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夺标的个人空间 https://hanshan.info/?12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文化收藏小品:紫砂与翡翠2(图文)

已有 841 次阅读2015-10-30 17:50 |系统分类:风花雪月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那么,身为医家以及陶瓷艺术爱好者的比着为何如此看淡甚至根本反对紫砂收藏呢,这要从中国的茶道和陶瓷工艺历史以及医学保健三个方面来谈。.....

由此可见,从上古,中古到近古时代的清前三代,未闻有把陶器包括紫砂红砂作为茶具上选的历史传统。.....江苏宜兴自唐开始向宫廷供应御用紫阳茶不假,但没有听说他们向宫廷供应本质是陶不是瓷器的紫砂壶茶具,这项是近代开始的收藏。

ZT 紫砂壶泡茶不馊真相,一种含重金属的“毒泥"


紫砂现在被吹嘘得神乎其神,什么微量元素啦什么补肾美容啦,其实这玩意在古代之所以有名,就是因为一个优点,暑天泡茶,不易变味,一个同事也曾经吹嘘,他买的紫砂壶泡茶忘记倒,五一长假回来茶叶还没有发霉 

   我和一个做食品检测的朋友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脸色一下子就白了,连说为什么以前没有想到,里面肯定有问题,古代的人不懂,以为紫砂泡茶不馊很神奇,现代的人是知道也假装不知道,那些紫砂行业的神棍对这个问题是这么解释的 !

   紫砂壶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一种是团聚内部的气孔,另一种是包裹在团聚体周围的气孔群),气孔微细,密度高,具有较强的吸咐力,透气而不漏水是“泡茶色香味皆蕴”和“暑月夜宿不馊”的主要原因了。 
   一句话,这些人认为,紫砂可以透气,所以泡茶不会馊 
   
这个道理实在傻得无话可说,如果透气食物就可以不馊,那我们还要冰箱干什么?仿造这种结构做一个箱子用来储存食物不就完了?再说,紫砂壶壶嘴是和外界空气相通的,又不是密封空间,壶壁能不能透气有关系么? 

   那为何紫砂壶泡茶不馊呢?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茶水会变馊,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注意到,冬天茶水不容易变馊,夏天才容易,这是因为茶叶含有大量的蛋白 质,大部分不溶解于热水,残留在叶片中,温度较高时容易滋生细菌,所以就易变质,紫砂壶泡茶不容易变馊,那么肯定是因为紫砂壶泡茶的时候因为某种原因抑制 了细菌的生长 
   那么是不是因为透气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呢?我刚才说了,茶壶本来就有壶嘴,就算壶壁不透气,壶嘴照样可以透气,或者再极端一点,你放一杯茶不要盖盖子,这样够透气了吧,你看看夏天放一个晚上它馊不馊? 
   不 是透气的原因那肯定是别的原因,紫砂本来就是一种铁的氧化物含量极高的一种的泥土,紫色正是来源于此,这点大家都知道,问题是世界上没有高纯度的元素物 质,铁里边肯定有别的矿物质,只是古人没有检测手段,今人没有人去检测,仅此而已,我没有拿到紫砂泥样品,无法断言这种重金属是铅还是砷,但是我至少能肯 定,这种物质的离子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说白了就是,有剧毒 
   这绝对不是我耸人听闻,紫砂壶泡茶不馊,如果你真的得到这样一把茶壶,我建议你千万不要再用它喝茶,茶水不馊,一定是因为壶壁析出某种重金属离子,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试问,连细菌都无法生长的东西能是好东西么? 
   某 些靠紫砂发财的人肯定会对我群起攻之,要我拿证据云云,世界上有的事情需要证据,有的东西不需要,紫砂壶就是其中之一,稍微懂点食品接触材料的人一看都会 明白,紫砂壶的具体原料我暂时没有样品,陶瓷我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中国输美国陶瓷餐具,早年百分之百铅溶出量超标,其中就是因为原料的问题,那些花花绿绿 看上去好看的玩意,全是重金属,大家不妨看看,紫砂如此神奇的东西,有没有出口到美国去的?有没有出口到日本去的?难道这些大师个个爱国,好东西都要留给 国内


相关链接:《紫砂陶器国家标准》于6月1日实施。
标准对紫砂陶器产品的有害物质重金属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进行了严格的要求。
铅溶出量不大于2.0mg/L。而镉溶出量要不大于0.30mg/L。消费者在选择紫砂壶时可以格外关注一下这两项指标。
冲花茶别用紫砂壶
建议春天喝点花茶,王因为花茶性温,香气浓烈,可以散发漫漫冬季积存于人体之内的寒气,促进人体阳气生发。
喝花茶用瓷盖杯,一般来说用玻璃杯或陶瓷壶也可以。但不适宜用紫砂壶冲花茶,因为花茶属无发酵茶类,多选用茶芽制作,冲泡时水温不宜过高,而紫砂壶的冲饮通常要温壶等提高壶内水温,这样的冲泡方法比较适宜半发酵茶,如铁观音、台湾高山茶等。

在冲泡的过程中,壶及茶杯一定要加盖密闭,这样可以减少香味的散失。冲泡后,将花茶静置2~3分钟,释放出有益成分和茶香后再饮用。忌喝干茶水,应在喝到三分之二后,再加入开水,以保持其浓度前后相应。
花茶的价格高低差别很大,在冲泡时要讲究数量,一般来说,高档茶每杯以2.5克为宜,中低档茶以3~4克为宜,泡3~4分钟后慢慢品饮。

尝试在花茶中加过几片柠檬,酸酸甜甜的味道感到神清气爽,也可以加入蜂蜜、枸杞等,但配料不要加得过多,以免  盖过了花茶自然的香味。
也有人煮花茶,煮茶的锅用不锈钢、玻璃或陶瓷材质都可以,煮茶时先将水煮沸,然后放入茶叶,继续转小火煮至叶片舒展开,茶汤颜色及味道皆释出,就可熄火。
花茶都有啥作用?
茉莉花茶有清热解暑、健脾安神、和胃止腹痛的效果;桂花茶具有解毒、除口臭、治牙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金银花茶能清热解毒、利尿养肝。、健脾安神、和胃止腹痛的效果;桂花茶具有解毒、除口臭、治牙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金银花茶能清热解毒、利尿养肝。
健康紫砂壶鉴别小窍门
一靠手感二靠浇水
大家都知道宜兴紫砂非常著名,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尤其是铁的含量特别高,因此,经常用紫砂壶对身体有诸多益处。


质量好的紫砂壶从手感上就能判断,若手感过于坚硬,则可能加入一些化学的粘合材料,若手感过于光滑,有时还会泛光,则可能是经过抛光处理。
好的紫砂壶,摸上去是一种略有沙土感的光滑,没有大颗的沙土颗粒,而且越摩擦越亮。一些打过蜡的壶表面特别光,并且有一些异味。而少数制壶人还会添加各种少量氧化物,显得壶体颜色特别光艳漂亮。
其实真正的好壶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发亮,刚买的时候则颜色温润。选择紫砂壶,还可以用浇水的方法来辨别。优质砂料制成的紫砂壶,因为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壶身上的水会慢慢挥发直至被壶自身吸收。而伪劣壶一经浇水,水会以珠状滚下,迅速荡然无存。
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著名紫砂收藏专家史俊棠建议消费者应该多了解一些紫砂壶的知识,不要仅凭名人的印章就冒然购买。此外,切忌有“捡漏”心理,一些所谓的历史老茶壶,供货商往往会在你面前编一大堆的故事,您千万不可轻易掏腰包。
                                紫砂壶销售上,还存在利用职称“挂羊头卖狗肉”的情 况。没有职称的人自封“助理工艺美术师”;是“工艺美术员”的夸大两级,宣称是“工艺美术师”;就算是“工艺美术师”,有的也会夸大一级,自称是“高级工 艺美术师”等等。有的人甚至刻多套印章,找人“代工”制作紫砂壶,然后刻上自己的印章赚取差价。标称“正宗”的紫砂壶售价相差甚远,有的几百元,有的要上千甚至上万元。这些紫砂壶往往配有一张“收藏证书”,证书还配有该作品制作人的相片及简介,说明书上标示有使用泥料,但没有标明紫砂含量。这些证书上有的写着助理工艺美术师,有的写着工艺美术师等等。
  职称级别的高低往往影响着紫砂壶的市场价格,一般级别越高壶的价格也越高。
  “职称以前政府评过,后来停了十几年,最近三五年才又恢复,所以可能比较混乱”。
  
  “关键还是得看壶看泥”,周小平表示,通过泥料、工艺、创作水平和产量四个方面,基本可以衡量紫砂壶的价值,“消费者可以到商家那里观察一下,如果哪个工艺师的紫砂壶,卖完又马上有,就证明产量多,产量大,升值空间就小。”

翡翠,本鸟名,汉代《说文解字》云:"翡,亦羽雀也;翠,青羽雀也。"由于人们发现了颜色如同翡翠羽毛般漂亮的玉石,遂以翡翠相称。

缅甸玉又称翡翠玉 曾在我国的清末民初风行一时:如清朝内务府大臣荣禄的一只翠玉翎管,价值黄金13000两。30年代中期,北京翡翠大王铁玉亭有一副手镯,以40000银 元卖给了上海的杜月笙。由于缅甸翡翠玉硬度高〈也称水种〉,光洁明亮。且好的翡翠颜色既鲜亮又平和,有很高的保值和收藏价值,故而称为"玉中之王"。被很 多爱玉、佩玉的人所喜爱。日本、新西兰还把翡翠做为本国的"国石"。由于翡翠玉产在紧邻中国的顷甸,且大部分成品在中国加工的 特殊地缘关系,加之中国人对翡翠玉的特别偏爱,西方国家也普遍认为翡翠是中国的"国玉 "。

翡翠价值兴起于同光中兴年间慈禧首次垂帘时代--因为她有头风和肝郁之症,寡后监国,盛年即受头痒落发目赤之症影响,外以翡翠搔头理疗,内外具用珍珠,后来又制作多种翡翠碧玺及珍珠合嵌头饰,使得这三种宝石兼药石在清末珠宝玉期界身价倍增。
此前的朝代,翡翠一族,自先秦西汉以来,人们只重视产于葱岭以西阿富汗一代的玻璃种,秩次于上等和田白玉和青玉,也压不过上等独玉。
此外,烧蓝点翠首饰制作耗杀天下翡翠鸟,有违现代社会公民道德,以后更将绝迹,多存几样老件是不错选择
故宫镇馆珠宝之一-为西太后特制的翡翠镶嵌粉红色碧玺扁方,有定神平肝明目去头风作用,慈禧因此毕生最珍爱这两类宝石。
  扁方本来是汉族士族男子冠礼后的头饰,它还有个实用功能是可以在书房里用来展卷当镇纸用,后来满族妇女用它来固定梳理小两把头。贵族男子依然用制式更大器的扁方作为文房雅玩。 



翠扳指




    翠扳指,清,高2.8厘米,直径2.8厘米。



扳指呈圆筒形,一端口内呈坡状,光素无纹。



    扳指是男子用于指部的饰物,古人称其为“韘”,是拉弓射箭时套于手指用以护指的物品,逐渐演化为佩饰。扳指可用多种材料制作。明代以前扳指的形制多近似于 片状,孔的一侧向外延展。筒状扳指主要流行于清代,在清代皇帝的御制诗中可看到有关扳指的诗句,当时的扳指外表多有花纹及文字,而素扳指多以材质优良取 胜。




翠戒指




    翠戒指,清,直径2.1厘米。


    翠色全绿。戒指形状为马蹬形,上面呈弧形板状。属高档翠料。



【欧阳修笔下的翡翠】



    宋代欧阳修《归田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余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颖川时以示僚属,座有真宗朝老内臣邓保吉者识之曰: “此宝器也,谓之翡翠。”云禁中宝物皆藏宜圣库中,有翡翠盏一只,所以识也。其后余偶以金环于罂腹信手磨之,金屑纷纷而落,如研中磨墨,始知翡翠能屑金 也。


    《归田录》所记翡翠玉罂及内廷收藏的翡翠盏是当事人耳闻或目睹之事物的札记,可谓信史,说明在宋朝缅甸翡翠已进入宫廷或流传于官宦文人之手。



【徐霞客笔下的翡翠】



    明人徐霞客在其《徐霞客游记》中记载了他亲眼目睹的翡翠,记述文字简要、准确,计 3 条:



    1.“观永昌贾人宝石、琥珀及翠生石诸物,亦无佳者。”


    永昌即今云南省保山市,当时永昌府治翠生石,翠生石应释为翡翠。


    2.“潘生一桂虽青衿而走缅甸,家多缅货。时倪按君命承差来觅碧玉,潘苦之,故屡屡避客。”


    碧玉是产于和田或玛纳斯的绿玉,因其色碧绿,故称。此处太监坐镇永昌寻觅之“碧玉”并非和田碧玉而应为缅甸翡翠。这就是说,在京都所谓的碧玉,包括和田碧玉、玛纳斯碧玉和缅甸翡翠。而翠生石即翡翠,系当地人之俗称。


    3.“潘生送翠生石二块”,“欲碾翠生石印池、杯子……碾玉者来,以翠生石畀之。二印池、二杯子,碾价—两五钱,盖工作之费逾于价矣。以石重不便于作,故强就之。”


    碾玉者即制玉器的作坊主或玉匠。四件器物工费一两五钱。



    云南人称翡翠为翠生石,反映了他们将翡翠排斥于玉文化范畴之外,视其为“常石”。以上有关翠生石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明代晚期有关翡翠的名称、分类、碾治、工价等重要线索,也表明此类翠生石可能在明末已进入京都。


【清宫档案中的翡翠】



    在清宫档案中,所见翡翠之名始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三月二十七日《杂录档》,是地方显吏为祝乾隆帝诞辰而送至圆明园的万寿贡,其中有赵文璧所进翡 翠瓶一件(见《杂录档》,簿35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此后,乾隆四十四年(1779 年)《贡档》记载十二月二十日驳出长芦盐政西宁进翡翠花觚成件(见《杂录档》,簿32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四月二十九日,江苏巡抚吴坛进五月端午 贡内翡翠花觚一件(见《杂录档》,簿32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乾隆四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九江关临督额尔登布进翡翠暗花搬指二十六只(见《杂录 档》,簿32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由上述档案记载可知至迟于乾隆三十六年,非云南地方官吏已向内廷贡进翡翠器物。以翡翠之名贡入宫廷的贡品都来自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的东部地区,如天津、江苏吴县、江西九江等地。



现 存的清宫档案和遗留的实物均可证明翡翠在晚清的内廷受到慈禧太后等人的珍爱。后妃们的扁方、簪、坠、戒、镯等饰物许多是用上品翡翠制作的。美国女画家凯瑟 琳·卡尔为慈禧画的肖像中慈禧手上戴的就是翠镯。慈禧太后凭借其所掌握的权力向各海关、织造等衙门索取翡翠贡品。当时内廷称翡翠为“绿玉”。清宫档案中有 这样的记载:宫中传淮安关办理“绿玉竹节式镯子三对、绿玉双喜字耳挖勺式小长簪一只、绿玉双喜字耳挖勺式长簪六只、绿玉双喜字钳子二对”,这四种17件绿 玉活计共用银39994两。慈禧死后还殉葬了大量翡翠,如脍炙人口的翡翠西瓜、翡翠甜瓜、翡翠白菜等,均为俏色翠雕,价值连城。宫中的好尚影响了当时民间 对翡翠的使用,在玉石市场上翡翠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受到士绅、贵妇、富商们的喜爱。




纪晓岚(1724--1805)《阅微草堂笔记》:


“盖物之轻重(按指贵贱),各以其时之时尚无定谈也。记余幼时,人参、珊瑚、青金石,价皆不贵,今则……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

……盖相距五六十年,物价不同已如此,况隔越数百年乎。”


这段文字反映了清乾隆晚期至嘉庆初期京城中翡翠价值上扬的情况,是十分难得的宝贵资料。纪昀殁于嘉庆十年(1805年),而《阅微草堂笔记》成于乾隆五十 七年(1792年)。据纪昀所言,云南翡翠玉在京都传播了五六十年,这正是乾隆初年至其成书之年。仅仅乾隆一世,翡翠由石升扬为玉,价格由相当蓝田干黄上 攀并超过羊脂白玉,如此快速的发展趋势实是惊人,在古今玉器史上也是空前的。


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认为:


     “ 在18世纪之前, 中国人并不知道硬玉这种东西, 以后硬玉才从缅甸产地经云南输入中国。”
翡翠开采的时间不长,约有600多年的历史。翡翠传入中国是在明朝,明清两代,翡翠工艺品在中国流行。从云南永昌、腾冲至缅甸克钦的蜜汁那一线是进行宝石贸易的上路,有“玉石路”、“宝井路”之称。腾冲也因在翡翠贸易和加工方面的重要地位,有翡翠城之说。

18世纪初以前,古人并不认为翡翠是玉,翡翠价格很低廉。



晚清时期,尽管 翡翠的身价迅速抬高,不仅进入内廷,还深入民间工商阶层,渐为全国上下各阶层社会人士所接受,但是仍然有为数不少的文人收藏家重和田玉而轻翡翠,其中见诸 文献的以陈性为代表。陈性在《玉纪》中论玉之“出产”时云:“其西南陬阿丹、巴勒布诸处所产者体似翠石。”注:“翡翠石亦出西南陬,形虽似玉实非真玉 也。”《玉纪》成稿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陈性于咸丰初年尚健在,他的文字可以代表晚清嘉道年间文人收藏家对翡翠的一般看法。其主要原因是受到传统 的和田玉文化的束缚,同时也不能不承认翡翠的历史文化底蕴浅薄这一事实,故遭文人收藏家的贬低。直到民国时期,虽然翡翠已跃升为全国性三大玉料之一,但是 在一般收藏家、鉴赏家心目中,翡翠仍没有地位,也不能登大雅之堂。如刘大同于1940年出版的《古玉辨》仍沿袭陈性《玉纪》的论点,称“翡翠出缅、滇,其 形似玉,实非玉也”,否定翡翠是新兴的玉料.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鉴赏家、收藏家唐荣祚接受英国驻华使馆医生卜士礼代表伦敦博物院之邀请而撰《玉说》。其中翡翠自成一节,评价颇详,首开先 河,成为清代文人鉴赏家、收藏家中能够正确认识翡翠并公开介绍翡翠的第一人。唐荣祚强调将翡翠雕琢成器是显示翡翠固有美的必备条件,于是提出了三条工艺标 准:


    1.总的要求是“磨砺滋莹”,“磨砺”是指翡翠雕琢工艺的全过程。治翠工艺与玉器工艺相同,是靠铊具一转一磨完成的,磨砺而治成的作品要求达到滋润晶莹的艺术效果。


    2.显色的工艺标准是“色以光而愈丽”。为了显示翠绿色的艳丽晶莹,要用足“光”工之力,使其光泽晶莹,色光浸润,其色则更加艳丽。这完全是鉴赏家的审美标准。


    3.作工的标准是“工以巧而弥珍”,意指工有巧拙,要求玉人在碾琢翠料的全部工艺过程中均要贯穿一个“巧”字,做到巧夺天工,器物则愈加珍贵。这也是行家里手的要求。



现在翡翠在市场上通常以字母A、B、C为标识分辨翡翠制品的质地,

  • A货翡翠,天然翡翠, 是未经过化学处理,颜色、结果自然的天然翡翠。
  • B货翡翠,漂白注胶翡翠, 是经过强酸清洗和注胶的翡翠,强酸浸泡、清洗有助于提高翡翠的透明度和色泽。
  • C货翡翠,染色翡翠, 是经用人工着色处理的翡翠,通常是用有机染料无机染料着色。

  • B+C货翡翠是同时进行过强酸清洗和注胶和人工着色处理的翡翠。


    翡翠的“老坑新坑”
      世界著名优质翡翠矿床位于缅甸北部乌尤河(亲敦江支流)流域。从十三世纪(也许还早)就开始在这一带开采冲积砂矿和冰川砂矿,直到十八世纪才发现原生翡翠矿床。原生翡翠矿产于前寒武纪地层中呈由北向东延伸的蛇纹石化橄榄岩体内。主要产地是度冒、缅冒、潘冒和南奈冒。
      这四个矿区是由彼此相距很近的脉状、透镜状、岩株状翡翠矿体组成长而厚的同一矿带,沿走向长近1—2.5公里。含翡翠的脉体呈环带状构造,脉体中心部 分是硬玉单矿物翡翠岩,向脉壁方向渐变为钠长石一--翡翠岩带,钠长岩带和碱性角闪岩带。翡翠岩一般厚2.5—3米,主要由白色硬玉组成。这种翡翠是一种 致密(极细粒至中粒)的硬玉颗粒集合体,它的外貌很象白色砂糖状大理石(仔细观察具变班晶交织结构)。有的地方在白“地”上杂乱地分布有各种颜色(深绿、 苹果绿、黄绿、藕粉色)的斑点和条带,有时在同一块裴翠岩中几种颜色恰到好处地融和搭配在一起。这几个矿区被发现时,矿脉中的部分矿石在露天裸露的时间已 经非常的久了。由于当地的带酸性的地下水和雨水的长期浸泡和侵蚀,当地的翡翠矿石变得质地更加细密(因为那些质地粗松的矿石已经被风化和腐蚀掉了)在经过 加工后显现出非常好的通透度,这些矿区产出的翡翠就被行内人士称作“老坑”料。   所谓“新坑”,也就是指那些翡翠矿脉形成时间较晚一些的,远离上述的那条矿脉的坑口。由于年纪较轻,露天形成时间也不够,所以大多质地粗松,水头短 少,也有人将山料翡翠矿石也归纳进来,但其实大多数“新坑”翡翠矿石是从几十米深的坑井里掏出来的!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被行内人士称作“83坑”的翡翠矿 脉。因其被发现得较晚(1983年),加之产量颇巨,目前用来做翡翠饰品的原料,主要来自那个矿区。而真正老坑矿床由于几代人的开挖,已经资源殆尽了。 凡老坑矿料一般都质地紧密,密度一般都能达到3.20(由于矿物生成过程中产生交带现象,故融合进的矿物含量也有不同,会产生不同密度的翡翠矿岩,但 平均密度应不低于3.20/cm2),而新坑矿料可能在生成时没有那么高的温度和压力,结果就是大都质地粗松,其中虽有质地较为细密的,看似水头不错的品 种但普遍密度都达不到3.2这个界限。

    老坑和新坑实际上是按人们发现,开采翡翠的先后年份来分的,按着地质学观点看,它们在地下形成的地质时代是相同的。河流沉积的次生矿床是第四纪时期河流搬运至河床沉积而成,可以说时间上是更后形成的矿床。
        有些行家从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在"老坑"中的翡翠质量较好,水份也较足,这是事实。是否由于长期在河流里浸泡,水份进入结晶体中形成的呢?其实这不是的,在河流沉积矿床发现的翡翠质量较好,是色高、质细、透明度好,对于这个情况,可以从地质学理上得到合理的解释。
        实际上翡翠旷床存在的这些现象,其它宝石矿床也同样存在,如砂矿中的钻石,就是比原生矿床的质量好。 
        这是因为原生矿床实际上有各种质量不等的矿石,经过水流的搬运,沉积成次生矿床,一些质量差的,如有裂隙的,粗粒的,结构松散的,不纯的翡翠就会得到自然的分选,淘汰。最后保留于河床中的,主要是些质地较紧密,结构较细粒的翡翠。

    这里,我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主张换个角度看翡翠的坑和等级----大家知道现在稀土在尖端科技上的垄断优势,高级翡翠的价格,与象牙制品一样,很大部分 是由于材料和加工工艺的消耗性,造成人为的物以稀为贵。那些消耗的低等级翡翠矿粉在珠宝商眼中是不值钱的,但是在半导体和尖端光电科技领域,我以为是潜力 股---

    翡翠颜色基调,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
    1、白色,基本上不含其它杂质元素。
    2、红色,含化学元素铁〈Fc3+〉〈俗称为翡〉。
    3、绿色,含2%以上的铬〈Cr〉〈俗称为翠〉。
    4、黑色,含2%以上的铬〈Cr〉及铁〈Fe2+〉。
    5、黄色,含元素钽。
    6、紫色,含元素铬〈Cr〉铁〈Fe〉钴〈Co〉。

    在学生时代,笔者曾经在一个国家级光电实验室呆过---那里的某师兄工作之一是用高温高压炉用红蓝宝石矿粉合成与原生矿一致的红宝石蓝宝石,虽然是工业 用,确实是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高级光电晶体材料。我认为此类工艺成熟,用于普通翡翠矿粉或原石深加工为高科技材料,于国家实力的贡献远大于玩物之观, 希望我的建议能引起翡翠商人的重视。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创造真财富。

    我姐姐戴的祖传翡翠扳指作坠子



    我戴的是玫瑰碧玺,也是家传的


    ,做梦都想把我的和她的配在一个首饰上就象下面这个

    翠灵芝佩 

        翠灵芝佩,清,长5.5厘米,宽3.2厘米。
        翠质呈绿色。佩为片状,体较厚,雕作灵芝样。上部有孔,穿有绦绳、米珠及粉红碧玺。
        此件饰品翠色绿而均匀,透光性较好,表面光亮,有玻璃质感。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16 14:05 , Processed in 0.0354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