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1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卡中的特殊门类——空行母

[复制链接]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5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0:5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来源:华夏地理
  • 网站编辑:kate
  • 发布时间:2016.01.18



撰文:刘彤、郭忆静
摄影:刘翔
供图:故宫博物院

唐卡的创作不是为了悦己,亦不是为了悦人,它的艺术价值只紧紧围绕着信仰。同时,它也有着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画面里出现了许多女性佛陀形象——空行母,这些特殊而重要的角色是智慧与慈悲的化身,且故事丰富、文化意义深远,奠定了其特殊的唐卡收藏地位。


金刚瑜伽母唐卡


  大多数人知道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差异性,但却不知在唐卡收藏市场里,也有两种泾渭分明的风格:新唐卡和老唐卡。老唐卡泛指民国之前的唐卡,风格朴素,宗教色彩更浓厚,受到地域和时代的影响强烈,画面中体现了许多内容,涵盖故事、建筑、宗教、医药知识,甚至还有天文地理,可以从中进一步解读西藏典型的文化土壤和藏传佛教的特性。

  早期唐卡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形象,粗略概括起来,主要有佛、菩萨、护法、上师和持供人这几种。由于藏传佛教的特点,尤其是密宗的传播,各类护法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题材,也是当前拍卖市场上价位最高的品种。然而与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不同的是,藏传佛教的护法里面有一类特别的情况,是其他两大教派所没有的,那就是空行母。


清人画吉祥天母像轴


  正如唐卡有新旧之别,空行母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关于这一点,著名的藏传佛教学者和研究家张澄基先生在其生前所著的《密勒日巴道歌集》中的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空行母,即护持密乘行人及教法之女性护法,亦为对一切修密乘的女人之尊称。”狭义上的空行母通常是指藏传佛教中的女性护法神,根据藏传佛教经典中的解释,空行母原为西藏当地原始本教中的女性神祗,后来佛法传入藏地,这些女性原始神祗遂为佛法所折服,后转而成为藏传佛教的各类护法;而就广义而言,也可认为所有女性之佛陀皆可称为空行母,因此习俗上,这一名号也见于对女性上师和修行者的尊称上。



  20世纪初,一个叫科兹洛夫的俄国探险家假借“探险”之名,来到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黑水城,带走了西夏、宋、元时期的大量历史遗物,其中包括41幅西夏时期的唐卡作品。这些作品既有佛像、菩萨像、本尊像、护法神,还有以女性佛陀形象为主的空行母像。如今后人只能来到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探究西夏时期空行母的世界。现存的空行母题材唐卡并不多见,但均为精品。黑水城1908年出土的几幅空行母唐卡中有一幅西夏风格金刚亥母画像,程式化的绘画技法让神灵造像显得质朴又生动,从中可窥视老唐卡所蕴含的色彩学对中国传统国画产生的影响。

  自吐蕃时期(公元7-9世纪)开始,西藏长久以来奉行母系社会。直到今天,在藏区多地仍保存着“一妻多夫”及招赘女婿上门的婚姻制度,这就决定了西藏女性在家族中往往起到了支配作用。佛教传入西藏之后,由于这种特殊状况的存在,如果不从教义和教法上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想象将会受到相当大的阻碍。因此,经过剧烈的宗教与民俗之间的相互融合,巧妙地把本教女性神祇化入其中,藏传佛教造像中的空行母形象出现了。


绘制唐卡的矿物颜料,今日所用与古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自古以来,唐卡就被奉为一种“流动的寺庙”,在地广人稀的雪域高原弘扬佛法,善巧、方便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藏民随身携带一卷唐卡,内心得到的洗涤能量是巨大的。画面里有空行母形象的唐卡也不例外,是艺术与信仰的承载。不同教派的修行者供奉的不同本尊或护法神形象代表了其特有的传承,空行母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形象类别。

  空行母被作为佛教护法甚至本尊进行崇拜的历史源远流长,很多形象早已深入藏民心中并被虔诚地进行供奉,其中流传最广的有金刚亥母、作明佛母、金刚瑜伽母、财富度母、吉祥天母、狮面空行母、大白伞盖佛母等。考虑到藏传佛教各不同教派的特色空行母形象,空行母的数量可能达到几十乃至上百之多。这些空行母形象分别代表了不同教派的不同修法,且各成体系。


收藏家刘彤和他的唐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54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0:56:44 | 只看该作者
从元代开始,由于蒙古受到藏传文化的深远影响,宫廷内就有人专门绘制唐卡;到了清代,皇家更是将藏传佛教推崇到一个巅峰,除了兴建大量佛寺,接受从西藏进贡而来的唐卡,也请工巧的喇嘛在宫廷内绘制唐卡,使得清代的唐卡艺术留下华丽的一笔。如今故宫内保存着不少当时流传下来的唐卡,也就是所谓的“清宫唐卡”,其中也不乏空行母的踪迹,在故宫馆藏的众多空行母唐卡中,吉祥天母是其中重要的一员,她是藏传佛教万神殿中居于首位的女性保护神,备受格鲁派的尊崇,形象上分为慈悲像和忿怒相两种,而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则是忿怒相吉祥天母。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其中有一幅吉祥天母唐卡,黑蓝色身,呈忿怒相,头上戴着骷髅冠,火焰赤发,奔驰于翻滚的血海中,上界和下界皆有指定的人物。这幅唐卡的背面有白绫,用汉、满、蒙、藏等四种文字题写着时间和来源,是“乾隆四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仲巴胡土克图(清朝授予藏族及蒙古族喇嘛教大活佛的称号)岁本康卜恭进供奉利益画像吉祥天母。”


唐卡的修复技术起源于壁画修复术,由一系列的专业流程所组成,其中清洗和补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极其考验修复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绘画功力。


  早期唐卡除了被各大博物馆收藏,也有很多收藏于私人之手。有一幅绘于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的噶当派早期上师唐卡,其中除了有释迦牟尼佛和各种护法、本尊形象外,另有十二位上师形象占据了唐卡的主要空间,他们两两之间相互对坐,暗示着师承关系,并且在每一位上师画像下面都绘制有墨书题名,表明这十二位上师在历史上都真有其人。从装扮上看,他们有的是译师,有的是教派领袖,有的是大寺主,有的是大修行者。一个比较有趣的地方是,通常的上师题材唐卡中,画面布局一般呈现单尊像、双师对坐像、三人组合像以及千佛式这四种方式,像这种十二位上师分三层在主尊位置上平行排列的布局并不多见。而且画面中出现了一位非常明确的女性上师的形象,她的穿着佩戴以及衣着配饰与其他的男性上师完全不同。她身着花袍,衣袍覆盖了全部身体,戴头巾,留长发,头发上点缀有西藏典型风格的珠子配饰,耳朵上戴有女性特有的大耳环,脖子上戴着一颗绿色的大松石珠子。结合题名推测,这位女性上师很有可能是一位在西藏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空行母——玛吉拉准。

  玛吉拉准是印度大成就者帕当巴桑结的再传弟子,自幼得道,并且在男性主导的密教修法中自成一系,即“女性的觉域派”。玛吉拉准和她的弟子们经常半夜去山上受苦,念经、修持,据说她曾经过108座泉水和葬场修法,这些故事被后人绘成唐卡加以宣传。如布达拉宫中就藏有一幅长86厘米、宽56厘米的清代布画唐卡玛吉拉准像,将她画在荒山野林及鲜花盛开之处。


经验丰富的修复师能将原本残破不堪的唐卡一洗颓颜,重焕异彩,也大大提升原有唐卡的价值。


  在玛吉拉准的影响下,藏传佛教产生了女活佛制度,这是继男活佛之后产生的又一伟大创举,也为空行母题材从神话向世俗的敞开提供了凭借。第一世女活佛名叫杰增•却吉卓美,法名多杰帕姆(即金刚亥母),她于1439年创建了著名的桑顶寺,从此该寺成为历代多杰帕姆女活佛的驻锡地,其传承至今未绝,已至第十二世。特殊的藏族文化,将女性的崇高、柔美重新赋予含义并演绎在唐卡上,这也让人们能在画面上寻觅到一缕不一样的女性感染力。这种敬畏同喜欢是两个概念,根基于西藏的特殊文化土壤。空行母就像是雪域藏地的守护者,庇佑着芸芸信众。不过,于今人的审美眼光看来,古代唐卡空行母创作的形式和内容虽然似乎变化不大,却已然悄然间将崇高信念与艺术体悟融合到一个精妙的境界,将藏人的生活情感幻化成一种理想世界的艺术。从这个角度出发,反倒成就了其另一番美名。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751

主题

1323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616
板凳
发表于 2016-1-23 11:04:19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简介:
编号1505-016,主尊:嘎哧十八罗汉,尺寸:90-59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255
地板
发表于 2016-1-23 11:07:39 | 只看该作者
《唐卡艺术与矿物颜料暨根秋江村大师作品展》

2015年10月23日,《梵境五彩石为墨,虔心一抹砂化云——唐卡艺术与矿物颜料暨根秋江村大师作品展》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开幕。

展览开幕式现场
中国地质博物馆贾跃明馆长致辞,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博物馆工作,喜爱、赏识唐卡艺术的各界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对根秋江村大师的艺术创作表示敬意!并介绍中国地质博物馆是由中国人自己创建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建馆百年来,以典藏、展示自然精华,传播、普及地球知识,研究、探索科学奥秘为神圣职责,我们国家的田野考古、人类学、中新生代地层学、宝石学等皆发端于此。而唐卡艺术和矿物颜料应用也有着悠久历史,在藏传佛教和绘画发展中占有极其独特的崇高地位,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贾馆长表示,通过这个展览将有助于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和认识矿物颜料,更深入地熟悉和欣赏唐卡艺术,从而更有利于唐卡艺术从佛殿和庙堂走入民间,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广大公众喜爱和收藏的尚品。开幕现场根秋江村大师向中国地质博物馆捐赠唐卡《绿度母》,中国地质博物馆向其颁发了收藏证书。

本次展览由中国地质博物馆主办,中国唐卡艺术网和吉祥唐卡画院协办,展览分为基础篇、文化篇、艺术篇、科学篇、收藏篇等五个篇章,展出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珍藏的数十类不同颜色的颜料矿物标本,还有吉祥唐卡画院收藏的三十幅现代矿物颜料唐卡,以及十五幅珍贵的古代唐卡。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色泽艳丽明亮.是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通过此次展览,观众不但可以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的珍贵的五彩缤纷的矿物晶体,而且还可以亲身感悟彩色矿物宝石所绘唐卡的精美奇绝。

根秋江村七十年代初出生于素有西藏唐卡绘画之乡美誉的昌都贡觉县,在长年的学习和时间中,成为了一名精通藏区三大画派的绘画大师,带领徒弟们创作出了高水平的《释迦摩尼佛和十八罗汉》、《佛本生故事图》、《释迦牟尼佛八大弟子》、《救八难度母》等大型组图唐卡,此次展览结束后,中国地质博物馆将永久收藏其创作的绿度母画作。

本次展览位于中国地质博物馆四层,展期将持续到2015年11月15日,建议观众乘坐地铁四号线前往参观,西四站下车,D口即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6-2 16:02 , Processed in 0.08502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