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寒冬开梅的个人空间 http://hanshan.info/?8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1986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被行贿买走的内情。

热度 4已有 1370 次阅读2018-2-24 22:11 |系统分类:原创博文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历史上的·诺贝尔医学奖公案

 (2016-03-14 08:55:34)[编辑][删除]


2016-03-02 15:39:0   

 


1995年8月瑞典的《每日新闻》曾经发表一篇长文,叙述

意大利生物学家蒙塔尔奇尼在实验中证明,移植到小鸡胚胎中的小鼠肿瘤组织即使不直接与胚胎发生神经组织接触也能诱发神经生长,这是肿瘤组织中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在起作用。此后美国科学家史坦尼·科恩纯化了NGF,证明它是一种蛋白质,并确定了它的氨基酸序列。科恩还在使用含有NGF的小鼠唾液腺的天然提取物时发现了另一种生长因子,后来命名为表皮生长因子(EGF)。后来的研究发现,EGF能促进皮肤细胞、角膜、免疫系统、肝脏、血细胞、甲状腺、卵巢及垂体腺的增生。由此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委员会认为这两种生长因子意义重大,将1986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两人。

然而有人却指出蒙塔尔奇尼的获奖是贿赂的结果,她的研究并非那么重要。这个指控事出有因。

1995年意大利司法部着手调查前健康和卫生部部长波乔利尼,指控这名卫生部长在任职期间利用职权从药厂收取大量贿赂。波乔利尼于1994年被捕,他任意大利卫生部部长长达20年。在审讯中波乔利尼除了供认他的受贿行为外,还牵扯出了另一桩事情,这就是诺贝尔奖的行贿。他交代称,为了让蒙塔尔奇尼获得1986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意大利的一个药厂曾向诺贝尔奖基金会赠送了高达14亿里拉的巨款。这家药厂就是蒙塔尔奇尼所服务过的菲迪亚公司下属的一家药厂,而实际上行贿也是菲迪亚公司所为。

行贿计划要追溯到80年代初,菲迪亚公司采取有计划有目的地行贿。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如果蒙塔尔奇尼能获奖,那么今后该公司的所有医药产品都将会产生巨额效应。从这个大局出发,菲迪亚公司开始了一系列秘密交易。公司先是拉拢瑞典的有关教授,特别是在诺贝尔医学奖中任评委的教授。起先该公司是请这些教授免费旅游,送给他们个人不少好处,此外还授予这些教授一些只拿钱不干活的顾问头衔。

另一方面,菲迪亚公司感到光拉拢评委还不保险,又把行贿目标瞄向以前的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他们的提名也是举足轻重的。该公司请这些前获奖者参加学术会议,这些会议都是围绕蒙塔尔奇尼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来进行的。通过这样的多次活动,渐渐取得一些前获奖者的好感并暗示让他们提名蒙塔尔奇尼获奖。这一招显效后,菲迪亚公司又对蒙塔尔奇尼进行包装。本来蒙塔尔奇尼已经退休,该公司又请她回到公司任职,出资让她进行研究,并多次举办有关蒙塔尔奇尼的研讨会,让她在国际上获得足够的名声。通过多方活动,有关蒙塔尔奇尼的获奖的名声和舆论逐渐形成。

菲迪亚公司的努力得到了回报。1986年,蒙塔尔奇尼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从开始运作到蒙塔尔奇尼获奖,该公司共支付了14亿里拉的巨款。

既然菲迪亚公司肯花大价钱让蒙塔尔奇尼获奖就必然有它的意图。原来该公司生产的药品中有一些是有争议的产品,而且他们主要是靠一种有争议的药品获得巨额利润,这种药品叫做“克罗纳西”,占该公司销售额的80%。这种药由于没有进行过临床试验,只是对个别病人做过试用,因而科学依据不足,不能进入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市场,只能在西班牙、希腊和葡萄牙及意大利国内销售。


为了促使这种药物打开欧美市场,菲迪亚公司策划了这一场诺贝尔奖的评选行贿活动。在蒙塔尔奇尼获奖后,该公司的信誉大大提高,“克罗纳西”也自然而然地打入欧美市场。1980年代末,该公司的营业额就翻了一番。然而好景不长,到了1993年,意大利卫生部门首先对“克罗纳西”进行详细调查,原因是该药并不像该公司产品介绍的那样疗效显著,相当多的病例几乎没有什么效果,投诉者日益增多。


经过一番调查后,意大利当局下令禁止菲迪亚公司再生产这种药物,同时禁止市场再销售这种药物。在对前卫生部长的行贿案调查中这件事也被彻底曝光。此后菲迪亚公司在几个月内便倒闭,公司被国家接管。


针对意大利前卫生部长的供认,诺贝尔奖基金会的常务董事米歇尔·索尔曼不得不站出来驳斥意前卫生部部长波乔利尼的说法。他认为波乔利尼所供事实是完全不可能的,是根本不了解诺贝尔奖评选的操作过程而作出的猜测。因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工作并非由基金会来进行具体操作,而是由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来评选。


对此解释,已在狱中的波乔利尼委托发言人作出反驳。发言人说,波乔利尼对由精英分子组成的诺贝尔殿堂一无所知。他甚至不认识其中的任何人,他只说是那笔贿金支付给了评选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那个机构。如果不是诺贝尔奖基金会,那就是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接受了这笔钱,这笔钱肯定是支付了,但是是分批支付的,并没有被退回。


在舆论进一步不利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委员会时,该委员会的主席站出来向世人作解释。他说,认为委员收受贿赂这样的事以及对此事的指责毫无根据。他承认菲迪亚公司当时的确支持过神经药物的研究,同时也确实给过瑞典的一些研究人员以支持,但这和诺贝尔奖的评选是两码事,完全不能扯到一块儿。


此后,1986年的诺贝尔奖评选有没有行贿和金钱因素的作用也就成了一桩无头公案。


今天,两名评委因马基亚里尼的学术不端行为辞职,应该被视为该委员会勇于正视现实、摆脱历史阴影的努力。


来源:科学网  作者:张田勘

4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小辣辣 2018-2-24 22:56
不可忘记的历史!
回复 新鲜人 2018-2-26 15:09
可耻的历史!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12-13 03:52 , Processed in 0.0334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