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小龙鱼的个人空间 http://hanshan.info/?3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特雷莎·梅的众多绰号中 中文版"梅姨"最nice

已有 276 次阅读2018-2-1 22:54 |系统分类:旅居生涯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鱼论】这条新闻很欢乐

特雷莎·梅的众多绰号中 中文版"梅姨"最nice

听说自己在中国被称作"梅姨"英首相连声道谢

京港台:2018-2-2 10:07| 来源:环球网公号 | 

  比起英媒给“梅姨”起的各种外号,中国小伙伴太nice了。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对中国的三天访问,今天进入第二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她。

  

  

  (以上2图来自中新社)

  当然除此之外,“梅姨”果然还是当了回“游客”。

  她和丈夫菲利普·梅一起逛了故宫▼


  

  

  在英国驻华大使馆出席了文化招待会,除了观看舞狮表演之外,还亲手给狮子“点睛”▼

  

  

  参观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业科技展示园▼

  

  

  (以上6图均来自新华社)

  特雷莎·梅还在中国银行接受了水均益的专访。

  不过这段采访,在视频里没有出现的一个片段。根据英国《独立报》和彭博社的报道,水均益先是问特雷莎·梅:

  “那么你在武汉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你有一个中国外号?”

  So, when you were in Wuhan, did you realise that you’ve got a Chinese nickname?

  在梅姨回答“没发现”之后,水均益又继续追问:

  “很多中国人会亲切地叫你‘梅姨’。你成了大家庭的一员,你喜欢这个称号吗?”

  A lot of Chinese people would affectionately call you, in Chinese, ‘Auntie May’. You’re one of the members of the family.  Do you like that?

  梅姨的回复也是很可爱了,连说了三次“谢谢”:

  “哦,谢谢。真的,太谢谢了。我觉得非常荣幸,谢谢。”

  Oh, 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indeed. I’m honoured by that, thank you.

  

  (图片截取自央视新闻视频)

  英媒刷屏“梅姨”外号

  彭博社解释最到位

  就是这么个“梅姨”的外号,今天在各大英媒都刷屏了……

  彭博社:英国首相特雷莎·被告知,对在中国人口中,她是“梅姨”

  

  独立报:中国人在特雷莎·梅访华期间开始称她为“梅姨”

  这……《独立报》是不是对“梅姨”称呼的来源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早在梅姨还是内政大臣兼“留学生杀手”的时候,中国网友就已经这么称呼她了啊!

  

  更别提这篇文章小标题解释说,中国人之所以会这么称呼,全都是因为英国代表团在访问中国银行期间,为一项中国基础建设项目带来了价值10亿英镑投资的“可能性”……

  且不说10亿英镑买个“梅姨”的称呼听起来有多迷,特雷莎·梅这次来中国,本来就是为英国脱欧后贸易发展寻求合作来的,《独立报》这种把它看做“施舍”的态度,也真是……

  

  其他英媒一定是时刻暗中观察中国网友的讨论内容:

  泰晤士报:“梅姨”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大受欢迎

  

  

  (以上4图依次截取自彭博社、独立报、泰晤士报、BBC News)

  比起前面的《独立报》,BBC的报道就更是跑偏了。文章在引言之后的第一段,就对“梅姨”这个称呼做出解释说,它是“一种代表亲切意味的行话,通常都只留给中国的关键同盟”。

  

  (图片截取自BBC News)

  文中还用到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China Plus的视频来说明,“梅姨”这个称呼现在在中国人里接受度是多么的高▼

  

  

  (China Plus视频截图/ 以上2图来自BBC News)

  虽然“梅姨”确实听起来比较亲切,但其实毕竟也还是社交网络上流传的用于,并没有上升到BBC报道的那种地步。BBC你是对“姨”这个字有什么误解……

  相比起来,还是彭博社的解释比较到位:

  “姨”是中国人对年长女性的称呼,所以这个词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亲热谄媚。但另一方面,这显然比波兰人称呼她的“脱欧女士(Madam Brexit)”和去年大选中得名的“机器梅(Maybot)”要好听得多。

  

  (图片截取自彭博社)

  一语中的啊!毕竟对很多小伙伴而言,会把特雷莎·梅称呼为“梅姨”,除了念起来比全名顺口太多之外,也是带有调侃意味的。毕竟我们也是一个有雪姨的国度……

  不过彭博社这段话里倒是提到一点:英国人和欧洲人,给梅姨起的外号,可真都不怎么友好。

  这回跟随梅姨一起访华的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Liam Fox),在被问到“梅姨”这个称呼的时候,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真希望英国人也能像其他国家人们这样看待特雷莎·梅,而中国记者告诉她“梅姨”这个外号,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相比起来,也难怪她对这个中国外号如此“受宠若惊”了……

  那些年“梅姨”的英文外号

  中国小伙伴太nice

  也就是去年1月,圈哥拿到当时最新的《经济学人》封面,瞬间笑趴下……

  

  (饭饭摄)

  这……特雷莎·梅笔?

  翻开文章读了一遍,大概讲的是梅姨在仓促就任英国首相之后,无论怎样试图展现自己的强硬态度,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正方向,在许多关键问题上态度模糊不清,太多事情无可无不可。

  文中还讲到由于没有经历大选、保守党内对手也在正式展开角力前接连退出竞争,梅姨直到坐上首相的位置都没有真正向民众呈现过自己的执政路线。写到这里,作者用了Mayism这个词来指代梅姨的政治主张,这是“梅主义”?还是“梅主意”?!?

  

  所以这样讲起来,Theresa Maybe翻译成“特雷莎·梅……有什么不可能”比较合适呢!

  再往前,梅姨上台后不久,也有英媒一致声讨她的“硬脱欧”政策可能给英国带来巨大经济混乱。那时候也有人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做Theresay Mayhem。

  你好,特雷莎·梅头脑!

  

  讲真,英果仁在给首相大人起外号这件事情上,真的从来没有在怕的!除了前面这些,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

  Theresa Mayday

  Theresa Bae

  (注:Mayday是飞机紧急状态下机长一般会向控制塔发回的通知求助信号)

  

  (图片来自Twitter)

  Theresa Won't

  特雷莎·梅可能

  Theresa Maynot

  特雷莎·梅太大可能

  这一对凑一块莫名喜感……

  Theresa Bae

  特雷莎·梅宝宝

  (注:bae是现在英语国家年轻人非常爱用的“宝贝”称呼,其实就是baby和babe的再次缩减形式)

  

  (原图来自Twitter)

  还有一些引用著名人物的,看得人只能一边翻白眼一边笑到停不下来。英果仁你萌把首相玩得这么溜,自家妈妈知道吗!

  Mother Theresa

  特雷莎梅女

  特雷莎修女(Mother Teresa,一个字母的差别)表示:与我何干!

  

  The Iron May-dy

  梅娘子

  正牌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要是知道,梅姨继承自己衣钵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她在欧盟的一切心血毁个七七八八,那也是要从棺材里坐起来……

  

  (图片来自每日邮报)

  Darth Mayder

  达斯梅达

  或者翻译成“梅武士”也不是不可以。

  

  Theresa Slay

  特雷莎·梅超拽

  Slay是近年来由于黑人流行音乐而火起来的俚语,主要表达“超拽”的意思。不多说了,自己看图吧:

  

  最后《独立报》下属网络平台indy100还总结了几个实在让人笑不出来的外号……

  Theresa April

  四月梅

  Merkel of Maidenhead

  英国默克尔

  中英网友评价梅姨访华

  大家都容易跑偏

  这次关注到“梅姨”这个称呼的英媒里,最欢乐的还是《每日邮报》。除了中文外号,还潜伏在中文社交媒体,扒出来中国网友评论说“梅姨夫好帅”和“右边那个抱着奶粉的人是谁”的梗……

  

  对于梅姨丈夫菲利普,英国网友的理解是:“东亚人特迷哈利·波特,他们可能觉得首相老公跟他长得很像吧。”

  

  (以上2图截取自每日邮报)

  也是不知道除了眼镜外,还有哪儿像……

  

  至于“最右奶粉男”梗,小伙伴们从下面这张英国访华代表团合照里自行体会:

  

  (图片来自每日邮报)

  至于微博@英国首相下的评论,画风跑得更偏:

  

  

  

  

  

  (以上4图均截取自新浪微博)

  从“梅姨”的外号到这些神回复,这次梅姨访华,也真是很欢乐了!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9 07:14 , Processed in 0.0501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