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开放金融市场的利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1 23:1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康人家 于 2019-11-11 23:12 编辑

  佩蒂斯:尽管对外开放中国金融市场可能会提振流动性和价格,但代价是削弱银行业稳定,导致中国更容易受到境外金融扰动的影响。



  2019年11月12日 10:30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 迈克尔•佩蒂斯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上周,全球最大股指供应商MSCI宣布,将提高中国在其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这只是近期一系列向境外投资组合资本开放中国金融市场举措的最新一例。然而,尽管这可能会提振中国国内流动性和价格,但代价是削弱银行业稳定,导致中国更容易受到境外金融扰动的影响。


  在这些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在今年9月宣布的,当时中国央行宣布,将取消限制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内地股票和债券的各种限制。根据《人民日报》次日的一篇文章,海外投资者将被允许不受限制地进入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


  早些时候,全球证券清算机构——欧洲清算银行(Euroclear)宣布,已与中国合作伙伴达成一份谅解备忘录,将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银行间市场的过程。该计划还将允许境外投资者把在华持有的人民币计价债券用作对其他地区敞口的抵押品。


  通过让外资更容易参与中国金融市场,这些措施和其他一些措施(包括中国国务院提议取消针对外资银行、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各种限制)可能会给中国带来至少三个好处。


  首先,它们可能有助于稳定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假如不断升温的贸易紧张、飙升的国内债务以及对货币贬值的担忧促使恐慌的中国投资者逃离中国的话。


  其次,如果外资流入扩大私营部门企业可获得的资金来源,这些措施可能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而这些增长不那么依赖近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公共部门过度投资。


  最后,外资流入可以帮助改革中国非常不健康的国内银行体系。


  实际上,多年来一直有传言称,在经历了10多年失败的改革之后,一些监管者相信,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本身将有助于倒逼金融业的必要改革。人们的期待是,向强大的外资开放不稳定的中国金融市场,将迫使中国领导层加快银行业改革。


  但这是一种修复不稳定银行体系的非常危险的方法。尽管存在债务飙升、资产负债表具有投机性、且时不时发生流动性冲击的现实,但直到现在为止,中国遭遇金融危机或银行业恐慌的可能性一直不大。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和银行业恐慌是资产负债表事件。当流动性冲击迫使负债与资产严重不匹配的银行体系的融资断裂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


  理论上,中国银行体系似乎非常容易受到这种失灵的影响,但实际上,只要中国金融市场基本封闭且监管机构拥有强大权力,金融危机就不太可能爆发。中国监管机构可以人为重组债务,实际上消除本来看似危险的资产/负债错配。我们从今年夏季中国监管机构对包商银行(Baoshang Bank)、锦州银行(Bank of Jinzhou)和恒丰银行(Heng Feng Bank)实施的干预就能看出这点,当时规模较大且资本充足的金融机构被迫吸纳这些银行的亏损并延展其债务。


  然而,一旦中国向国际资本流动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以这种方式保持稳定将变得困难得多。中国要求北京一家大型银行向锦州银行注资并接管其业务以保护中国投资者是一回事。控制或保护境外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则完全是另一回事。更糟糕的是,很大一部分境外资本将具有高度投机性,且容易受到投资“时尚”的影响。


  只要外资在中国所占比例不大,这些新措施可能会暂时提振流动性和价格。但如果境外投资者成为中国股市和债市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将不可避免地加剧中国的金融脆弱性。


  在北京方面整合和清理国内银行、加强国内金融体系以及(最重要的)实施放贷纪律之前,向境外投资组合资本流入开放金融市场,将削弱迄今保护中国、使其免受不稳定银行体系所带来影响的机制。


  本文作者是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担任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Carnegie-Tsinghua Center)高级研究员


  译者/梁艳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0-19 13:57 , Processed in 0.09738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