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小龙鱼的个人空间 http://hanshan.info/?3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蔡英文何以成了一个“拒马总统”

已有 511 次阅读2018-2-18 21:06 |系统分类:热点杂谈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多维新闻/多维客/政闻/内文 

播种 

【鱼论】蔡英文何以成了一个“拒马总统”

蔡英文不是天山童姥 为何喜欢“闭关修炼”?

2018-02-18 20:19


天山童姥是天山缥缈峰灵鹫宫主人,逍遥子的大弟子,无崖子和李秋水的师姐。在《天龙八部》首次出场时已经九十六岁,外表却如八、九岁女童一般。这是“闭关修炼”的结果。

但是这只是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的虚幻故事。

不过在现实真实的世界里,的确有一位“重要人物”,也喜欢“闭关修炼”。

目前看来,蔡英文是三任总统(陈水扁、马英九、蔡英文)中最不愿意“抛头露面”的一位。舆论形容当前的蔡英文是“脸书治国、推特外交”。执政近两年来,她既不愿意安排过多的公开活动,也不愿意接受媒体的访问。即使偶尔参加一些活动,也几乎全程照稿宣读,随后快速离开。每每社会上发生较为重大的事件,身为总统的蔡英文总是迟迟露面,回应往往也是过于“文青”,难以了解政府的真实态度。甚至连自己的就职一周年演讲也缺席“神隐”。蔡英文这一系列行为,被媒体形容为“神隐少女”。


有人说,蔡英文之所以“神隐”,是因为“国事繁忙”,需要把精力更多的放在治国方面,而不是频繁露面。但是,身为总统的蔡英文出席一些活动本身就是“国事”和“治国”的一部分,因此这种理由并不让人信服。不仅在野党、甚至绿营内部也对蔡英文的这种作为表达出很多的不满。

尽管明知社会存在诸多不满,可是蔡英文依然不改作风,看来她的“神隐”必然有着“不得不”的原因。

蔡政府执政仅仅两年已经是危机四伏。持续的低民调说明蔡英文已经不具有2016选举时期的欢迎热度,同时伴随而来的是社会当中的抗议和反对声的一路高涨。蔡英文的每一次露面,几乎都会出现激烈的抗争场面。为了蔡英文的个人安全,安保部门逐渐加强了维安措施,大面积的拒马成为了蔡英文出门的“必备品”,尽管隔离了抗议,但是也“隔离”了民心,这让已经存在的抗议变的更加愤怒。蔡英文正从“脸书总统”变为“拒马总统”。

现在蔡英文已经处于多说多错、少说少错的状态。面对这种困境,减少蔡英文出门就成为了减少“拒马”的一个重要原因,少出门就可以少犯众怒,“眼不见心不烦”。

另外,选举年到了,如果抗议持续不断,终究会在媒体镁光灯的足量报道下产生强大的负面效果,这必然会影响民进党的选举。因此为了选举的需要,蔡英文减少露面,也是一个减少抗争画面的一个必要之需。


但是,蔡英文“神隐”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蔡英文“足不出户”,除了避免社会持续动荡以及政治选举的考量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蔡英文或许正在与民进党内部进行一种暗潮汹涌的政治斗争。

执政之初,舆论对蔡英文的政策规划是曾经期待的,甚至对她的两岸政策也是抱有期望的。但是两年来,蔡英文施政之路却越走越窄。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蔡英文越来越受到绿营内部的深绿力量的掣肘。深绿力量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对蔡英文许多政策都表现出不满,这都让蔡英文在施政当中处处的被牵绊,处处的绑手绑脚。

在这个情况下,蔡英文每次在公共场合中所讲的每一句话,到底是她自己的心里话,还是“无奈”的违心之语?她目前推动的政策是源自于自己的施政规划还是绿营内的争斗的结果?这都让人怀疑。因此对蔡英文来讲,选择少露面,是否意味着会少说违心的话?同时少露面,是否意味着对绿营内部掣肘力量的一种反制和无言的抵抗? 

总的来说,蔡英文的“神隐”,到底代表蔡英文的施政已毫无章法,亦或是代表她正伺机而动,观点不同,解读也不同。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PS:花莲发生地震,两岸共祈福。“神隐”的蔡英文也做出了快速的动作,在本次勘灾的表现来说,蔡英文得到了岛内的较为正面的评价。无论如何,既然台湾百姓把选票给了蔡英文,还是希望蔡英文多出来“走走”,毕竟总统府不是灵鹫宫,蔡英文不是天山童姥,她不需要、也没有能力久困天山闭关修炼。对于正常人来说,不仅仅要享受阳光,同样要敢于淋雨,敢于面对大风。这才有益于身心的“健康”。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3 17:53 , Processed in 0.0367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