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寒冬开梅的个人空间 http://hanshan.info/?8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3个人种2185亩水稻田, 亩产750公斤!(zt)

热度 3已有 764 次阅读2015-2-23 17:30 |系统分类:家乡风貌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2012-11-12 07:43:3

  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2185畝水稻田,只有3個人種,還種出了畝產750公斤!

  在苏州張家港市永聯村的現代糧食基地,黃金法、劉中鋒、徐俊纔,一起創造了這個奇跡。

  『我們到了!』9月16日上午,司機一腳剎車,車子穩穩停靠在一處壯觀的水稻田邊。用『壯觀』來形容,是因為記者從未見過這樣的水稻田:粗壯的稻稈近一米高,飽滿的稻穗衝天長。

  『劉中鋒在哪呢?』記者問。來之前,村乾部告知他是搞田間管理的,而一眼望去,稻田裡不見一個人影。『他呀,也算個莊稼人,種地的工具卻不是釘鈀鋤頭,是鼠標!』村乾部笑著領記者走進了稻田北側的管理房。

  走進去,一個皮膚白皙的小伙坐在電腦桌前,手握鼠標眼盯屏幕。他就是劉中鋒,擁有昆明理工大學自動化、農業工程專業雙學位。30歲的他,前年從永聯鋼廠制氧車間轉行過來,負責這處現代糧食基地。

  『去年畝產超過省A級水平,收的糧食,1萬多村民吃不完,還供應村辦企業職工。』劉中鋒得意地說,之前大家都不信『電腦能種田』,而產量一出來,周邊大戶都傻了。電腦種田的核心,就是他所在的控制室。一條長桌擺滿電腦,加上整面牆的大小屏幕,構成了這個計算機田間管理控制系統,這在省內還是唯一。

  電腦種田?看出記者驚訝,劉中鋒熟練地用鼠標點開『組別三』選項,大屏上跳出稻田實時圖像,

  右上角有紅色閥門小圖標不停閃爍,點擊圖標,對應顯示『閥門九』,再點擊,閥門圖標變成了綠色圓點,設置好超時報警後,劉中鋒說,『開始放水了!』從發現缺水到定點灌溉,只需要點擊幾下鼠標,跟玩電腦游戲『開心農場』一模一樣。

  操作员王卫英(前)在粮食生产基地的主控室为外地参观团演示操作。3000亩农田的信息数据采集与处理、运行监视、控制与调节基本上由她一人完成。

  『我們把2000多畝地分成了5個區256組,每組都有視頻監控,地下埋了傳感系統,哪裡缺水點哪裡。』他說,系統的源頭是一個微型氣象站,溫度、氣壓、降雨、輻射量等數據實時傳送到控制室,根據這些數據和田間傳感器的反饋,電腦會自動分析,提醒田間管理,還可以查詢過去任何一個時間點對這塊地的任何操作。遇上突發情況也不慌,控制室裡安裝了『一點通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視頻直通省、市農委專家辦公室。

  現實的水稻田畢竟不是『虛擬農場』,插秧、施肥、收割……這些可都離不開人。而在永聯村糧食基地,這些活基本上是由黃金法一個人乾。在管理房後側,黃金法慷慨地打開了他的『武器庫』,讓記者大開眼界。

  久保田半喂入履帶式聯合收割機、洋馬高速乘坐式插秧機、上海紐荷蘭四驅拖拉機、徠卡農田激光整平系統……近百平方米的倉庫裡,如同開了一個小型的國際農業機械展。一臺播種機,一小時可以播1500個秧盤,約60畝地;一臺『久保田』,每小時能收割10多畝地。這個糧食基地所在位置原來是一個自然村,搬遷後到處是宅基地和水塘,平整時便用上了外形酷似『月球車』的徠卡設備,通過激光反射調整牽引式平地鏟,土地高低差不超過3厘米,這使得生產節水30%,減少田埂佔用面積5%,增產30%左右。

  『全過程都是機械化,整個「農業機械生產隊」就我一個光杆隊長。』黃金法笑著說,水稻育秧有自動化育秧盤流水線,孵苗在智能溫室工廠。插秧時,他把育好的秧苗從溫室運到田間,用插秧機插好。收獲時,他先開著收割機收割,再把稻谷送進烘乾車間,點擊一個『翻斗』按鈕就ok。更重要的是,這裡育秧、烘乾不是用煤電,而是通過管道從西邊村鋼鐵廠引來餘熱,運行一天能省下上萬元成本。

  遺憾的是,采訪當天,記者沒有遇到徐俊纔。63歲的他是張家港市作物栽培站的老站長,兼任永聯糧食基地技術員。去年全省水稻『赤霉病』大爆發,通過監測他提前采取了措施,加之引進『鐵杆大穗』早熟晚粳品種,纔創造出這個『產量神話』。今年稻秧剛插下去,他又實施『稻鴨共作』,一畝地裡放養15只鴨子,在抽穗前的2個月裡,吃光了田裡的害蟲,還收獲了1萬多只草鴨。據預估,今年這塊糧食基地的產量還將再創新高。

  『我們永聯大米不要太搶手喔!——大米基本不出村,村民憑票優惠供應。』陪同的村乾部不無遺憾地說,『聽說你們來采訪,本想找點永聯大米請你們嘗嘗,可惜倉庫裡一袋也沒有了。』

  『3個人就種好2000畝地,這代表了我們蘇南「精致農業」發展的大方向。』張家港市農委副主任李剛告訴記者,蘇南不能沒有水稻田已是共識,而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遇到了3個問題:一是勞動力哪裡來?二是怎樣擺脫農業生產『小而散』的產業基因?三是發達地區的農業究竟如何定位?如今,以永聯村為代表的一批現代農業基地,通過信息化和機械化,幾個人就乾了原本需要幾百人乾的農活,幾塊基地就實現了糧食自給,成功解決了勞動力不足和產出效率低下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的解決,則倚仗於一張覆蓋全市的『規劃網』。張家港正在做一件事:與南農大合作制定『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規劃,把全市農業資源整體『打包』發展,因地制宜,規劃打造了鳳凰水蜜桃示范園等50多個各級各類現代農業園區。在每個園區,又有若乾個專業基地規劃,譬如永聯村,除了糧食種植基地,還規劃建設了蔬菜、苗木、水產三大基地,現在已經全部投產。

  『三個人種兩千畝地』的奇跡,背後是一條發達地區探索農業現代化之路。臨別永聯村,村口的一塊巨幅標牌吸引了記者的目光,上書:『以新的居住方式、生產方式、就業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收入方式,實現農民、農業、農村發展方式轉變』。本報記者吳劍飛王世停

  本報通訊員黃衛瓊


 


编辑: 王高峰 
1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马力 2015-2-23 17:48
改革卫星,邓式轮回。
回复 寒冬开梅 2015-2-23 18:15
马力: 改革卫星,邓式轮回。
只有大规模生产,科学种地,才能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解放农村劳动力。这应该是任何国家农业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不管你是姓资还是姓社.
回复 大千世界 2015-2-23 18:56
马力: 改革卫星,邓式轮回。
不太理解马博的跟帖。
回复 admin 2015-2-24 09:35
你的这个帖子应该在 家乡风貌 分类,我已经帮你改了。以后请留意。
回复 寒冬开梅 2015-2-24 09:52
admin: 你的这个帖子应该在 家乡风貌 分类,我已经帮你改了。以后请留意。
谢谢提醒。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18 22:34 , Processed in 0.0371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