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像鲁迅雕刻那样雕刻——读鲁迅《彷徨》

[复制链接]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41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8:2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布时间:2013-05-25 09:32:41

《彷徨》是一本小说集,小说的精髓全在刻画人物,一笔一句间最能体现一个作家的文字功力,如果说二三流作家还能靠散文的意向模糊做个掩饰,用华丽辞藻,押韵排比装点门面,用神话传说,蚩尤洪荒垫高基调,用“这般”“便是”“好极”之类半古半白的字句攀附风雅,倾力打造出一篇空灵唯美文艺小品文,还能让人觉得霓裳纷飞如饮甘露,那叫他来写写小说我相信绝对捉襟见肘,小说不到一定层次不要去写,观察不到语言不到不要去写,写了等于自取其辱,把功力不足火候不到暴露无遗。
读《彷徨》的时候,给我最大震撼的,就是鲁迅犀利敏锐的观察,精准凝练的语言。
先说观察,举《肥皂》中的一个例子
“不多久,那惟一的盆景万年青的阔叶又已消失在昏暗中,破絮一般的白云间闪出星点,黑夜就从此开头。四铭当这时候,便也不由的感奋起来,仿佛就要大有所为,与周围的坏学生以及恶社会宣战。他意气渐渐勇猛,脚步愈跨愈大,布鞋底声也愈走愈响,吓得早已睡在笼子里的母鸡和小鸡也都唧唧足足的叫起来了。”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段,非常喜欢的安插在文中这一位置的这一段,对于情节的排布这个位置问题等一下再说,先说这段文字的本身,《肥皂》这篇主要刻画了四铭这样一个封建卫道士形象,剖析四铭这个人物,会让人想起弗洛伊德心理学,即性欲是人的心理动力之源,对这个观点虽然我不算赞同,但用这种分析方法分析四铭到很贴切,四铭被调笑话勾起了欲望,竭力想摆脱,竭力想否定,但潜意识里却受着欲望的驱使,驱使他买了肥皂,回了家还忍不住和太太谈她,和孩子谈她,和朋友谈她,打着崇孝的名义反复的谈她,以舒缓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愤恨。总结四铭的心理,说的简单直白一点,就是,猥琐,但死不承认自己猥琐,而且反复强调自己的正义,强调给别人听,更强调给自己听,让自己从内心里相信自己是个正直的人,以驱赶掉那些不为自己所齿的欲望。
所以看这一段,试想一下,白天黑夜交替之际天地万物轮回变化,生生不息大气磅礴,仿佛风云变迁历史更迭就如同光影变幻一样发生在倏忽之间,四铭被这气氛烘托的眼前好似展开浩浩荡荡的一幅时代大画卷,从他与太太的对话中可知,他以勇于革新头脑超前的先锋人物自居,对时事国家命运的见解也是自以为犀利独到,所以这大画卷上也该有他四铭的一笔了!想到这里简直是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简直是要在时代的大道上大踏步向前,但结果,却吓找了一窝母鸡小鸡,这是何等辛辣的讽刺。
所以,想要刻画好一个人,首先要会看人,也就是会观察,要能透过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看到这个人的灵魂品性,用灵魂品性指导容貌的塑造,用心理活动驾驭表情的流转,人物才能跃然纸上。我们之所以成不了鲁迅,撇去语言不谈,看得首先就不深,脑中那个人是2D的,平面的,想想我们怎么写人,先写外貌再写行为,一次一个侧面,几个侧面拼下来,立在纸上的是一个棱柱,但鲁迅写人的时候,他脑中是已经有一个人活跃在那里的,3D的,立体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鲁迅的眼睛能在那个年代就做到如今高科技才能完成的视觉效果——裸眼3D,大仲马曾说他在写作时,常常觉得他笔下要描写的人物就坐在对面,他正在和他不断交谈,马克·吐温也说过,他从来不写书,他只是在一本书从他大脑里流淌出来时做他忠实的记录者,所以可见这些大文豪都是能裸眼3D的,才会如此英雄所见略同。
再看一个例子,也是选自《肥皂》:
“招儿带翻了饭碗了,菜汤流得小半桌。四铭尽量的睁大了细眼睛瞪着看得她要哭,这才收回眼光,伸筷自去夹那早先看中了的一个菜心去。可是菜心已经不见了,他左右一瞥,就发见学程刚刚夹着塞进他张得很大的嘴里去,他于是只好无聊的吃了一筷黄菜叶。
“学程,”他看着他的脸说,“那一句查出了没有?”
“那一句?——那还没有。”
“哼,你看,也没有学问,也不懂道理,单知道吃!学学那个孝女罢,做了乞丐,还是一味孝顺祖母,自己情愿饿肚子。但是你们这些学生那里知道这些,肆无忌惮,将来只好像那光棍……。”
这个“菜心事件”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情节,四铭作为一个封建遗老式的人物,思想里是有很多封建大家长制的东西的,所以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显示他权威的时刻,饭碗翻了他要瞪,菜被抢了他要怨,答不上来他要骂。而“早先看中了的”“左右一瞥”“长得很大的嘴”“无聊的”这几个词更是尤为精妙,在四铭心里,孩子是比自己低一个等级的,自己看中的东西,居然被下一个等级的人抢走了,哪怕是自己的孩子,哪怕只是一个菜心,都是让人不悦的。而且倘若学程的嘴没张那么大,吃的没那么开心,四铭心里也许也就不会那么不爽。所以本来估计已经忘了单词的事,但此处却是极好的借题发挥的材料,又能发泄抢了菜心的怨气,又能发泄欲求不满的压抑,这么一闹,终于,四铭太太忍不住爆发了。
这便是鲁迅式的犀利敏锐,烛照机微,针针见血。
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是观察积累素材,搜集整理资料,架构时间空间,最后进行创作,把脑中所想付诸笔端,观察的功夫做足了,把人研究透了,3D影像形成了,就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将这个3D影像编码,让它送达到读者的大脑里时,能最大程度的还原。解码的过程因人而异不受作者控制,但编码却是让作者尽情发挥的舞台,这个编码过程,就是语言。《彷徨》最让我惊叹不已顶礼膜拜的,就是鲁迅鬼斧神工的语言。
先举个两个《祝福》里的例子: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的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还可以表明她是一个活物。
这个“轮”用的无比精准,把它换做“转”就出不来这个味道。把“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换做“只有那眼睛间或四处张望”就更出不来这个味道。
柳妈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住她的眼。
“蹙缩得像一个核桃”这个比喻太传神了,想想核桃皮那个皱皱巴巴,沟沟壑壑的样子,那个黄黑黄黑的颜色,用它来比喻一个老太太打皱的笑脸真再合适不过了。还有那个“钉”,绝对比这个“盯”更显力度。
再举两个《肥皂》里的例子
只见四铭就在她面前耸肩屈背得狠命掏着布马褂底下的袍子的大襟后面的口袋。他好容易曲曲折折的汇出手来,手里就有一个小小的长方包。
四铭接来看时,知道是字典,但文字非常小,又是横行的。他眉头一皱,擎向窗口,细着眼睛,就学程所指的一行念过去。
这都是在如今文坛简直快绝迹的笔法,也许它带点儿方言的因素,但绝对比普通话系统里的用字到位的多。
再举一个《孤独者》里的例子
使人不耐的倒是他的有些来客,大抵是读过《沉沦》的罢,时常自命为“不幸的青年”或是“零余者”,螃蟹一般懒散而骄傲的堆在大椅子上,一面唉声叹气,一面皱着眉头吸烟。
懒散,是因为不思变革自甘堕落,骄傲,是因为自以为清高绝尘,堆,把自己往大椅子里一“堆”,是散漫颓唐,铺开的身体就像只大螃蟹。一句话一个形象就能这样浮现在眼前。
再举两个《长明灯》里的例子  
一个黄头发的女孩子又来冲上茶。阔亭便不再说话,立刻拿起茶来喝,浑身一抖,放下了,伸出舌尖来舐了一舐上嘴唇,揭去碗盖嘘嘘的吹着。
这个阔亭在吉光屯的地位是比较下的,因为文中有这一段“阔亭和方头以守护全屯的劳绩,不但第一次走进这一个不易瞻仰的客厅,并且还坐在老娃之下和四爷之上,而且还有茶喝”,所以此处这一段关于喝茶的描述看似无关紧要,实则无比重要,因为在这女孩子上来之前,阔亭说“那么,就糟了!”也就是正在热议着长明灯的事情,但女孩子一上茶,立刻不说话了,赶紧喝茶,这就非常鲜明的表明了阔亭的本义不是特来解决长明灯的事的,他是借着机会来邀功的,他是借着机会进代表身份地位的四爷家的客厅的,这杯茶在这里也就不仅仅是茶,它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四爷家的茶,本身肯定是好茶叶平日里喝不到不说,能坐在四爷家椅子上喝四爷家的好茶又能有几回呢,我得趁着机会赶紧喝几口。阔亭的心理大致就是如此,而倘若所谓“以豁达自居的青年人”都不过如此,那整个吉光屯的人怎样就可想而知了,所以鲁迅在《长明灯》里表露出对进化论改良论的质疑,流露出暴力革命的愿望。这一段对阔亭的描写,可谓四两拨千斤。
同理还有下面这句
“有!”阔亭恍然道,“有!进大门的西边那一间就空着,又只有一个小方窗,粗木直栅的,决计挖不开。好极了!”
老娃和方头也顿然都显了欢喜的神色,阔亭吐一口气,尖着嘴唇就喝茶。
为了装深沉睿智吐的那一口气,为了装深沉睿智默默不语的喝茶,邀功之态尽显无余,还有那个“尖”字,我当时看到这一段,特别倒了杯开水试了一下,嘴唇还真是尖的,但要换做“撮”,换做“嘘”,换做“撅”,就都出不来这个尖嘴猴腮的效果,实在精准。
所以这就是鲁迅的语言,一个字就能描绘你三四行都描绘不出来的神态,要把他一个字表达的感觉形容给别人听,就又得说上三四段,就像我现在做的这样。这是鲁迅古文字的功底的体现,作为一个从文言文过度到白话文承前启后的作家,这种底蕴是独一无二的,只属于那一代文人的,只属于鲁迅的。而且用字无比精准。精准到你换任何一个别的字都不行,鲁迅已经给你选好了最合适的那个。我以前借同学的笛安的小说看,当时力捧她的理由就是说她用字的精准,但读来读去似乎并没有捧得那么好,倒是读鲁迅的小说,我有极强烈的这种感觉。
说完精准再来说凝练,首先是《孤独者》里的这一句:
他沉默了,指间夹着烟卷,低了头,想着。灯火在微微地发抖。
还有《伤逝》里的两例:
她又带了窗外的半枯的槐树的新叶来,使我看见,还有挂在铁似的老干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白的藤花。
送她出门,照例是相离十多步远;照例是那鲇鱼须的老东西的脸又紧帖在脏的窗玻璃上了,连鼻尖都挤成一个小平面。
鲁迅一生的作品没有长的,连《阿Q正传》也不过算个中篇,能在短短几百字里讲清楚事儿,刻画好人,足见文字的干净利落直抵核心。在鲁迅的作品里,没有一个字是无用的,没有一句话是废话,你想删哪一句都不行,想再哪里塞一句也不行,比如这几句,灯火的发抖烘托气氛的沉重紧张,一房一房的紫藤花映衬人物的年轻蓬勃,脏玻璃暗讽心灵的污秽,小平面表现窥探欲的强烈,句句有用句句到位。鲁迅是很省字的作家,他写东西一次就用一句比喻,一个比喻点到了就不多啰嗦,不像很多二三流作家,倘若,好似,就像,宛如,仿佛,如若,反反复复的烘托,来来去去的造势,视觉疲劳之余精神内核也是干瘪的。
最后特别来说《示众》,我特别喜欢这一篇,我看书有个习惯,看到精辟的句子喜欢用笔划下来,看这一篇的时候我的笔就没停过,后来干脆不划了,因为再划就要把整篇都划下来了。真是句句传神。
看这四句:
但是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妈子却想乘机挤进来了,秃头怕失了位置,连忙站直,文字虽然还未读完,然而无可奈何,只得另看白背心的脸
长子弯了腰,要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赏识白背心的脸,但不知道为什么忽又站直了。于是他背后的人们又须竭力伸长了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
车夫一推,却正推在孩子上;孩子就扭转身去,向着圈外,嚷着要回去了。老妈子先也略略一跄踉,但便即站定,旋转孩子来使他正对白背心,一手指点着,说道:
“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
挟洋伞的长子也已经生气,斜下了一边的肩膊,皱眉疾视着肩后的死鲈鱼。大约从这么大的大嘴里呼出来的热气,原也不易招架的,而况又在盛夏。秃头正仰视那电杆上钉着的红牌上的四个白字,仿佛很觉得有趣。胖大汉和巡警都斜了眼研究着老妈子的钩刀般的鞋尖。
读这几段文字,我的感觉就像在看视频,而且不是实拍录像,是符号化的,象征化的,剪辑过的电影片段,绝妙至极。
有人说鲁迅是即曹雪芹之后真正的语言艺术大师,在这方面他对民族的贡献堪称无与伦比。大师就是用来学习的,所以我也尝试着学以致用,我向来比较反感饭店里大声喧哗的食客,席间有交谈是可以的,但理应把音量控制在本桌之内,倘若大吵大嚷起哄闹酒弄得全厅堂人都听得清楚,就很有失道德了。所以我试着模仿鲁迅刻画人物的笔触来描绘一下这一类人:
火锅在桌子中间沸腾,筷子雨点似的落,四五个胖的脖子打起褶子的头在雾气后面前仰后合叫叫嚷嚷,分不清是火锅腾起的热气还是蒸腾的汗汽,都直往挂着油汗亮晶晶的板寸头上升上去,带汤挂水的肉从锅里捞出来,往小碟里一塞,又酱汁淋漓的捅进深坑一样的黑洞洞的嘴里,很响的吧唧着。眼睛像是面团上用指甲抠出的小缝,笑弯成细黑的一牙,一手酒杯一手持筷,胳膊要在前面的空气寻什么东西似的挥甩着,唇齿间嚷着咕噜不清的句子,酒水汤汁顺着嘴角淌下来,手背一抹擦在桌布上,继续旁若无人的大演讲。
一共230个字,一不小心就写了这么多,凝练的功夫实在没修到,争取将来再练练能130个字解决问题,就像我用的题目那样,鲁迅写人不叫写人叫刻人,描画不叫描画叫雕绘,虽说不能望其项背与之比肩,但学其神韵得其仿佛却是可以力求的,所以今后写人状物都尽量要求自己少字少句,一步到位,像鲁迅雕刻那样雕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1-21 19:13 , Processed in 0.1035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