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华盛顿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南访梅|从吴湖帆“梅景书屋图”看历代文人赏梅、写梅

[复制链接]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80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12:37:31 | 只看该作者
同为南宋画梅之作的且有林椿的《梅竹寒禽图》纨扇页,画面绘竹叶残雪,横斜红梅二枝,一枝梅花,一枝立寒莺刷羽。

林椿画梅受其老师赵昌影响,相比较赵昌笔下富丽大气的《朝岁图》(现藏于台北故宫),不过取其局部。宋代院体画中似极少纯粹画梅的画作,以赵昌的《朝岁图》而言,画中梅花繁花满枝,背景则是纯粹的宝蓝色,极具装饰性,此外,尚有山茶、水仙、湖石等。

梅景书屋所藏历代画梅圣手中,宋代杨无咎外甥汤叔雅《梅花双雀图》也是名作,可惜早已流散民间。

至于元代画梅圣手王冕,既有清疏简淡之梅,又创画梅千丛万簇法,尽皆风神绰约,惜梅景书屋似无收藏,王冕《墨梅图》 有一题诗极有名:“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此画藏故宫,简洁如常的语言确实道出梅花的高洁。庞虚斋所藏的一幅王冕《墨梅图轴》则藏上博,画众多梅枝倒挂,缀满梅朵,真有一种烂漫之境,此画读过多遍,上有题诗五首,其一有“明洁众所忌,难与群芳时,贞贞岁寒心,惟有天地知”。另一是:“城市山林不可居,故人消息近何如,年来懒作江湖梦,门掩梅花便读书。”尤其喜欢,似乎更适于自己当下的心境。

梅景书屋所藏明代画梅作品尚有仇英《访梅图》(集于明四家集锦图卷)与陈老莲画梅之作,不过相比较而言,并非画梅的名品。

梅景书屋所藏的另一画梅册页——明末清初金俊明《群芳合璧图册》却是吴湖帆极爱之作,吴湖帆收藏此册有着诸般因缘,除经其祖父、父亲递藏鉴题外,且其在苏州的旧居正是金俊明故里。此画每帧皆是金俊明干笔自绘梅花,其友人补绘花卉松竹,并题诗于另一帧,古人的雅集清玩风格与朋友圈于之可见。金俊明在明亡后为遗民,杜门不出,填词画梅,宜乎其梅花中自有一股清绝孤高之气。






明末清初金俊明梅花册

此册页中不少文士书法均是第一次得观,如与顾炎武相友善,有“归奇顾怪”之称的归庄,补竹入松梅之中,且题一绝句云:“千尺龙鳞挂断云,琼姿掩映有余芬,华阳庭院孤山宅,作伴何能无此君。”书风质朴明畅,一股豪气,颇有大令之风,归庄曾于昆山起兵抗清,事败亡命,后隐居野服,致力于整理乃祖归有光文集,读归庄诗书画,忽然想起,从归有光那些平易感人的文章,到其后裔归庄,乃至参史可法幕在扬州殉国的其兄归尔德,其中不正有一种真正的梅花精神与风骨在?!

梅景书屋所藏梅花图手卷尚有跨越时空的两对夫妇合作梅花手卷——即吴湖帆得扬州八家之一的罗聘方婉仪夫妇的梅花图卷后,与潘静淑也合作一幅装裱其后。罗聘画梅得法于其师金农,极密而拙,梅景书屋主人则画疏枝,花萼亦疏,构图穿插似刻意求简求拙。

梅花手卷旁边且有吴湖帆绘梅花扇页四开,两开水墨,两开设色,可见受金俊明与罗聘的影响处,然而却又更见清雅娇美,委实是温柔乡里的世家公子手笔,吴湖帆彼时尚未经历世事的沉浮与困顿,倘若年老画梅,对于金农、汪士慎或浓烈或孤寒的梅花未知是否更有会心处?



“扬州八家”之一的金农画梅,逸笔余兴,纯以学养、境界胜,在中国画梅史上,与杨补之、王冕并列全无愧色。

其画梅构图奇崛,题梅语极多而妙,如《寄人篱下》构图,另有题梅诗云:“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又如“画梅须有风格,风格宜瘦不在肥耳,杨补之为华光和尚入室弟子,其瘦处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

对于扬州画界的同道画梅,金农有评语曰:“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皆是世上不食烟火人。”

扬州诸家中,郑板桥自言“一生从不画梅花,不识孤山处士家”,其他似乎都画过梅,而其中自己除了极爱金农画梅外,尤爱汪士慎,汪五十多岁时左目失明,仍坚持画梅,并自刻一印:“尚留一目看梅花”,金冬心又赞其“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汪之画梅其实并非都是繁枝,流传至今的画梅之作,疏枝倒居多,笔墨多疏落清隽,淡而弥劲,读之真有一种空里疏香、冰雪飘逸之境。

忆昔在扬州时,曾于雪中一访瘦西湖梅园,后复读汪巢林画梅之作,顿有梅花故人之感。

梅花的第一个文人知己或算是南朝诗人何逊,他在扬州任上时,官舍院内就有一老梅树,时常于树下吟咏的何逊因有诗作《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其中有“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等句,后来的杜甫因之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都算是扬州与梅花的不解之缘。

丙申岁朝在金陵,蒙友人之招,曾作扬州小游,其间且与回到家乡过年的朋友同到八怪纪念馆——也是金农寄居处的西方寺,馆内有改造后的展厅,千年古树,也有楠木大殿,金农寄居处有复原陈列,不过一桌一椅、一床一架、一佛像加数本书而已,均极简,青砖的屋外果然有一树梅花,瘦影斜伸,清秀古劲,让人想起冬心先生题画句:“水边林下,一株两株。瘦影看来有若无。白白朱朱,数不尽,是花须。”言简画淡,而其味不尽。

扬州赏梅的另一胜地是梅花岭——全祖望曾有名文《梅花岭记》,记清军攻陷扬州后史可法殉国死难的经历,“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读之让人顿有悲歌慷慨之意。

梅花岭至今犹在,而梅花岭的梅花无疑是中国诠释梅花精神的最好去处,这里的梅花与殉国的史可法相关,也记录着一个民族巨大的伤痛——清军攻陷扬州后进行大屠杀的“扬州十日”,念之顿起血性。在扬州时多次拜谒梅花岭,此次回扬,行程过紧,路过史公祠时,门已关了,只能对着史公祠的大门与明月,念及那幅著名的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6-30 01:54 , Processed in 0.0675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