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夺标的个人空间 https://hanshan.info/?12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上帝的温暖祝福:欧洲往事(图文)

已有 541 次阅读2015-6-12 07:30 |系统分类:科学普及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邢春燕


       几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通过挖掘古代定居点,检测古代居民遗留下来的物件,研究和重塑欧洲的早期历史。最近,研究人员找到比锅碗器具、战车和剑更令人信服的证据:DNA。
       6月10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由两组科学家(哥本哈根大学研究组和哈佛大学研究组)分头开展的大型研究。研究人员从西班牙、俄罗斯等国找到的170具骸骨中提取出DNA,通过分析确定了古代欧洲人的DNA所属年代,认为现代欧洲人的祖先有三大来源,他们分别在不同历史阶段迁移至欧洲。
现代欧洲人来自三大高度分化的古人类群
       第一类是大约4.5万年前迁移到欧洲的土著狩猎采集者,第二类是大约8000年前来到欧洲的近东农民,而第三类是大约4500年前来自俄罗斯西部的草原游牧族“颜那亚人”(The Yamnaya)。研究人员还称,颜那亚语是目前欧洲许多国家语言的起源。
在俄罗斯萨马拉发现的颜那亚头骨,呈现黄褐色。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考古学家罗恩•平哈西(Ron Pinhasi)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他表示研究带来了颠覆性结果。
       据悉,两个研究小组独立工作,分别研究不同的骸骨,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析DNA。哈佛大学研究小组收集了69具8000年前古人类遗骸上的DNA,编目的基因达40万个。哥本哈根研究小组收集了101具3400年前的人类遗骸,并完成了所有基因组的测序工作。
       随后,两组科研人员将新测序的DNA与其他古欧洲人、古亚洲人及现代人类的基因进行比对。他们发现,9000年以前的古欧洲被狩猎采集者所主宰。9000至7000年前,欧洲部分地区居民的基因档案突然发生改变,增加了近东地区人口的基因。很早以前考古学家就知道,这段时间,土耳其的农耕方式传播到欧洲。但是最新证据显示,随着农耕技术一同进入欧洲的还有近东农民。不过,狩猎采集者也没有就此消失,他们设法在欧洲农业社会中挣扎生存。
       “这是一段很神奇的文化进程,”哈佛医学院的遗传学家、哈佛大学研究组组长大卫•赖希(David Reich)说,“遗传学上完全不同的欧洲人和亚洲人竟然肩并肩生活了数千年。”
       研究人员还发现,7000至5000年前,狩猎采集者的基因开始出现在近东农民的DNA中。”“这是文化障碍的一次突破,他们联姻了。”赖希博士说。
       大约4500年前,欧洲基因拼图的最后一块终于就位。一种新型DNA进入欧洲,这种DNA在现在的欧洲仍然非常常见,特别在中欧和北欧。科研人员发现,最接近这种DNA的族群是俄罗斯和乌克兰西部的颜那亚人。
在俄罗斯萨马拉发现的一副疑似颜那亚男性骸骨。
       一直以来,考古学家对颜那亚人十分着迷,5300至4600年前,颜那亚人在俄罗斯和乌克兰西部草原上留下了大量古器物。颜那亚人用马管理成群的绵羊,马车上装满食物和水在草原上追随羊群奔跑。正是这种非常成功的生活方式,让颜那亚人为先辈建造了巨大的坟冢,在其中埋入珠宝、武器,甚至是整个战车。
       纽约哈特维克学院的考古学家大卫•安东尼(David W. Anthony)参加了哈佛研究小组,他表示,颜那亚人很可能是以和平的方式向西扩张并进入欧洲,“并不像匈奴王阿提拉那样横行欧洲,杀光了所有人。”安东尼认为,颜那亚人刚进入欧洲时,与原著民格格不入,但是渐渐地这种文化壁垒被消解。
       哥本哈根小组的研究显示,颜那亚人并非仅仅向西扩张至欧洲。科学家找到具有4700年历史、来自南西伯利亚阿凡纳羡沃文化的骸骨,从中提取和检测了DNA,发现他们继承了颜那亚人的遗传因素。
       颜那亚人的扩张版图竟然长达4000英里,安东尼对此十分惊讶,“想破脑袋也无法找到合理的解释。”
研究未能解决印欧语起源问题
       两组研究人员对于语言是如何在欧洲和亚洲之间流传存在争议。大多数欧洲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南亚和中亚的语言也属于印欧语系。
       几十年来,语言学家对印欧语如何进入欧洲争论不休。一些人认为,土耳其土著农民将印欧语带到欧洲。也有人认为,印欧语来自数千年后的俄罗斯大草原。
在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附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骸骨。
       哥本哈根大学演化生物学家艾斯克•威勒斯雷夫(Eske Willerslev)主导了哥本哈根小组的研究。他说,这项最新的遗传研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研究结果符合“颜那亚人从草原将印欧语带到欧洲”的说法。
       威勒斯雷夫说,颜那亚人的东扩也支持这个观点。据古代沙漠城镇中发现的1200年前手稿记载,中国西部的吐火罗人也曾说印欧语,语言学家一直对此感到困惑。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吐火罗人的祖先就是向东扩张的颜那亚人。“我们只能说,颜那亚人的扩张正好与印欧语的地理分布契合,”威勒斯雷夫说。
       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语言学家保罗•夏格迪(Paul Heggarty)说,这项最新研究很重要,但是对于解决印欧语起源的争议作用很有限。
       夏格迪指出,研究表明颜那亚人在大约4500年前到达中欧。但是,欧洲最古老的书写证据表明,属于印欧语系的希腊语形成于3500年前。那时候,希腊语和南欧其他印欧语(如拉丁语)已经有显著的不同。如果印欧语起源于颜那亚语,那么颜那亚人在4500年前将其传播到中欧之后,应该迅速就传播到了南欧,那么希腊语和南欧印欧语的差异应该没有这么大。
       夏格迪猜测,是第二次移民潮带来的近东农民将印欧语带到欧洲。几千年后,颜那亚人再次将这种语言带到中欧。不过他认为,印欧语的具体起源还需要寻找更多的古代DNA证据。“如果科学家发现4500年前的希腊人身体里同样有颜那亚人的DNA,或许能更有力地证明印欧语来自俄罗斯大草原。”

Vamei


中世纪暖期带来繁荣
       公元410年,罗马城被来自莱茵河东岸的日耳曼蛮族在严寒中攻陷。与此同时,帝国的各个行省早已被日耳曼人冲击得七零八乱:法兰克人横行高卢,萨克森人盘踞不列颠,汪达尔人肆虐北非。
       
日耳曼入侵
       正当欧洲百废待兴之时,神秘的自然伸出了援助之手——曾经驱赶日耳曼人入侵罗马的严寒气候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持续四百年的暖期。尽管平均气温只上升了一摄氏度左右,但夏季时间被大大延长,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冬季变得温和而短暂,不再那么难熬。温暖的气候把原本荒凉的西北欧改造成优质的农场。英格兰开始种植葡萄,与法国葡萄酒争夺市场。阴冷的黑森林旁培育起大麦,农民一直开荒到了数百米高的山腰上。
       
中世纪暖期 (MWP)
       当然,中世纪并非天堂。普通人的生活依然困苦,总是衣不蔽体,忍饥挨饿,平均寿命不到三十岁,就连尊贵的国王,也会因为一次划伤而感染死亡。但暖期多多少少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即使洪水、干旱、严寒还会发生,但连续的灾年并不常见。人们总能通过前一年的储备,撑过偶发的天灾。在农业盈余的支持下,西欧人口恢复,经济也日渐繁荣。最早归化基督教的法兰克人建立了庞大帝国,从北海延伸到巴伐利亚,查理曼大帝成了大半个欧洲的主人。
       西欧并不是唯一经历暖期的地方,中欧和东欧的气温上升更为明显。斯拉夫人从游牧转为农耕,在东欧平原上种植谷物。西迁的日耳曼人也返回易北河东岸,与斯拉夫人争抢耕地。
       就连遥远的东亚,也同时经历隋唐暖期。中原因此连年丰收。军队有了足够的供给,终于能深入草原打败对手。唐帝国把势力拓展到了北疆和西域,还成为吐蕃、东瀛、越南共奉的宗主。皇帝饮宴,宠妃歌舞,诗人慷慨吟诵,构成了中国人至今难忘的盛世回忆。     
糟糕的好天气:维京人侵扰欧洲大陆
       但好天气并不总是好消息。
       天气转暖,喀尔巴阡盆地的马扎尔人也不安分起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盆地的草原已经不足以养活马扎尔人的人口。他们惦记上了生产恢复的西欧,仗着轻装骑射,如一阵旋风把周边劫了个遍。喀尔巴阡盆地邻近百里的地方成了没有人烟的禁地。但世界这么大,马扎尔人也想出去看看,他们组成骑兵小队,在欧洲各地打劫,最远甚至到了法国的普罗旺斯。每个骑兵都带着四五匹马,能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连续行进一星期。马鞍下藏着的腌制生肉,能在一天的颠簸挤压下,成为可口的晚餐。带兵赶来的西欧国王,无一例外被马扎尔人的迂回骚扰打得大败。
       
马扎尔骑兵
       觊觎欧洲大陆的,还有维京人。他们居住在遥远而寒冷的北欧,被西欧人轻蔑地称为“北方人”。随着中世纪暖期到来,冰雪连天的北欧居然也可以农耕。森林猎手变成了田地里的农民,解冻的土壤上长出了庄稼。但北欧的土地毕竟贫瘠,每平方公里只能养活一个人,可开发的农田到了极限,维京人也从陆地转向更加辽阔的海洋。海水温热,吸引了鲱鱼来到近海。维京人大量捕捞鲱鱼,再用盐腌制成鱼干,销往欧洲。由于产量大,价格便宜,鲱鱼成为穷人也负担得起的少数肉类之一。尽管鲱鱼肉质算不上鲜美,但它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欧洲人的蛋白质摄入量。
       维京人还追逐着深海鱼群,前往大西洋深处。维京船是木制的平底船,不能承受剧烈的风浪,也害怕与任何浮冰碰撞。中世纪暖期为维京船只远航创造了条件,北大西洋的浮冰融化,缩回北极圈,而西风带也相对温和。维京人在大西洋深处捕捞海鱼,还顺带发现了冰岛、格陵兰岛、拉布拉多,成为最早到达美洲大陆的欧洲人。温暖的气候允许这些苦寒地带进行小规模耕作,维京人沿着航线建立殖民点,把捕获的鱼、海豹、兽皮乃至一只活的北极熊都送回欧洲。
       而闲暇时,维京人又化身为海盗。他们在欧洲沿海神出鬼没,袭击防御薄弱的修道院和城堡。维京人凭借洗劫和杀戮建立威名,以至于欧洲人谣传他们戴着牛角头盔,骑着喷火的巨龙来袭。但真实的历史上,维京人的武器很普通,只是些常见的盾牌、斧头和长矛,连剑都很少用,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大西洋练就的航海技术。在劫掠前,维京人就利用海上巡逻,找到目标的弱点。在劫掠中,维京船随时能凭机动性迅速撤出,可以丝毫不受损伤。吃水浅的维京船甚至可以驶入内河,让海岸防御变成虚设。
       
维京船
       最终这些北欧海盗不但控制了北海、地中海和黑海,还借着内河深入到大陆。欧陆上的王国对维京人防不胜防,头痛无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干脆向维京人求和,把法国西北的诺曼底割让出去。维京人在地中海建立了西西里王国,把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也包含在内。而另一支维京人则顺着第聂伯河逆流而上,建立了基辅罗斯,成为斯拉夫人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当然,维京人最喜欢骚扰的,还是家门口的不列颠。这里的海岸线漫长而曲折,正适合海盗们发挥威力。“征服者”威廉引领了维京入侵的高潮,这位来自诺曼底的维京后裔征服了整个英格兰,他所创建的英伦王室,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维京人入侵
上帝的祝福:暖期巅峰
       到了公元1000年,暖期还在持续,维京海盗却忽然销声匿迹。而神圣罗马帝国的奥托一世从全欧洲组织起一支重装骑兵,终于在奥古斯堡击败了马扎尔人,强迫他们从游牧生活定居下来,成为匈牙利王国。
       除了战场上的胜利,强盗消退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为了防御强盗,欧洲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防御工事。就连英格兰漫长的海岸线上,也接连点缀着城堡,让海盗们难以得手。城堡中都养着职业化的骑士,随时能集结成一支强大的武装。此消彼长之下,劫掠生意的边际成本升高,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随着骑士增多,欧洲封建制度也得到巩固。骑士一身行头价格不菲,必须靠一定的封地来供养。高等贵族通过授予封地,能获得骑士的效忠,从而建立自己的武装。在以“封地—效忠”交换为核心的封建体系下,土地成了最重要的筹码。
       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欧洲人大规模毁林,把森林和沼泽都变成农田,低地国家则想方设法围海造田,毁林彻底改变了西北欧的地貌,森林覆盖率从80%降到不足30%,盘踞中欧的黑森林也只留下微不足道的一小块儿。西北欧的农民还引进了轮犁,来深耕这里硬邦邦的土壤。欧洲的重心,逐渐从地中海沿岸,向西北欧转移。
       强盗的消退,让大批骑士失去了用武之地。这些骑士大老爷们每日宴饮娱乐,听游吟诗人歌颂骑士美德。他们在比武场上一决高下,但这并不是骑士们渴望的荣耀。当骑士们越来越焦躁不安时,教廷为骑士们想出了绝妙的去处——东方的耶路撒冷。此时这座基督圣城正被伊斯兰教徒占据。教皇宣布,基督徒如果在与异教徒的战斗中死去,那么他的罪即刻被赦免,灵魂升入天堂。于是闲得发慌的骑士们像打了鸡血,组成十字军,东征遥远的耶路撒冷。狂热如英王“狮心”理查,居然想要用抵押伦敦城来筹措东征的资金。
       
十字军东征
       农业富余和十字军需求共同刺激了贸易。沿着海陆商路,新的海港和城镇建立,比如一直留存到今天的布鲁日、吕贝克、慕尼黑。北德意志的贸易城市组成汉萨同盟,与皇帝和公爵争夺利益。传统城镇的人口也大幅增长,伦敦聚集了8万到10万人口,巴黎甚至更多。
       农作物从周边农村运入城镇,商品在市场快速交易。作坊的工匠忙于制造铁器,从农具到武器一应俱全。理发匠也有忙不完的生意。市民捐款修建起宏大的哥特式教堂,巴黎圣母院巨大的玫瑰窗炫耀着这座城市的财富。国王们竞赛式地赞助大学和修道院。不事劳作的神父们热情地翻译着来自阿拉伯的各类著作。造纸、指南针、望远镜、风车、阿拉伯数字纷纷出现,科技的进步超过了过去一千年的总和。
       
巴黎圣母院
       在繁荣的巅峰,人们享受着上帝的无尽祝福。
       但暖期在14世纪结束。五月霜降频繁发生,寒冬重新被拉长。鲱鱼远离了海岸,渔业陷入萧条。1315年的夏季洪水和冬季严寒带来了一场持续三年的大饥荒。肉食和美酒甚至从贵族的餐桌上消失。英王想要从法国进口谷物,却发现对方同样颗粒无收。农民们忍饥挨饿,市民的粮食来源更加紧张。城镇人口死亡了10%到25%。由于缺乏劳动力,许多哥特大教堂也被迫停工。饥饿降低了人的抵抗力,为黑死病准备好舞台。无论教士们如何祈祷,天气都没有好转。人们质疑教会,怀疑是教廷的腐败触怒了上帝。
       严寒中,一场变革即将到来。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5 09:50 , Processed in 0.0424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