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雨之润的个人空间 https://hanshan.info/?146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纽约时报》揭露转基因金钱推动黑幕并预言转基因时代将“突然终结” ...

热度 1已有 486 次阅读2015-6-23 05:33 |系统分类:科学普及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纽约时报》揭露转基因金钱推动黑幕并预言转基因时代将“突然终结”


吕永岩按语:《纽约时报》突然转向开始揭露转基因黑幕,这对中美国转基因利益集团是一个沉重打击。尤其是《纽约时报》的文章看点很多,其每一个看点都会使中国农官心惊肉跳,估计掩盖《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他们要付出吃奶的力气。 看看《纽约时报》揭出了那些令转基因利益集团惊魂的内容: 1、美国连锁餐饮店奇波雷清除转基因食材,此举引起美国生物集团惊恐,他们极力围剿,但已无力回天。 2、在过去五年里,随着转基因在美国的名声每况愈下,食品公司如果再忽视顾客禁绝转基因的要求,将会使运营成本提高,转基因雪崩从餐桌开始! 3、转基因技术不断插入毒素以对抗杂草和害虫产生的抗药性,这种恶性循环将使转基因食材所含毒素越来越高,最终会使食物由慢毒变成剧毒,这是人类的噩梦,是不可持续的。 4、此前美国公众糊里糊涂食用转基因食品,这是因为他们被蒙蔽、被欺骗,现在转基因越科普,公众越了解,对转基因食品越回避,转基因科普适得其反。其原因在于转基因技术不可逆的内在缺陷。 5、转基因的推进仰赖三个因素:以美国为基地的农资产业的雄厚财力,官商之间的政治勾结以及转基因产业所代表的“进步”观念。尤其是官员和媒体记者被转基因生物集团以及盖茨基金会等收买,相互勾结实施对公众的欺骗。 6、如果金钱收买和政治勾结等因素不复存在,那么强行打开外国市场的力量也将会随之消失。转基因时代或将突然终结。 顾秀林:美国人也不爱转基因——奇波雷Chipotle 带头扭腰报道 这件事不算小,网络名人如方市民都做过权威的说明。

转帖东博书院相关文章一篇。感谢翻译者的晓畅译文。
纽约时报4-26竟然报道了这事,题目耸人听闻【孟山都的噩梦】,并且下了结论:美国以外的对方【当然包括中国在内】转基因的推进仰赖三个因素:(1)以美国为基地的农资产业的雄厚财力,(2)官商之间的政治勾结, (3)转基因产业所代表的“进步”观念——如果这三者都在美国不复存在,那么强行打开外国市场的力量也将会随之消失。'转基因时代或将突然终结。'
美国拒绝转基因的第一家(中等规模)餐食连锁业刚一表态,不可一世的【转基因大趋势】就摇摇欲坠了。这,究竟是个什么大趋势呢? 不就是一场唬人唬出来的假戏嚒。
转基因作为食品,在它老家美国的戏分,基本上演完了。转基因更加玩不下去了。

此时此刻中国官方却在跟美国“战略对话”,制定中方加快转基因审批、加大推广力度,早日实现主粮转基因合法化的大计。——其实一切都太晚啦,“新婚滴两口子”,转基因大势已去啦,你们两口子还是算计一下怎样收场下台吧。
识时务者为俊杰。当然,帝国主义永远是最不识时务的。——顾秀林 6-22

【编者按】2015年4月26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奇波雷将停用转基因的食材”的文章,报道了名为奇波雷(Chipotle) 的餐饮连锁店敢为人先,意欲打造快餐饮食的新概念。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美国一些高档餐馆已经开始在菜单中提供标识,而且这样的餐馆数量在增加。而奇波雷则是在快餐业中首当其冲,于2013年给它的食材提供转基因的标识,而今年则完全转为非转基因。

  奇波雷是1993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起家,专营墨西哥风味的烧烤连锁店。2014年奇波雷有1700家分店,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 雇员超过45000人。面向大众消费的奇波雷居然敢于停用转基因食材,号称支持竞争、支持选择权的美国主流媒体却对奇波雷进行了口径一致的讨伐。然而,这 样的讨伐恐怕也是色厉内荏,因为美国社会的反转呼声越来越高,餐饮业内的分歧也正从台下走到了台面。详情请看下面的文章。

【翻译】西西废、吉秋爽;【校对】黄瑜  
美国快餐连锁店锁店奇波雷(Chipotle)[1]决定在其产品中禁绝转基因成分。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能算是一个世界大事。尤其考虑到,以美国的标准 衡量,奇波雷的营业规模不算太大。然而,这一决定却招来了商业媒体浪潮般的辱骂,表明该事件意义重大。包括《华盛顿邮报》[2]《时代周刊》[3]、《芝 加哥论坛报》[4]、《洛杉矶时报》[5]等在内的多家媒体指责奇波雷的做法不负责任、反科学、非理性。一项旨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商业决策怎会引起如此大的 争议?

  媒体对奇波雷的讨伐是有原因的,这关系到转基因的未来。食品行业对转基因的态度长期以来就有分歧——当农资企业将转基因看作充满商机的未来时,食品供应链末端的那些公司却并不这么想,它们要维护品牌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CHIPOTLE MEXICAN GRILL奇波雷墨西哥烧烤快餐店像雀巢、可口可乐、卡夫等等面向大众的品牌并不是十分拥护转基因。他们也使用转基因产品,但很大可能是因为他们希望与农资公司维持良好的关系,毕竟后者是他们的同盟和供应商,也有可能是他们看中转基因带来产品创新的潜力。

  然而在过去五年里,随着转基因在美国的名声每况愈下,食品公司如果再忽视顾客禁绝转基因的要求,将会使运营成本提高。他们或许不会公开承认这个事实,但是畅销的食品公司却不会再大力宣传自己出售含转基因成分的产品。
  从这个角度看,Chipotle的举动意义重大。如果Chipotle可以通过销售非转基因产品来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威望,或者以更高的价格出售, 从而满足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需要,这将令传统快餐食品和加工食品的销售商陷入尴尬的境地。卡夫、麦当劳以及他们传统的竞争对手将难以继续向不断萎 缩的市场销售过时的产品,从而被淘汰出局。这些企业不会再坚持很久了。

  麦当劳似乎已经陷入了麻烦[6],它也将争取高端市场并销售更健康的产品,以解决其商业危机。这些销售巨头很有可能就此展开与奇波雷的竞争并将转基因 剔除出生产线。这在短期内当然不容易实现,而对孟山都、杜邦、拜耳和先正达这些依赖转基因的农资大亨来说,这场禁绝转基因的比赛就是一场终极噩梦。
  在Chipotle宣布其决定之前,这些纷争尚未被摆上台面。但突然之间,在饮食媒体上的分歧愈演愈烈。5月8日,海恩时富[7](天然有机产品品牌)告诉食物导航网[8],“我们出售有机产品、无麸产品和天然产品。(但是)需求量最大的还是非转基因产品。”

  据这篇文章报道,海恩时富与亨氏、卡夫等许多其他品牌不同,它正在积极采取行动,满足这种需求。在食品产业内部,支持与反对转基因的重大决策同时在发生。
为什么反对转基因的呼声渐高  引起混乱的另一个因素是,转基因技术的车轮还没有停止转动。新的转基因产品不断投产,这可能令这项农业生物技术比现在更不吃香。这将进一步迫使食品品牌与餐馆远离转基因。以下几个因素说明了这一点。

  第一,美国近日批准了抗2,4-D和麦草畏两种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这些标榜的新性状是为了取代逐渐失效的抗农达性状,由于对农达(草甘膦)产生抗性的杂草繁殖迅速,农作物抗农达的效果越来越下降。
   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这项技术本身。在玉米和大豆中植入抗农达性状后,农民便加大了农达的使用量(Benbrook 2012)[9]。而增加的农达用量会使耐受除草剂的杂草增多,又进一步致使农民增加农达的使用和剂量。这个过程加剧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并增加食物中的农 药残留。即便是孟山都自己也用了“极高”[10]一词来形容食用转基因大豆里的农达残留程度(Bøhn等2014)[11]。
  新植入的两个抗农药性状将重复同样的故事,也就是导致农药使用不断增加,但它们将令事态更加严重。
  有两个细节需要注意。首先,对新的抗农药作物喷洒2,4-D和麦草畏并不会减少对农达的需求,因此后者使用量不会下降。(如图)至2025年农药使用量预测Mortensen等 2012 这是因为与农达不同,2,4-D和麦草畏都不是广谱农药。它们必须和农达一起喷洒,或者两者叠加,或者三者一起使用,来清除所有杂草。这个关键性的事实尚未引起广泛重视。
  这个事实从农资公司那里得到了确认。孟山都正在新一代Xtend[12]转基因作物里叠加[13]抗麦草畏与抗农达复合性状,而陶氏益农正在其 Enlist产品线叠加抗2,4-D和抗农达两种性状。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转基因作物同时也植入了抗其它除草剂(如抗草铵膦)的性状。
  第二、2,4-D、麦草畏和农达共同喷洒只能暂时缓解农民面临的杂草耐受性问题。在更长的时间段里,这样做只会令问题更加严重[14]。因为新的抗性 杂草会源源不断出现。事实上,抗麦草畏和2,4-D的杂草已经出现了。它们无疑会继续扩散,并进化出更新的品种(Mortensen et al 2012)[15]。这将为农药生产商带来更大的利润,但它也会给转基因产品和食品行业带来更大的公关问题。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中很有可能发现至少三种不同 农药“极高程度”的残留,而这些农药都有不良的安全记录(Schinasi and Leon 2014)[16]。
  孟山都和先正达在第一轮公关时成功地用花言巧语掩盖了事实,不仅骗过了公众,甚至也骗过了农资企业。但是,他们很难再欺骗第二次。抗2,4-D和抗麦草畏转基因作物注定将会带来一场公关灾难。
问题重重的转基因研发链:风险与感知  
转基因更长期的问题是,表面看来貌似先进,实际上其产品研发并没有多大创意。它们的技术往往是重复的——抗除草剂和抗病虫害。
  研发链的最具革新性和创造性的部分在于一门技术而非一种特性。转基因研发链中的许多产品是利用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s,以下简称dsRNA)诱发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 technologies)所制造而成的。dsRNA这种技术有两个问题。一是使用该技术制造的产品(如抗褐变的“北极牌”苹果,抗碰伤的“天生牌”马铃薯和孟山都低亚麻酸(Vistive Gold)”大豆)并没有在田间获得验证。如它的先驱产品——一种巴西抗病毒大豆一样,这些产品可能在实际的种植条件下根本行不通。
  然而假使可行,这些产品的安全问题又清楚地摆在面前(请参阅一项讨论此问题的报告[17])。
  概括而言,它的问题在于:很久以前,诱发RNA干扰所需的长链dsRNA分子早已因其高度毒性而被禁止用作医学用途(匿名,1969)。有科学文献甚至称它们为“毒药”,请看下面一篇发表于1969年的学术论文的标题:Absher M., and Stinebring W. (1969) Toxic properties of a synthetic double-stranded RNA(一种合成dsRNA的毒性). Nature 223: 715-717. (未载于网络)

  对此,更进一步的证据显示,目前在医学实验中,研究人员把长链dsRNA注入以老鼠引起自体免疫失调,以便研究这种疾病(Okada等,2005)。
  虽然Absher和Stinebring的论文源于多年前进行的研究,但是论文的主要发现已经被更近期的研究得以确认并扩充。我们现已得知为何 dsRNA会造成危害,它们触发了哺乳类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身上毁灭性的抗病毒防御路径。许多专业研究准确地说明了这个过程如何破坏单个细胞、整体组织并 最终引发了老鼠的自体免疫疾病(Karpala et al. 2005)[18]。
  因此我们可以作出结论:dsRNA对脊椎类动物(不是植物)有强烈的副作用,而显而易见,这正是产生于如“北极牌”苹果和孟山都低亚麻酸(Vistive Gold)大豆里的dsRNA!对脊椎动物的这类副作用即使在小剂量情况下也会发生。消费者当然属于脊椎类动物!消费者不乐意看到他们的健康食用油和不易 氧化的苹果含有已被证实的毒素。而从商业的角度考虑,一旦真相大白,品牌供应商也不会致力于为dsRNA技术辩护。他们当然不希望去捍卫根本站不住脚的东 西[19]。
  底线在于,要么dsRNA摧残人们至死,要么,它为生物技术的反对者提供大量反攻的武器。就现在的情况而言,科学证据暗示两者兼有。所以dsRNA会带来潜在巨大的赔偿责任。
  最后一个研发链问题源自前两个。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一直宣称转基因产品使“消费者受益”。消费者所获得益处(在食品方面)大多是健康上的,如改善营养和 改良脂肪成分等等。问题在于,重视健康的消费者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那些对转基因产品最谨慎的消费者群体。这些消费者可能将“健康转基因产品”视为洪水猛 兽。在过去的几年间,随着转基因变成一项热门的公众议题,消费者不再愿意为转基因产品付更高的价格,因此,以转基因为主打产品的所谓健康市场在过去几年已 经在美国消失了。
转基因的终结?  
传统化工行业对付这类问题的惯用伎俩是恐吓和公关。五十年前,在雷切尔·卡森去世以后,化工行业用阴谋击败了环保主义者(参见书《有毒污泥爱你好-揭开黑心公共的秘密档案》(Toxic Sludge is Good for You)和《相信吧,我们是专家》(Trust Us We’re Experts)。然而,那时候还没有电子邮件、科学资料的开放获取以及互联网。在当今对等(P2P)通讯的年代,孟山都和它的同盟者大势已去。  
历史情形是这样的:在任何国家和地区,公众接受转基因总是因为他们对转基因的存在缺乏了解。一旦这种无知被打破,科学以及社会现实的讨论被摆上台面,无知的状态便不复存在。到那时候,转基因的卫士们将面临一个不同以往的更加艰难的局面。

  然而,在美国,那些卫士们尚未投降。如果你在媒体上跟进转基因议题,就会知道公众正在遭受一场没完没了的、口径一致的信息轰炸。
  由生命科学产业(有时也会是非赢利机构如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提供资助的转基因拥护者和有偿记者们,拥有无限空间为转基因造势。自由派媒体如《纽约时报》、《国
加载余下文章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寂禅 2015-6-23 07:52
都是不懂装懂的瞎掰!RNA干扰技术是2000以后的事,和1969的文章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转基因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必由之路。文人记者不懂科学,却又要胡扯一通,这根本改变不了科学发展的大势所趋。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5 03:08 , Processed in 0.0486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