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门清自摸的个人空间 https://hanshan.info/?34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台湾是不是中国 一道题目考倒学生也考倒台湾

已有 991 次阅读2018-6-18 08:58 |系统分类:台海两岸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多维新闻/新闻/台湾/正文

台湾是不是中国 一道题目考倒学生也考倒台湾

2018-06-16 23:44:53


一道台湾中学历史科考题,近日在脸书(Facebook)等社群网站流传,由于题目涉及台湾敏感的“国家认同”,引起争议与讨论。题目是这样问的:“已知国家Republic of Philippines的简称为The Philippines;而Republic of Turkey简称Turkey;还有Republic of India简称为India。问我国Republic of China简称为何?”而学生必须从以下四个选项选出一个答案:“(A) China (B) Taiwan (C) R.O.C. (D) Chinese Taipei”。

台湾中学历史科考题,涉及敏感认同与定位问题,在台湾互联网上引起热议(图源:“独漏新闻”Facebook专页)


发文者并未说明出题教师的标准答案为何,网友之间意见纷歧,“一个题目,各自表述”,四个选项都有人支持,也有网友认为答案应该是“以上皆是”。大部分网友的立场可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依照国际法与台湾现行的《中华民国宪法》,(A) China与(C) R.O.C.都对;另一派则认为,这题明显是出题者在“反串”或是“反讽”,企图让学生体会台湾等同于中国的“荒谬性”。事实上,这样的考题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与引导性,并不会出现在台湾官方的升学考试之中。

先不论这道考题的标准答案究竟为何者,但四个选项正好突显出当代台湾的认同困境。若把台湾的认同划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为“中国”,第二象限为“台湾”,第三象项为“华独”或是“独台”,第四象限则是维持现状或无可奈何派,接受台湾在现实妥协之下,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参与国际活动。这四个象限各有认同者,差别只在于比例多寡。

台湾的认同问题有其历史原因,既有日本殖民遗留下来的影子,也有国共内战延续的元素。“解严”与“民主化”之后,蓝绿为了争夺执政大权,认同问题就成为双方高度操弄的战场,长年以来“统独”一直被镶嵌进“蓝绿”的二元结构之中。问题在于,台湾独立是部分政党、政治人物与民众的主观愿望,但是2005年时任台湾总统的陈水扁就说了大实话:要将国号改为“台湾共和国”,“不能骗自己也不能骗别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既然台湾独立在现实上走不通,那么“中华民国”名义的实质内涵,只得任由蓝绿政治人物为了争取特定群众而不断改变,从而导致了“中华民国四段论”的出现:“中华民国在大陆,中华民国到台湾,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民国是台湾”。

此“四段论”无疑是两岸关系的重大变数之一,台湾政府将自身定位踩着哪一段,都影响着中国大陆的对台态度。当两岸政治与经济实力差距拉大之后,台湾已经没有太大的空间继续在政治定位问题上打转,就像2016年蔡英文的就职演说,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台湾法理定位,随即被北京评为“未完成的答卷”。尤其在两岸大环境改变之下,中国大陆对台湾的经济拉力以及政治影响力与日俱增,传统的蓝绿格局,已经逐步转变为红绿对决,台湾这份“未完成的答卷”的最终完成之日几乎进入了倒数计时的阶段。

已故的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提醒台湾,两岸在经济整合与互相依赖关系上将更为紧密(图源:Reuters)


尽管台湾民众主体意识愈趋强烈,但民众的认同,相当程度上仍会受台湾政府的立场所左右。台湾必须赶紧挣脱出认同的泥淖,尤其是培养青年宏观的视野,以及辨清现实与国际局势的能力。类似这一道政治引导式的中学考题,无论出题者是真心诚意打算为学生建立认同意识,还是刻意在教育现场夹带个人政治意识形态,都不是当前台湾面因应挑战的当务之急。

已故的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李光耀观天下》一书中指出,两岸不断发展的互相依赖关系将会使台湾无法实现“独立”,逐步和不可阻挡的经济整合将把这两岸社会连接在一起。因此李光耀批评,李登辉任内强调台湾脱离中国,“只能使台湾人在重新统一的实际发生时更加痛苦”。李光耀以政治领袖的高度,以及局外人的角度为台湾提出了忠告,值得台湾社会在争论认同立场之余加以省思。


撰写:伍逸豪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9-13 06:06 , Processed in 0.0391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