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小龙鱼的个人空间 http://hanshan.info/?3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台湾民意新变迁牵动第三势力发展

已有 780 次阅读2018-6-30 03:11 |系统分类:台海两岸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多维新闻/多维客/思想/内文 

王正 

台湾民意新变迁牵动第三势力发展

2018-06-29 23:51


放诸古今中外,民意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势的更迭与人为的塑造,在不同时期发生变迁乃至翻转。综观过去近20年来台湾民意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历经陈水扁与马英九执政的两个阶段,台湾民意变迁的基本走向是“统降独升”,支持统一甚至几乎成为选票毒药,这与美日两国和台独力量竭力在台打造“台独激进侧翼”的策略不无相关,使得台湾政治民意光谱大幅位移。
 
不过自2016年5月蔡英文上台以来,在两岸动荡、施政不力、经济低迷、政局混乱、前途迷茫之下,台湾民意的走向开始发生逆转,“统升独降”的趋势已明显出现,“台湾人或中国人”的双重身份认同开始逐步回升。与此同时台湾多数民众厌倦了蓝绿两党政争,无特定政党倾向的民意比例如今已达半数。

在此台湾民意的新变迁与新趋势下,为台湾第三势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民意空间,蓝绿两大政党之外的第三势力纷纷竞起。以时代力量为代表的“独派”小党试图走极端路线以瓜分深绿选票,许多传统和新成立的“统派”小党也跃跃欲试,还有“非统非独”的无党籍人士及以柯文哲为代表的白色力量争抢无特定政党倾向的民意。

不过由于台湾选举制度的刚性制约,以及台湾选举文化对地方经营和政治献金的要求,预料2018年11月的“九合一选举”结果,一般小党在地方选举中斩获将十分有限,仍难撼动传统的蓝绿政党结构。台湾政治板块未来会否出现较大的变化,以反映台湾民意的新变迁和新趋势,还必须等到2020年台湾大选结果,进一步观察是否有新的小党或政治联盟能够超过政党票5%门坎,从而进入立法院组成党团或政团。


台独激进侧翼绿化台湾民意

由于国民党自国共内战迁台以来长期一党独大,不利于美国“以台制华”的总体战略,因此在党外时期美国便大力暗中支持和培养台独人士,民进党建党后美国一方面继续暗中裂解国民党,另一方面不断输血以增强台独的政治能量。

2000年国民党首次失去执政权之后,美国和日本为了进一步加速台湾政治光谱和民意结构向台独一端位移,便开始推动打造“台独激进侧翼”的策略。该策略基于选民投票心理学,大部分的选民会在政治光谱中选择趋于中间政治立场的政党和候选人,因此政治光谱两端的政党实力大小和意识形态,会影响整个政治光谱及中间选民的立场。

通过扶持和壮大“激进台独”的政党与政治团体,同时削弱统派的力量,让“激进台独”的政党进入台湾立法院,将统派政党从立法院中剔除,可以使台湾总体的政治光谱和民意结构大幅向台独位移。在此情势下,原来在“统独政治光谱”中位于台独一端、代表激进的民进党则向中间挪移,而国民党为了与民进党抢夺中间选民,只好在“台湾主体”的意识形态上“拿香跟拜”,形成国民党逐渐浅绿化的现象,进而促使台湾政治光谱和民意结构整体加速绿化。

在2001年至2013年间,在立法院中扮演“台独激进侧翼”的政党主要以台湾团结联盟为代表。该党在2001年和2004年的立法委员选举中,分别取得7.8%与7.79%的得票率,在立法院的席次分别为13席和12席。该党承继李登辉的政治能量,在十多年间一直鼓吹“台湾独立建国”与“台湾民族自决”,相形之下反而将民进党包装成较为“温和中道”的政党。

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之后,台湾团结联盟也受到冲击,逐渐走向泡沫化。在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中,台湾团结联盟仅获得3.52%的得票率,未能超过5%的基本门坎,2012年却取得该党历史上最佳的9.56%得票率。不过好景不长,由于该党总体组成结构趋向老龄化,随着台湾接受“去中国化教育”青年一代的成长,以及“时代力量”的快速崛起,台湾团结联盟在2016年的立法委员选举中仅获得2.50%的政党票,连政党补助款的3%门坎都未能达到。

国民党执政团队在2010年与大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之后,美国深感两岸经贸社会融合发展过于快速,开始加大力度扶持台独、打压统派、以及裂解国民党。在2012年马英九连任之后,美国继续贯彻该项战略,在2014年暗中策动“太阳花学运”和“反服贸运动”,并强力扶持以黄国昌和林飞帆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激进台独” ,以争取和收割“去中国化教育”一代的青年选民和“首投族”。

这股激进力量在2016年台湾的立法委员选举中转化成实际的政党能量,由黄国昌担任党主席的新兴政党“时代力量”,获得6.10%的政党票,加上区域立委的斩获,时代力量在立法院中取得5个席次,超过亲民党的3席,使时代力量一跃成为台湾的第三大党,时代力量也因此取代台湾团结联盟成为“台独激进侧翼”的代表,该党的激进言行也加速了台湾青年民意向台独方向的倾斜。


从“统降独升”到“统升独降”

台湾民意台独化的顶峰在2014年“太阳花学运”至2016年大选之间,然而在民进党二次执政,尤其在蔡英文执政一年到一年半之后,两岸关系冷若冰霜,台湾经济每况愈下,政党恶斗无休无止,社会乱象层出不穷,青年世代失去希望。反观在中国大陆方面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发展日异月新,两相比较之下民意开始逆转,甚至越来越多人“用脚投票”西进大陆发展。

根据台湾多家民调机构的调查统计,2017年至2018年之间台湾民意确实出现十分明显的“统升独降”新趋势,过去近20年“统降独升”的走势已经逆转。 《联合报》自2010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2017年11月最新公布的结果显示,主张“急独”和“缓独”的比例合计自2014年“太阳花学运”之后最高点的34%降至24%,而主张“急统”和“缓统”的比例合计则从最低点的12%增加至20%,“独派”和“统派”民意分别达到该调查历史的最低点和最高点,而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拉近为只有4%。其中,与2016年相较,在2017年主张“急独”和“缓独”的比例分别下降2%和5%,合计共降低7%;而主张“急统”和“缓统”的比例则合计共上升3%。

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则是自1994年起长期对台湾民众“统独立场”趋势分布进行追踪调查,其时间跨度较长,可以作为较长段时期的参考分析。根据2018年1月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自2000年以来至2017年12月底,虽然在不同时期分别出现台湾民意小幅度的“独降”或“统升”现象,比如在2008年马英九胜选后一年中以及2014年“太阳花学运”发生后一小段时间内,“急独”和“缓独”均同步下跌,但是这当中有许多民意转移到“永远维持现状”,而没有转变为“急统”或“缓统”。综观该项追踪调查,只有在2016年民进党二次执政后,才首次发生“独降”与“统升”两者同步出现的趋势,甚至包括“永远维持现状”的比例也在同期内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3月在20岁至29岁的青年中,“赞成独立”和“赞成统一”的比例分别为36.8%和5.2%;但是到了2018年在18岁至29岁的青年中,“赞成独立”的比例下降至27.4%,而“赞成统一”的比例则上升至13.1%。该调查还进一步交叉分析,得出2018年“最终偏独”和“最终偏统”的民意比例分别为39.1%和25%,两者同样分别为10年来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此外,《天下杂志》于2018年1月初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支持“在一定条件下统一”的比例从2017年的8.24%上升至2018年的13.75%,上升幅度达5.51%;支持“台湾独立,但与大陆维持和平关系”的比例由2014年的37.53%一路下滑至2018年的27.31%,下滑幅度也超过10个百分点。


台湾人和中国人双重认同回升

除了“统独比例”之外,另一个可用以对照分析台湾民意变迁的是“台湾人或中国人”身份认同。根据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进行的长期追踪调查,自1992年至2014年长达22年之间,除了小幅的波动之外,台湾民众认为自己只是“台湾人”的比例几乎一直维持向上攀升的趋势,从1992年的最低点17.6%持续上升至2014年的最高点60.6%;而认为自己只是“中国人”的比例则是从1994年的最高点26.2%持续下降至2008年的4%,之后在2010年至2017年之间便基本持平发展,维持在3.3%至3.7%之间。

这份追踪调查显示,以单项认同而言,“台湾人”认同和“中国人”认同在1994年至1995年之间发生了“黄金交叉”之后,两者的差距便一路持续扩大。不过就双重认同而言,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双重认同”比例,在2011年以前长期维持在40%上下的区间,而自2011年至2014年之间则一路下滑至32.5% ,在2014年以后开始发生逆转,一路上升至2017年的37.3%。而在相同的时间段中,“台湾人”单项认同则是从2014年的最高点一路下滑至2017年的55.3%,形成“台湾人”单项认同下降、“双重认同”上升的新趋势。

半数民众不支持特定政党

随着台湾统独民意和身份认同的新变迁,台湾民众对政党的支持度也发生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越来越多的民众不支持特定政党,各家民调显示的数据分别在四成至六成之间,表明约有半数左右的民众已无特定政党倾向,或是不支持目前在立法院中的民进党、国民党、时代力量和亲民党。其主要原因在于台湾民众对传统政党的不信任,厌倦了多年来长期的政党恶斗,并且对于众多台湾新兴的小党也颇为陌生,从而形成两大党支持度下跌的同时,其他小党的支持度也普遍未见大幅提升的现象。

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自1992年开始对台湾民众的政治支持度进行追踪调查,根据该调查结果,自1998年以来台湾民众对国民党、民进党以及其他主要小党的支持度加总起来均超过50%,其中自2005年至2013年国民党和民进党两党支持度相加几乎一直都是单独超过半数。然而,自2016年起蓝绿两大党的支持度合计已不到半数,到了2017年不支持特定政党的台湾民意已经达到48.4%的比例,将近一半。

《天下杂志》在2018年初调查的结果,台湾民众不支持特定政党的整体比例已高达60.2%,若以年龄细看交叉分析,所有年龄层不分老少都有超过半数不支持特定政党,其中尤以20岁至29岁阶段的68.1%比例最高,超过三分之二。倘若将“没有特定政党倾向”和“都不支持”两项相加,整体比例达到72.8%,而20岁至29岁阶段则高达79.8%,几乎等于八成。

西进大陆用脚投票

蔡英文上台已近两年,台湾民众对其处理两岸关系和振兴台湾经济的信心越来越低。 《远见》杂志在2018年2月公布的“2018年台湾民心动向大调查”指出,高达65%的民众对蔡英文处理两岸关系没有信心,其中在30岁至49岁年龄层中均超过70% ,18岁至29岁的青年世代中也高达67.9%对其没有信心。而对于蔡英文整体的不满意度,同样也高达64.3%。

此外由于台湾经济每况愈下,高达66.3%的台湾民众认为下一代的生活状况不会比现在更好,在30岁至59岁之间这个比例均超过七成,显见台湾民众对未来发展普遍持悲观态度。 《天下杂志》于2018年1月初公布的调查结果,71.6%的台湾民众不满台湾的经济表现,59.2%对未来感到悲观。

在此状态下,越来越多台湾民众“用脚投票”,选择“西进大陆”。 《远见》杂志的调查显示,36.6%的台湾民众想去大陆发展,而18岁至29岁的青年世代中则有53%想到大陆发展,在2017年调查时该比例为42.5%,一年间增加了超过10个百分点。而《联合报》于2017年11月公布的“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显示,台湾民众中有40%想去大陆工作、27%想去大陆创业、38%愿意让子女到大陆念书、12%想搬到大陆定居,这些数据几乎均为该项调查开展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

可见随着民进党施政无力日久,台湾民众和青年世代对于台湾未来愈加悲观和不满,从而开始考虑前往中国大陆发展,所谓“天然独”将被“天然穷”自我击败,这也是台湾统独民意走势开始翻转的主要原因。


第三势力发展的助力和阻力

在台湾民意的新变迁与新趋势下,尤其是无特定政党倾向的民意超过半数,而2018年和2020年又将分别迎来九合一地方选举与全台大选,预估未来台湾政党格局在当前两大(民进党、国民党)、两中(时代力量、亲民党)之外,将会冒出更多其他小党争抢民意大饼,形成多党并立、小党竞起、第三势力碎片化发展的态势。

当前台湾第三势力的发展空间既有助力也有阻力。一方面,在台湾民众厌倦蓝绿政党恶斗与传统政治人物、两大党捆绑民意的能力不断下降之时,民意开始呼唤第三势力和新兴政治人物,这为第三势力的发展提供争取民意的空间。另一方面,台湾选举制度不利于小党生存和发展,地方选举制度需要深耕基层组织,立委选举的“单一选区两票制”又要求政党票得票率必须超过5%才能进入立法院组成党团,再加上各级选举所耗经费不菲,对小党通过选举进入体制内设立了重重障碍。与此同时,第三势力政党、团体和人士意识形态差距过大、组织力量难以整合,彼此之间难以形成合力,也就难以在选举时集中力量和选票于蓝绿夹缝中脱颖而出。

有鉴于此,尽管全台许多小党纷纷表态将投入2018年的地方选举,但在基层缺乏深根、资源严重匮乏、知名度远远不足的情况下,除了柯文哲选举台北市长有较大胜算之外,一般小党即便能在县市议员和村里长两级选举中有部分斩获,仍然无法撼动当前蓝绿两大、两中的政治格局。因此,台湾民意的新变迁能否反映在政党选举上,必须观察2020年的立委选举中是否有其他小党能够冲破5%的政党票门坎而进入立法院组织党团。

从重塑台湾政治光谱的角度而言,当前台湾统独民意消长逆转的新趋势,是台湾统派政治力量的一个关键机遇。如同过去近20年来“台独激进侧翼”的发展策略,唯有统派政党或选举联盟进入立法院,才能对冲独派政党的激进路线,从而使台湾政治光谱重新位移。然而,统派政党和团体如同整体的第三势力一样,碎片化格局使得整合困难重重。统派力量如何能够在未来一年多组成跨政党的选举联盟,号召凡是支持统一的选民集中一张政党票,将决定统派政团能否进入立法院,同时也将影响台湾未来政治光谱的重塑与政党力量结构的重组。


(本文原载于《多维CN》月刊33期,作者系台湾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研究员)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8 04:52 , Processed in 0.0669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