今过年时,商店里也有糖年糕和猪油年糕卖,形状仍为方形,但已没有那么大了。


    炒素菜:年糕大半在年三十前就蒸好了,年三十这天忙的是现做现吃的菜。其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菜——“素什锦”,又叫“十香菜”。菜以镜冬腌咸菜为基础,配以胡萝卜、金针、木耳、冬笋、白芹、黄豆芽、豆腐干、千张、面筋、藕、红枣、花生米等十多种素菜,重油炒成,往往在以荤菜为主的年饭家宴中最受欢迎。家家做素什锦时,一炒就是一大锅,光是配料、削皮、切丝的工作就忙死人了。


    大鲢鱼:一条大鲢鱼是不可少的年夜菜之一,三十晚上要烧两条鲫鱼两条鲢子鱼。烧好的鱼放到家里的箱几上,等到过了小年(元宵节)才能吃。因为鱼余同音,余下它,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生活用度年年有余。此外,每家至少还要买8条活鲫鱼养起来,以此寓意年年有鱼(余)。


    福寿汤:大年夜,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共吃福寿汤。福寿汤是取“红枣、福建莲子、荸荠、天生野菱,合而煮之”,取意“洪福齐天”。


    汤圆:初一清晨,家家户户必食汤圆,寓意为高高兴兴、团团圆圆。一般是吃糯米粉搓的圆子,馅心有白糖、枣泥、芝麻等。


图片

广东春节饮食习俗

 

    煎堆是家家必备的。煎堆馅为爆谷拌糖胶所制,爆谷是把糯谷炒至爆开,去掉谷壳便成。煎堆皮是用糯米粉制成,很薄,外面粘着芝麻。整个煎堆放在沸油中炸至金黄色即可。现在也没有那么讲究,有的人家做煎堆,里面不会放馅的也有。另外,还有油角,其中又有软角、脆角、酥角之分。


    春节还必备瓜子,有红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之分。中式糖果有糖莲藕、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冬瓜、糖桔饼、糖椰角、糖椰片等。


    糕类则有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年糕也叫“大笼糕”,因盛糕的器皿可以用很大的开口的竹笼而得名,富豪人家用数十斤的米做成一个年糕,金黄色的糕面插上红枣、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鸿运长驻。萝卜广州方言称“菜头”,取“菜”与“财”的谐音,过年食萝卜糕,是寓意招财进宝。马蹄糕用荸荠作原料,粤方言称“荸荠作“马蹄”,过年食马蹄糕,可以清热、消滞,其调节胃口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而且还有“马不停蹄”、自强不息的寓意。


    广东地区新春美食品种繁多,寓意吉祥,普通的菜式亦赋予美好的名称,使人乐意享用。如发菜炆猪手称“发财就手”,发菜炆蚝豉即“好事发财”,咸酸菜炒猪舌(广州人称猪利)叫“一本万利”,炒鲜百合叫“百年好合”,菜胆扒冬菇叫“满地金钱”,鱼滑豆腐煲叫“老少平安”。还有各种鸡类制品,美其名曰“丹凤朝阳”、“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等,不一而足。鸡是新春菜肴中必不可少的,所谓“无鸡不成宴” 嘛,还有烧猪肉,除婚嫁中象征贞洁外,新春则寓意壮旺。年初一午饭时,还必备一味素菜,俗称“罗汉斋”,用绍菜、木耳、粉丝、虾米配制,亦有些人家蒸腊味的,但起筷时要先吃“斋”。


图片

湖南春节饮食习俗

 

    过年,北国有北国的风俗。南方有南方的习惯,仅湖南各地年俗,也如其方言一般千差万别,不尽一样。


    关于年俗的记载始于商朝,到清代,民间极为盛行,有些流传至今。湖南地区的不少年俗就是从那时遗留、发展而来的。


    小年与祭灶神


    湖南不少地方有过小年的习俗,只是具体时间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过小年是“过年”的开幕式,从这天开始,喜庆的气氛持续到无宵。株洲等大部分地区视农历以24日为“小年”,益阳等地以23日为“小年”,而邵阳、娄底等地却以正月十五日为“小年”。衡阳及湘北地区较看重过小年,而株洲等不太注重过小年。


    湖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在12月23日祭灶神的风俗。据说,灶王爷23日这天要上天言人善恶,因而祭灶这一天,家家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盘打扫干干净净,在灶神像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揖邦行礼许愿,希望灶神吃了以后,不说人们的坏话。这叫“送灶”,整个祭祀活动才算完成。


    除夕与团年饭


    大年三十夜守岁是湖南民间年俗之一,这晚,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灭,全家人相守欢聚到十二点以后。湘西苗族更有特色。每年三十傍晚,合家炒好香腊肉,做好酸鱼等佳肴,备好包谷烧酒,欢欢乐乐吃“团年饭”。但这时全家还不能入席。主人全副武装,手里操一支满面春风梭镖,独自躲进大门角落里,两眼不住窥伺寨外,以防野兽和外族来犯,要是朋友来了,主人高地跑出门外,将朋友拉进屋里,高低要吃一顿友好的团年饭,一道圈炉欢度除夕良宵。


    吃团年饭多在三十夜,如株洲、长沙、永州;也有在天未亮的早上,如邵阳、娄底;也有在中午的,如衡阳。吃团年饭,全家大小围坐一桌聚餐,最长者最先尝菜,并要求不论大小桌上的每样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的渴一口酒,以讨吉利。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同时桌上的菜多是有意思的。比如:鱼圆(丸)、肉圆象征团圆,萝卜意为好彩头,全鸡,“食鸡起家”,一些油炸食物,因为经过油煎火炸,以示“家运兴旺”,团年饭时,如果家里有外出来不及赶回,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摆上杯筷,甚至将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大小对他的思念。株洲、衡阳等地民间吃团年饭,蔬菜不用刀切碎,随便用手撕一下即可,吃时也不咬断,而是慢慢地吃进去,意为祝父母长寿。邵阳、怀化等地,吃团年饭时,不吃白菜,忌讳“一年白过了”。


    大年初一会由一家之主准备早茶,将鸡蛋,爆米花、红枣、白糖同煮。鸡蛋以圆为佳,象征全家团圆;爆米花象征鱼米丰收、五谷丰登;红枣、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春节与贴春联


    春节是我国最大传统节日。原在“腊日”(阴历十二月八日),南北朝改在岁末。春节时张贴对联由来已久。对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桃木制成的,即在桃木板上书“神茶”、“郁垒”二神的名字或画此二神像挂子于门首,五代时始在桃木板上书联语,据说我国第一副对联是五代里后蜀的孟昶所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清人所著《燕京岁时记》中说:“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可见,自五代以后,欢迎的祝辞,换掉了难以捉摸的符咒,后来,桃符为大红纸张书写的春联所代替,今天,湖南各地也都有张贴对联的习惯。


    拜年与压岁钱


    人们通常把春节期间的访亲问友叫“拜年”,相传隆科季节出出骚扰人们生活的“年”怪有三怕:一怕声响,二怕红色,三怕火光。这样每到“年”要出出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放鞭炮、贴红纸写春联,点起一堆箦火,等凶猛的野兽“年”跑了以后,大家互道“新年好”“恭贺新喜”,这些传说慢慢衍化,就成了今天的习俗。


    民间拜年要选日了。长沙、常德等地,“初一不出行,初二丈母娘,初三以后,村里村外互来往。”株洲、湘潭、衡阳等地,“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干娘,初五初六团团转,初六以后随便行,”并有“七不出八不归”的忌讳。邵阳等地,“初一村里走,初二外婆家,十五接回老妈。”娄底等地认为长辈到晚辈家拜年是好吃的表现。拜年时,放鞭炮以示喜庆,衡阳等地,主要放鞭炮接客,面邵阳等地客人带鞭炮到主人家门前自放。


    湘黔一带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快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春节拜年约“压岁钱”的风俗,古已有之。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上说:“除夕以彩绳穿钱,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给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饧(糖)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这是前人描写分到压岁钱的喜悦心情的一首诗。如今,尊长给晚辈的“压岁钱“的票额越来越大了。


图片

台湾春节饮食习俗

 

    台湾民间的春节,起源于祖国大陆,尤其是讲闽南话的台湾人,过年方式与闽南地区更为相近。


    台湾人过年活动从农历12月16日的“尾牙”开始。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别是生意人,为祈求新年发财,辄以牲体、金纸祭祀,并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赏员工,此叫“食尾牙”。“食尾牙”时,将要解聘的员工,雇主以鸡头相向,表示明年请另谋高就。因此,台湾有谚语:“吃尾牙面忧忧,吃头牙抚嘴须”。意为尾牙餐事关工作去留。


    农历24日是老百姓送神升天的日子,与闽南的腊月23日送灶神一样。祭品中必须有“甜圆仔”(汤圆),粘在灶口,让灶神“好话传上天,坏话去一边”。这一天,还要大扫除,将家中一切“晦气”扫除掉,好迎新年。


    除夕,台湾叫作“二九暝”、“三十暝”,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暝”即岁暮之意。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桔、甜米果(年糕)、“春饭”、“压岁钱”等。“春饭”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因为闽南话“春”与“剩”谐音,意为“岁岁有余粮,年年食不尽”。此外,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取又长又甜,以“坚定家运吉利”之意。


    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围炉时要说吉利话,如“吃红枣,年年好!”、“吃年饭,年年赚!”等,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长年菜”,象征命长。也有的人家桌上要有“韭菜”,即“韭”和“久”谐音,象征长寿。萝卜也不可少,闽南话叫它“菜头”,表示“好彩头”(吉兆)。还要有鸡肉,鸡的谐音“家”,“食鸡起家”,可大振家声。“围炉”时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也不咬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进肚里,以祝父母长寿。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在台湾,“守岁”也叫“长寿夜”,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交时”(半夜12点)一过,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台湾人过年,还要制作红龟米果、发米果、菜头米果为年糕。红龟米果以形体像一只龟,外染红色,上打龟甲印,用来象征人们益寿延龄。家家都用这种糕来敬奉抚育万物的天公。倘若客人上门拜年要请吃糖果和甜仁,并按男女老少说不同的吉祥话。如孩子对老人可以说:“吃个甜,祝你长寿万年!”同辈之间可以说:“吃个甜,祝你赚大钱!”


图片

燕赵春节饮食习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喜庆、最令人向往的一个传统节日。有道是“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所以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年俗。


    燕赵大地地域广阔,各地春节习俗有较大差异,饮食习俗也随之不同。但饺子是流行于燕赵大地最为普遍的节令食品。大年三十、初一到初五、初十、正月十五均以饺子作为庆贺的食物,故民间有“最香莫过饺子”之说。一般来说,年三十晚上必须把初一“起五更”时吃的饺子包好,而且包的饺子要顺着摆放,不能对脸,否则会夫妻“翻脸”。如果饺子馅有剩余,则认为象征着年年不愁吃;如果面皮有剩余,则预示来年不愁穿。煮饺子时最忌讳煮破,万一不小心破了,也不能说“饺子破了”,要说“饺子笑了”。吃的时候一定要剩下几个,意为年年有余。


    春节是日吃水饺,设酒肉贺年,阖家团聚一堂,备置果品、肴馔、糕点佐酒,以示团圆之意。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各家互相宴请,谓之“请春酒”,以“八大碗”为席,饮酒、喝奶茶。食品有酸团子,是在除夕之前蒸出来的窝窝。


    在河北的沧州、衡水和邢台的东部一带,“大年三十吃饺子--没外人”、“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是流行很广的俗语。饺子皮有多种,除白面皮、杂面皮外,还有用高粱加榆树皮轧面做皮的。饺子馅不一,有猪肉白菜馅、牛羊肉大葱馅,还有白菜、萝卜、豆腐、粉条、炸果子等做的素馅。民歌《卖饺子》唱:“葱丝儿、姜丝儿、萝卜丝儿、牛肉丝儿,清酱、香油调馅子儿,真正好气味嘶!”


    居住在河北境内的满族同胞大年初一,早点一般吃由黄面和白面混合制成的年糕、元宝汤,午、晚两餐吃素馅饽饽(饺子)。


    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的老岭山脚下,满族传统食品--粘饽饽是春节期间各家必备的主要食品之一。这里的满民们说:“过年不吃肉可以,若是没有粘饽饽就不象过年的样子。”谁家过年都要淘上三斗五斗的粘米做年饽饽,一直吃到春耕季节。粘饽饽以大黄米或小黄米磨成细面,掺合一定比例的小米面或黄玉米面,和好后装在缸里,经过发酵后,用来做饽饽皮儿;以小豆煮烂为馅,喜甜者可加适量的糖,俗称为红豆馅儿饽饽;还有将白豆用石磨破成豆瓣的,用水漂去豆皮儿,上锅蒸烂,用做饽饽馅儿,雪白雪白的。粘饽饽一般要求小巧,比元宵稍大。粘饽饽做好后冷冻,装进大缸里储存起来,想吃的时候就放到笼屉上蒸。经过冷冻又蒸的粘饽饽别有一番清香,特别是按照满族的风俗,一家人备上一个火盆,两个小围桌将火盆夹在中间,将酸菜氽白肉,或者是由五花肉片、白菜、粉条、丸子等组成的烩菜放在火盆上,开着锅,咬一口清香可口的饽饽,吃一口热乎乎的烩菜,真是胃口大开。


    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宰年猪,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满街走,三十晚上,除夕守岁,玩一宿。这是在承德流传很久的谚语,将年根儿底下人们的生活演绎得紧张而有序。每逢过年,大家要准备许多好吃的东西,如做豆腐、蒸豆包、蒸年糕等。


    承德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同样的心情,不同的方式,各个民族的人民都在迎接着春节的到来。满族人过年突出祭祖的活动,一进腊月,大家都会在自家院里最为显著的位置立一个“还愿杆子”(满语“索罗杆”),杆顶挂个斗形的容器,里面放上肉等饭食,供飞来的喜鹊食用。据介绍,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当年喜鹊救过努尔哈赤的性命,从那以后,满族人过年都会进行这个祭祀活动。


    承德的兴隆一带在每年岁末还要举行吃和事酒。这是一种以解除隔阂为目的的饮食风俗。兴隆人称之为吃“血肠”,这实际上是请人吃肉的谦词。“小寒大寒,杀猪过年。”为了准备春节食品,腊月里要杀猪,将纯净的猪血内放入五香粉、花椒面、香油、葱末、盐等调料,搅匀,不使凝团,灌入洗净的猪肠中,扎紧肠口,入锅煮制。这一带的人们纯朴而慷慨,没有人虚情假意。谁家杀了猪,都要把里脊肉、排骨、猪肠下锅,招待客人,谓之“吃全猪”。主人家老早便让孩子去请亲朋邻里,长辈一定要请到。被请的人如果说声“不去了”,请客的孩子就要哭,苦苦哀求,又拉又拽。客人到齐了,主人开筵,端上去的第一盘菜便是切好的血肠。紧接着,炖肉、炖排骨、煮肝,大盘大碗,一齐端上。如果这一年有什么口舌之争,饭间一提,便有人说:“谁也非圣人,难免做错事,过去的就过去了吧。”就此了事。


    该地区过除夕称为“小年下”,要吃扁食(饺子)。过去多用玉米面、高粱面或豆面掺上一些榆皮面捏扁食,现在早已改用白面了。


    冀中、冀南平原,包括河北境内京广线穿过的平原各县,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的大部分(市)县,甚至还有廊坊一带,每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碾米磨面,主要有黄米面、稷米面、玉米面、白面等。用瓷盆(一种以陶瓷制成的,比一般瓦盆大而深的容器)和大盆发面,一笼又一笼地蒸干粮,以备过年待客和歇正(正月里忌讳蒸干粮)之用。干粮种类颇多,有卷子、丝糕、棒子(玉米)面窝窝、黄米面窝窝(粘窝窝)等。黄米面窝窝是死面的,一般加有红枣,有的还要蒸菜团子、包子。


    另外,居住在河北境内的蒙古族同胞一年当中也以春节最为讲究。他们过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过年了。要给老年人买个新烟荷包,给小伙子、姑娘们做身新袍子,做好青稞酒、奶酪、奶疙瘩、酥油茶。除夕之夜,旧岁已过,新岁到来之时,全家按着长幼辈份互相拜年,然后吃团圆饭。初一清晨,每家都要派孩子去给周围的老年人拜年。有的老人,这时会拉起马头琴请孩子们跳舞、喝奶茶。有些地方还举行赛马,谁的马跑得快,就意味着他在这一年中有好运气。


    在河北的一些农村,春节习惯做“面花”和“年镆”,农家根据各自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面塑制作成各种形象的“面花”表达出来。农家把蒸好的小兔、小猫、小狗、小老虎、鸡、鸭、鱼、葡萄、石榴、茄子、辣椒、佛手等称作花馍馍,摆在诸神面前,表示敬神,请神灵保佑平安,年年顺利,或多福多寿、发家致富等。井陉一带,每年正月十五、十六元宵节时,还要用面粉蒸些大花糕,上面点一些装饰,如福、禄、寿、喜,龙、凤、麒麟之类的面塑作品,以增加喜庆气氛。


    在黄骅一带至今仍保持着年前蒸“花儿”的习俗。所谓“花儿”,就是一种用模子制作的面食,模子一“磕”,面团转眼间就成了公鸡、桃子、鱼、小白兔等等。一过腊八,兄弟各家便开始“集合”,相互轮流,帮忙蒸“花”。屋里欢声笑语,屋外的锅里热气腾腾。据了解,当地农村传统节日面食制作已经列入了黄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


图片

厦门春节饮食习俗

 

    除夕吃年夜饭,叫“吃廿九瞑”,大都爱吃火锅(暖锅),“围炉”合家欢。火锅有“一品锅”(整锅一格)、“鸳鸯锅”(两格)、“四色锅”(四格)。从“一品锅”而形成名菜“一品富贵”,汤是猪肉或鸡鸭汤,主菜是金元宝(鸡蛋)、银元宝(鸽蛋)、整只蹄膀叫“一团和气”,黑刺参与墨鱼用海带绑在一起叫“乌金墨玉”,鸡鸭翅膀叫“鹏程万里”,冬笋叫“节节高升”,粉丝叫“福寿绵长”,鱼丸、肉丸和发菜叫“团圆发财”,鸡头鸡尾、鱼头鱼尾叫“有始有终”,加上火腿脚爪叫“平步青云”,末了吃长生果,意思是“长生不老”,吃柑橘,象征吉利。由于火锅热气腾腾,食品翻滚不停,不断续汤,添加好料,就叫“越吃越有,越烧越旺”。厦门人特别重视海鲜,如鲢鱼“年年有余”)、蚝仔、红虾、珠蚶、旺螺、海带和发菜豆腐(“发财多福”)等,近年来又有啤酒火锅、豆腐火锅、丸子火锅、什锦火锅等应市。


    年糕


    吃了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年年高升,年年高兴!又有敬祝长辈延年高寿之意。年糕又叫“年年糕”,“年年糕”从“粘粘糕”同音演化而来。厦门人把年糕叫做“米果”,品种多样,有甜有咸,甜的有白糖米果、乌(红)糖米果,并加冬瓜、红枣、花生等;咸的有金瓜(南瓜)米果、菜头(萝卜)米果、番薯(地瓜)米果、芋头米果,并加猪肉、虾米、蚝干、香菇、油葱等;此外,还有凉米果、发米果、碗糕米果……


    薄饼


    清代有诗人写诗咏薄饼:“春到人间一卷之”,描写薄饼皮是“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描写薄饼馅是“纷藏丝缕缕,馋嚼味融融”。薄饼还是厦门人的一大发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任潮州太守的同安人李春芳,将其女儿嫁给了金门蔡厝人蔡复一(那时,金门属于同安县管辖)。后来,蔡复一官至总督云贵湖广军务兼贵州巡抚,公务繁忙,日理万机,经常废寝忘食。蔡夫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害怕长此以往,有损夫婿健康。于是,她就将一些鱼、肉、虾、菜、笋、豆等用微火炖熟,用面皮包卷,置于夫婿案头,让他边吃边办公,一举两得。这种菜便被称为“婆饼”,厦门话“婆”“薄”同音,便又称为“薄饼”。它从官府传到民间,“夫人薄饼”又变成“美人薄饼”。


    圆仔


    吃圆仔,又称吃元宵,有的地方叫汤圆、汤团。据说,吃元宵始于春秋末期,宋代才称圆子,取“团团圆圆”之意。宋代有一位文人说这种食品是“秫粉包糖,香汤浴之”,并作16字赞一首:“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厦门圆仔将各地风味兼收并蓄,有甜有咸,有的白心,有的包馅,什锦、豆沙、枣泥、笋肉、猪油都有。

 

    编后语: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鲜花
2

真棒

玩闹

同情
1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叶慧秀 2015-2-17 10:38
请您在文章前面加上【年夜饭】,好吗?谢谢了!祝您新春愉快,万事如意!   
回复 大千世界 2015-2-17 19:49
南京的十样菜是南京所特有的,上海苏州的年夜饭基本一样,但都没有炒十样菜。但是切得很细。好像图中显得很粗。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19 19:00 , Processed in 0.0411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