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小龙鱼的个人空间 http://hanshan.info/?3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曹彰:中美博弈 一切才刚刚开始

已有 161 次阅读2018-4-25 09:56 |系统分类:音乐欣赏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多维新闻/多维客/时事/内文 

曹彰 

中美博弈 一切才刚刚开始

2018-04-25 03:39


中美贸易摩擦并非总是朝着我们设想的方向发展,在即将过去的4月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并不为奇。

当美国商务部老谋深算的部长罗斯将制裁大棒挥向中国高科技企业“中兴”时,七年的芯片禁运立刻让这家2017财报表现得风光无限的中国通讯设备制造商陷入了窘境。那些曾经调侃“从加征关税清单看,中国是工业国,美国是农业国”的声音顿时无影无踪,“今晚我们都是中兴人”一时间又给中美贸易摩擦增添了不少悲壮气氛。

这样的两极声音事实上都表现出国内舆论对中美贸易摩擦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在中美贸易摩擦之初,所谓的“速胜论”观点充满了极为乐观的论调,认为中国通过500亿美元清单的定点精准打击美国“锈带”和农业州等向中国出口的产品,深红的选民将在今年晚些时候用选票痛击特朗普和共和党。在中兴遭到美国制裁之后,所谓的“失败论”又在网上大行其道,认为中兴即将面临灭顶之灾,美国卡死了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七寸”,如果这种势头继续蔓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中美贸易的“斗鸡博弈”

从对一般商品加征关税到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精准打击”再到对特定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美国对华贸易策略的逻辑十分清晰,无论是高端、中端还是低端都被列入打击对象,从全产业链上打击中国制造,这种大规模需要长期见效的行动很难用中期选举进行解释。

这绝不是特朗普一时兴起做出的所谓疯狂举动,更多的代表着共和党内鹰派人物集体对华主张,他们对特朗普反复洗脑,特别是特朗普的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曾担任里根政府的贸易副代表八年,有着对日贸易战的成功经验,带有明显的贸易冷战遗风。就共和党而言,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皆是其执政时期的主要风格,这些风格上世纪美国在其主要贸易对象日本身上表露无遗,而今天则毫无例外地落在了中国头上。

从中美货物贸易来看,中国出口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美国出口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美国对华存在37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样巨大的贸易逆差其中有几个因素值得重视。第一,中国对美出口的货物中有不小比例是美国在华企业生产的;第二,中国对美投资受到美国相关当局的严苛限制,无法对中美贸易产生实质性帮助;第三,美国实施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管制,这直接限制了美国对华出口的数量与种类。这三点因素构成了中美贸易逆差的最主要因素。但美国开出的药方并没有从这三个方面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实际上是在缩减两国的贸易蛋糕,这是中国不能容忍的。

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特朗普特有的商业豪赌风格构成了本届美国共和党政府的强势做派。从4月的形势来看,中美在几个回合的交手后都没有明显收手的迹象,反而朝着贸易冲突越发激烈的方向发展。不过,双方对此的表态却并不一致。主要原因是美国对习近平在博鳌论坛的讲话解读发生了偏差。中国政府在此间宣布的一系列在金融、汽车等领域的开放举动被特朗普解读为中国发出了向美国示好的信号。而中国政府则表示这些政策是早已规划的既定动作,并非是应对美国的缓和措施。美国方面对博鳌论坛的误读将激化双方贸易摩擦,按照特朗普所著《交易的艺术》传递的信号,特朗普对朝的外交风格遵循了极限施压与和平谈判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当看到中国所谓的“示好”之后,美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华贸易制裁成为大概率事件,直至中国“屈服”回到谈判桌。如此看来,未来中美贸易关系将不容乐观。

无疑,中美争锋相对的贸易行动将给两国带来巨大的不稳定因素,这种死掐的“斗鸡博弈”只有在期待对手最后时刻选择放弃或者出臭棋后才能有惨胜的机会。然而这一役,中美双方都似乎志在必得,一方宣称绝不接受巨额贸易逆差,实质是想打断中国大国崛起的历程;另一方面则宣布维护多边贸易体系,要和单边主义做坚决斗争。特朗普也许会做妥协,但对无法超越“修昔底德陷阱”学说的美国来说,“斗鸡博弈”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美方还是中方,都不可能在短期获得胜利。


中美力量对比没有根本改变

2017年,中国GDP达到12.2万亿美元,占美国经济总量的64%。而今年一季度,由于人民币大幅升值,以美元计价的中国gdp同比名义增幅高达19%,预计中国今年GDP占美国经济总量的比重将超过70%。这将是二战之后第一次有国家在经济实力上如此接近美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改变。

由于人口和市场的优势,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事实上掩盖了中美之间的技术代际差距。这些年国内媒体炒作的所谓“新四大发明”诸如共享单车、淘宝等不过是商业场景上的普遍运用,依靠巨大市场而形成的规模效应,与技术进步的相关性并不十分突出。

在国内的相关报道中,“大国重器”一词被频频提及,比如重载火箭、天眼、盾构机、绞吸挖泥船等等。这些设备中当然拥有国际领先的工艺与技术,也显示了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不过,这些设备的运用并不在广泛地运用于竞争性生产生活领域中,民众对它们的感知并不强,它们的稀缺性和价值并没有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

而在充分竞争领域,中国制造在交通运输(发动机)、信息技术(芯片)、生物医药(药品)、医疗器具器械(器械)等行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而这些领域一般都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方向,大量产品需要通过进口实现,短期内无法实现“弯道超车”或者“换道超车”,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必然受制于人。中国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仍然集中在国有企业和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而美国大量的科技创新来自民营机构或者军民融合的旋转体系。正由于这个差距,中国的科技创新仍然是点状或者带状分布,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展现得却是整体性实力。

当然还有金融领域,中国的短板就更加突出。诸如大量抛售美债的建议是对经济一窍不通的天方夜谭。在2015年后,仅仅是因为美国量化宽松结束,美联储提高利率,人民币就进入了长达一年多的阶段性贬值通道,幅度在10%以上,中国外汇储备损失数千亿美元,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也发生了逆转。如果中美贸易摩擦最终发展到金融领域,那么中国的损失将远超2015-2016年。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经济健康发展、国际收支和币值稳定是基础要素,人民币国际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切不可盲目自大。

因此,这个阶段的中国仍存在巨大的结构性短板,中美博弈仍然显示出一个“以小博大”的基本态势。特朗普当政以来,共和党内鹰派逐渐回归,对华围堵愈发清晰和明确。需要关注的是,特朗普改变了奥巴马政府在南海等地一味与中国进行的软摩擦,而是选择了多点开花,先拿贸易开刀,再配合以地区地缘战略实施,遏制中国挑战美国所主导的世界秩序。


中国仍需要韬光养晦

“中兴”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被美国一招致命突显中国制造的短板。“中兴事件”也促使社会舆论对中美贸易摩擦有更深入的思考。这两天,微信朋友圈重新转发了已故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在2012年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的文章《已经天下第二了,还要韬吗?》。文章中提到,有人声称:“已经天下第二了,还要韬吗?该是我们抖一抖的时候了。”这确实有点“暴发户”心态。

无独有偶,近日国资委研究中心出台的一份有关中兴事件的内部报告中也强调,需要正视我国目前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正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坚持韬光养晦,在任何时候切忌浮夸虚荣,急功近利,自欺欺人。

很多人目前对韬光养晦认识不清。一部分人认为韬光养晦就是“装孙子”,现在中国是世界老二,装不装孙子,美国都会遏制,这种做法徒劳无益。另一部分人正如前述文中所提,中国已经天下第二,该抖一抖了。

第一部分人应该意识到,韬光养晦并非是一种权宜之计和弱国心态,也并非为了隐藏实力装给美国人看,这是中国对外讲究的处事方式,结交朋友和分化敌人的最佳方法,它更广泛的含义包括和平发展,绝不称霸等中国外交思想与原则,这些都需要长期坚持。第二部分人应该重新读一下十九大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国情。对外过度逞能炫耀,反而坐实了中国对外展现强硬(aggressiveness)的所谓“证据”,吸引更多温和派加入与中国对抗的阵营,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中国社会应该对自身有清晰的认识,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中兴事件表明,中国企业在遵守国际规则方面缺乏敬畏心理,以无知者无畏的心态,盲目自大,最终自食其果。《厉害了,我的国》当然是对国人现实国情教育,但与此同时中国存在哪些短板,需要在哪方面与国际接轨也要有个清醒的认知。从中美贸易摩擦事件来看,速胜论和失败论都大有人在,唯独缺乏的就是与美国进行“持久战”的耐心与决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加强自身软硬实力的建设,才能在未来与美国的持久博弈中胜出。

现阶段,中国反制美国的手段尽管也有不少,但一招致命的手段几乎没有,其他真正能产生效应的仍需评估,所谓地打击特朗普在农业州那些意识形态很强烈的选民很可能与一厢情愿并无差别。中美的博弈要在未来20-30年中持续展开,想在2018年毕其功于一役,只能是一朵美丽的烟花。当它在天空消散后,一切才是刚刚开始。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9 06:49 , Processed in 0.0552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