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网海漫游的个人空间 http://hanshan.info/?5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纽约时报感叹:内地年轻人同情香港占中者寥寥

热度 5已有 1380 次阅读2014-10-12 09:15 |系统分类:香港占中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纽约时报感叹:内地年轻人同情香港占中者寥寥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纽约时报原文的配图,图中双方已经发生推撞冲突,当真是“礼貌与体贴”

  美国媒体《纽约时报》10月11日刊登文章《大陆年轻人同情香港“占中”者寥寥》,文章称香港占中者与中国中央政府是大卫与歌利亚关系,并且丝毫不顾香港占中导致香港经济衰退、各界冲突愈演愈烈之事实,称占中者行动礼貌而体贴。虽然美国在1932年的“抚恤金大游行”中为全球开了先例,但是纽约时报却特别指出了中国政府“残酷镇压异议的历史”。文章哀叹,即使是在国外学习的中国年轻人,也对“占中”尤其是“民主”的核心价值并未表示同情。文中依然以美国媒体一贯的态度来描述中国,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中国模式”强烈情绪。

  以下为文章全文,有部分删节:

  北京——香港呼吁民主的抗议活动似乎具有普世的吸引力——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由年轻的理想主义者来演绎,他们在反抗时也能做到礼貌和体贴,而他们面前这个强大的威权政府,有着残酷镇压异议的历史。

  但在中国首都北京的街头,可以非常敏锐地感受到执政党共产党的高压手段。在这里,公开支持示威者及其诉求的人很难找到,这不仅仅是因为支持者的声音受到了审查人员和安全人员的压制。

  在社交媒体上,在餐厅一起用餐时,很多年轻的专业人士都对学生和占领中环(Occupy Central)抗议行动表达了怀疑,甚至敌视。他们指责,学生们封锁道路、扰乱普通居民生活的做法过于自私;另一些人则对政府的宣传应声附和,指责西方政府策划了这场示威——它是数年来北京的权威受到的最为高调的挑战之一。

  “如果有必要,就应该武力驱散示威者,”今年20岁学生的戈登·齐(Gordon Qi)说。他在北京一所著名大学攻读经济学和心理学双学位。

  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两周,但由于中国实施了严格的审查制度,很多内地人对香港发生的事件只有模糊的印象,而且是坏印象。另一些人则由于工作繁忙,或者不愿谈论政治,称自己并不关心。

  但是,批评抗议活动时态度最为激烈的人群中,有一些是中国的年轻人,其中不少都在国外受过教育,而且可以使用翻墙软件绕过中国所谓的“防火长城”(Great Firewall),看到未经过滤的新闻。

  在本周进行的二十多场交谈中,他们警告说,抗议对香港经济造成了冲击,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高于一切,一些人表示,试图通过公民抗命来改善社会是伪善之举——抗议活动自9月下旬开始以来,这种论调就主导着中国内地的媒体报道。

  不少人怨恨地说,在香港这个前英国殖民地出生和长大的人,有一种优越感。“对我们态度友善的,只有奢侈品店的销售人员,”21岁的学生李婉真(音译)在电邮中写道,她在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但是在这些批评意见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或许是,对于示威者的核心目标,即更大的民主,人们缺乏同情。很多人在采访中表示,香港人应满足于他们现在已经拥有的、远远超过内地人的自由;另一些人则警告,真正公开的选举很危险。这正是近年来,共产党宣传人员在国内外推销威权主义治理的“中国模式”时,愈加自信地宣扬的一种论调。

  “我们必须警惕民主转变成无政府状态,”23岁的创业者闻高(音译)在北京海淀区的一家咖啡馆里,一边喝茶一边说。“我认为这是一个欺骗性的概念。人们会养成习惯,不耐烦地反对一些事,但他们自己却无法给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光鲜明亮的海淀区高科技产业发达。

  尽管在中国内地受过教育的精英阶层中,绝非所有人都持有这样的看法,但它们却变得越来越普遍。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人,在好莱坞电影和欧洲文学的影响下长大,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最大的受益群体之一。他们取了英文名,使用iPhone,前往国外度假,这代人本应该不可阻挡地受到民主、自由表达等理想的吸引。

  事实与之相反,中国内地20多岁和30多岁的人,很多是尖锐的民族主义者,他们接受了政府的论述,认为对于有着13亿人口、复杂庞大的中国来说,唯一可以保护大家免受社会动荡之苦,免受外国敌对势力威胁的组织就是共产党。北京方面坚持,中共领导层对香港特首的候选人要有最终筛选权,这是香港示威者一个重要的不满之处。但25岁的朱彦(音译)认为,这没有任何不妥。朱彦是一家软件公司的项目经理,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这是政府照顾各方的利益的方式,”他说。

  在支持政治改革、倾向自由派的中国人看来,关于这场“雨伞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的持续争论,暴露出了潜藏的裂痕,也让人际关系受到了考验。

  27岁的彭景超(音译)是一名中国研究生,在东京读书。他说朋友们在社交媒体上强烈谴责示威者,其中很多人都在国外受过教育,而他自己已经厌倦了与他们争论。彭景超说,朋友们的许多说法,都反映出了下意识地替国家辩护的心态。

  “他们当中很多都有爱国病,很难撼动,因为他们认为,对政府的任何批评都是对国家的攻击,”他说。“另外,很多能够去国外学习的学生,都来自上层家庭,他们是现行制度的受益者。”

  示威者希望开展不受约束的选举,但很多受访者并不接受这是抗议的原因。他们指出的原因是,香港收入停滞、房价上涨,而且很多香港人对于蜂拥而来挤满商店、争夺本地大学的录取名额的内地人感到不满,外国煽动者则试图利用这些矛盾来挑起事端。

  还有人说香港人骄纵,以自我为中心。30岁出头的李方(音译)是一位教授,曾就读于一所常春藤盟校,在美国待了八年。他批评香港人拒绝说中国官方的汉语方言普通话,而且对北京提供的经济利益缺乏感激。“香港人似乎只考虑自己,”他说。“他们从来就没想过大陆。”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警告,不要以抗议活动的反对者为依据,得出太多结论。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乔木说,很多内地人可能默默地为抗议活动欢呼,但是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态是非常敏感的事情,”他说。

  即使立场和政府一致,一些批评示威的人也不愿意表态。在网上发表批评言论的人中,有几个后来取消了原定的采访,或是请求不要完全透露自己的身份,理由是担心与西方新闻媒体合作,可能会招致不利后果。另外一些人表示,保持沉默比较安全。

  在北京市中心的一家星巴克,一名刚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女子一边喝拿铁一边接受采访。记者问道:她害怕当局,示威者也担心共产党在香港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她认为这两者之间有没有相似之处?

  她摇摇头。

  “你根本不懂中国,”这名读政治学专业的女子说。“有时候就应该把嘴闭上。”

3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1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武大郎 2014-10-12 10:27
本来就是这样,他们有估计错了
回复 往事并不如烟 2014-10-12 17:14
曾经支持过······但枪声还没响,你们全知道信了。你们比谁跑的都快。让那些支持你们的无辜学生们为你们挡子弹,而你们在美国的庇护下过着悠哉悠哉的生活。不是让你们和无辜学生们一起死,是想让你们知道信后,通知学生们一声啊······时间对于你们是真的宝贵,生命对于你们多么珍贵啊······那些无辜的学子们的生命没你们值钱~~~比你们命贱呐······

百姓人家白发人送黑发人······官宦家呢???
回复 闲散看客 2014-10-12 21:12
领导们住在立法会大楼,吹着空调,拿着美钞。
那帮SB们却睡在大街上,晒着阳光,撑着雨伞。

哈哈哈哈。。。
回复 网海漫游 2014-10-13 17:02
闲散看客: 领导们住在立法会大楼,吹着空调,拿着美钞。
那帮SB们却睡在大街上,晒着阳光,撑着雨伞。

哈哈哈哈。。。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19 04:30 , Processed in 0.0370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