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国《金融时报》: 中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复制链接]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8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28 18:1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千世界 于 2019-7-28 19:45 编辑

邹至庄: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制定执行有何不同?关于制定货币政策的方法,经济学界有两派不同的意见。这两派被称为”规律派“与“酌处权派”。


2019年7月29日 02:29 经济学家 邹至庄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可分两种,也就是财政政策政策与货币政策。施行财政政策的工具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施行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控制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和银行贷款的利率。中美两国政府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与方法不同。本文比较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在中国,国务院利用控制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来执行财政政策,国务院附属的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利用制定货币供应数量和利率来施行货币政策。在美国,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则由总统建议美国国会,但是需要美国的议会通过才能执行。美国的货币供应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决定。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总裁是由美国总统委任。但是一经委任以后,联邦储备银行的总裁是独立的。他主持联邦储备委员会。该委员会能够决定美国的货币政策,不受美国总统的控制。


中国施行货币政策的机构是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属于国务院, 由国务院控制。美国施行货币政策的机构是联邦储备银行。它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不受美国总统控制。中国施行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货币供应量和银行贷款的利率,是由人民银行决定。在中国人民银行是属于国务院。中国的总理有权控制中国人民银行。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是独立的,不受美国总统的控制。美国制定一个独立联邦储备银行的原因是不让美国总统在每4年一次竞选以前利用货币政策把国家的货币供应增加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对一般民众有利。因此是对现任总统的竞选有利。因为一般来说,当经济情况良好时,美国人民的倾向是选现任的总统。让美国总统控制货币供应,便会让美国总统控制他能够当选的机会。


关于制定货币政策的方法,经济学界有两派不同的意见。这两派被称为”规律派“与“酌处权派”。用英语来说,就是“rule” 与“discretion”。第一派主张用规律来决定货币政策。第二派主张用酌处权(酌情处理的权力)来决定货币政策。第一派主张用的规律包括把货币供应量每年增加的百份比固定下来。第二派主张让货币每年增加的数量,由国家的金融机构决定。中国的金融机构是人民银行。美国的金融机构是联邦储备银行。我的老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主张用规律派的创始人。他主张用规律的原因在于,他认为决定货币政策的政府官员没有能力决定适当的货币数量。据我的了解,中国人民银行在决定货币供应的时,是利用它的酌处权来决定的。我还记得在1960年代弗里德曼教授访问台湾。台湾中央银行的俞国华总裁欢迎他。向他请教如何决定台湾的货币数量。弗里德曼教授的回答是把台湾的货币数量每年增加若干百分比。这便是说,不用俞国华和台湾中央银行的职员观察当前的宏观经济情况来决定。台湾也不需要用一位像俞国华的人当中央银行的总裁。谁都可以担任台湾中央银行的总裁。这位总裁只要根据一个规律,像把货币供应量每年增加3%的规律,来决定台湾的货币每年应当增加的数量。


美国的经济在1930年代初期发生了大萧条的现象。美国政府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领导之下,决定利用财政政策把政府的支出增加来解决大不景气的问题。但是政策的功效不大。到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以致美国经济的总需求增加。总需求的增加把美国不景气的问题解决了。中国在1930年代没有发生大萧条的现像,用不着采用宏观经济政策来解决大不景气的问题。民国政府施行货币政策发生大错误是发生在194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国政府的权力因战争的缘故减少了。以致于,政府的税收不足以应付支出。政府便用印发大量货币来增加收入,结果引起十分严重的通货膨胀。当时笔者还在广州居住,生活受到严重通货膨胀的影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7-5 17:14 , Processed in 0.15684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