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都是为你好!? 破局“中国式”养育冲突

[复制链接]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76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3 15:0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8-02-09 01:01 来源:侨报 编辑:刘轩




(编辑:刘轩【侨报综合讯】北大留美学子王猛数落父母的万字长文已渐趋冷却,但这件事引发的讨论还在继续。其实,王猛并非个案,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带来的冲突。包办,在中国父母养育孩子中从来没有缺席过。父母爱孩子,总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给他,无论是吃穿住行,还是教育婚姻,都期望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来安排,以“为你好”的名义,包办孩子的一切。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人格,而这一点往往被父母忽略。当他们的独立意识觉醒时,就会对父母的包办产生反抗,进而导致儿女与父母关系的紧张,甚至决裂。究竟该如何来解决中国式家庭教育带来的冲突?

父母  应警惕言语暴力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以爱为名义进行的“包办”可谓是随处可见。


综合上海澎湃新闻、广州《南方周末》报道,何敏(化名)是上海某高校的一名大三学生,在看到王猛的万字“控诉书”后,她表示,很理解他。“从小到大,在生活和衣着上,爸妈总是要求我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并美其名曰,‘孩子,爸妈都是为你好’,一旦我提出自己的想法时,他们总会说,你还是个孩子,很多事你不懂。这真的让我很无语。”王敏说。


同何敏一样,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已工作两年的杨建军(化名)对王猛的经历也感同身受。“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时间里,父母对我的‘关爱’可谓是无处不在,小到穿什么鞋,大到高考志愿填报都是他们替我做主。”


杨建军称, 自己当年高考准备报考中山大学医学专业,但父母认为当医生太苦,强行让他填了经贸专业。“其实,我一直都不太喜欢经贸,所以现在的工作状态也一般。当年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杨建军充满遗憾地说道。


对此,青少年心理专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素质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宋少卫表示,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保持一个关注和漠视的平衡,该收要收,该放要放,“关注孩子的优点,给予鼓励,这会提升孩子的自我评价。同时学会漠视,这一点在目前中国家庭中特别缺乏,即父母看到孩子身上一些不太严重的问题,别急着纠正;随着孩子进入社会,与同学、老师相处后,慢慢地自己会调整。如果父母过分干预,一方面会让孩子特别逆反,另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自我反思。”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苏彦捷认为,父母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尊重孩子的需求,“在了解的基础上,尊重孩子的需求和其表现出来的自治、自主行为。最重要的责任方是父母,因为父母是优势方,应该帮助孩子。无论孩子有着怎样的先天气质,都要帮助他健康成长,或者帮助他寻找合适的成长环境。”


宋少卫表示,从目前公开的报道信息看,王猛的父亲有着很多中国父母都有的情感能力短板,“他不太善于共情,所以他与孩子间的交流可能仅限于说事,他并不了解孩子在说事时表达出来的某一方面的情绪。对于孩子而言,他更需要的是父母和自己情感交流,如果他得不到,心理就会出现问题。”


中山大学的一位教授则表示,与曾经的令人嗤之以鼻的棍棒教育相比,如今的家庭教育似乎进入又一个误区,言语暴力有时候杀伤力更甚。很多父母都不知道,那些脱口而出的话,可能对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诸如“我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你好!”“你看看人家孩子!”“我是你爸(妈)!”之类。不论父母的要求多过分,仿佛这些话就让父母站在了制高点。而似乎每个人的童年,父母的口中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然而,父母忽略了,比较,是最容易让人产生自卑感的行为。


此外,很多父母认为,作为家长的责任来源于父母的身份,而父母的权威也得来源于这个身份。更有甚者,有人认为自己把孩子拉扯大,孩子就必须听自己的话。这样驯化动物的逻辑不可取。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孩子只是希望得到父母站在自己一边的安慰,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


中国学者胡适就曾指出,父母于子女无恩,父母对孩子好是应该做的,不应以此居功。子女以后对父母作何感想是子女自己的事,父母对此不必操心。一个人完全可以认为自己不该向子女示恩,同时又关爱孩子和敬爱自己的父母,这是不矛盾的。

有教育专家表示,父母和孩子之间由爱造成的隔膜和痛苦,只能由爱来弥合。图为2017年月27日,福州钱塘文博小学一年级新生举行“开笔礼”仪式,程瑞彬老师教一年级新生写“人”字。( 图片来源:中新社)


试着理解父母的爱


要破解中国式养育中的冲突,除了父母在子女养育上要平衡放与管之外,作为儿女,也应尝试多与父母沟通和交流,而不是动辄评判和“讨伐”他们。


综合北京《新京报》、广州《新快报》报道,“王猛同学的事情上,子女和父母的观念差距太大也是一个因素。其实,为人子女的,我们又何尝愿意‘批判’父母,或许我们也该尝试去和他们沟通。”正在北京某高校读研二的周晓宇(化名)如此说道。


周晓宇称,她研究生同学C的表姐是家里的独生女儿,几年前去法国留学,毕业后也嫁给了法国人,便没再回中国。后来有一年的中秋节,她的妈妈上厕所时,突然失去意识,重重地摔倒在地,流血不止,被紧急送院抢救,后被确诊得了癌症。家里人立刻通知同学的表姐,她赶回中国已经是她妈妈住院的第三天了。一个多月后,她的妈妈出院,但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同学C的表姐又回到法国相夫教子。


同学C曾经问过表姐的妈妈,为什么同意表姐嫁到那么远?对方回答:“不想同意也不行啊,万一她错过了这个,以后过得不好,埋怨我怎么办?”  每次想到这个,同学C都会觉得心酸。


“其实,每个人大概都有一个时期,总是特别想远离父母,想自己生活,没有人管束自己,享受一个人的自由。可是,真的做到了,然后又能怎样呢?与父母相距千里的你有时候也未必好受,认真学习、工作,坚强得像个刺猬,让人难以靠近,自己也并不是真正地快乐。有时候想得到父母的安慰,可是拿起电话,除了报平安就再也没有其他多余的话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王永川指出,在一些儿女眼中,父母的生活看起来似乎有滋有味,早上去公园晨练、晚上到小区广场跳舞,可他们却更想听到儿女与他们分享和交流,即使是一些生活琐事。儿女们可以去实现梦想,但做所有决定之前,也要考虑你的父母。


王永川表示,很多人,尤其是大学生都说能从北大留美学子王猛父母身上找到自己爸妈的影子,但也希望大家在抱怨的同时,也能够理解自己的父母。尤其是留学生,每个留学生和他们在大洋彼岸的父母,都有着自己的不适和焦虑。


他透露,自己所教的一名学生本科毕业后就来到美国留学。有一天,这位学生的妈妈因为没联系上在美国读书的女儿,越洋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地打。到最后,女儿的老师、同学都被“骚扰”了一整天。其实,像这样的留学生家长还有很多很多,甚至有的还给孩子的留学生活造成了困扰。有留学生称自己现在活得压抑,都是因为被家长管得太严,到了海外就再也找不到方向。


“其实,天下大多数的父母,他们心里永远只有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在眼前还是远在他乡。作为儿女真的需要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包容,多一点沟通。”王永川说。

对父母和儿女间的关系,一位比王猛小几岁的“80后”脱口秀演员,曾在一次演出中略带调侃地说到,“我始终没拉黑他,与他是我的父亲没关系,我只是单纯觉得这大哥人确实不错。”


声音:    主动化解  “亲情的结” 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北大留美学子王猛的故事让人唏嘘。父母子女间的关系,如此让人“意难平”。


上海澎湃新闻指出,有人说王猛父母那样的家长,在孩子身上强势惯了,很难被改变。但在双方没有做出努力前,就下如此评断,有失公允。若真到了那一步,王猛再另做打算、开启新生活也不迟——别以为与父母决裂,痛苦的只有父母。从另一个角度看,王猛自己也很有可能为此背上沉重的道德伦理枷锁。


很多人能理解王猛,与自身经历有关。但实际上,比王猛笔下更“不合格”的父母并不是没有,只不过,多数人要么选择了逃避、忍让,要么通过自己的努力化解。而后者,才是亲子关系的正确打开方式,“任性”地决裂或能解一时之气,但于事无补。


现代社会,固然不提倡对父母无条件服从的愚孝,但对父母的理解、尊重,也应当是现代人与文明社会的底线。站在子女的角度,当相处方式与父母的关爱让你不适,积极沟通化解是义务也是责任。


北京《中国青年报》亦表示,是的,在“可怜天下父母心”里隐藏着各种问题,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注重子女的感受,有时父母提出了过分的要求,有时提要求的方式也有很大问题。


跳出山外来看山,这可能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可在很多时候,人就陷入了那个魔咒,就把鸡毛蒜皮当成了头等大事。这也提醒父母,要更多关心孩子“成长的烦恼”。王猛的父母已经承认教育方式不妥,更进一步,父母有没有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是不是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如果只是把孩子当成“工具”或者“道具”,碰到的很有可能是“锯齿”。


子女则应该认识到,亲情固然是可能存在“结”的,但不存在解不开的“结”。解开这个结,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应该是哪一个先认识到了,就由哪一个先去化解。


很多人有过写“万字长文”的冲动。王猛写下“万字长文”,何尝没有对父母之情、家庭之爱的希冀?“万字长文”隐含着修复亲情的迷茫感。其实,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都存在“亲情的结”,有的能自动化解,有的被时间化解。有的“亲情的结”,需要主动化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7 18:28 , Processed in 0.05966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