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小龙鱼的个人空间 http://hanshan.info/?3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老外为何更喜爱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旗袍?

已有 375 次阅读2017-11-18 06:51 |系统分类:居家生活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春梅狐狸:老外为何更喜爱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旗袍?

2017-11-17 08:07:13字号:A- A A+来源:观察者网
关键字:旗袍传统服装旗人长衫女性平权服饰文化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春梅狐狸】

前不久观察者网援引台媒的报道,称旗袍让外国女性沉浸其中。而台湾中时电子报更夸赞:“旗袍是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代表,不仅具有潇洒的画艺、浓郁的诗情,本身的美也让许多女性欲罢不能,一见到就沉溺其中。”但是对于许多国人来说,他们甚至不愿意承认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对于旗袍代表中华服饰文化也往往表达愤慨,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隔离呢?

与世界时装一起诞生的旗袍

旗袍诞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在外国被称作“爵士时代”,便是我们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看到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经济大萧条还未来到,伴随着传统土崩瓦解女性们的服饰达到了空前的变化与演绎。女生们将长发减去,妆扮成“小男孩”的模样,服饰的剪裁削弱曲线,膝下的长度露出一截圆润的小腿,轻盈而优雅。

2010年4月30日,几位外国游客在上海某一旗袍商店选购中国传统旗袍。(图片来源:东方IC)

而当时的中国刚刚进入民国时期10年,二战的炮火还没有到来,社会上开放的思潮急需表达,旗袍就在这样东西方巧合而有注定的时机里诞生了。在这之前中国女性服饰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一种是以汉人女子为代表的“两截穿衣”,即上衣与裙子/裤子的搭配;另一种则是以旗人女子为代表的一截袍服,即穿长到脚面的袍,不穿裙。而更早一些的时候,在清末民初的时候,一些进步的中国女性觉醒的性别平等意识令她们穿起了男装。

就像秋瑾说的:“我要成为男人一样的强者,所以我要先从外貌上像个男人,再从心理上也成为男人。”脱下女装,意味着摆脱裹小脚、附属于男性的生活。在粤语和英文里都依然保留着旗袍最初的名字“长衫(cheongsam)”,便是它曾经男装的印记。历史惊人的巧合,在同一时期世界的另一端,一个叫Coco的设计师让女人穿上了裤子,改变了时装历史,最后这位设计师的时尚成为了一座名为“香奈儿”的帝国。

与此同时,传统的“两截穿衣”其实从未退出过历史舞台,纵观民国短暂的历史、旗袍的发展,它始终是处于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女子的衣柜中,就像它一开始企图表达的女性独立与进步的思想一样。而在底层人民劳作女性之间,一直保留的是“两截穿衣”,这种传统一直到现在的乡村里依然可以看到,且形制没有大的变化。

所以说,旗袍身上的时装标签是远远大于它的传统属性。而且它的确过于年轻了,至今都没有满百岁,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没有民族属性的旗袍

从旗袍的名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到底是不是清代旗人的服装。其实旗袍这个名称的普遍使用远比旗袍本身诞生得还要晚,除了粤语与英文里依然使用的“长衫(cheongsam)”,它在一些老人口里以及民国政府颁布的《服制条例》里还被称作“衣”或“长衣”。

作为女性平权而诞生的旗袍,本身是没有任何民族属性的,它的一截袍服设计是来自于男装,而非旗装。但是由于袍服的设计相近,当时也有旗袍的称呼,则来自于一些取材旗装中的元素。但是对比同一时期的旗人妆扮,较为传统的穿法依然还是宽松的旗装衬衣(一种不开衩的长袍款式)。

而溥仪的皇后婉容却已经穿着有波浪边、袖子呈现喇叭形的旗袍诞生初期的倒大袖旗袍形制,而且装饰新颖、材质轻盈,与十里洋场的时髦女性并无二致。

无论旗袍究竟是从哪里脱离出来的,它的时尚元素是十分明显的,它并不是像传统服饰那样叠穿多层,也多以洋布为面料,在装饰风格上也紧追世界同期的新艺术风格(ACT DECO)。搭配利落的齐耳短发,脚上搭配也爱穿上一双美美的高跟鞋,完全一副新女性的模样。

旗袍并非旗袍唯一的名字,它的年轻令它的名字甚至无法完全统一。而且由于新中国建立后提倡短装,旗袍遭遇了一段较长时间的沉寂,让很多年轻人遗失了旗袍的记忆,也就越来越多人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代表中华服饰文化的旗袍

旗袍的诞生与发展,正好是中国女性走出闺门走向公众视野的时间。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只见过两种中国女性,一种是用炮火叩开中国国门的时候“两截穿衣”、梳着复杂发髻、裹着小脚的不轻易见人的传统女性,另一种是国家危亡时主动走出国门去留学去演讲的穿着旗袍、能讲流利外语的新女性。哪种形象更能代表中国?哪种形象的服饰更能留下深刻印象呢?

1938年,美国著名的《LIFE》杂志用照片记录了一个平凡的周一、不平凡的游行。这场由纽约华人发起的反日游行,得到了大纽约都市区所有中国商店的响应,商店闭门谢客,街道上是举着标语、中美两国国旗的华人。

当时正在中国发生的侵华战争并没有收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被拖入战争的国家也面临着严重的物资匮乏。整齐的游行队伍里除了穿着西装的男士,还有就是穿着旗袍的女性了。这些女子穿着长及足面的长旗袍,举着一面数十米长的国旗,是队伍里最令人惊叹的部分。街道两旁围观的人、两侧建筑里的人纷纷将财务抛向国旗。这些女子无论老幼,烫着时髦的卷发,穿着皮鞋,将长旗袍走出了风范。

2008年11月5日,电影《澳大利亚》(Australia)剧照。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 妮可·基德曼身穿西式旗袍逛花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服饰文化背后的往往是穿着的人,风范需要风骨来支撑,并非旗袍本身的设计有多优秀到足以代表几千年的中华服饰文化,而是在外国窥见近现代中国的时候看到了这些美丽又自强的女性,才让她们身上的服饰代表了中华。后来旗袍一直作为中华区女性的礼服存在。无论政治格局如何变化,还有服装工业如何发展,尽管如今旗袍已经退出了日常服饰的领域,但是它却是中华女性礼服的首选。

年轻的旗袍于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性当然没有那么强,但是它背后的意义是新与旧的两个中国。

尽管如今看旗袍设计,其本身的女性独立思想与时尚性有所削弱,甚至于有一些负面的阴云;但是它曾经担负过几代女性自强自立、走出闺门的使命,却写满在旗袍短短历史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19 03:05 , Processed in 0.03523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