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乐伦的个人空间 http://hanshan.info/?4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美國圍堵失靈:亞投行事件的歷史徵候 —— 转帖

热度 11已有 959 次阅读2015-3-25 14:10 |个人分类:政经时事|系统分类:政经时事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2015-03-25 02:25:5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從大歷史的角度看,一七九三年到北京祝壽的英國特使馬戛爾尼拒絕向乾隆皇帝下跪,暗示了中國的衰落;而二○一五年英國不顧美國勸阻,決定加入以北京為總部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否將注解中國的復興?

英國向來不以意識形態作為國家指針,她遵循現實主義,商業利益是其政策依歸。十九世紀兩次鴉片戰爭,對中國是民族的恥辱;但對英國而言,卻不過是替貿易鑿出孔道。這次,她不顧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堅定盟友的反對,毅然加入「亞投行」,依舊是出於老派行家的商業嗅覺,她顯然嗅出了「亞投行」眺目的陸海兩條絲路所蟄藏的驚人金脈。

英國不顧美國勸阻加入「亞投行」,是一樁標誌性事件。美國以全球霸主之姿,從前年北京倡議成立亞投行開始,即全面性地攔阻其盟友加入,歐盟各國與日、韓、澳大利亞都受到警告按兵不動;直到三月十二日英國發動了這起堪稱「叛逃」的行動,情勢一夕翻轉。事前沒人料到,軍容壯闊的「美國隊伍」竟由她最堅定的盟友打破了陣線缺口,不列顛的槍聲劃過,德、法、義也奪門而出,盧森堡、瑞士兩個金融小巨人則跟著前面的大個子,臉不紅氣不喘地踱到對方的中國隊伍裡。

全球外交戰略學者都把這次事件當成一樁重大的全球地緣政治事件。首先,它不只是美國的一次外交挫敗,它也可能洩漏了一個歷史風聲:美國對可能挑戰她全球霸主地位的中國所採取的圍堵戰略,長期而言恐將歸於失效。

美國抵制亞投行,用了一個十分膚淺的理由:「亞投行的放貸標準可能太低,造成風險」。但誠如美國前財政部官員泰德.杜魯門(Ted Truman)所言,「如果你想對亞投行發生影響力,你應該在帳篷裡面,而不是在帳篷外面。」說穿了,這完全是美中爭霸長遠戲碼的一段折子,並暫以美國慘敗收場。但美國正藉著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以排斥中國加入方式,組成另一道反華防線;那是下一場搏鬥,而勝負尚難以逆料。

其次,這樁「亞投行事件」的另一意涵,是地緣政治板塊的劇烈滑動:被鑄造在一起已超過百年的「歐美」合稱,出現了裂解的跡象,而分隔許久的「歐亞」則正被重新黏合起來。自十三世紀馬可波羅開始,「歐亞」已被理解是整個地球的「世界島」,但十九世紀美國結束南北戰爭重歸統一後,逐漸拋棄孤立主義,參與歐洲事務,歐美反而融成一個「西方」;相對的,亞洲則陷入被殖民的命運,跌進了黑暗。

但近廿年來,不僅中國重新崛起,印度也迎頭趕上,衰落的亞洲再度躍上世界舞台。而「一帶一路」兩條絲路主張,是將印、中與歐洲再度藉由歷史上的那條「絲路」連結起來,亞投行是歐、亞試圖打造較諸中世紀更強大的「世界島」的資金機制,歐洲看到了它在文化與經濟上的意涵,遂翩然來歸。

若干年後,當「世界島」依據兩條絲路的藍圖與願望被成功塑造之後,世界的格局將成為「世界島」vs.「美洲島」的態勢,那時,中國未必是世界島的盟主,因為她有諸多內在缺陷,包括其專制的政治,但她未必不能演繹出一個全新的模式而依然舉足輕重。屆時,有可能英德法義中印俄將是一隊,而美洲隊卻只剩美加和巴西。

浪潮正在拷問東亞的幾個「美國隊員」,當我們遠眺未來時,赫然看見了世界島的甦醒;那麼,此刻仍在冷戰的思維框架中,圍堵中國的日本、韓國與台灣,究竟應歸向近在咫尺的世界島,抑是依戀數萬浬外的美國隊,自願作為美國在太平洋西岸的金門、烏坵與馬祖?

全球化與網路正在泯除西方與東方的界線,國際政治與權力將更大比例地根據現實利益為取捨,而不是依賴意識形態,英法德義奔向亞投行,正是這個現象的表徵。就此而論,台灣豈應再加高兩岸的藩籬,更與世界島阻絕?今天,不只是服、貨貿應該儘速通過,各部門更應思索如何向亞投行叩門。
http://datelinetaipei.blogspot.com/2015/03/failure-of-us-containment-asian.html


8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回复 马力 2015-3-25 17:17
现在就亚投银行下结论还太早。中国本想仿效世界银行在亚洲投资基础建设,同时拥有否决权,从而得以保护自己减少风险。之所以能有否决权,因为在1000亿的投资基金中,中国将提供大部分。投资是一种获利方式。中国的高铁、核电和清洁能源都想打开亚洲市场。现在欧洲国家挤了进来,却不知带来多少基金。在欧洲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估计不会有多少,但却废掉了中国的否决权。以少数资金拥有平等的决策权和规则制定权已经是欧洲的胜利和中国的失败。欧洲挤进来除了在投资亚洲市场上分一杯羹外,真正的用意是破坏中俄合作,阻止对俄国的投资。欧洲国家完全可以单独投资亚洲国家,但无法阻止中国投资俄国。现在进入亚投后,便可以以多数票否决对俄国的投资,甚至可能用欧美国家制裁俄国的政策影响亚投,而中国一直对此暗中配合。除了亚投,中国另外投资俄国的力量被大大减低。这就是为什么俄国不高兴欧洲国家进入亚投的原因。由于中国经济严重依赖欧美市场,中国不能不对欧洲屈服,让出否决权并忽视俄国。中国的经济政策已经被西方国家绑架,还得打肿脸充胖子说是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普京隐身复出后,外交政策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强化了与西方的对抗,同时弱化与中国的合作。可见俄国鹰派占据了上风。中国一味向西方妥协有可能遭到两面夹攻的风险。为了眼前不得不牺牲长远,因为中国面临的经济衰退可能十分严重。
回复 马力 2015-3-25 17:27
刚写完就看到:澳大利亚总理:亚投行应透明问责并不被某国控制。http://www.popyard.com/cgi-mod/newspage.cgi?num=2261999&r=0&v=0&j=0 可见西方国家进入亚投的真正目的就是破坏中国的否决权。
除了中国让步,中西方不会有真正的合作。
回复 零点的火车 2015-3-25 18:43
马力: 现在就亚投银行下结论还太早。中国本想仿效世界银行在亚洲投资基础建设,同时拥有否决权,从而得以保护自己减少风险。之所以能有否决权,因为在1000亿的投资基金 ...
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的动机确实值得怀疑。尚需更多决策细节曝光才能更准确地判断,中国放弃一票否决权的得失也许一年内就可显现出来。
回复 零点的火车 2015-3-25 18:58
中国的“一带一路”犹如长征,险阻重重,最后能否成功尚未知。从过去几年美国对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油气管线的重重阻扰,就可预知“一路一带”将会遇多少关卡,即使建成,中国也将以巨大代价(包括军事代价)去维护,至少经济上得利不是短期能看到的。
回复 华盛顿人 2015-3-25 20:07
 新浪财经讯 北京3月24日早间消息 据彭博社报道,《华尔街日报》引述参与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未具名人士报道称,中国提出放弃在该行的否决权,以便在美国表达疑虑之际吸引一些欧洲大国的参与。西方不过来,成员国会没信心坚持下去,想加入的其他国家心存顾虑,印度可能希望西方的加入可以制衡中国在亚投行的权力,中国希望让西方加入起到宣传作用,让世界更重视亚投行,让世界更多的参与进亚投行,最终形成一种美国无法压制抵抗的局面出现,同时也是给其他那些美国盟国一个可以选择的选择。
回复 马力 2015-3-25 21:02
零点的火车: 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的动机确实值得怀疑。尚需更多决策细节曝光才能更准确地判断,中国放弃一票否决权的得失也许一年内就可显现出来。 ...
媒体一味渲染西方国家进入,却只字不提带来多少资金以及权力分配。这本身就足以引起怀疑和警惕。
回复 小龙鱼 2015-3-25 21:18
风物长远放眼量,不在乎一朝一夕。
回复 马力 2015-3-25 22:14
零点的火车: 中国的“一带一路”犹如长征,险阻重重,最后能否成功尚未知。从过去几年美国对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油气管线的重重阻扰,就可预知“一路一带”将会遇多少关卡, ...
可悲的是出了大头的中国有可能在亚投行中成为少数派,给人送钱做怨鬼。
回复 零点的火车 2015-3-26 00:18
马力: 可悲的是出了大头的中国有可能在亚投行中成为少数派,给人送钱做怨鬼。
这有可能,不知中国决策时是如何衡量得失。
回复 paci 2015-3-26 04:05
中国早晚要当世界老二,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是个机会,锻炼引领不同水平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合作运行,不能总是越南老挝柬埔寨巴基斯坦,中国要走出小局域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目前,对亚投行的运行机制权力分配等还尚未可知,很难预知前景好坏
回复 乐伦 2015-3-26 10:51
韩国决定加入亚投行 欲获创始成员国地位
韩联社3月26日报道,韩国政府决定加入亚投行。韩国企划财政部26日发布公报说,政府经有关部门之间的协商后决定加入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AIIB,亚投行),并已向中方以书面形式通知此事。
回复 乐伦 2015-3-27 09:30
paci: 中国早晚要当世界老二,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是个机会,锻炼引领不同水平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合作运行,不能总是越南老挝柬埔寨巴基斯坦,中国要走出小局域走向更广 ...
同意! 其实对中国是好事。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9 06:24 , Processed in 0.0651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