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643|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燕京大学校友刘德伟女士的一生(图文)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2:0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德伟照片集说明
刘德伟先生出生于1912年,在2005年去世,是一个跨世纪的老人。
刘德伟先生是中国第一代社会工作者,几乎经历整个上世纪中国社会的跌宕起伏。刘德伟先生去世后几个月,她的回忆录《一粒珍珠的故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民间历史》网刊在连载刘德伟先生回忆录的时候,发现限于版面,她所留下的几百张老照片无法进入书中成为插图,而这些照片经过刘德伟先生亲自所作的文字说明,本身就是生动的图像历史。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地方展示给大家。
我们因此增开一个图像栏目。展示刘德伟的照片和以后能够找到的图像照片资料。
在此,我们感谢整理扫描这些照片的殷晓骏先生。
刘德伟在生前同意我们公开展示这些照片,我们深深感恩。

一 父亲母亲、我的少年时期
1-1 我母亲刘郭文昭在清朝末年经我外祖父友人彭寿松秘密介绍入孙中山先生所组织的同盟会,她的功劳在于一贯将我曾祖父刘玉璋公在福州市的知府官邸的最头一进房屋给同盟会和哥老会作开秘密会议的地方。玉璋公当时最宠爱的是我母亲这位长孙媳妇,由她来负责管理这四代同堂的家。民国成立后彭寿松任福建省都督,派我母亲为福建省流县知县,我母亲因当时怀有我而出生在即坚决辞去此职。彭于当年被袁世凯谋杀,我母亲失去了这样一位知遇上司,没有想在政治上有任何地位,只望中华民国能打倒帝国主义,实现男女平等则满足了。







1-2 这是我父亲刘健民将军五十余岁所摄,当时他任国民党第十军军法处少将处长,从不受贿,一日察其前任留下一犯人并无罪,故释放,该犯人因感激在被褥中留下千元作谢,我父亲不收,但此人已不知去向。不久武汉长江涨大水,灾民住在屋顶上,我父亲嘱士兵将此款全部用于救灾上,而且告诉我们手足五人:“任何来到你手中的钱都不属于你,而属于天,是天要你代他使用于适当的地方。”我一生谨记着他老人家的这句话。




1-3 我的母亲刘郭文昭于清光绪年间,在福州秘密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她为的是男女平等和打倒帝国主义。











1-4   1936年我妈妈生日来庆贺的全体青年们合影




2-1这是我14岁刚读完初中一年级,适逢1926年国民军北伐统一了中国,那时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我深受当时满街出售的共产主义小册子的影响,崇拜列宁。当时所有的教会学校都关了门,我舅父介绍他的一位英国朋友,一个英文日报的主笔教我英文,他属英国保守党,他天天改我的英文日记,痛恨我对共产党的赞扬和对国民革命军的崇拜,因此我们师生天天在改日记上的错时,就为政治思想吵架,他骂我a fomale bolshevik(雌的布尔什维克份子),我骂他为hard boiled conservativist(保守党的死硬派),但是他还是要教我英文,还是很喜欢我这个小姑娘,而且不收费。







2-2 我与数学老师林小姐(Tomlin)在圣希理达女子中学外国女教师宿舍门口。我的数,影响了我一辈子的为人。有一次高二年级时我考了个59.5分,她硬没加0.5分让我及格,这样认真的老师教育我学很差,因此我见了她的背都害怕,可是她的品德正直、公平,一丝不苟做一个正直的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3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6:19:22 | 只看该作者
燕京大学的消失

“生死之交”的燕京大学
--作者:陈远
   
说到1919年,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五四运动,其实那一年还有一件近代史上的大事,那就是燕京大学的创办。燕京大学从兴起到走向末路的历史并不太久,却和中国近代政局紧密关联。笔者从2005年开始关注燕京大学,先后走访了30多位在世的燕京校友,从他们口中了解到许多往事。
陆志韦:司徒雷登之后的中国籍校长
   
陆志韦是司徒雷登之后燕京大学的一位重要校长。作为中国籍校长,他有句话很出名:“是美国人出钱办的燕京大学,但燕京大学不是为美国人办的!”抗战胜利后,燕京大学的复校就是在陆志韦的领导下完成的。在北平围城,燕园解放,城内外电话尚通的日子里,国民党隔着火线在电话里向陆志韦发出最后“召唤”。正巧陆志韦不在家,卓明根据父亲的意愿回答说:“我们不走。”陆志韦回家后说:“不要管它,我们看解放军去。”他愿把燕京大学这座国际上有声望的大学从美国人手里接过来,交给自己的祖国。
   
陆志韦没有想到的是,迎接燕京大学的是一系列的政治运动。首先是思想改造,燕大早期的一位地下党告诉笔者:
   
我毕业之前,关于是否保留燕京大学这个问题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周恩来总理当时有个很著名的观点叫:盗泉之水,可以养田。认为只要美国不干涉燕京的事情,我们还是可以接受美国托事部的钱来办我们的教育。也有资料说司徒雷登也想回到燕京来,当时中央就通过陆志韦以私人名义给司徒雷登写信,欢迎他回到燕京。但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整个事情就都变了。1950年底先是开了个会,决定接管美国人在中国办的13所学校,其中就包括燕京大学。之后燕京宣布改为国立。当时毛泽东还专门写了委任状,委任陆志韦为校长。我们燕京的学生还请求毛泽东题写了校徽。当时对于燕京大学还是比较优待的。记得华北的物资交流会刚刚成立时,周总理特批了一辆火车把燕京的学生拉到那里去参观,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很受鼓舞。
   
1950年,学校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课程改革。首要是要开政治课,其他课程也要逐渐改造。一些教授来到燕京,开始在课堂上讲历史唯物主义,讲革命史。抗美援朝之后,美籍教授就不被允许在燕京讲课了。西语系的教授柯安西走的时候,有学生给他送了一面旗子:春风化雨,惠我良多。在后来的思想改造运动中这被拿来作为“认贼作父”的证据。
   
1951年下半年,思想改造运动开始。燕大的思想改造运动主要集中在三个人身上:陆志韦、张东荪和赵紫宸。不仅过去的同事、属下站出来揭发陆志韦,就连他的子女也来批判他。1951年,张大中作为派入燕大的工作组负责人开展思想教育运动,笔者采访他时,他这样说:
   
1951年底到1952年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我带着工作队进入燕京搞思想教育运动,中心题目是搞“爱国主义教育”。针对当时学校里“崇美、亲美、恐美”的思想,我们针锋相对地搞“抗美、反美、蔑视美国”。这个运动有一个背景,就是抗美援朝。战士们在前线作战,我们要把后方搞得“干净一点”。所以当时把所有跟美国有关系的人都清理了一遍。对于一般的人来说还是以教育为主,也重点批判了几个人。那次运动的好处就是没有做组织处理,只是重点批判陆志韦、张东荪和赵紫宸。虽然批得很厉害,但在生活上都作了一定的安排。当时党的政策还没有像后来反右时那么厉害。
   
在当时那种政治气氛下,很难再全面去考虑美国人办燕京大学在学术上还有贡献这些方面……根据大家的揭发材料,之后又搞了展览会。展览会的主要内容就是表现美国人为什么要办燕京,他们的政治意图到底是什么。在那次展览中,陆志韦和美国人的通信被公开了。陆志韦说:财产还是你们美国人的,你们走了我们要负责为你们把财产保护好。尤其是到了抗美援朝期间,美军打到鸭绿江边的时候,美国的教授给陆志韦的信中说:我们要回中国了,希望很快能见到你们。这种信跟当时的政治斗争联系起来不得了。后来工作队还动员陆志韦的女儿去批判他。这个消息传到美国之后,在美国华人里引起了很坏的反应。这样的做法,现在看起来是粗暴的。而且工作队做出这样的决定,我是同意了的。这些人过去都做过我的老师,老师们的为人我都是知道的,但是在政治上怎么样,我心里也没有底。
   
当时总结了陆志韦的几大罪行:
   
组织反动集团,把持校政。按照清算大会上的发言,这些人都是地主阶级、买办、反动分子、美帝间谍、反动派走狗。他们的主要手段是以“拒、挤、打、拉、提、摆、掩”来控制人事。
   
执行“美帝文化侵略政策”。据说,美帝是通过陆志韦、范天祥、梅贻宝等“工具”,保持燕大这个“文化侵略堡垒”,继续在中国内部进行侵略活动。具体事例包括在庶务课的仓库中查出了美国国旗和国民党国旗,已离校的蔡一谔、梅贻宝、王克和等人的箱子,司徒雷登的寿礼以及范天祥的日记,陆志韦和上述之人的通信。
   
一贯抗拒公立。据中方公布的文件,陆志韦曾于1949年5月写信给在南京的司徒雷登:“如果纽约方面,在二三周内没有信来,我们只有两条路可走:或是解散整个机构,或是交给政府。我赞成前者的办法……我是被派坚守岗位的,否则我对行政工作并不感到兴趣。”
   
破坏“抗美援朝运动”。陆志韦这一罪状的最大证据,是他不但没有参加《反对美国占领台湾宣言》的签名,而且于1950年10月28日写信给美国托事部副秘书,说:“最近有一批曾经留美的人,发表了一个反对美国侵略台湾的宣言……我之所以拒绝签名,有人以为是怕燕京所接受的大量国外援助会受影响,这也不是全无道理……事后才知道我原来还被期待作为主要的签名人之一。”其他罪状还有诸如贪污、浪费、供给美国情报及伪装清高等等。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陆志韦写了一份坦白书,坦白自己的“罪行”。
“学生批老师”是怎样开始的
   
再来看当时其他的知识分子。在燕京,吴兴华是流星式的人物,但他的才华当年是那么耀眼--曾和钱钟书先生探讨古诗流源,令博学如钱先生者也不得不叹服;16岁入燕大,20多岁就被评为副教授。在燕京的政治运动中,吴兴华受到的冲击是比较小的,据吴兴华的夫人向笔者口述:
   
“三反”、“五反”的时候,虽然一些进步的人对兴华还有看法,但是他表现得比较进步,他检讨说自己过去埋藏故纸堆里,对革命了解得很少。这样的态度,使党对他很信任。院校合并后,他被任命为北大英语教研室主任,当时英语教研室人才济济,有朱光潜先生、钱钟书先生、李赋宁先生等人。对于他当教研室主任,这些老先生倒不觉得什么,但是却让一些人不服气,觉得他的资格不够。
   
关于吴兴华的“进步”,燕大校友、旅美学者巫宁坤的回忆文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写道:最后一次全校批判大会上,陆校长最赏识的学贯中西的典范、英语副教授吴兴华也登台控诉,慷慨激昂,俨然把校长当作美帝的化身。
   
校园里的种种政治运动,不仅影响到了教授们,甚至影响到了当时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1950年,20岁的徐萍芳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时,显然没有想到这所闻名遐迩的学校会在两年后被取消。当时的燕大,尚有遗风存留--
   
当时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随便的,有时,因为上课的学生太少,就到老师家里上课。老师在客厅摆好水果和茶水,大家坐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聊天,在不经意的过程中,先生就把学生带入了学问的殿堂。思想改造时,有的学生把老师平时说的一些事揭发出来。那之后,师生之间这种关系就不复存在了,大家在聊天时不再像以前一样有什么说什么,害怕再被学生揭发出来。新闻系的老师都是搞西方新闻学的,讲究自由,这也是燕大的传统,但这些解放后就行不通了。在新闻系读了一个学期,我就转入了历史系。
   
燕京大学被并入北大之前,学生并不知情。但老师却隐约知道了消息。一旦院校合并,将来到哪个学校去便成了问题。所以老师对这个特别关心,一天到晚打听这些问题。学生们对这个倒不关心,我们的心态是无所谓,只要有学上就可以了。党委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进入大学里面的,在政治革命完成之后,党决定接收教育的阵地。但是接收这个阵地一开始是很难的。派了一个党委书记来,但是那些固执的相信教授治校的老教授都是他们的老师,又能怎么样?于是这些教授都必须被打倒搞臭,或被分散到各个学校中去。一些教授的私生活被学生揭发出来,或者工作队逼着教授的子女来批判他们,当时我作为一个学生,觉得怎么能对老师这样呢?(徐萍芳口述)
燕京大学的消失
   
1949年至1952年5月,谢道渊先后在燕京大学担任学生自治会主席、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书记等职务。在他的叙述中,燕大消失的过程极为简略:
   
上级关于院系调整的文件是什么时候下达燕京的?我还真不记得了。当时很单纯,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也没有什么想法,总觉得领导的决定是正确的……调走陆志韦,是上面有关的部门安排的,应该是比较高的部门,至于高到哪个级别我就不知道了。陆志韦被调走之后,学校工作暂时由翁独健同志代理。翦伯赞就是在那段时期被中央安排到燕京做统战工作,担任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但当时还有燕大的学者看不上他……经过商量,北大保留文理,工学院分到清华,医学院农学院都独立出去成立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当时清华没有派干部参与院系调整,但还是派了个人来。至于燕大,当时好像还保留着社会学,取消社会学好像还是后来的事。家政学当时就取消了,宗教学院转到了北京刚成立的那个神学院。这些调整当然都是教育部定的……对于院系调整,由于刚刚经历了思想改造运动,燕大人倒是没有表现出多少不同意见。
   
倒是在巫宁坤先生的叙述中,可以了解到在院系调整过程中,燕京课程以及人员变化的情况:
   
我教的英国文学史停开,因为无用,改开一门美国进步小说选修课,选课的学生寥寥无几。毕业班学生关心的是为期不远的毕业分配,班上有不少同学论文还没写,就提前调到外交部等外事部门工作,教师自然也心不在焉。
   
教育部发下一套苏联某师范学院的英美文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小册子,萝蕤带我们学习,没完没了地讨论如何虚心借镜。不久,上级宣布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教会大学一律停办,燕大和辅仁按科系分别并入北大、清华、北师大,人员听候统一分配。
   
萝蕤来访,向我传达本系教师分配情况。我的去处是天津南开大学。话一出口,萝蕤就忍不住放声哭了起来。我明白她的心情,当初是她让我放弃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和学术前程万里来归,而现在却只能无可奈何。几个月来,她憔悴了许多,尽管平日总是镇静自若、从容不迫,但不难想象她在工作组的压力下,忍受了多少煎熬,因为既是赵紫宸的爱女,又是陆志韦的干女儿,她又何从划清界限?同时,陈梦家先生在清华大学也遭受猛烈批判,被分配到考古研究所了。
   
我本打算暑假好好休整一下,然后去南开报到,不料又奉命继吴兴华之后参加亚太和平会议翻译工作。北京英语界前辈朱光潜、钱钟书、卞之琳、吴景荣、萧乾等人已先我而至,翻译大师杨宪益和其英籍夫人戴乃迭也从南京调来。直到十一月我才离开燕园,一辆卡车连人带行李把我和老母送到前门火车站,距萝蕤到车站接我不过一年多,燕京大学已换了人间。
   
燕京大学面临“生”与“死”之时,正是中国大变化的时期。燕大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和当时中国的政治、外交、文化以及学术演进关联密切,身处其中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也是当代知识分子研究领域中无法绕过的课题。因此,深入地研究燕京大学,在如今的语境下仍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文章版权归《同舟共进》所有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3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2:12:16 | 只看该作者
昔日燕京大学校园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3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2:10:43 | 只看该作者
夺标 发表于 2016-2-16 12:08
二 燕京大学学习生活

1920年代、1930年代以及光1945年以后光复的北京,素来有“燕京的女生、清华的男生”之说,因为两校都是在风景最优美的古典园林里深造的英美式现代大学,又毗邻而居,资源共享,有些像哈佛大学与拉德克利夫学院之间的关联。因此两校的少男少女展开联谊,在近旁的圆明园谈情说爱,缔结连理者不在少数。而当时位于沙滩,以一组红楼为特色的北京大学虽然挟清末官办“京师大学堂”盛名,但校园风光比燕京、清华差远了,如今的北京大学最美不胜收的建筑、景观都得益于建国后毛泽东别了燕京大学的创办者司徒雷登,燕大与北大两校合并。当然标标也知道,大学之重在于有大师,但是大师与美丽校园并存岂不更好?既与大师相映成辉,又能令莘莘学子更加钟情于象牙塔内外。
标标的长辈里就有一位女性,祖籍浙江,也是上海出生、成长,不到十六岁已经是地下党员,品学兼优的她不久考入燕京大学学习理工科,未曾想革命工作牵扯了太多精力,尤其理工科有许多实验课无法翘课,所以她就在第二学期改转了北京大学的一个文科专业(可见解放前燕京与北大两校也是互通有无的),从此繁忙的学业与革命工作两不相欠,都在建国后第一年以优中之优胜出。
她就与清华的理工男谈恋爱,忠诚佳偶。最妙的是,当时他们只觉得灵魂相近,却不知道对方分别是北京学生地下党组织南片与北片两条线上的骨干,北平和平解放后才彼此知道。这位女士后来是真正的一生都几乎在北大、清华工作的人,除却留苏、北京市委以及中央工作那些年。
特别要提下我喜欢的作家王蒙。无论儿时印象还是后来在德国聆听他讲座并提问,我从来没有觉得王蒙是一个老人或者文化部长(官僚),您看:
1 他党性坚强,很年轻时候就写出浪漫深沉的主旋律《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但是他的红楼梦研究也头头是道,远在刘心武之上;
2 他能够把意识流小说、抽象派小说等西方后现代文学技巧玩得到家,例如《春之声》;
3 他二十出头就是大右派,但是他能屈能伸,为了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精神与政治人格,他宁愿主动摒弃北京的生活,说服妻子去新疆腹地伊犁(也是林则徐被流放地方)进行艰苦奋斗,甚至学习了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这就是标标最推崇的“翩翩佳公子”男子汉大丈夫http://hanshan.info/home.php?mod=space&uid=1265&do=blog&id=4339,因为他老人家按孟轲先生的话度过了一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渭大丈夫。”
4 王蒙很有女人缘。政治上面临绝境时候,青梅竹马的美丽才女崔瑞芳对他不离不弃,他对这位发妻与他的白首盟约也是到死方休。后来,另外一位沪上名媛才女、“光明日报”著名记者、秀外慧中的单三娅与“一见钟情,一见如故”,仳结连理,那时王蒙都快八十了,单三娅比他年轻将近二十岁。
5 王蒙与我上面讲的那位身为燕京、北大两校校友的上海籍女共产党员以及她的清华夫婿有很深的渊源。他不仅在自己自传里多次提及,而且专门为这位女士创作了他的处女作《青春万岁》,里面的女主人公之一,15岁成为地下党员的、品学兼优且预备报送留学苏联的团支书郑波全然以她为原型。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3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2:40:13 | 只看该作者
十七 其他


X-1 1982年学生请向景云到杭州




X-4向景云创办上海医药工业学校开学时留影




X-5 景云在上海





                                                                       X-6 在上海家门口




X-7 在农机所办公楼前




X-8 景云的学生请我们到西湖玩




X-9 景云的学生来家里看他




X-10 景云和学生们





X-11 在家里




X-12 在上海学生欢迎我们






X-13 学生欢迎景云回到南京





X-14 景云回到南京学校





X-15 向景云



                                                                                         X-16 向景云




X-17 1982年学生请向景云到杭州





X-18 1981年南京校友会欢迎向景云到南京开会




X-19 1981年上海校友会欢迎向景云到上海开会






X-20 费春囡——景云的学生,是二十多年后第一个发现他们的校长在昆明来看望他的,陆续地他这一百多学生在中国各地都知道了,校友会请他去上海、北京、南京、杭州、苏州、无锡重聚









X-22 举杯欢庆重逢






X-23 这是83年夏,景云被学生接到外地来重聚













X-24 学生们请名书法家赵冷月题字赠老校长。全国各省除西藏、台湾外都有景云的学生







X-25 重聚上海,从全国各地来见校长的百多名学生都成了国家的建设栋梁
X-26 重聚上海,从全国各地来见校长的百多名学生都成了国家的建设栋梁
X-27景云八十大寿,我们照了这张合家欢,当时凯在昆明建筑工程管理局任总工程师,丽莎任昆明牙膏厂会计科科长,韬韬在云大读书,可惜女儿一家在美国

X-31 我们重聚在上海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3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2:38:53 | 只看该作者


22-13 2001年去清华园闻一多老师故居凭吊
22-14 去北京看看老朋友——区棠亮
22-15 再看看景云,真的再没有你了吗?太残酷了吧!



22-16 我与向景云




22-17 我退休在家里






22-18 我退休在家里




22-19 小孙孙勇勇在昆明过一岁生日








22-20 我俩在北京与北京校友晤面后,想先去北戴河再去上海晤全国同学,旅游团只接受新婚夫妇,我们只好承认是新婚夫妇,旅游团给我们以新婚的待遇和庆祝






22-21 我和景云在朋友中高兴地跳舞
22-22 景云八十大寿,我们照了这张合家欢,当时凯在昆明建筑工程管理局任总工程师,丽莎任昆明牙膏厂会计科科长,韬韬在云大读书,可惜女儿一家在美国

22-23 1989年元旦,我俩结婚五十年金婚纪念日摄于家中
22-24 1989年景云八十大寿摄于家中客厅里






22-28 我和家人给景云上坟

















22-29 景云的忘年交张镇华教授伴我去上坟






22-31 学生李齐白待我如母很关心我,我感到幸福
22-32 1989年景云八十岁才离休,因为应该离休时找不着他在解放前夕和地下党员一同干的那些地下工作记录,只得重新作调查,当时工作是单线领导,领导人陈定候患半身不遂,不能写字说话,陈的领导患老年痴呆,当时是单线领导,但现在党委书记要求要两个证人,所以复查了好几年才查清。当时军代表说的是要保留他的次长级职称和工资的数字,军代表也应许了景云的要求——调回到本人的专业——土地利用经济,从来没有、一生也没调他回自己的专业。但是解放后四十年工作中从来不给他评级的机会,而且工资因人民币贬值等于一次次在下降,,去世时按当时工资多少评定他的职称为副厅长级,比当年次长级降了不知多少级了。四十年参加革命没有功劳,但从来未犯错误,不知为什么理由一连降了这许多级,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来家捉捕并拟老小人人就地重罚,幸而没有抓着人,现在这样待他令人费解
22-33 这是离休时同事们的欢庆
22-34 这是离休时景云和所长合拍留念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3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2:38:28 | 只看该作者
十六 最后相聚的时光
22-1 景云去世后凯和莎常来看我
22-2 1993年12月兰兰、一华接我去了美国在他们家安度晚年
22-3 我在美国祖孙三代连猫六个一家很快乐
22-4 樱花盛开的时候,我的学生陆可仁接我游园。他在纽约,9.11早上女儿尿床,他晚到办公室上班,走到大门看见飞机飞过,炸死了他所有的同事
22-5 我的长孙亮亮,最小的孙儿勇勇多可爱!我在美国很愉快。亮亮是动手术的医生,勇勇读大学四年级,他说他将来做商人赚大钱给贫儿求学








22-6 年高了,一切都好了







22-7 1999年我想我高龄一定是上帝有任务要我完成,我找着毕洪珍和李文春一道资助贫儿上学
22-8 2001年想起冰心老师和萧乾,就去云大上中国文学近代百年史的课






22-9 景云,我们坐在一块儿,互相陪伴着啊!









22-10 1992年,我与六十年的挚友萧乾最后一晤






22-11 景云,我想念你,怎么办?









22-12 2001年去广州看看二哥的孩子们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3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2:37:37 | 只看该作者

21-8 学院安排景云在四个州旅行演讲,结果讲了十个州,并且给了我们住兰儿家多日的机会

21-9 在佛诺瑞达州兰儿家中包饺子
21-10 在Doctor Harlam Coeveland办公室内,他是美国派任大西洋公约第一任大使,他是鼓励我写自传的第一人,他愿意当我的编辑,但当我动笔时他得了癌症
21-11 我二次来美,在笔友艾恩赛家住了五天,1993年第三次来美,第二天她丈夫电告我她去世了,阻止了我飞去看她




21-12 1987年我76岁退休后在家里




21-13 工学院外国老师家属和我与景云在工学院






21-14 1989年向景云离休在家中




                               21-15 1989年向景云离休了


21-17 1980年昆明工学院外语系老师们合影





21-20 1981年燕京大学开校友会我与黄华见面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3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2:37:02 | 只看该作者
十五 拨开云雾见青天
21-1 1981年弟弟刘笃和我重聚香江,我告诉他我已于1979年错划为右派改正了

21-2 1981年大嫂从台湾来香港看我,我们笑得多快乐。从左到右是大嫂、刘德伟、弟媳、弟弟
21-3 景云在行总时的英文秘书Tleada Rogers听说景云在昆明,飞来找着了他,我们快乐相聚了五天
21-4 心理学家Rubevt和夫人 Dorathy Reuman 从北大来访,头天早上赤脚草鞋学中国农民用扁担挑着行李下了火车,我去接他们,老友相逢大喜,次日清晨他们就经香港飞回美国了。1996年他在Main州去世。北大心理学教授,是为我们主婚牧师的三女婿和女儿

21-5 老友农业专家史德培和景云共同策划了两年,为昆明市和丹佛市结成姐妹城市,目的在帮助云南农业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的进步。1983年在普书记和潘市长的支持下得以成功,我们在翠湖宾馆欢聚。但姐妹城市关系成功后,省政府忘了目的,潘、普离去了,这工作也冷下来了,景云又找国际农村复兴研究院(IIRR)晏阳初帮助云南的扶贫工作,三次因中央不理解被破坏,直到景云去世后IIRR守当年与景云之约,帮助了呈江、佛贡、广南、镇雄四县的扶贫工作。

21-6 医生Gonden及夫人Janno Garnett从美国来访我们
21-7 李作敏在香港创办了中文大学以后,四次来函请景云执教,那是1960年间,我们生怕惹上里通外国的罪名,没敢理会这件事,后来他要退休,为继承校长问题又来函商请景云,我们吓得把来书立即烧了。1986年南风吹来了,我们与CM在加州见面,当时他已接受了英女皇赐予的爵士封号,景云感激这位知遇上司,深愿为知己者死,但一切都太晚了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3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2:35:35 | 只看该作者
十四 1961年回家啦
18-1 母亲八十岁生日纪念。1958—1961年三年劳动教养后归心似箭地去了广州看望慈母和慈如母的二哥及一家子。第一排从左到右是二嫂、母亲、刘德伟、二哥的二女儿,第二排从左到右是二哥大女儿、二哥、二哥的儿子强强




18-2 两代的大小姐,妈妈八十、我五十,团聚广州,不知道这就是我和母亲一生中最后的相聚


18-3 1961年秋末我回到昆明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凯儿伴我游龙门





18-4 刘笃,可爱的三弟。1949—1992年刘笃明是商人其实总是在为国为党辛劳













18-6 堂妹德沛一家和我。1961年我从甘肃劳动改造回来只有他们家欢迎我住宿






18-7 我与表弟禧禧,他现在是湘潭乡下的一个中学校长
18-8 1961年我从甘肃劳动改造回到上海与舅舅合影





18-9 二哥、二嫂、我。1961年我从甘肃劳动改造回来,到广州看妈妈


18-10 女儿兰兰9岁时在昆明读小学







18-11 1961年我刚到昆明,游圆通山



18-12 1961年圆通山唐继尧坟前




18-13 1961年我在圆通寺





18-14 我与景云在圆通寺





18-15 1962年三八妇女节,政治学习班在圆通山




18-16 在华亭寺(1962年)





18-17 从华亭寺到太华寺的路上(1962年)




18-18 我与景云在龙门(1962年)




18-19 1962年在太华寺





18-20 在太华寺(1962年)




18-21 我与景云在安宁温泉。





18-22 景云、我和大侄女婿文孔嘉在翠湖旁



18-23 凯凯和侄婿文孔嘉在翠湖





18-24 我、向凯、侄女婿文孔嘉在翠湖





18-25景云、向凯、文孔嘉在翠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2 04:46 , Processed in 0.0628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