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新闻/多维客/娱八/内文
辛上邪
解局:崔永元的火与怒
2018-06-06 21:58
崔永元最近在微博、网络上公然声讨冯小刚、刘振宇、徐帆、范冰冰,为了《手机2》。
《手机1》于2003年放映。当年还是文青小崔的崔永元隐忍而过,如今他尚未知晓续集的情节,竟然如此大动干戈,还翻出来据说能把一批人送入监狱的演艺界的“阴阳合同”,许多人不解,认为他小题大做,不就是一部电影续集嘛,值得这么折腾吗?
01
不熟悉《手机1》和崔永元及其《实话实说》的读者体会不到崔永元的在15年前受到的伤害有多么大。当年,崔永元和《实话实说》非常著名。那时媒体少,网络不发达,CCTV的权威性高,《实话实说》又是一档良心节目,许多老百姓把小崔和他的节目当作正义的标杆。
然而,《手机1》在一定程度上毁了小崔和节目。《手机1》中,葛优饰演的男主1作为某著名谈话类节目《有一说一》主持人和女编辑武月搞到一起。被武月录音威胁后,只好将主持人的工作让位给范冰冰饰演的女编辑。而当时,崔永元因为抑郁症,将工作交给了女主持和晶。这样的情节解释为“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实在有点说不过去。更何况,影片中还找了一大堆央视出镜率高的主持人客串。如果观众不能把葛优和小崔联系起来,那反而是不正常的。
可能是为了有力批判社会上的渣男,作为剧本创作,刘震云没少给男主1安排烂事儿——怀孕的妻子发现男主1与武月的不当交往而离婚,生了孩子后都不肯让他去探视。男主1除了武月,还有徐帆演的戏剧学院女老师沈雪作情人。在和沈雪同居后,又和武月在酒店欢会,武月发来的床照被沈雪看到。
最后的结局是男主1孤零零地蜷缩在空荡荡的房间中,颓败不堪,完全是一个被现实惩罚的折戟的浪子。
从影片本身说,起到了弃恶扬善的作用,鞭挞了葛优、张国立等饰演的想跳出婚姻限制、到处沾花惹草的中年油腻男,揭示了手机这类现代通讯工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侵害等等。票房很高,好评如潮。
这部片子的影响有多大?影片中,徐帆以机主老婆的身份去查葛优的手机通话记录而得逞,才引发后来的若干情节。影片播出后,各移动通讯公司都更严格了查询记录规定,决不允许机主本人之外的任何人再得手。影片的社会影响由此可窥一斑。
遗憾的是,这一切的“成果”都建立在对完全无辜的崔永元及和晶的伤害之上。
02
更遗憾的是,冯小刚和刘震云事前事后都做得相当不地道,或者说,无耻。
根据崔永元近日对腾讯视频、搜狐视频采访时反复说的细节可知:
剧本创作前或者之中,冯小刚邀请崔永元去家里吃徐帆包的饺子。同席有刘震云。酒足饭饱后,大家聊天,冯、刘就说要拍一部以谈话节目主持人为主演的喜剧电影,还邀请崔永元出演。崔永元作为CCTV主持,自然是不可能出演的。但是他给他们详细地讲述了相关信息,包括制作节目中的一些细节。
之后,崔永元没有再获得关于电影的任何信息,甚至在影片上映前一周,他们在顾长卫的作品首映上比邻而坐时,冯小刚也没有说电影情节。
等到电影上映时,崔永元才知道,这是多么大的一盆脏水在往头上扣。他震惊了。让他震惊的还有电影方的态度。
比如制片人王中磊说,这部片子绝对不是映射崔永元,“原先冯导拍之前找过崔聊天,想了解一下谈话类节目的结构形式什么的,刘震云还给他的书写过序,大家关系都不错。不知怎么会出这么一事。而且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一直不错,但这次恶语连篇泼妇骂街似的说话方式不敢恭维。……我们不理他是觉得他的话对《手机》来说毫无帮助了。
比如冯小刚的助理说,“谁叫崔永元?我们不认识。”而正是这位助理,在崔永元被请去冯小刚家吃饺子时,在楼下恭迎他。
限于当时的信息沟通条件、他的工作(CCTV的主持),他没有做太多的反驳。崔永元那时也确实没有太大能力反驳——他的抑郁症一直到前几年才逐渐康复。根据崔永元的回忆,当时他的亲友、太太和才上1年级的女儿都受到很大影响。
有些人觉得公众明星什么样的场面没遇到,男女关系这些事情被说说更是正常,而忽视了无良消息对受害者的杀伤力。几年前,刘欢的妻子卢璐接了一个小报记者电话,随便说了两句,就被该记者编了条花边新闻。那还是个不入流的小报,可却让刘欢和卢璐的父母非常担忧。刘欢愤怒地出面批评,谎言才平息下来。
03
崔永元在和《手机》的战役中数次经历过对方的谎言。
如果说《手机1》制作前,冯、刘布局挖坑让小崔被卖的同时还在帮助设计怎么能卖得更贵,让崔永元被严重地耍弄了一次,哑巴吃黄连也就算了,那么后来的事情不得不让小崔愤怒。
事后,刘震云向崔永元道歉三次,其中一次小崔“足有一分钟”的指责,刘震云都接受了,承认自己是想转快钱、做得不合适。电影上映后,刘震云根据剧本,出版了同名小说,又赚了一次。制片方继续拍了电视剧。总之,《手机1》,电影方完胜,崔永元完败,除了越描越黑的一身骚之外,他一无所获。
抑郁症病愈之后,崔永元走长征路、做公益、反转基因、斗方舟子,忙得不亦乐乎,与冯、刘等人也恢复到点头之交。时间能冲淡一切。他没想到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今年4月份,听说《手机2》要出来了,他联系刘震云,希望不要出同名电影。刘震云的回复是“新的作品名字是《朋友圈》,与您目前的职业和作为没有任何关系”,“与您的担忧没有任何联系”,还说“世事沧桑”,并且以现在这批当事人表示“欢迎互动”暗讽崔永元当年的“矫情”。
崔永元的回复是“我现在也没什么朋友,我眼界比较高。当年,也是为了妻子女儿鸣不平才出来高喊两声”。
刘震云的“世事沧桑”其实应该改成“翻云覆雨”。影片尚在拍摄,流出的海报赫然是《手机2》。
这样阴险、狡诈、知错不改、故意为了追求市场重蹈覆辙的行为明目张胆地发生,做人的底线在哪里?!也许冯、刘的行为在法律上有空子可钻,但是从人情常理上是绝对说不通的。即使崔永元本人能“大度”,社会舆论也不应该“宽容”。当事人的态度是当事人的利益驱动,社会舆论的态度则是社会正义度的体现。如果为了贪婪,能公然不择手段,那么社会的价值观是什么?如果恶行大行其道,整个社会的尺度在哪里?
04
一些二三十岁的人对崔永元的愤怒不能理解,因为不了解崔永元、和晶当年是如何被当头泼了一盆脏水,又如何手足无措地只能干骂两声。一些明白《手机1》的映射风波的人不能理解崔永元愤怒的程度,因为不了解冯、刘两人如何事先设套让小崔钻。一些明白这些龌龊前戏的人不能理解崔永元对“主人公已是另一个人”的《手机2》的出离愤怒,是因为不了解刘震云曾经说片名是《朋友圈》。
不明白真相的人总是不能理解当事人的感受,也不能充分认识到事情的影响。感同身受的情形很难真的发生。
有人说崔永元疯狂,报复也是不道德。崔永元说自己不是道德的标杆,是常人的反应,“(如果)他在地铁上被侮辱,全车厢都在看热闹;(如果)他在街上被抢了包,喊救命,没人理,还有人拿手机拍视频要发抖音,他就知道这社会不应该这样。”
有人说崔永元不宽容。可是他为什么要宽容?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不宽容的情形下,对方都这样肆无忌惮,再宽容后还会再发生什么?赞同崔永元的不放弃、要追究,是秉承对是非对错的认真。
孙盛起说,“宽恕是有底线的,如同河流有堤岸,而有些罪恶已经冲破了这个堤岸。”一味的宽恕是纵容错行、犯罪。
15年不长,也不短了,是一代人成长的时间。30年就是两代人成长的时间。两代人都不知道的情形,很可能就被忽略。
崔永元如果这一次不发声,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就被遗忘了。那么,多少年后,研究电影史的人将不会知道《手机》系列的辉煌来得多么卑鄙;人们会追捧冯导、刘大作家,不会奇怪为什么范冰冰不适合“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这样的称号。
其实查一下“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竟然发现这个奖是奔驰公司与现代传媒合办,设立于2007年。第一界的获得者是分众传媒的江南春、携程网的季琦、贾樟柯、李云迪、中国网通田溯宁、王全安、杨澜等。范冰冰是2010年获奖,同届的有周春芽、潘公凯、王石、孟京辉、冯小刚、何训田等。2017年,第十界的获奖者中有郭富城、杭盖、赵传、谭维维等。了解了这些信息,对于谁获这个奖可能都再不吃惊了。以后再听到名头更大的奖可能都会嗤之以鼻,不会当真。这就是“知古鉴今”。
所有的过往都不是白白发生。对往事了解得越多,对当下的不正当便会越警醒。
不要放过往事,无论是否与自己相关。
不是说诽谤就诽谤了,耍赖就耍赖了,说谎就说谎了,伤害就伤害了。尽管那些“琐碎”没有直接牵涉到我们的利益,但是如果风气坏了、法律被践踏了、道德被抛弃了,受损的会是每一个人。
不要不在乎别人的伤痛。尽管谁受伤谁知道,谁被侮辱了谁知道,谁家的孩子不能再回来谁知道,我们不知道,可是如果我们今天不在乎他人的不幸,明天就无人会在乎我们的不幸。
孙盛起说,“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向现实妥协、与历史和解,这样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行。但是,妥协和解不等同于宽恕。宽恕意味着原谅罪责。私人层面的罪责可以宽恕,这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但是国家层面的罪恶,哪怕血迹已干、苦难已远,也必须铭刻在心,永不宽恕!”
常常,连私人层面的罪责也能轻易不放过,因为那些人不知耻,不觉得自己侮辱了他人,还在洋洋自得。崔永元的坚持不仅是对他自己的坚持,“我的事儿发生在你身上,你马上就明白了”;“如果这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也会声援他。”这是对正义的坚持。
这一次,特别希望小崔能挺住,能“胜利”。支持小崔不是因为是他的粉丝,而是对社会良知的支持。希望越来越多的真相有人关注,越来越多的受害者有人声援。而不要像崔永元说的“每个人在事情不盖在自己身上,都可以装大半蒜,都可以装大尾巴狼,都装得自己可有胸怀。”
“索尔仁尼琴在偷偷写作《古拉格群岛》的时候,有人曾劝他:‘让过去的过去吧。总是纠结于过去,会失去一只眼睛的。’索尔仁尼琴回答:‘这句谚语的下一半是:忘记过去,你会失去两只眼睛。’”
“我们不能变成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