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新鲜人的个人空间 http://hanshan.info/?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记苏州中学校园15景(原创)

热度 8已有 958 次阅读2018-2-11 17:41 |系统分类:原创博文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序:  这么多年了,经历的很多的事,也见过了各种各样的人,但是有一样情怀,一直激励着我,感动着我。那就是我的母校------江苏省苏州中学带给我的对极积人生追求的坚定信念。无论我生处何时何地,母校里同学的才华横溢,母校里充满的求学进取的风气,将一直伴随着我对人生、对梦想的追求走下去。

   苏州中学校歌

  悠悠道山情,依依芳草心。
  碧霞春雨水,古柏长青青。
  师训绵延有遗篇,先忧后乐千古吟。
  书院兴教世纪业,春晖暖我心。
  红楼书声朗朗,我们奋发创新。
  继往开来前进前进,高歌一曲诚思勇信。2011年有机会回到母校。得此15景以留纪念。 

 
  范仲淹塑像

  北宋名相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公元1035年,他主政苏州时,有一位阴阳家在勘察南园后对他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如果购下此地建立私宅,后世代代会出高官。而范仲淹却说:我家占有此地,哪如在此办一所学校,让苏州人才辈出呢?于是,购下此地,并上报朝廷批准,将苏州府学定址于此,从此延续千年,令苏州人文荟萃,占尽天下人才优势。
   

  为了缅怀这位创办府学的先辈,由校友捐资塑像以资纪念。这座范仲淹全身立像,是取坚实、质朴的整块花岗岩精心雕琢而成,栩栩如生、风范天下。2005年10月6日上午,在苏州中学“府学千年,新学百年”双庆盛典时,由苏州中学著名校友钱伟长亲手揭幕落成。塑像照墙背后镌刻范仲淹《岳阳楼记》全文,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为后世历代学子所仰慕。
  
  2.科学楼

   

  科学楼始建于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其时,学校已更名为江苏省立苏州中学。此楼后经不断翻建成现状,由东西向南北两长落和东头南北向一短落连接而成,形成一幢“匡”字形结构的两层教学楼,是二、三十年代学校的主要教学场所,大部分教室、实验室都在这里,也是学校目前现存最早的标志性建筑。这个时期,苏中师资队伍堪称人才济济,雄冠教坛。有国学大师钱穆语言学家吕叔湘、美术大师颜文梁、音乐家陆修棠等。名师出高徒,历届学生中涌现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 美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吴建雄,“生物力学之父” 冯元桢  科学家伟长,教育家叶圣陶 段力佩,匡亚明、党史专家胡绳、台湾大学前校长虞兆中等著名人物,以及多名两院院士,也是苏州中学解放前的鼎盛时期。我的高中三年都是在这个楼上唸的。初中在草桥初中部。那时初高中是分开的,而且不能直接进高中,需要和其他学校饿学生一样参加考试。

 3.东、西红楼与草坪

   

  东、西红楼是苏州中学50年代初期以来的主要教学场所。1954年,教育部拨专款在全国首批重点中学里建造校舍。苏州中学建有两幢,座北面南,东红楼、西红楼纵向并列,每幢上下两层,每层有教室五间,共有20间。每间教室都铺木地板,南北墙玻璃窗户占墙面50%,在当时是最好的教学设施。现在不断加以改造和增添现代化教学设备,继续发挥功用,已经成为苏中的标志建筑之一。象著名校友、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永康;财政部长金人庆;中央委员袁伟民以及几十名两院院士、一大批科技文化名人、专家都是从这些教室里走出来的。因此,长久以来,在广大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形成了这样一个观点,在苏中读书,就一定要在红楼里上课,否则,就得不到苏中的传统之气。但现在学校发展了,学生多了,20间教室不够了,怎么办?经过反复研究,学校决定,每届高三,一定安排在红楼里上课,以此作为继承传统和激励后人的措施。
   

  4.紫阳文化街和紫阳楼遗址

   

   紫阳文化街是从东、西红楼中间甬道发端,向南延伸二十多米长的一条林荫道,两旁花圃小筑,琳琅满目。现在作为学校管理方与学生的互动平台,在这里开展各种展示、交流活动,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人文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着力打造新时代接班人的最佳培养环境。至于为什么要叫做紫阳文化街,道理是这样的:就在这条街的北面尽头,原有一座小洋楼,名叫“紫阳楼”,是由时任校长的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发动苏州中学同学会资助与校方合建的,并于1933年4月3日举行落成典礼。胡焕庸先生在《紫阳楼记》里说:“本校原系文正范公及安定先生讲学之所,清季称紫阳书院。(此楼)以紫阳为名,盖示水源木本,继往开来之意也。”紫阳楼楼上10间是教员宿舍,楼下正中大厅是会议室,左边两小间是食堂和浴室,右边一大间也是教员宿舍。几十年间有许多著名人物都曾经在此住过,现在在校的许多教师也在紫阳楼住过,直至2003年因建造新大楼而拆除,学校计划移址重建,为记住这幢楼和在楼里住过的人,所以把这条林荫道命名为“紫阳文化街”。我上学时只有紫阳楼,现在旧紫阳楼没有了。多了很多新的建筑及路。
  
  5.实验楼与钱伟长

  苏州中学教学实验楼建于1990年。这座呈“回”字形的实验楼东、北三层,西、南二层,建筑面积3105平方米。中间庭院里建有水池、叠石,还种上了花木。踏进回廊:波映嶙峋,赏心悦目;粉彩多姿,芬芳氤氲。站在楼上回廊中俯视,小小庭院景观恰似一把打开科学之门的钥匙。实验楼上下共有30多间实验室,分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还有电化室、科技活动室。是学生运用学到的书本知识通过实践来增长才干的地方,也是学生小发明、小创造的园地,展示室里陈列着在全国比赛获奖的学生科技创新成果。
   

  为了让实验室实至名归,更好地体现科学精神,学校特地邀请了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科学院院士钱伟长题写楼名。钱老是苏州中学31届校友,他1928年考入苏中,在苏中求学三年,他的刻苦努力是出了名的。毕业时,他以优异成绩同时被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央大学、厦门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录取,他选择了清华中文系。不料,“九一八”事变爆发,钱老认为,只有科学才能救国,于是,决心克服万难改读物理。1943年钱老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从事喷射推进技术研究,取得卓越成果。抗战胜利后,他拒绝了美国方面的多次邀请,以探亲为由,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必要的书籍回国了。钱老近几年多次回母校,十分关心母校的发展。谆谆叮嘱我们:一定要重视素质教育,培养有用人才。这也是新盖的。
  
  6.春雨池与池心亭;

   

  春雨池在西红楼和西草坪之南、道山之北,相传是五代吴越王钱氏筑南园,掘土垒山而成。后人在这池上建了一座亭子,取教师循循善教,如春雨滋润万物之义,起名“春雨亭”。池因亭名,也称作为“春雨池”。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亭子因年久失修,倾毁了。后来由当时的府学教授郑午峰倡导重建,恰逢久旱甘霖,就借《孟子》书中“有如时雨化之者”句意,改称“时雨亭”。四百多年来,春雨池与池上的亭子,又经历了多次的清淤和重建。现在我们看到的春雨池中的池心亭,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建的,六脊金黄琉璃尖顶,殷红亭柱和护栏,古朴典雅。如果身处亭中,环视四周,池水漾漾,柳絮参差,山光水色浑然一体,何等美艳!故是校园中最美的景色之一。  

7.道山、五代柏与道山亭;
   

  道山是一座土山,相传也就是吴越王钱氏掘池垒土堆成的山。道山并不十分高,东西长南北狭,三条砖砌的山路隐嵌在两旁狭长的斜坡上。山上花草满坡而又多树,有梅、桃、枫、梧桐等,其中以柏为最多。春夏时节,万木向荣、奇花竞秀;秋冬肃杀,松柏葱郁、苍翠欲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株苍老遒劲的古柏树,历来被称作“五代柏”,历经千年风霜,虽树身已成枯木,树巅却靑绿满枝,勃勃生机。他就象一位沧桑老人,见证着承载了“府学千年、新学百年”历史的苏州中学在新世纪中开拓进取、跨越发展的未来。山顶上原来是一座亭子,不大,一丈见方,仿庙宇式建筑。亭内后墙上嵌有明代大学者周敦颐的石刻遗像,像的上方有“风光霁月”的狭长横碑,综观此亭,古色古香、幽雅逸致,发人思古之遐想。近年来,亭子改建为音乐教室,悦耳的琴声时不时惊动树草丛中的鸟虫,一起奏鸣起来,真是一曲昂然向上的春天之歌。
  
  8.碧霞池与陆文夫

   

  碧霞池与春雨池一样,也是掘土垒山而形成的,面积与春雨池相仿,只是略呈方形。初名“浴德池”,明朝嘉靖年间,当时的著名学者钱德洪来到苏州担任苏州府学教授,为了纪念他的恩师、明代大学者王阳明,将“浴德池”改名“碧霞池”,因为王阳明讲学的地方有一个“碧霞池”。池成以来,有多少学子在池旁散步、谈心、交流学业。著名作家陆文夫曾经在他的回忆录《求学苏高中》里写道:碧霞池边长满了红蓼与芦苇。同学们都喜欢在芦苇丛中做个窝,躺在那里复习(功课)。陆文夫是苏州中学1948届校友,毕业后赴苏北参加革命。195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他的作品《献身》、《小贩世家》、《围墙》、《美食家》等享誉文坛。他的文笔隽逸清秀、含蓄幽深、淳朴自然,展现了浓郁的姑苏地方色彩。回头再看现时的碧霞池,四围石栏、小桥流水;背倚道山、南傍书馆;亭树倒映、漪澜不惊;何时鱼跃龙门,便即风生水起。
  
  9.图书馆与吕叔湘  


   

  图书馆是仿苏州古典园林式的建筑,粉墙黛瓦,大部二层局部三层,中间庭院上盖透明雨棚,建筑面积2530平方米。建于1996年,是市政府为重点建设苏州中学教育设施而拨人民教育基金专款建造的。
  馆内设有学生图书库、200余座席的学生阅览室、教师书库、教师阅览室、资料室等,还有300余座位的报告厅,以及设施先进的学生网吧。馆名特地邀请了著名语言学大师、曾经担任过苏州中学教员兼图书馆主任的吕叔湘先生题写。吕叔湘先生在苏州中学整整执教七年,曾与同事合作编写出版了《高中英文选》,成为各校一时之选,影响极大。他晚年忆及此段经历,动情地说:在苏州中学的这几年,是生活中最愉快的时光。他又特意为苏州中学图书馆题词:“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强调要想读好书,必先做好人。他的这个观点,包含着深邃的寓意,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06年1月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视察我校时,对吕老的题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我问了好几个学生,居然都不知道吕叔湘是什么人,和学校有什么关系?
  
    10.香樟大道; 

  

  香樟大道是从图书馆出门向南、途经体育馆和泮池的一条六十多米长的林荫大道。两旁生长着六十四棵香樟树,香樟树也是苏州市的市树。这六十四棵香樟树中最大的树径有四十多厘米,树龄将近百年。平时香樟大道浓荫蔽日、沉香馥郁;人循道中,如行仙境。莘莘学子,来来往往,皆能放松身心,抛却烦恼;更能超凡脱俗、聚精会神。学业与品德日臻完善,成才自不待言。和图书馆一样是新开辟的。
  
  11.体育馆与袁伟民 

  

  体育馆在香樟大道南端西侧,建于1999年,同样是苏州市政府为了加强重点中学的校园建设而拨人民教育基金专款建造的。建筑面积2075平方米。馆体东西向,门厅朝东,内部是一片高标准的篮球场,南北两边是有十阶座位的看台,西墙上方装置了电子显示大屏幕。体育馆不仅供学生上体育课之用,还提供给市里、街道、本系统及兄弟学校开展各种活动和竞赛使用。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前国家奥委会主席袁伟民为体育馆题写了馆名。袁伟民是苏州中学58届校友。他在苏中学习时,不仅学习认真、功课优秀;而且还是一名颇有特长的体育运动积极分子,因此被选拔到江苏省体育运动队,从此走上了拼搏奋发、为国争光的体育竞技道路。他带领中国女排,力挫群雄、大扬国威,勇夺“五连冠”,为使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和北京争办2008奥运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深爱母校,难忘师恩,所以他多次返校探望老师,并对后辈寄予了极大的希望。那更是新的了。
  
  12.泮池

   

  泮池在香樟大道南端东侧,是一块三亩方塘,池上建有一座南北向拱式三孔靑石平桥。从前桥面两侧有栏,可供凭眺,桥下种植菱芡芙蕖,古人诗云“泮水清且浅,惟产蒲与莲。晓日潜鱼起,晴纹散清涟。”是当时府学一景。所谓“泮池”,来历是这样的:古代诸侯国的学校称“泮宫”,唐宋以来,一般州县都有学,因此泮宫比比皆是。泮宫前的池塘就叫做“泮池”。不过泮池上一般没有桥,只有苏州府学的泮池上有桥,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苏州府学的“特殊”和“突出”,也给苏州中学悠久的历史底蕴作了一个最好的注解。驻足池畔,凝视良久,仿佛古风微波,清音萦绕,顿感时空如失,恰似直面先贤前圣,心力倍增,不需扬鞭自奋蹄。
  
  13.乾隆御碑墙;

   

  乾隆御碑墙在香樟大道北端东侧,共有五块石碑。这些石碑是府学原有的众多石碑中留存下来的少数几块。为保护这些历史文物,后来才把它们移到一起,砌成碑墙的。其中紫阳书院碑记两块,紫阳书院放生碑一块,紫阳书院重修碑记一块。清康熙五十二年江苏巡抚张伯行在府学尊经阁后创办紫阳书院,专门培养更高一级人才,因此近两百年中屡次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垂注,康熙帝亲笔题匾“学道还淳”,乾隆帝亲笔题匾“白鹿遗规”,同治帝亲笔题匾“通经致用”。不仅如此,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来到苏州,六次都到紫阳书院,题词作诗,以示嘉勉。第五块碑就是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到苏州时,亲笔为紫阳书院题的诗文。乾隆题诗中有“讲学兴贤俊”,“躬行敦至训”,“人己审所为,改过要不吝。去华以就实,素位惟守分”等内容,这是他为了培养自己的封建统治接班人对书院教育提出的要求。但是,我们撇开这一点,从今天我们的培养目标要求来看,自身素养的提高和完善,强调操守、学会做人,同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此,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4.础园、胡瑗塑像与尊经阁遗址;

   

  础园位于科学楼南,道山之东,呈方形,四边开敞。虽不足十亩,但园内小径蜿蜒,花木错落,荫翳蔽上,芳草席地。是师生读书、晨练、散步、游息的绝佳去处。园中立有一尊苏州府学首任掌教胡瑗的半身塑像。胡瑗人称“安定先生”,是宋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他执教苏州府学时,注重经义及时务,府学设经义、治事二斋,经义研究基本理论,治事研究实际本领。他主张“明体达用”,深得范仲淹赞赏,成为宋代著名的“苏湖教法”的主要倡导者。础园内还有多块巨大敦实的础石,这些础石是苏州府学建筑之一的尊经阁的遗物。尊经阁始建于北宋,初称六经阁,元朝改称尊经阁,是一座两层重檐式建筑,作为府学藏书之用。此阁历经数百年战乱风雨而毁于文革后的1979年春天,至今令人嗟讶不已。上世纪末,清理遗址,改辟绿地,存菁去芜,因势造形,建成这样一个园地,这些础石留在原处,以作遗址佐证。并取“夯实基础,感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意,遂名为“础园”。
  
  15.文庙:
   

  苏州文庙即府学,始建于北宋1035年,范仲淹首创将官学与祭祀孔子的庙堂合为一体的左庙右学新格局,。以"学有教法"和"庙学合一"之制树立楷模,开各州县办学之先河,有"吴学之兴始于文正范公"和"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之说,此制后为各地效仿,所以是教育史上的一处值得纪念的地方。因此,文庙近千年来均为府学一体不可分之一半。竟然在1978年被从校园内划出,并于1982年开始筹建为苏州碑刻博物馆,至今为文化系统所占用。
  文庙现存面积1.78万平方米,平面布局仍由东庙西学两条轴线并列。东庙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等,主要建筑皆坐北朝南。大成殿为文庙正殿,北宋时称宣圣殿,经南宋绍兴、元大德、明宣德年间重建改作,现存建筑为成化十年所建,后虽经修葺并有所改动,但结构严谨,用料粗壮,风格古朴庄重,仍不失明代规制,且保存明代旧构尚多。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中学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始终搏击在教育改革的潮头浪尖,而且不断取得骄人的业绩;同样,苏中人念念不忘前辈范仲淹所开创的"庙学合一"之制,何时也能得以恢复,以告慰先人、激励来者,这是当代苏中人心中之一愿也!

5

鲜花
3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回复 华盛顿人 2018-2-11 19:57
好漂亮的中学,文化根基浓厚。千年府学,百年新学。一直是学校。
回复 追求永生 2018-2-11 20:11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好!
回复 疯疯颠颠 2018-2-11 21:19
谢谢,让我又回到了一次母校!
回复 寒冬开梅 2018-2-11 21:48
追求永生: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好!
真的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听说,他们校长采用的是美式的教育法,高考成绩不如题海战术的如东中学,有些家长有意见。但有些大学还是很欣赏。据说他们学校的少年班,不经考试,可直接进西安交通大学。清华也给他们推荐学生名额。
回复 小龙鱼 2018-2-11 22:03
  
回复 小辣辣 2018-2-11 22:11
小时候,外公带我去过,好像现在更漂亮了。记得以前既没有体育馆,也没有图书馆。房子除科学楼外,都比较破旧。但因和文庙之间是通的,所以感觉地方特别大。
回复 夺标 2018-2-11 23:01
我先生他说他读书时候文庙是在校园里的,如今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市里面把文庙单独拿出去了。http://hanshan.info/home.php?mod=space&uid=1265&do=blog&id=10491
他写了一首五言诗送给母校
五言古风致礼母校
作者:玉路鸿雁

府学兴千年,虬脉旺姑苏。
碧霞志心学,春雨洗万物。
尊经矗云天,础园立厚土。
廉石颂传奇,忧乐怀心间。
泮池生金辉,文庙弘今古。
回复 新鲜人 2018-2-12 12:28
华盛顿人: 好漂亮的中学,文化根基浓厚。千年府学,百年新学。一直是学校。
谢谢评点!
回复 新鲜人 2018-2-12 12:30
追求永生: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好!
按历史来说,的确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回复 新鲜人 2018-2-12 12:35
寒冬开梅: 真的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听说,他们校长采用的是美式的教育法,高考成绩不如题海战术的如东中学,有些家长有意见。但有些大学还是很欣赏。据说他们学校的少 ...
我觉得,他和解放初期比就退步了,她是解放初期教育部的24个全国名高中之一,现在应该不在前24名之内了。主要是名教师太少了。有名师才能出高徒!
回复 新鲜人 2018-2-12 12:36
小龙鱼:   
谢谢前来点评
回复 新鲜人 2018-2-12 12:49
夺标: 我先生他说他读书时候文庙是在校园里的,如今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市里面把文庙单独拿出去了。http://hanshan.info/home.php?mod=space&uid=1265&do=blog&id=10491 ...
1,谢谢前来点评。
2,我上学时,文庙和苏州中学是相通的,没有墙阻隔。2011年回去就有墙了。但是还能从苏州中学进入文庙。
3,立达中学大概占了文庙不少地方。
4 . 请代问你先生好,他应该是我的学弟,你就是我的弟妹。
回复 大千世界 2018-2-12 13:17
解放前的江南四大名校,解放后的第一批24个部定重点中学。千年府学,百年多的现代中学。名不虚传。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9 09:10 , Processed in 0.0707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