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寒冬开梅的个人空间 http://hanshan.info/?8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公益片《柴静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引热议

热度 2已有 1571 次阅读2015-3-15 09:06 |系统分类:柴静雾霾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0% 100% repeat-x rgb(255, 255, 255);">
0px 0px no-repeat;">扫描到手机
来源:观察者网
  • 0px 1px no-repeat;" target="_blank">手机看新闻
  • 5px 0px no-repeat;">保存到博客
  • 5px 0px no-repeat;"> -82px -18px no-repeat;">
  • 5px 0px no-repeat;"> -83px 2px no-repeat;">
在人民网的访谈中,柴静是“作为一位母亲而不是调查记者,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no-repeat;">
2
  在人民网的访谈中,柴静是“作为一位母亲而不是调查记者,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柴静讲述自己女儿的故事
no-repeat;">
2
柴静讲述自己女儿的故事

  Duang!2015年2月的最后一天,柴静复出了,带着她的穹,在全国两会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今天,离开央视休整一年的著名调查记者柴静,带着自己的公益作品《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登陆优酷头条,重回公众视线。

  这部由柴静、优酷、人民网联合首发的节目有100多分钟,上线1天的点击量已破599万,被点赞6万多次。

  柴静,雾霾,都是大众话题,两者结合在一块碰撞出的火花不能不吸引公众视线,何况还有“穹顶之下”这样一个略带压抑的标题。微妙的是,3天后,全国两会开幕,环保也是“穹顶之下”的我们关注的最热门议题之一。

  据称整部纪录片耗资百万,柴静自费。按照网友@nehcuh的说法:熟悉的柴静式叙述和她不熟悉的科学数据研究,在集会式的拟态环境中通过演讲职业调查新闻,并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在新闻报道史上都少见。中国人文化基因里母性增强了柴静叙述的说服力,团队在攒稿中也尽力去克服从前她报道的主观性。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因空气污染所造成的死亡人数累计已达1200万。175,这是2014年全年北京的污染天数。

  在节目中,柴静为所有观众讲解了在过去的一年中,她所“看见”的一切:在雾霾中生活一天,一个白色的采样仪变为黑色,从中检测出来15种致癌物质;随环保部门在中国大气污染严重地区以无人机巡航,深入非法排污工厂,揭开鲜为人知的“褐煤”对污染的巨大影响;在北京每天凌晨都会出现污染的峰值,为揭开夜间污染不降反升之谜,深夜来到北京的延庆,调查柴油车排放不达标并大面积造假现状;回故乡寻找十年前山西污染节目当事人,探寻能源结构背后工业化城镇化之路,拜访中国能源领域权威人士,探索未来能源体制改革方向……

  拍摄了转基因纪录片的崔永元对柴静的公益片给予高度评价,他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柴静的纪录片,可能是她职业生涯中很重要的一步,但与对于国家雾霾治理可以忽略不计。你可以推断一下,假如柴静拍了一个深入浅出的纪录片,让所有人都明白了雾霾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导致雾霾被彻底治理,那你说我们要那些部门干嘛用啊?

  当然,和柴静总能引起争议、雾霾总能引起争议一样,柴静拍的雾霾调查,如果没有争议,那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这不,问题来了。

  节目中,柴静谈及女儿出生时患肿瘤之事。柴静也坦言,在照顾女儿的过程中对雾霾感受也越来越强烈。

  南方周末环境记者记者汪韬今日发文《我所见证的柴静与雾霾的私人恩怨》,将柴静认真的去寻找雾霾元凶比喻为“一个母亲与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

  文章披露了一些细节,柴静的女儿,是在2013年1月那场侵袭25个省市的大雾霾中被怀上的,柴静因此怀疑和雾霾有关。但是从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角度出发,柴静觉得,从一个受害者角度出发,可能有违客观性。

  就是这个事情,引发了部分网友的质疑,首先,柴静已经37岁,属于高龄产妇,另有网友披露,柴静是老烟民。这两者可能是导致柴静女儿一出生就患肿瘤的重要原因。
柴静是不是老烟民未得到本人证实,但有资深媒体人曾透露,在媒体这个“蛮拼”的行业里,“老烟枪”的确不在少数。
no-repeat;">
1

  柴静是不是老烟民未得到本人证实,但有资深媒体人曾透露,在媒体这个“蛮拼”的行业里,“老烟枪”的确不在少数。

  撇开柴静女儿患肿瘤和雾霾的关系,《穹顶之下》的主旨是什么呢?是雾霾和解决方法啊,这或许是多数人大答案,在优酷下面网友评论中,深受感动者不在少数,呼吁环保的也比比皆是。

  不过著名学者、律师@吴法天在微博中抛出了疑问:柴静女士雾霾纪录片获得朋友圈很多的赞誉,认为她为环保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演讲也富有感染力。但也有不少朋友发表看法,认为该片主旨是去工业化,妖魔化本土工业,顺带黑国企。和西方文化左派操弄民粹主义的套路类似,以煽情和情怀为手段。两种观点形成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你怎么认为?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600万网友呢?

  大工业和环保议题,本就是我们时代争议的缩影。网友@lsltmr 和@胡杨麟都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柴静推出这个调查片的时机也很微妙,还有3天全国两会就将在北京召开,在央媒盘点的热点前瞻中,总少不了“保护生态环境,破解十面霾伏”,柴静此片一出,无疑又将添一把火。注意到这点的网友也不少,这起码能让两会和民众更有贴近感。
no-repeat;">
1
 
 

  柴静推出这个调查片的时机也很微妙,还有3天全国两会就将在北京召开,在央媒盘点的热点前瞻中,总少不了“保护生态环境,破解十面霾伏”,柴静此片一出,无疑又将添一把火。注意到这点的网友也不少,这起码能让两会和民众更有贴近感。

  值得注意到的是,华创证券昨天发文《环保是两会行情及“十三五规划”下确定性最高的主题》,文章提到,两会即将召开,综合目前市场消息来看,环保成为了两会主题下面最确定、范围和资金容纳程度最大的主题。同时做多环保主题的首要核心原因是2015 年对“十三五”环保规划的讨论,将掀开环保产业新一轮投资周期。

  说到政治周期性行业,大多数投资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军工,但其实环保和军工一样,也是典型的政治周期性行业。环保的政治周期性源于我们发现:政策和订单是驱动A股环保股价波动的核心因素。

  每五年的环保规划是中央政府的庄严承诺,随后层层分解为各省市的目标,与官员考核息息相关;这导致了中央政府的环保政策直接指挥地方政府后续的环保项目投资,这决定了在每个五年周期内的环保治理市场蛋糕有多大。而所有的环保政策和规划最终都会落实到一个个项目订单,这些订单决定了具体企业的业绩。

  2010年,环保产业被国务院列为七大战略性产业之首,市场对于环保的关注度也空前提高今年是环保“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央政府和环保部开始讨论、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年份。

  而柴静也关注到环保和能源反腐,他列举了刘铁男的案例,也采访了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等人。按知乎网友Hengcuo的总结:非常清晰的指出了一条理论上可行的环境经济学解决方案: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去淘汰落后产能,去推动技术创新,去选择更清洁能源;而政府以及其他公权力机关要做的,就是建立有效的环境司法体系,保证市场公平。
只是,同样有人反驳“同时要让中国经济7%以上增长、又要让雾霾不发生,这是让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no-repeat;">
1
  只是,同样有人反驳“同时要让中国经济7%以上增长、又要让雾霾不发生,这是让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是啊,就算这个问题学术上有答案,网友依旧不会买账,就像转基因问题一样。

翻页为柴静雾霾调查片文字节选及视频
no-repeat;">
1
 
翻页为柴静雾霾调查片文字节选及视频

  解振华与柴静对谈:大气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解振华,原发改委副主任,全球气候谈判中方代表—观察者网注)

  APEC会议期间,中美发布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政府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左右中国碳排放有望达到峰值,并将于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左右。碳排放与雾霾同源,这一计划有协同减排效果,将对中国大气治理带来巨大影响。

  柴静:解主任,您曾经提过,2030年左右碳排放到峰值,这实际上是一个倒逼机制。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去逼自己呢?

  解振华:  二氧化碳排放与大气污染源在能源领域同根同源,与能源结构和能效水平有直接关系。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平均能效水平较低,是碳排放量大、空气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应对气候变化与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有很大的协同性。因此,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非化石能源,调整产业、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恢复生态环境,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污染,又可破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这是多赢的举措。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政府除了将碳强度和能耗强度继续显著下降作为重要抓手外,还确定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要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达到20%左右的目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根据我国国情和能力,自主确定的目标,实际上形成了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倒逼机制。体现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加快转型升级的决心和信心,彰显对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未来负责任的态度。

  柴静:大家会想说,如果我为了环保,会不会真的牺牲掉了发展?

  解振华:  这要算大账。首先,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已达7000美元,是第二大经济体,已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科技能力,目前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到5年时间,下大力气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已刻不容缓,已经到时候了。其次,我们多年的经济增长中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目前发展阶段是有条件做到代价越低越好。另外,加大了节能减排降碳的力度,创造了节能环保市场,培育发展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增加社会就业,也会推动经济增长。

  柴静:比如说拿河北来讲,它为了治理大气,关掉了重工业,但是今年它的GDP就掉得很厉害,大家会说,如果为了环保,会不会真的牺牲掉了发展?

  解振华:  这是我们必须要还的帐,现在的现实问题还有就业、还有提高收入。那怎么办?转型,就是转型!现在国家在搞京津冀协同发展,拿出很多钱给河北,帮它转型。你不干钢铁了,你可以干别的。你这个在城里的钢铁企业,可能你的利润很低,你如果腾出来这个地,你搞别的,可能创造利润会更高,转给其他企业,又解决了它的转型问题,又解决了它的就业问题,这是国家统筹。

  柴静:比如说中国现在跟煤相关的这个产业,从业者可能将近一千万人,如果说在这个转型当中,可能意味着这个产业当中有一部分人会失去工作?

  解振华:  传统的行业、产业可能会萎缩,这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但是新兴的产业培育发展起来了,我国的节能环保产业现在年产值已达37000多亿,吸纳就业人口可能是3000多万人,这个产业还会壮大。

  柴静:现在还有人在观望,说未来还会不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解振华:  必须要继续发展经济,但实现的路径、途径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已经清楚了,目标也明确了,关键是行动了。

  柴静:解决大气污染需要多长时间?

  解振华:

  如果说西方国家解决伦敦烟雾事件或者是洛杉矶大气污染,他们解决这问题六十年、七十年,中国也要这样吗?绝对不会这样。我们怎么能够?我们的体制优势,技术上的优势,跟它当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它的工业过程当中,它还要研究到底是为什么造成这个,我们现在一开始就意识到了就是煤、汽车,这个扬尘,你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了,肯定能比它要解决得早。因为它有前车之鉴,它有经验教训,我们还需要再重新自己去摸索吗?那不需要了。我们这个阶段会大大的缩短。

  微博上网友的言论: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 完了,微信里挺柴和骂柴的从各自陈述,开始双打,发展到混合双打,乃至群殴,甚至还听闻一对情侣因立场不同而闹分手,顿时觉得微信里发“X分钟看完XX系列”的朋友简直是人间仙子!

  @中国作家刘信达 【刘信达愿抚养柴静母女!】刘信达非常同情柴静和她的癌症女儿。柴静为了拍公益片《穹顶之下》,辞了工作,耗尽百万稿费,女儿的医疗费和奶粉钱都可能成了问题。刘信达天生一副热心肠,如果有必要,刘信达愿抚养柴静母女!

  @诗人沙光 【脊梁正解】崔永元的《考察转基因》和柴静的《穹顶之下》令人不禁反思:1.他/她们均为退出央视的媒体良心;2.他/她们均为自己出资为民族做事;3.他/她们的动机均基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科学的缜密考据;4.他/她们均被专家视为外行却揭开了政府N个专研机构耗无数忆资金遮盖的真相。赞!

  @范冰冰 柴静,一位母亲,一位公民,基于训练有素的职业敏感,凭一己之力走访、调查、追问雾霾的真相,只为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促使得以重视改变,令人敬佩。环境保护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我不是怕死,只是不想这样活着.”原本可以活得更好。为什么不?

  @假装在纽约 让我们抛弃所有的政治站队,所有先入为主的偏见,所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和幻想吧。在目前的国情之下,无论政治立场是左是右,只要你属于这个中间阶层,从我们未来共同的命运出发,左右之间,是有交集的。而柴静就是那个最大公约数;你我,也可以。

  @光明辽人 #柴静雾霾调查#【柴静的意义和局限】你以为别人真不知道空气污染六成来自燃煤燃油吗?早就知道,但人不说,还装腔作势嫁祸于秸秆。柴静的意义在于揭开了蒙在真相上的那层窗户纸,柴静的局限是没法叫醒“装睡”的人。潜规则这东西看是一张纸撞上去是堵墙,柴静包括襁褓中的孩子已经开始数头上的包了。

  @萨德女爵 我早就想说了,柴静女儿那个所谓眼睛肿瘤是个角膜皮样瘤,和雾霾有一毛钱关系啊

  @李静 因为柴静,观点不一致,今天朋友圈很多你拉黑我,我拉黑你!如果别人拉黑我,我怎么才能知道呢?如果被拉黑了,我没发现,我明天还给人家点赞,我是不是吃亏了呢?我得好好研究一下!后来一想,朋友圈未必是朋友,如果都是朋友,这个词就太廉价了,也许只是认识的陌生人而已!

1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寒冬开梅 2015-3-15 09:07
转载自搜狐新闻:
http://news.sohu.com/20150301/n409243339.shtml
回复 寂禅 2015-3-15 09:27
中国大众迟早会认识到五千年始终没有“科学”元素的中国文化对中国的发展是个多么大的伤害!
回复 大千世界 2015-3-17 14:21
柴静:我觉得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的人口大国,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很多地区的教育水平是欠发达的,如果你去过西方,你会发现那里的人们即便不认同,但不会谩骂诋毁,因为道德和观点是不一样的。国内很多的网民喜欢用道德绑架的方式去对别人进行攻击,就像我移民的时候很多人说我不爱国是一个道理。有时候我们说真话,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要无条件的接受一些人的诋毁。这也是我开设微信 一句 的原因。我觉得,那些不注重环境保护,没有意识到雾霾危害,就妄加诋毁的人,是对这个世界的一种蹂躏。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8 09:54 , Processed in 0.0724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