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之全蚀:让我们认识那名天才美少年诗人

[复制链接]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418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18:1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华盛顿人 于 2015-12-4 18:15 编辑

微憂 发布于: 2014-06-20 21:55


这是法国印象派诗人代表魏尔伦和兰波两人因诗歌相识相知相恋,魏尔伦甚至为了兰波而抛弃妻子,两人流浪到伦敦去的故事。

跟所有恋情一样,恋爱是bittersweet的,总是苦中带甜。搁到俩诗人去,那感情就更为激烈动人了,各种暴力、闹事、血腥,当然,还有爱。

他们的爱,在我看来,就像兰波说的,一个年轻女子的能给魏尔伦带来的不过只有性而已,言下之意自然自己能给予的更多,比如智慧、灵感。

并不是在性的基础上相爱的。

是更精神上的,柏拉图式的相互吸引。

但魏尔伦却不承认。他坚决选择的是兰波的身体,却不选择爱他的灵魂。
他的说辞:爱灵魂没有爱肉体重要,灵魂不灭,有足够时间去爱,但躯体会腐烂。

魏尔伦是懦弱的,没有做出抉择的能力。他就像被河流冲着向前的小舟,兰波这条年轻、充满活力的急流,终将奔向大海,到达海天相映的地方,那就是兰波找到的永恒。

电影无法把这段传奇般的人儿和传奇的感情拍得震慑人心,仿佛只是执行任务般地叙述了这段对于诗人兰波而言,也许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的日子。但我依然不可救药地迷上了兰波,也不知道是喜欢莱昂纳多饰演的那个风流不羁、拥有那双忧郁又叛逆的蓝色瞳孔的少年兰波,还是仅仅是被兰波自带的天才、美少年、神经病、悲剧属性的诗人所吸引。


兰波被喻为“脚上长风的孩子”,他的一生总是在离家出走,不断行走在寻找自由的路上,自由对他而言究竟是什么?不要一成不变的生活!不要愚昧无知的乡亲!不要摇摆不定的爱情!要自由!要永恒!要不断前进。

“生活在别处”大概就是他一生的使命,从沙勒维尔,到巴黎,到布鲁塞尔,到伦敦,后来去了非洲,兰波究竟为何而流浪。
也许他命当如此,“生活不过是每个人都要扮演的滑稽戏。”他的诗如此说道。

许多人惋惜兰波在19岁之后封笔的事情。作为凡人,总是急不可耐地想要感受神迹,那种陌生的、不寻常的、远离日常生活的、不食烟火的、不属于这世界的事物。但诗歌对于兰波而言,不过是他曾以为可用来征服世界、改变世界的一种武器,他的天赋他自己决定。在他死后的几十年,他的诗歌终于被人重视,完全改变了现代诗的形式。

悲剧总是容易让人沉迷其中,像童话故事那样的完美结局只会让读者羡慕起故事中幸福的人们,在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时却看不到一丝希望。

在看完兰波传后,我修改我的看法,他的一生并不是一个悲剧。他获得了所有想要的事情,什么说走就走的旅行,他做到了,什么奋不顾身的爱情,他体验过,什么留香后世的作品,他也拥有。

阿尔蒂尔·兰波死于1891年11月,享年37岁。

至少他找到永恒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1-22 18:19 , Processed in 0.08860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