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夺标的个人空间 https://hanshan.info/?12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先秦时代复杂的美女政治家芈八子(秦宣太后)与齐文姜

已有 1370 次阅读2016-1-1 20:39 |系统分类:年夜饭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春秋时代---齐文姜

  齐文姜是春秋时代齐僖公的次女, 与她的姐姐齐宣姜,都是当时闻名的绝色美人。古典名著《诗经》用了四五首诗来咏叹齐文姜,在这一本诗集中,有诗说她美德双全,让人难以忘怀,“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诗经·有女同车》),而在另一首诗中,却漫骂她荡妇一个,“鲁道有荡,齐子由归”(《诗经·南山》)。
生平简介

齐文姜
齐文姜
  《诗经·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古典名著《诗经》用了四五首诗来咏叹齐文姜,在这一本诗集中,有诗说她美德双全,让人难以忘怀,"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诗经·有女同车》),而在另一首诗中,却漫骂她荡妇一个,"鲁道有荡,齐子由归"(《诗经·南山》)。似乎,这个春秋时的美女齐文姜,在当时就成了风云人物,站在了浪尖上被人评点。对同一个人,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看法,齐文姜背着"美德和荡妇"的双重名份到底因由何处呢?
·齐大非偶

齐文姜
齐文姜
  齐文姜,春秋时代齐僖公的次女,与她的姐姐齐宣姜,都是当时闻名的绝色美人。据传说,齐宣姜被卫灵公看到后,为之心旌摇荡,本是要招来作儿媳,却占为己有,卫灵公贪恋齐宣姜的美色竟然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精神恍惚,一天不见,就像丢了魂。姐姐美若天仙,妹妹齐文姜自然貌若鲜花,诗经曰:"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有这么两个国色天香的女儿,齐僖公高兴之余广纳贤婿,一是美人名传千里,二是齐国是春秋时非常有威望的大国,于是乎当时各国诸侯、世子纷纷借机前往齐国都城临淄攀拉亲缘。
  春秋时期,男女之间并无多少繁文缛节,待字闺中的齐文姜可以面对面挑选自己的追求者。在众多的追求者中,齐文姜看上了郑国世子姬忽,姬忽高大威武、行端礼正,有如玉树临风之华美。妹有意,郎也有心,于是齐、郑两国便为这对儿女缔结了秦晋之好。
  谁知,原本是一桩两全其美、门当户对、令人艳羡的美事,郑国的世子姬忽听信了谗言,认为自己国小处于弱势,如果娶了大国的女儿定会受到欺压,提出了退婚的要求。《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齐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成语"齐大非偶"就出自这里。世上原有这样的懦夫,只是为难了齐文姜。
  "拒婚",这对齐文姜来说如晴天霹雳。在当时,退婚是当事人莫大的耻辱,如果是男方倒也好说,女方则不得了,等于是让世人承认你这个女子有不可告人的缺陷,我看不起你了,不要你了。从小以美貌自负的齐文姜,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男人抛弃,不免伤情悲春,气恼不已,日日生闷气。长久的心情抑郁,逐渐转变成为自怨自艾和顾影自怜,齐文姜面容日渐憔悴,终于恹恹成病。齐文姜的心思很快被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看到了,于是,历史上最令人不齿的乱伦一幕就这样阴差阳错地开始了。
·桃树英华

齐文姜
齐文姜
  姜诸儿与齐文姜从小就在一起游玩,兄妹情长,两小无猜,如今俩人虽已长大,但是彼此也不顾忌男女有别,照常往来。姜诸儿知道齐文姜病了,就时常来看望、安慰和照顾;妹妹的婚事遇到麻烦,做哥哥的也感同身受,时日久了,两人竟由兄妹之情转变成为儿女私情,从此,两人疯狂地相恋。
  春秋时代,封建礼仪还没完全形成,男女之间都很开放,男女关系也十分随便,只要两人情愿就能相恋,并自然发生男女关系。但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妹发生儿女私情,还是为礼法和世情所不允许,在道德上也会受到谴责。姜诸儿与齐文姜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妹,男贪女爱,不顾廉耻,闹得沸沸扬扬,做父亲的齐僖公知道后非常气愤,认为这种事伤风败俗,牲畜不如。然而家丑不可外扬,他只好一面把儿子叫来,痛责儿子;一面采取紧急且坚决的措施,严禁姜诸儿再与齐文姜接触,同时,急急忙忙为齐文姜择配。
  正在这时,恰好邻国鲁桓公新立,一心想要与大国攀亲,以争取援助,就派遣公子翚赴齐说媒,齐僖公求之不得,立即拍板定吉日。然而父亲的果断决定并没有熄灭这对儿女孽海情缘,反而让他们的星星之火再次点燃。
  就在齐文姜出嫁的前一晚上,哥哥姜诸儿知道自己的妹妹、自己最爱的情人将要离开自己,伤心忧叹,叹之余写诗于纸扇上:"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赠给妹妹齐文姜,齐文姜也很快明白哥哥的意思,立即回诗:"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
  情哥哥叹息如此美丽的妹妹现在就要嫁出去了,就像桃花还没来得及折一枝就随风飘落,情妹妹却大胆鼓励哥哥没事,花还没落,还来得及,以前没折,现在就折,"今兹不折,证无来者?"于是乎,兄妹越过了亲情跃进了爱情的欲海。
  第二天,齐文姜就嫁到了鲁国。按照当时的习俗,结成亲家后,两家要频繁来往,以加深感情。但是,齐僖公把齐文姜嫁出后就如泼出去的水,再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回来,并下令自己的大女儿齐宣姜也不得再回娘家。看来齐僖公是要彻底斩断女儿与儿子的这段孽缘。
  齐文姜嫁给鲁桓公,尊为国君夫人后,也安下心来,很快为鲁桓公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姬同,次子名姬季友,鲁桓公也对美艳的妻子十分满意,夫妇二人也就如此平安度日,然而水欲平风却不止,事情又进入了不可言妙的情节中。鲁桓公十四年,齐僖公寿终正寝,姜诸儿继位当上了国君,齐文姜得知后旧情复燃,开始日思夜想起自己热情如火的哥哥情人。齐文姜很想随同她丈夫一同前往齐国道贺,借机重温旧梦,然而深知自己妻子与小舅子风流事的鲁桓公却没带上齐文姜,鲁桓公很是担心他们恋情复燃。如果鲁桓公一直坚持不让齐文姜回娘家倒也罢,偏偏在事隔4年后,鲁桓公又带着自己的妻子回了娘家。 
·激情复燃

  姜诸儿即位后为齐襄公,又过了4年,齐文姜要求鲁桓公带她一起到齐国,看一看家中的亲人,这时的鲁桓公觉得没必要推托,妻子自出嫁离家已经十几年了,一直还没有回娘家,于是就偕同齐文姜,大张旗鼓地前往齐都临淄。齐襄公听说鲁桓公夫妇来访,大喜过望,亲自到边境上迎接。
  令鲁桓公没有想到的是,18年的风风雨雨不仅没有消磨掉两人的激情,反倒是两人思恋的种子在18年的风雨中茁壮成了参天大树。18年后这对兄妹可谓是激情相见,姜诸儿已为国君,举手投足间满是男人的威严英武,而齐文姜则已是风情万种的成熟美妇。兄妹重逢,两人都是心荡神摇。
  一番眉目传情之后,心领神会的齐襄公借口后宫的嫔妃们想与小姑见面,将齐文姜迎进了自己的后宫,两人遂在王宫里双宿双飞,抵死缠绵。
  鲁桓公没有美女相陪,被冷落在馆驿里,孤灯照壁,一夜又一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于是直接进宫去找自己的妻子,却正好看到了妻子和齐襄公苟欢的情景。立即恼羞成怒,当着齐襄公的面狠狠打了齐文姜一巴掌,并口不择言地咒骂这对兄妹的奸情,声言即日返国,绝不再稍作停留。
  齐襄公自知理屈,又怕丑事让国人知道了,在无可奈何之下,假装没事,恬不知耻地在临淄的风景区牛山设筵,为鲁桓公夫妇饯行。鲁桓公身在齐国,虽然气急败坏,又觉得不可使场面弄到无法回旋的地步,强压着心头怒火,吩咐随从人员佑护夫人先行出城,自己则匆匆赴宴。
  这时的齐襄公欲火、妒火和怒火烧在一起,反而感觉是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杀心顿起。齐襄公给自己的心腹、公子姜彭生暗暗下达了谋杀的命令,就在扶持酒醉的鲁桓公上车时,悄悄地施一手脚,鲁桓公没来得及哼一两声,就在沉醉中一命呜呼。
  随后,公子姜彭生急忙驾车追赶齐文姜。在临淄城外十里长亭处,赶上了等在这儿的齐文姜一行车骑。公子姜彭生故作惊惧万状地向齐文姜报告说,鲁侯酗酒伤肝,车行颠簸中气绝身亡。
  齐文姜听到丈夫突然去世的消息,也不明事情真相,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派人赶快报告齐襄公,并命令暂时停止行程,就地扎营护丧。
  齐襄公心中自然明白,很快便赶到,假作悲痛模样,命令厚殓妹夫,并以"酒后中毒,伤其肝脏而死",向鲁国报丧。
  鲁国姬姓宗室及臣民听到鲁桓公的死讯,先是感觉非常意外,继而是非常愤怒,虽然怀疑其中必有阴谋,本想兴师问罪,但考虑到两个因素,还是没有轻举妄动。一是查无实据,出师无名;二是鲁弱齐强,倘若贸然出兵,犹如以卵击石。鲁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先由世子姬同继位,即鲁庄公,随即派人到齐国迎丧。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为掩盖鲁桓公的死因,狡猾的齐襄公采取丢卒保车的战术,把责任推到姜彭生身上,嫁祸于人。并立即将公子姜彭生处死,以谢鲁人,这其实是杀人灭口。姜彭生被主出卖,不禁怒火中烧,既然是将死之人,当然没有什么顾忌,姜彭生在大殿上当众喊冤,痛骂齐文姜与齐襄公乱伦,以至弑夫。
·心归鲁国

  鲁桓公的灵柩被运回鲁国,为了躲过鲁国臣民的责难,齐文姜没有随鲁桓公的灵柩回国,而是仍然滞留在临淄。按照那时的常理,新寡齐文姜应守丧含悲,替夫挂孝,安分守己才是;然而齐文姜照样服饰光鲜,巧笑倩兮地与齐襄公朝夕共处,同车出游,招摇过市。
  当鲁庄公派遣大臣前来迎接母亲归返鲁国时,齐文姜心中却舍不下情人哥哥,又愧对鲁国臣民,借口暂住边境地区,待以后再归国。出于孝道,鲁庄公派人在禚地建造宫室,具体地点在祝丘,让母亲居住。齐襄公听说后,也派人在禚地附近的阜建造离宫,供他来游玩。两处宫室美仑美奂,遥遥相对,格外引人注目。齐文姜有时住在祝丘,有时越境住进阜;齐襄公借出猎为名,继续与妹妹幽会。
  情长人命不长,这兄妹二人忙于游山玩水而忘了国事,不久齐国就出现内乱,大夫鲍叔牙奉公子姜小白出奔莒国,管仲奉公子姜纠出奔鲁国。不久,齐襄公被大夫连称和管至父所杀。齐襄公死后,鲍叔牙拥戴的公子姜小白继位为齐桓公。
  政治上的巨变,使齐文姜在边境地区也呆不下去了。此时的齐文姜已经是40岁开外的人。亲人情人皆死,齐文姜再也无所贪恋,回到鲁国。回国后,齐文姜一心一意地帮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她在处理政务上展现了敏锐的直觉和长袖善舞的本领,同时在军事上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才能,在长勺一战中出谋划策大败齐国,使鲁国从一个小国发展成经济、军事强国。
  品读:恋兄之谜
  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竟然有六首诗来描写齐文姜,它们是齐风《桃树有华》、《南山》、《载驱》;鲁风《猗嗟》、《敝笱》;郑风《有女同车》等。
  描写齐文姜的美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如此的美丽,让人"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同时,齐文姜也是一个才女,相传《诗经》里《燕燕》为其所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就因为这首伤感的离别诗,后代诗评家推她为"万古离别之祖"。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齐文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然而当她和自己的哥哥行了乱伦之事,自己名正言顺的丈夫死于非命,情投意合的哥哥也死于乱剑之下,她就成了"淫妇"的代名词,直至今日,还背着"荡妇"的恶名。
  齐文姜能如此名扬千古,除了著名的《诗经》记载了她,就是她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行乱伦之事。乱伦在当时男女开放时期不被人接受,在现代社会也被鄙弃,被社会风俗禁止,并被特定法律条款禁止。
  乱伦是指有近亲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性关系,异于夫妻之间正常的性关系。伦,是儒家所主张的,包括"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师生"五伦。儒家将乱伦的含义包含的非常广泛,包括继父母与其子女,兄弟姐妹的配偶,叔婶姑丈姨丈,侄儿外甥儿女,或堂兄弟姐妹,还有师生之间的性关系。不管是通过强迫或者引诱的手段,父母与未成年子女间的性行为几乎在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中都被视为重罪,这种行为通常会给未成年子女造成极大的精神创痛,研究表明此类精神创痛很可能会影响其一生。
  另一类的乱伦就是兄妹之间,兄妹已经成年且双方自愿的性行为,兄妹之间的乱伦,因发生行为时双方的年龄和具体情况,会对双方的影响有很大变化。双方都自愿的行为一般认为对心理上的损害较小,齐文姜和哥哥齐襄公之间的私通就属于这一类,二人几度相欢,毫无愧意。
  齐文姜和哥哥齐襄公的乱伦为何会出现并且存在?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给出了我们一个理论,他说每一个人孩童时期,都有俄底浦斯情结,它是人类的本能,男童会爱上自己母亲并憎恨自己父亲,而女童则会爱上自己父亲并憎恨母亲。
  乱伦现象在人类历史的早期相当普遍,古希腊神话中乱伦的故事就占有很大的篇幅。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也有父子共一女的乱伦故事。《高唐赋》中宋玉向楚襄王介绍巫山神女:"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巫山神女是与楚襄王的父辈楚怀王有一夜情,宋玉的一番描述,激起楚襄王的极大兴趣,也想和这位女神发生点故事。在《神女赋》中宋玉就写到了楚襄王与神女的遇合:"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
  古代封建统治者还以鼓励近亲通婚来保留其纯正血统。人类发展到今天,不被现代社会学家提倡的乱伦却仍然存在,社会学家梅色曼(Meiselman)估计美国每年约有100万至200万人发生乱伦。日本的色情书刊中充斥着许多赤裸裸的近亲乱伦内容,父女、母子、兄妹乱伦几乎是日本色情成人读物的永恒主题。
  如此看来,在儒家思想建立之前,乱伦之事虽然不被人接受,但也并没被禁止,齐文姜这位美丽女子的行为,在今天看来不守妇道,而在当时虽不提倡,但也暗许,否则,齐文姜早被当作不贞之女处死,这也是齐文姜这个女性在她所处历史时期的大幸。
  齐文姜本也是一个貌美内秀的女性,特别是在她后来的岁月,处理政事,谋于军事,让鲁国强大,这是一个近乎政治领袖型的人物,比起其他被视为" 淫女"、"妖女"的妲已、夏姬之类,她多了美色之外,还有政绩,所以当她死后,儿子鲁庄公厚葬她,并大赦天下,还给她大造祠庙以祀敬,这是当时社会对这个女性的肯定,后世人却骂她是"淫妇",不让她翻身,这只能说后来的人们对"乱伦"的憎恶。
  最后有两点需要说明,就是齐国历史上有两个“桓公”,一个是春秋时代的,即本文提到的第一个霸主,一个是战国时代的,前者是“姜氏齐国”,后者是“田氏齐国”,其间相隔三百年,因为齐国在公元前5世纪,大夫田氏夺了姜家的政权。另外齐文姜是属于“姜氏齐国”的齐僖公次女,现应随其兄弟姜诸儿,姜小白等姓姜才是,但一般史料中皆称他为齐文姜。
历史揭密

  春秋美女齐文姜 从荡妇到重权在握的军事家
  2006-06-23 07:31:00  来源:千龙文化
  历史上的齐文姜从荡妇成为重权在握的军事家,这是事实。但是,对于齐文姜我们是应该欣赏,还是应该唾骂呢?
  齐文姜是何许人也?
  齐文姜是春秋时代齐僖公的次女, 与她的姐姐齐宣姜,都是当时闻名的绝色美人。据传说,齐宣姜嫁到卫国,她的公公卫灵公为之心旌摇荡,竟然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精神恍惚,据说一天不见,就丢了魂似的。齐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她的风流韵事,轰动了天下各国,人们一面讽刺她的荡妇淫乱行径,一面又一再歌颂她的绝世艳丽,《诗经》上就留下了许多有关文姜的篇章,有毁有誉。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春秋时代初期,齐僖公的两个女儿成了当时各诸侯国君侯、世子竞争的对象,他们纷纷借机前往齐国都城临淄攀扯关系,讨好齐僖公,以达到娶齐氏女子的目的。在众多的追求者中,齐文姜特别欣赏郑国世子姬忽,认为他端正勇健,如玉树临风,十分可意。郎有心,妹有意,于是齐、郑两国便为儿女缔结了秦晋之好。
  谁知,原本是一桩两全其美、门当户对、令人艳羡的美事,然而郑国的世子忽然听到了“齐大非偶”的传言,提出了退婚的要求。这对齐文姜来说如晴天霹雳,又感到非常突然。当时退婚被认为是莫大的耻辱,等于是说你有缺陷,人家看不起你,人家不要你了。齐文姜从小就自负美貌,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男人抛弃,不免伤情悲春,气恼不已,但又能怎么样呢!长久的心情抑郁,逐渐转变成为自怨自艾和顾影自怜,齐文姜甚至产生了一种歇斯底里的自我摧残心态,面容日渐憔悴,终于恹恹成病。她的心思却偏偏被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看透了。
  姜诸儿与文姜从小就在一起游玩,兄妹情长,两小无猜,如今俩人虽已长大,但是彼此也不顾忌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照常往来。姜诸儿知道文姜病了,就时常来看望、安慰和照顾;妹妹的婚事遇到麻烦,做哥哥的也感同身受,时日久了,两人本来是兄妹之情,竟然莫名其妙地转变成为儿女私情、恋情了。从此,两人疯狂地相恋了。
  春秋时代,男女关系十分随便,男女之间都很开放,只要两人情愿就能相恋,并自然发生男女关系。但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妹发生儿女私情,还是为礼法和世情所不允许,在道德上也会受到谴责。姜诸儿与文姜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妹,男贪女爱,不顾廉耻,闹得沸沸扬扬。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久就一传二,二传三,在传到四面八方的同时,自然也就传到了他们的父亲耳中。齐僖公听了大惊失色,差点被气死。他认为这事有伤风雅,牲畜不如。然而家丑不可外扬,他只好一面把儿子叫来,痛责儿子;一面采取紧急且坚决的措施,严禁姜诸儿再与文姜接触,同时,急急忙忙为文姜择配。齐僖公的心情可想而知。
  正在这时,恰好邻国鲁桓公新立,一心想要与大国攀亲,以争取援助,就派遣公子翚赴齐说媒。齐僖公求之不得,当即欣然允诺。齐鲁选择吉期,商妥婚嫁事宜,齐僖公为了避嫌,还一反兄弟送嫁的惯例,亲自将女儿送往鲁国成亲,了却了他心头的一块心病。
  然而深陷畸情的男女,岂是老父一双眼睛能看得过来的?
  就在出嫁的前夕,姜诸儿与文姜虽然无法见面,却依旧以诗传情。
  姜诸儿写道:“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
  齐文姜比姜诸儿还要直白,答曰:“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
  不过,“叮咛”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良辰吉日已到,文姜被如期送往鲁国,成为鲁桓公的夫人了。
  目送心爱的妹妹远嫁他乡,姜诸儿恋恋不舍。
  按照一般习俗,结婚之后两家要频繁来往,以加深感情。但是,国君夫人地位尊贵,自然不能随便活动,也不能说回娘家就回娘家。文姜一直在鲁国呆了5年,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姬同,次子名姬季友。鲁桓公对美艳绝伦的妻子十分满意,然而文姜却旧情难忘,花晨月夕,时常不自觉地想起热情如火的哥哥情人,常常茶饭不思,夜不安睡。
  鲁桓公十四年,齐僖公寿终正寝。姜诸儿继位当上了国君,即历史上的齐襄公。文姜所生的儿子姬同也已经13岁了。文姜本想随同她的国君丈夫一同前往齐都道贺,以便表达自己特殊的祝贺,借机重温旧梦,无奈当时诸侯大国新君初立,小国诸侯巴结大国,所以前往道贺的很多,深恐有所不便,便没有偕行,继续等待机会。
  转眼又过了4年, 文姜终于要求鲁桓公带她一起到齐国,看一看家中的亲人,当然她最想看的是姜诸儿。鲁桓公觉得没必要推托,妻子自出嫁离家已经十几年了,一直还没有回娘家,于是就偕同文姜,大张旗鼓地前往齐都临淄访问。齐襄公听说鲁桓公夫妇来访,大喜过望,亲自到边境迎接。其实,他本心不是迎接鲁桓公,而是专程迎接18年来未见的妹妹——初恋情人。
  18年了,文姜未曾回过娘家,总有些有悖常情而令人难以置信。其实说穿了也很简单,先是齐僖公在世之日,生怕这一双男女寡廉鲜耻,死灰复燃,重述旧情,所以一再拒绝文姜回到齐都临淄探亲。待到齐僖公过世之后,鲁桓公早已风闻文姜与她的哥哥情感非同寻常,有乱伦之嫌,因而心中有意破坏文姜和她哥哥见面的机会,就这样一拖就是18个年头。所以,文姜不回娘家,不是道路远近的问题,齐、鲁两国是比邻,说近不近,说远不远,问题在此。其实,已经18年了,他们兄妹的感情应该如灰熄灭了,况且双方都有了家眷,应该各自珍重,各自倾心自己的家庭,甚至自己的国家了。
  然而18年未见,姜诸儿已为国君,举手投足间满是男人的威严英武,而齐文姜则已是风情万种的成熟美妇。如此的兄妹重逢,两人都是心荡神摇。
  一番眉目传情之后,心领神会的齐襄公借口后宫的嫔妃们想与小姑见面,将文姜迎进了自己的后宫。
  此时的齐宫,早已没有了妨碍好事的齐僖公,襄公的妃妾们也不敢逆君王的心意。终于得偿夙愿的诸儿文姜,遂在王宫里双宿双飞,抵死缠绵了。
  鲁桓公没有美女相陪,被冷落在馆驿里,孤灯照壁,冷雨敲窗,一夜又一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等到他直接到齐襄公的宫内找文姜时,眼前竟是她和齐襄公苟欢的情景。他感觉自己受到莫大侮辱,不免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居然狠狠地掌掴了他如花似玉的妻子,并口不择言地抖出他们兄妹的奸情,声言即日返国,绝不再稍作停留。说着,转身就走出了齐襄公的内宫。
  齐襄公自知理屈,又怕丑事让国人知道了,在无可奈何之下,假装没事,恬不知耻地在临淄的风景区牛山设筵,为鲁桓公夫妇饯行。鲁桓公身在齐国,虽然气急败坏,又觉得不可使场面弄到无法回旋的地步,强压着心头怒火,吩咐随从人员佑护夫人先行出城,自己则匆匆赴宴。
  这时的齐襄公欲火、妒火和怒火烧在一起,反而感觉是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杀心顿起。可怜那个鲁桓公犹懵然无知地借酒浇愁,终至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齐襄公喊来心腹公子姜彭生暗暗下达了谋杀的命令,在扶持鲁桓公上车时,悄悄地施一些手脚,这样鲁桓公没来得及哼一两声,就在沉醉中一命呜呼了。
  随后,公子姜彭生急忙驾车追赶文姜。在临淄城外十里长亭处,赶上了等在这儿的文姜一行车骑。公子姜彭生故作惊惧万状地向文姜报告说:“鲁侯酗酒伤肝,车行颠簸中竟然气绝身亡,一命呜呼!”
  文姜听到丈夫突然去世的消息,也不明事情真相,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派人赶快报告齐襄公,并命令暂时停止行程,就地扎营护丧。
  齐襄公当然心中明白,很快便赶到,假作悲痛模样,命令厚殓妹夫,并以“酒后中毒,伤其肝脏而死”,向鲁国报丧。
  鲁国姬姓宗室及臣民听到鲁桓公的死讯,先是感觉非常意外,继而是非常愤怒,虽然怀疑其中必有阴谋,本想大兴问罪之师,但考虑到两个因素,还是没有轻举妄动。一是查无实据,出师无名;二是鲁弱齐强,倘若贸然出兵,犹如以卵击石。鲁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先由世子姬同继位,即鲁庄公,随即派人到齐迎丧。同时不甘心鲁桓公被害之痛,追究事变的前因后果,争取查个水落实出。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经调查后马上便有了结果,于是狡猾的齐襄公采取丢卒保车的战术,把责任推到姜彭生身上,嫁祸于人。齐襄公的理由是:“公子姜彭生护送鲁侯出城,车中护持不当,以致鲁侯丧命。”并命令立即将公子姜彭生处死,以谢鲁人,其实是杀人灭口。姜彭生被主出卖,不禁怒火中烧,既是将死之人了,当然没有什么顾忌,在大殿上当众喊冤,痛骂齐襄公与文姜乱伦,以致弑夫,现在又嫁祸于他。
  齐襄公捂着耳朵,连连挥手,武士便将姜彭生推搡了出去。
  临刑之时,姜彭生发下誓言,死后定为厉鬼,向齐襄公追魂索命。事情很快就传遍了齐都临淄,更沸沸扬扬地传遍了天下。
  这边鲁桓公的灵柩被运回鲁国。
  为了躲过鲁国臣民的责难,文姜没有随鲁桓公的灵柩回国,而是仍然滞留在临淄。按照那时的常理,新寡文姜,自应守丧含悲,替夫挂孝,安分守己才是;然而文姜照样服饰光鲜,巧笑情兮地与齐襄公朝夕共处,且曾同车出游,招摇过市。
  正当齐襄公与文姜兄妹两人不顾血缘关系,不顾廉耻,如胶似漆地在临淄鬼混,沉湎在放浪形骸的情欲中,肆无忌惮之时,鲁庄公羞愤无比地派遣大臣前来迎接母亲归返鲁国。文姜心中却舍不下情人哥哥,又愧对鲁国臣民,借口暂住边境地区,待以后再归国。出于孝道,鲁庄公派人在禚地建造宫室,具体地点在祝丘,让母亲居住。齐襄公听说后,也派人在禚地附近的阜建造离宫,供他来游玩。两处宫室美仑美奂,遥遥相对,格外引人注目。文姜有时住在祝丘,有时越境住进阜;齐襄公借出猎为名,继续与妹妹幽会。
  历史有人评价:齐文姜是一个绝色的尤物,美艳自然是无与伦比,淫荡也为天下之冠,她的行为紊乱了伦常,被齐、鲁两国的百姓所不齿。
  那么,齐文姜后来怎么样了?不是说她大权在握了吗?
  后来,齐、鲁两国的政治格局都发生了变化。大夫鲍叔牙奉公子姜小白出奔莒国,管仲奉公子姜纠出奔鲁国。不久,齐襄公被大夫连称和管至父所杀。
  齐襄公死后,鲍叔牙拥戴的公子姜小白与管仲拥戴的公子姜纠,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最终姜小白获胜。他不念旧恶,任用管仲为相,使齐国的实力大大发展,成了春秋时赫赫威名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政治上的巨变,使齐文姜在边境地区自然呆不下去了。这时她已经是40开外的人了。齐文姜回到鲁国以后,一心一意地帮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由于她在处理政务上展现了敏锐的直觉和长袖善舞的本领,同时在军事上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才能,没过多久,齐文姜就掌握了鲁国的政治权柄,还把鲁国这样的羸弱小邦发展成经济军事强国,在诸国战争中屡屡得胜。
  齐文姜在美色与聪慧双方面的成就,令诸侯们不得不刮目相看。(摘自:《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战国时代----芈八子(秦宣太后)


秦始皇 兵马俑是为千古一帝秦始皇陪葬,这本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最近却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兵马俑是为秦宣 太后 陪葬的秦始皇兵马俑于1974年被发现,世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威武雄壮的兵马军阵为千古一帝秦始皇陪葬,这本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最近中央电视台的一
秦始皇兵马俑是为“千古一帝”秦始皇陪葬,这本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最近却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兵马俑是为秦宣太后陪葬的——秦始皇兵马俑于1974年被发现,世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威武雄壮的兵马军阵为“千古一帝”秦始皇陪葬,这本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最近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中说,中国建筑学学者陈景元先生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兵马俑陪葬的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始皇的祖母秦宣太后。在电视节目中,陈景元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论据,被誉为“秦俑之父”的袁仲一先生则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战,似乎说得都有道理。
  其实并非如此。首先,电视里把秦宣太后与秦始皇的血缘关系搞错了,整整差了两代。电视里说,秦宣太后是秦始皇的祖母。这是不对的,秦宣太后应是秦始皇“祖父的祖母”。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姓嬴名子楚,他的母亲夏太后才是秦始皇的祖母;秦庄襄王的父亲秦孝文王姓嬴名柱,是秦始皇的祖父;秦孝文王的母亲唐太后,是秦始皇的曾祖母;秦孝文王的父亲秦昭王姓嬴名稷,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的母亲是宣太后,宣太后是秦始皇曾祖父的母亲。曾祖父的母亲应称呼什么呢?称高祖母吧!所以,秦宣太后是秦始皇的高祖母。从秦宣太后到秦始皇,共5代,世系表是:秦宣太后(高祖母)→秦昭王嬴稷(曾祖父)→秦孝文王嬴柱(祖父)→秦庄襄王嬴子楚(父亲)→秦始皇嬴政。

 


  从“芈八子”到宣太后
  秦宣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妻子,是楚国的姑娘嫁到秦国来的,姓芈氏,称“芈八子”。秦惠文王有多位妻子,第一妻子称王后,第二妻子称夫人,其余妻子的名号顺序是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当时,宣太后是“八子”,因此被称为“芈八子”。芈八子在秦惠文王家庭里的地位一般,不过她有3个儿子,还有一个优势是她的同母异父弟弟魏冉在朝里做官。秦惠文王是秦孝公的儿子,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作了秦王,用“车裂”酷刑残忍地杀害了商鞅,但仍继续推行商鞅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秦惠文王死后,他的王后的儿子秦武王继位。秦武王体魄健壮,喜欢运动。公元前307年,好胜心极强的秦武王与大力士比赛举鼎,不慎折断了胫骨,不久去世。

秦武王没有儿子,王位由谁继承呢?秦武王有许多异母兄弟,相互明争暗斗,都想继承王位。芈八子的大儿子嬴稷是秦武王的异母兄弟之一,当年19岁,在燕国做“人质”。芈八子和弟弟、也就是嬴稷的舅舅魏冉经过一番努力,使得嬴稷继承了王位,就是秦昭王。他的母亲芈八子的地位立即上升,升格为“太后”。从此以后,芈八子就被称为“宣太后”。秦昭王年轻,他的母亲宣太后掌管秦国大权。宣太后任命魏冉为国相,封为穰侯;又封同父同母弟弟芈戎为华阳君;还封了两个儿子也就是秦昭王的两个弟弟:嬴悝为泾阳君,嬴显为高陵君。穰侯魏冉、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这4人的权力极大,当时人们称之为秦国“四贵”。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执掌秦国朝政后,继续执行商鞅制定的一套耕战政策,启用着名将领白起,不断对外用兵,各诸侯国都很畏惧。公元前288年,秦昭王不满足于“王”的称号,自称为“西帝”。这一切,都是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功劳。
  范雎游说夺了太后权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思想解放、言论自由的时代。说客们来往于各诸侯国,到处游说。公元前271年,也就是秦昭王三十六年,从魏国来了一个说客,名叫范雎。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战略,受到秦昭王的重用。过了几年,范雎乘机挑拨秦昭王与宣太后、“四贵”的矛盾,建议秦昭王做一个真正的“王”,加强自身的权力。秦昭王于是废掉太后,将穰侯魏冉、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迁往关外,同时任命范雎为国相。秦昭王在位56年,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秦王。公元前266年,秦昭王已经60岁,就在这一年,秦昭王废了太后。宣太后身体本来就已衰弱,受此打击以后,第二年就忧郁而死。宣太后去世后,被埋葬在骊山芷阳。

----------------
公元前265年,秦昭王四十二年,大概七十多歲的宣太后病倒了,這離她離開政治舞台只有短短一年的時間。她躺在病床上,自知時日無多,想著心愛的小情郎魏丑夫,於是宣太后傳下命令:「為我葬,必以魏子為殉。」(《戰國策》)
歷史人物往往分為這麼幾種,層次比較低的是那種跑龍套的角色,這些人的作用就是當符號用,即便把他們的名字換成別人的名字也和歷史的走向沒有太大的關係。
再高一個層次的就是歷史的推動者,這些人對歷史事件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歷史人物的最高層次就是歷史的締造者,他們開創了一個時代,並最終改變了一個時代。
而秦國的歷史上,秦宣太后,就是這樣一位可以改變時代的女性。她到底牛到啥程度呢?這麼說吧,到現在都還有學者堅信,秦始皇的兵馬俑其實不是給秦始皇陪葬的,而是給這位秦宣太后的。
秦宣太后本是秦惠王身邊地位比較低下的女人,她是楚國人,從種種跡象來看,她很有可能是陪嫁來的媵妾。秦宣太后在秦惠文王的時代被稱為羋(琇)八子,這並不是啥名字,而是一個封號。
這裡來簡要地談一下,秦漢後宮的等級,秦漢後宮比起後世的明清來說,皇帝的女人封號還是比較簡單的,秦國後宮分八級:皇后(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後來漢朝也沿用了這套制度,並把八子等同於男性官員中的中更一級,比五大夫還高兩級,等於侯爵。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張良給劉邦立下了多少功勞,最後就是個留侯的爵位,可是在秦漢時代一旦皇帝喜歡這個女人,就很有可能被賜予侯爵待遇,誰說女子不如男?

  在正式開始講這位傳奇太后之前,我們還是要複習一下功課,把秦國在戰國時的發展的背景簡要地說一下。
在第一卷中,我們講到了秦穆公及其女性故事,談到了那位著名的晉國女子穆姬嫁給了秦穆公,並且給秦穆公帶去了秦國第一位外籍僱員百里奚。從此,秦國開始走了一條比較有意思的發展路線,他們靠外援打天下。
這個傳統一直被延續到了戰國,戰國開始後,三晉韓、趙、魏率先變法,體制的改革,實際都要早於秦國。但是秦國繼續發揮他們的優勢,僱傭軍模式,結果一個改變歷史的重要人物登場了,這就是商鞅。
商鞅,姬姓,是衛國的公族。最初,商鞅的首選並不是秦國,而是他師傅李悝所在的魏國,但是魏國看不起商鞅,那沒辦法了,找工作是件挺困難的事,哪給發工資去哪吧,就這樣商鞅來到了秦國,因為商鞅知道,秦國人不排斥外來知識分子。而讓商鞅沒想到的是秦國是知識分子的天堂,這裡不僅發工資,還給上五險一金,這下可是把商鞅美壞了。
商鞅來到秦國的這一年正好是公元前362年,也就是秦孝公即位的當年。
很多人認為商鞅是法家,主張用嚴刑峻法來治理國家,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商鞅一直勸孝公學堯舜禹湯的仁義,行所謂帝王之道。可是這套東西,就像我們小學時上的思想品德政治課一樣,太死板,都是理論,是沒有什麼人願意聽的。
政治家的思路是廣闊的,既然這種老套的思想不能打動秦孝公,那麼就換一個思路。商鞅大談富國圖霸之術,秦孝公立刻被打動了。
怎麼富國呢,照抄一下中學歷史課本,商鞅是這樣做的,編製民戶,加強刑賞;鼓勵小農生產,崇本抑末;獎勵軍功,按軍功重新規定給予名位的標準;廢除井田制,開阡陌封疆;推行縣制;革除殘留的戎狄風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等等。
這次變法裡的很多條款實際是一次政治利益的重新洗牌,財富的再分配。商鞅的新法雖得秦國民眾的歡迎,卻嚴重地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遭到舊貴族的頑強反抗。毛澤東同志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當革命革到自己頭上,那就是不革命,甚至是反革命了。」而對於秦國的舊貴族來說,確實是這樣的。在秦孝公死後,商鞅知道情勢不好想溜,但是沒跑遠,被逮回來了,最後被五馬分屍處死了。
雖然商鞅死了,但是他所留下的變法精神,卻沒有因為秦國政權的更替而改變,這是難能可貴的。這種治國精神得到了傳承,一直到秦國統一中國,甚至秦國最終的滅亡也和這種商鞅的治國精神有著很大的關係。
而秦宣太后,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登上歷史舞台的。
 
奪位
秦宣太后是一個比較受秦惠文王寵愛的女人,從她生孩子的數量上就能看出來,當時王宮中的女人,能夠得到秦王的一夜寵幸都實屬不易,可是秦宣太后卻為秦惠文王生了三個兒子,可見秦惠文王對她的恩寵。
但是,羋八子的大兒子嬴稷,卻被送到了燕國去當了人質。燕國是個小國,也和秦國並不接壤,更談不上和強秦抗衡。秦國怎麼會把一位王子派到那裡去當人質呢?
我想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秦惠文王的王后很討厭這個受到君王寵愛的女人,她想報復這個得寵的女人,怎麼報復呢,她想到了把這個女人的孩子送到外國去當人質這種惡毒的辦法。
秦惠文王辭世後,嫡長子秦武王即位,這位秦武王是那種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傢伙,他任用的人也都是些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主。歷史就是這樣神奇,如果這位秦武王多活兩年的話,整個秦國的走向很可能會向負面發展,而此時上天要把天命賦予秦國。
秦武王很快就死了,他在位只有三年,這一年是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死得非常搞笑。《史記》記載:「王與孟說舉鼎,絕臏。」他跟一個叫孟說的大力士比誰能把鼎舉起來,人家霸王舉鼎是因為霸王「力拔山兮氣蓋世」,而秦武王純粹屬於健美教練的級別,連舉重運動員都不算。結果,秦武王沒玩好,傷了氣,不久就死去了,這麼蠢的皇帝在日後還有很多,這些蠢皇帝的事跡請參看我寫的《他們曾經這樣蠢》一書。
秦武王的王后是一位魏國的女子,這位女子並沒有留下子嗣。也沒有史料記載其他女人為秦武王生過孩子。好了,既然沒有嫡子,那麼秦武王的兄弟就成了秦國繼承人的合法候選人。秦惠文王的兒子到底有多少,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從秦宣太后的生育數量推斷,應該不會少。
王位這個東西永遠是狼多肉少,想要得到它就要費盡心機。機會往往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有準備的是兩撥人,一撥是秦武王的妻子和母親,她們很快推舉了公子壯為王。另一個集團就是以秦宣太后為首的利益集團,原來秦宣太后早就看著秦武王不著調,早晚有一天要出事,而自己的兒子也都在壯年,很有可能作為王位的有力爭奪者,所以她做了細緻的準備。

  首先,她私下聯繫了燕國和趙國,讓他們在外圍造勢,推舉在燕國的公子嬴稷回國即位。趙國不知道正是這個舉動讓後來的長平之戰毀了整個趙國。在內部羋八子的同母異父弟弟魏冉,成為了最可依靠的外戚勢力。
結果既意外也不意外,遠在燕國的嬴稷回國即位了,經過長達三年史稱季君之亂的王位爭奪戰以秦宣太后集團的勝利而告終。
勝利的一方笑逐顏開,失敗的一方卻只能接受悲慘的結局。公子壯、惠文後,以及其他的惠文王王子們,都被魏冉殺得乾乾淨淨,武王后也被趕回了娘家魏國。(《史記。秦本紀》:「惠文後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歸魏。」)
魏冉由於秦宣太后在助子奪位的功勞,被授予將軍一職,嬴稷憑借母親和舅舅的幫助,成為新一任秦王,也就是秦昭襄王。
一個二流的后妃,一下子成了一個西方強國的太后,這種轉變,有誰會想到呢?
可是誰又會想到呢,秦國從秦昭襄王到秦始皇,歷代君王都非常有作為,他們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秦國是由秦宣太后締造的,這又有誰能想到呢?
秦宣太后的眼光
此時,雖然秦國的大局已定,但是秦國實際是萬分危險的,因為各國都在觀察秦國的動態,而秦國自身也要面臨多線作戰的嚴重威脅。
秦宣太后為了避免這種威脅,做出了大膽的聯姻計畫。她命令兒子秦昭襄王娶楚國的公主為王后,同時也將秦女嫁給了楚國。再加上趙、燕兩國和自己關係不錯,這就讓秦國的局勢頓時穩定了下來。
在內政方面,秦宣太后大膽使用了外戚,也就是自己的親戚。在楚懷王的推薦下,秦宣太后讓自己母族的壽擔任秦國的宰相。魏冉又陞官了,他掌握軍權,被封為穰侯,封地即穰(今河南鄧縣),後來又加上陶邑(山東定陶)。還有一位秦宣太后的同父弟弟羋戎,被封華陽君,封地先是陝西高陵,又改封新城君,封地也變成了河南密縣。秦宣太后的另兩個兒子,公子市被封為涇陽君,封地在今陝西涇陽,後來又換了一塊封地是宛(河南南陽);公子悝被封為高陵君,封地在陝西高陵,後來又換封地為鄧(河南郾城)。
這些能看出什麼來?秦宣太后任人唯親,擴張自己的勢力?如果只看到這點,未免就太小看秦宣太后了,我們應該看到的是秦國的擴張,這些外戚的封地,其實都並不在秦國的疆域之內,很明顯是掠奪來的。穰、宛、鄧三地,是公元前310年和前291年從韓國搶來的,而新城則是公元前300年從楚國掠來的。山東定陶是齊國的土地。
掠地只是表面,秦宣太后更為厲害的是她對人才的重視,比如後來的武安侯白起就是魏冉發掘出來的人才,其實如果當時沒有秦宣太后的認可,恐怕白起也只能在魏冉那裡做個馬前卒。秦宣太后也繼承了秦國先輩愛引入外援的特點,很想在外國引入更多的人才,她率先看重的就是齊宣王的庶弟孟嘗君。
 
秦國要請這位強力外援來當國相,是下了血本的,秦宣太后命令自己的兒子涇陽君去齊國當人質,換孟嘗君過來。涇陽君毫不在意,大搖大擺地去了,他有母親和強大的秦國在後邊撐腰,去齊國,沒關係啊,就當公款旅遊了。可他到了齊國才發現,原來齊國壓根就不敢留這位爺。好吃好喝遊覽了一番後,齊王讓孟嘗君和涇陽君一起上路回國去了。
有些人天生就有親和力,孟嘗君就是如此,一路上孟嘗君和涇陽君成了要好朋友。但是孟嘗君的門客們勸住了他,他們認為此次去秦國是凶多吉少,而孟嘗君接受了這次建議,他第一次去秦國實際沒有去成。
就我看來,孟嘗君一步錯,步步錯。
最初,秦國請孟嘗君來,確實是有誠意讓他來當國相的,所以當第二次來請孟嘗君的時候,孟嘗君答應了。但是這時候,秦宣太后很可能已經去世了,所以當孟嘗君到達秦國後,事情發生了變故。
首先,秦國內部出現了重大的分歧,有人對秦昭襄王說:「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史記。孟嘗君列傳》)秦昭襄王一聽也覺得有道理,不但閉口不提聘相之事,反倒把孟嘗君軟禁了起來。而且還要殺了他。
涇陽君與孟嘗君私交甚好,他知道了昭王的意圖,便把真實情形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嚇得魂飛魄散,本想到秦國來當公務員,這倒好,有可能被人當成死屍來處理了,恨不聽那些門客的勸阻啊。其實,我倒認為是早來兩年就好了。涇陽君此時告訴孟嘗君,去找我嫂子燕姬幫忙,好使!原來燕姬是秦昭襄王的寵妾,秦昭襄王是日夜離不開她。
孟嘗君托人跟燕姬搭上了關係,燕姬答應為孟嘗君說情,但是燕姬知道,孟嘗君來時送給了秦昭襄王一件千年白狐裘,所以自己也想要一件。孟嘗君這下可為難了,這千年白狐裘,世上只此一件,而且已經送給昭王做見面禮了,怎麼辦?
正在愁苦之際,孟嘗君賓客中有一人挺身而出,前往秦宮內庫盜裘。這位門客學著狗叫,迷惑了守庫人,果然將白狐裘盜回。
孟嘗君大喜過望,連忙請涇陽君拿著去賄賂燕姬。女人會使男人智力低下,特別是男人喜歡的女人。燕姬很快把秦昭襄王的智力搞得極低,秦昭襄王答應放孟嘗君回國。
孟嘗君出來後,一路更名帶著食客們跑到了函谷關,此時秦昭襄王的智商突然又恢復了正常,不對啊,幹嘛要放孟嘗君走呢,他身邊可是奇人異士極多。
追,秦昭襄王下令。
孟嘗君趕到函谷關時,已是半夜,照規矩是要清早雞鳴之時才能開關放行。眼見前邊大關擋道,後邊追兵將至,孟嘗君手下又一位奇人學起了雞打鳴。士兵本來就困,聽到雞叫,也分不清是何時辰,以為天快亮了,立即開門放行。孟嘗君大喜帶著人馬逃出了秦國。
其實孟嘗君來齊國本來是秦宣太后的建議,讓秦國可以多一個賢士,沒想到讓自己的兒子秦昭襄王給辦砸了,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但是我們絲毫不能懷疑這位太后的眼光,因為如果能重用孟嘗君,他帶來的絕不只是他個人的智慧,而是一個可以稱得上完美的團隊。這支團隊如果在秦昭襄王的時期就歸秦國擁有,秦統一六國的步伐很可能會更快一些。但是可惜,秦昭襄王沒有母親那樣的眼光和見識。同樣可惜的是這樣一支優秀的團隊,既沒有在秦國發生作用,也沒有在齊國被重用。
複雜的情感
在歷史上我們看到的秦宣太后是一個複雜的女人,我們也同樣能看到這個強勢女人背後的那種平凡的情感
著名演員王姬曾經在自己的書中說過:「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秦宣太后的人生是很難的,她年輕守寡,又獨立支撐起了大秦帝國,當一切都平靜下來的時候,她感到了寂寞。寂寞是人最大的天敵,人為什麼害怕死亡,其實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那種與生俱來的對寂寞的恐懼。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了秦宣太后這樣的故事。匈奴的義渠王,歸附服從了秦國,但是秦昭襄王繼位後,前來朝賀的義渠王桀驁不馴,對秦昭襄王非常不屑,大有反叛之意。在這種情況下,外有六國,內政不穩,如果北方的匈奴再給自己點顏色看看,那可真是吃不了兜著走了。在此情形下,秦宣太后做出了一個讓後人詬病很久的決定,私通義渠王。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一夜情,而是那種長久意義上的犧牲,因為秦宣太后還為這位義渠王生了兩個孩子。
這種關係維持了很久,當秦國再次強大的時候,秦宣太后開始對這位「情夫」下黑手了。首先她騙義渠王到了甘泉宮,這義渠王和秦宣太后做了幾十年的情人,絲毫沒有懷疑秦宣太后對自己的感情,可有些時候,感情是不可靠的。
等待義渠王的不再是溫柔鄉,而是鬼頭刀。秦宣太后命令親兵把這個在自己床上混了幾十年的男人殺了,她和他沒有感情,也沒有任何的情義,而他們所生的那兩個孩子,在歷史上也沒有任何記載。《聊齋》裡有一個女人把和霸佔自己惡霸所生的孩子摔死的故事,我不知道秦宣太后是不是這樣的狠心?但是所有的歷史記載都提到了一句話,「秦乃虎狼之國」,不知道這樣的慘劇會不會發生?
自此秦國最後一個憂患被剷除,秦國把對匈奴的防線推到了長城一線,這下秦國可以騰下手來,把目標瞄準在統一中國上了。
如果你覺得上面的故事挺特別,那就應該再聽聽下邊的故事。
 
楚國進攻韓國,韓派使者去向秦國求救。韓國使者名叫尚靳,秦宣太后把他召到了跟前,說了一番話。這番話被日後的史家稱為躍然「史」上的淫詞濫語,「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韓,兵不眾糧不多,則不足以救韓。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秦宣太后說得很明白,那就是對我有好處的我就干,對我沒好處的我就不幹,不過比喻的如此奸邪,而且躍然在《史記》之上,也真是世間罕見。
對於這件事情的解釋,我只能用秦宣太后的寂寞和她對大秦帝國的那種責任感來解釋,這兩重感情在她的心中充斥著,交錯著,起著各種化學反應,最終她的淫詞,卻也能化作一道政治符咒貼在了韓國的身上。
這就是最真實的秦宣太后。
退位
秦宣太后的輝煌是從她幫助兒子登基開始的,而秦宣太后的沒落是從秦國的另一個能人開始,這個人叫范雎。
范雎有功嗎?當然有,秦國遠交近攻的戰略思想就是他提出來的。范雎有過嗎?當然有,名將白起長平之戰後的退兵就是他一手導演的,如果白起一鼓作氣,趙國早就被夷為平地了。但是人要看他的大處,從大處來說,范雎是對秦國和整個中國歷史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的。
比如,范雎入秦後,他馬上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秦宣太后的弟弟和兒子們都太厲害了,厲害到秦昭襄王根本沒有什麼實權。
魏冉等「四貴」在秦國已經習慣了唯我獨尊的生活,可此時一個來自魏國的小子,要徹底改變這一切了。
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派王稽出使魏國,來到了魏都。范雎的摯友鄭安平聽說秦使來到,認為這是范雎的好機會,便應聘做館驛的僕役,找機會接近王稽。鄭安平好不容易見到了王稽,說范雎是個能人,請求秦使見上一見。王稽同意了,因為任用六國的人才,一直都是秦國的傳統。和范雎見面後,他頓時對范雎的才識膽氣十分佩服,就將范鄭二人都帶回了秦國。
但是范雎到了秦國一直沒有受到秦昭襄王的召見,不是秦昭襄王不想見他,是因為秦昭襄王壓根就沒有權力召見他,召見了,怕母親不高興。後來,魏冉帶兵去攻打齊國的剛(今山東寧陽縣東北)、壽(今山東東平縣東南),范雎利用這個機會向秦昭襄王上書。這次,他終於得到了秦昭襄王的召見。
范雎此時有很多話要說,但是他知道秦國現在並不在秦昭襄王手中,不敢貿然進言,秦昭襄王也知道這些,所以喝退了左右。
據《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記載,范睢這才說道:「呂尚遇見文王,文王厚待呂尚,呂尚就把掏心窩子的話都說了出來,所以文王取得了天下。我現在只不過是秦國的一個過客,跟王沒有交情,而我現在要說的事牽涉您的骨肉之親。我願以一片忠心進說,但不知王的心是怎樣的。我不是因為害怕不敢講。我知道今天講了明天就會被害,然而我無所畏懼。人都免不了要死,如果能夠對秦國有些好處,這是我最大願望。我所害怕的是我死了以後,天下的人不知我是盡忠而死。」
這幾句話說得秦昭襄王很感動,便說道:「我有幸今天得見先生,事無大小,上至太后,下至大臣,希望先生都說,不要懷疑我。」
范睢展開他的宏篇大論:「秦國地勢險要,軍隊眾多,軍民勇敢,可以成就霸王的事業。但閉關十五年,不敢進兵山東,這是因為穰侯為秦謀不忠。」范雎毫不退讓,矛頭直指魏冉。他見秦昭襄王沒有怒氣,便接著說道:「穰侯越過韓魏去攻打齊國的剛、壽,這是失計。出兵少了,不能對齊國怎樣。出兵多了,對秦國有害。今天秦跟鄰國的關係都不怎麼樣。過去齊王南攻楚國,破軍殺將,闢地千里,但是最後一寸土地也沒有得到,齊國難道不想得地嗎?形勢不允許呀!各國看到齊國很疲憊,君臣不和,就興兵伐齊,大破齊國。齊國所以大敗,是因為伐楚而肥了韓魏,這就是所謂借給敵人武器,送給敵人糧食啊。」
戰略不對頭就得改,范雎提出了最新的作戰方案,這也就是著名的遠交近攻的作戰方針。從此,范睢日益得到秦王的信任。
又過了幾年,范雎又對秦昭襄王進言了,這次不是批評魏冉有戰略性的失誤了,而是直接告訴他,秦國很危險,危險的根源就是太后一黨。
「我在山東時,只聽說齊國有孟嘗君,沒有聽說齊王。只聽說秦有太后,穰侯,華陽、高陵、涇陽君,沒聽說有秦王。王是一國的首腦,國家大事由王決定,有生殺予奪的權威。今太后能夠擅自行事,穰侯能夠把持對外大權,華陽、高陵、涇陽君可以自行決斷,這是秦國的『四貴』。四貴的權勢盛,國家就危險,大王的權力怎麼能不傾覆,令怎麼能從王出?有四貴,也就沒有王了。崔杼、淖齒是齊國的臣,齊君被他們害死。李兌是趙國的臣,主父被困於沙丘,百日餓死。今秦國太后、穰侯專權,高陵、華陽、涇陽君為羽翼,這跟崔杼、淖齒、李兌有什麼兩樣?今天秦國從有等級的官吏到諸大臣,以及王左右的人,都是屬於相國魏冉的,王在朝廷是孤家寡人。我實在為王惶恐不安。再這樣下去的話,擁有秦國的不會是王的子孫了。」
秦昭襄王被范雎打動了,他難道不知道這四貴很討厭嗎?雖然都是親戚,但是也不能常常騎在秦王頭上拉屎吧。秦昭襄王之所以沒有採取行動,是因為他顧及自己的母親,她為秦國付出的已經很多。
可現在秦國真的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邊緣,秦國在商鞅之後一直設立郡縣制,所以權力大多是掌握在秦王的手中,少有地方割據的事情。而這樣的事情,就要在秦宣太后的威勢下產生了。
所以秦昭襄王在范雎的勸說下,終於下定決心,把執政的秦宣太后轟下台,然後把「四貴」解散,讓他們該幹嘛幹嘛去。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把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君逐出關中,免掉穰侯相位,改用范睢為相,封為應侯(應在今河南寶豐縣西南)。而在秦國執政四十一年的秦宣太后終於走下了政治舞台。
這對她來說未必是件壞事,因為她太累了,這不應該是一個女人所承受的壓力。
 

最後的花邊新聞
秦宣太后給我們最後的印象,是《戰國策》裡對她的記載,這可以說是她給世人留下的最後的印象。
當「四貴」倒下後,秦宣太后也退出了政治舞台,秦昭襄王和范雎是怎麼成功奪權的,史書上並沒說,但是奪權的過程非常順利,魏冉等人像是等著讓秦昭襄王削藩一樣,沒有做任何的反抗。
為什麼?大家想過嗎?
我感覺這裡邊是秦宣太后的作用,因為「四貴」都與秦宣太后有著血緣關係,都是她最親密的人,四貴在如此大的變故面前顯示出了冷靜,而秦昭襄王也並沒有趕盡殺絕。這只能理解為秦昭襄王和母親私下裡達成了某種協議,能夠讓王權在和平的條件下過渡。秦宣太后辦到了,她說服了自己的親人,交出了他們手中的權力。包括她自己也要離開這個她苦心經營了幾十年的舞台。從這點上來說,秦宣太后配得上任何言語的稱讚,因為她保存下的是秦國的實力。
退休的老人是寂寞的,秦宣太后當初有兩種感情在自己的心中反覆衝擊,一種是寂寞難捱的女性情感,一種是對國家的責任感,現在對國家的那份感情淡了。而女性的情感上的空虛,自然就佔領了她感情的高地。
秦宣太后有過很多情夫,但那大多數是為了政治需要,而此時她有了另一位情夫名叫魏丑夫。
公元前265年,秦昭王四十二年,大概七十多歲的宣太后病倒了,這離她離開政治舞台只有短短一年的時間。她躺在病床上,自知時日無多,想著心愛的小情郎魏丑夫,於是宣太后傳下命令:「為我葬,必以魏子為殉。」(《戰國策》)
魏丑夫眼見得宣太后出了這麼個主意,本來是想陪著這個老太太讓她能給自己一點好處,現在倒好,要把小命搭上了,嚇得他夠嗆,於是就去找大臣庸芮想辦法。
庸芮便去求見太后,秦宣太后召見了他。面對已經奄奄一息的太后,庸芮說道:「聽說您要讓魏公子為您殉葬?如果人死後無知,那麼您豈不是白白犧牲了心上人的性命?假如人死後有知,那麼先王(秦惠文王)這幾十年來,在地底下怒火已經積得夠多的了,太后您去了陰世,補過還來不及,哪還有機會跟魏丑夫尋歡作樂?」秦宣太后應道:「善!」然後就打消了這個想法。我們不知道她這最後一個「善」字,到底是什麼意思,是一句怨恨的反話,還是一句真心的懺悔,或是她根本不想再殺害無辜。我想這一切只有秦宣太后自己知道了。
秦昭王四十二年十月,秦宣太后薨,下葬在芷陽酈山。
很多人反駁說,秦始皇兵馬俑不可能是給秦宣太后的陪葬,我要反問,為什麼不可能呢?這個女人為秦國付出了太多太多,她一生沒有做過一件糊塗事,即便是大家反感的事情,都沒有造成惡果。就是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她犧牲了自己親族的利益,而把政權還給了兒子。所以,大秦帝國實際是由秦宣太后開創的,她是徹徹底底的歷史締造者,雖然沒有多少人願意承認,沒有她就沒有秦國的未來,這樣的貢獻豈是一座兵馬俑隨葬坑就能夠與之匹配的嗎?
當秦國統一六國,在歷史記住了秦始皇這位千古一帝的時候,又有多少人想到過曾經有這樣一位女人呢?謹以此章紀念那些在歷史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卻被遺忘的女性們。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19 13:45 , Processed in 0.0387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