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科”如何大闹历史周公原本是女子中国人最早发现美洲

[复制链接]

2790

主题

343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9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8:2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秦斯棠

2015-10-25 10:55 来自 私家历史


【编者按】



前不久,华裔富豪廖凯原和他创造的“轩辕反熵运行体系2.0”突然暴得大名,原因是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四所中国顶级大学,在接受了廖凯原的捐资后,成为其自创理论的发声平台,于是引发媒体、舆论的热议:“一位土豪‘民科’为何让名校集体沦陷?”

一时间,“民科”再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其实这些游离于专业学术共同体之外、无视前人研究成果、跨界操刀、固执己见、妄下论断的人除了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大量存在外,人文学科中也屡见不鲜。

今天我们就来数数国内已经出版的历史类著作中有哪些民科代表?

周公原本是女子?

要说历史类的民科著作,中国上古史可是“重灾区”。首先来看一本吴钢的《孔子的周公:<尚书>中所见西周女王》(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单看这本书名,就知道作者的脑洞开得有多大了——原来孔子他老人家念念不忘的梦中人是一位女性!作者从《尚书·金滕》篇中读出周公的本职是巫师,而且还是个女巫,那么他是如何论证的呢?下面试举一例说明。




吴钢《孔子的周公:<尚书>中所见西周女王》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对于这句话历来的解释都是周公告诫自己的儿子伯禽,说自己为了招揽天下贤能之才,连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要停顿三次。而且“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也在后世被变为成语,用来形容主人礼贤下士。那么,这则材料和周公实际上是一位女性有什么关系呢?原来——

周公沐发显然是为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作准备,她必须代表王室成员出场引领降神舞蹈。由于这些事总要占用日常时间,她在幕后化妆时自然会遭遇意外访客的打搅,这些访客也许在祭祀活动中分担有任务。此时矛盾的焦点便聚集在周公的发饰上。为了吸引人才,她必须更换官服以男妆接待来客,在送走客人后,又必须重新换上巫舞所用行头,如此反复多次。一方面,周公担心意外插曲会延误演出计划,另一方面,她又不能预见会有几批客人即将登门,而在接见客人之前,她还必须以最快速度沥干头发以防止官帽被浸湿。所以这是一个异常紧张的时刻,而在紧张之余她也有理由向知情的亲人诉说这些经历以及自己的感受。由于这些经历完全由生动而逼真的细节构成,后人在津津乐道的同时恰恰遗忘了理性的质疑。

……

“吐哺”是由突发的恶性事件引起的一种应激反应,这种反应决不表示任意一种友善,当然与招揽人才无关。进一步看,既然“一吐哺”足以打消全部的食欲,那么在“一饭”之内“三吐哺”则是不可累积的,在这里,周公所述现象明显超出一般的生活现实。如果将周公“吐哺”理解为中断哺乳,那么,一切的疑问都可以迎刃而解。无疑地,强行中断哺乳势必引起婴儿的啼哭,而婴儿的啼哭很可能向外人暴露周公的性别。所以这又是一个异常紧张的时刻,在这当中制造麻烦的人很可能就是伯禽。总起来看,“三握发”衬托出当事人对“沐”的坚守,“三吐哺”衬托出当事人对“饭”的坚守,周公为祖先而“沐”,为后代而“饭”,为邻人而“握发”、“吐哺”,这样一幅面面非常形象地诠释了儒家在应对人际事务时执守的经与权。对年轻的伯禽而言,这些奇特的社会实践不啻为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


经过作者的解读,“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变成了两个“异常紧张的时刻”,理由是原为女儿身的周公要掩盖自己的性别特征。怎么样,读完这些雷人的解释,你是否已经吐槽无力了?


“周公吐哺”被作者解释为身为女性的周公“中断哺乳”。

如果说吴钢先生把周公解读为一位女性还要依靠文本阐释的话,那么无文字记载的史前史就更为广大民科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空间,例如女作家苏三的《新文明简史》(香港商报有限公司,2014年)就是一本试图利用“基因揭示全球文明同源及中国文明起源之秘”的著作。

假如我们稍作检索,就会发现她竟然已经出版过《三星堆文化大猜想:中华民族与古犹太人血缘关系的破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向东向东,再向东:<圣经>与夏商周文明起源》(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难以置信:殷商与腓尼基人》(花城出版社,2006年)、《汉字起源新解:2008-2009探索手记》(东方出版社,2010年)、《文明大趋势:中华文明及其命运》(中国商业出版社,2014年)等十种著作,有些仅看书名,想必就已脑洞大开。


录入编辑:饶佳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28 08:00 , Processed in 0.0547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