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傳播茶文化 要在美成風潮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68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14:2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8-4-1 14:24 编辑

韓傑 2018年03月18日 09:00  世界日报






















七堂堂主葛文潮(中)稱,七堂茶會分為高級、中級和初級三種。(韓傑/攝影)




李桂田(右三)正在舉辦茶會。(李桂田/提供)

茶文化是製茶和飲茶過程中形成的文化。茶是華人開門七件事之一,飲茶在華人社會相當普遍。紐約七堂(7s Art)藝術總監劉唄寧說,他2014年來紐約,第一件事就是找茶館。紐約茶館也很多,如Tea Drunk、Tea House,但不是他想像的那樣,沒有中國味。「我們喝茶,不僅僅是喝茶,還要有各種關係,要體現東方美學。」但是,帶有茶文化的茶館找不到。於是,他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這家文創公司,只邀請華人參加他們的茶會。

來自湖南的茶道師李桂田卻走的是另外一條道路,她主要向美國主流社會推廣茶文化。十年前,她先來到西雅圖,在那裡舉辦茶道講座,並發展出自己的「無茶主義」。三年前,她來到紐約,主要在主流社會舉辦茶會和茶道講座。她說,紐約人比西雅圖人更需要茶來平衡生活,需要茶來減壓、放鬆和提神。「近兩三年來,越來越多的紐約人開始接觸茶,連我的社區布碌崙也新添了兩家茶葉店。」她堅信,「茶文化在美國一定會繁榮昌盛」。
華人移民  借茶體驗家鄉

七堂堂主葛文潮稱自己是「茶文化的實踐者」。他說,七堂的意思就是琴和茶,2016年4月1日成立,一開始是古琴研究會,彈古琴。茶只是一個產品。他們飲茶較慢,從中感到中國文化。他透露,今年4月,七堂會所將開辦深夜茶館,讓茶客下班後來到會所泡茶。

他說,紐約市是一個高度商業化的社會,華人來到這裡,不光是掙錢,還想有文化生活。七堂過去每周舉辦一次聚會,都有20多人參加。他們還舉辦雅宴,大家邊吃邊聊,因為有需求,所以成立七堂會所。後來,他們每個月舉辦一次文化活動,還開班講授茶文化、古琴和書法。

一年前,七堂在紐約曼哈頓唐人街東百老匯二樓上租下一個房間,作為會址。七堂開班教授古琴,用教學收入支付房租。「股東光幹活,不拿錢。」一年過去後,他們有了底氣,因為文化活動得到年輕人的認同。「客人多是90後,在美國大學畢業後找到工作,留在紐約。」

他說,七堂茶會分為三種:高級茶會比較正規,要坐榻榻米,更加安靜,有一定的程序和儀式。一開始,大家不說話,光品茶,茶過三道後,與會者才討論喝茶的體驗。中等茶會坐在椅子上,圍著桌子坐,也是在三道茶以後,大家才開始說話。初等茶會就是茶敘,茶為輔,圍繞主題談話。他們每周舉辦一次,每次12人參加,人氣最旺,每次剛一推出就滿額。「這種形式的茶敘紐約沒有第二家,中國大陸好像也沒有。
推廣茶藝  舉辦茶學講座

劉唄寧說,三年前,紐約茶室(tea rooms)開始興起,而且也越來越多。店主多是美國人,開店是商業行為,與中國茶文化相距較遠。他說,在美國最成功的茶是英式紅茶,就是茶包泡茶。泡出的茶是一個味道,美國人可以,但華人不行,「茶要個人化,茶包不好玩」。


劉唄寧說,紐約茶室越開越多。但這些茶室與中國茶文化相距較遠。(韓傑/攝影)

七堂開有茶空間課程,他來主持。至今,他已經做了十次茶講座。七堂公司做的是明代茶文化。他說,開辦茶講座後,他理清了中國茶文化的思路。講座結束後,許多客人還要來。他說,客戶要求越多,他們就越開心。

他說,茶葉和咖啡不同。咖啡經過三次浪潮的洗禮,而茶葉沒有。咖啡第一次浪潮發生在1940年代,美國軍隊把咖啡帶到世界各地,隨後產生了速溶咖啡。咖啡第二次浪潮發生在二戰以後,濃縮咖啡開始流行。由於當時對咖啡採用深度烘培,重視烘培帶來的焦糖感和醇厚度,其代表是星巴克連鎖店(Starbucks)。而咖啡第三次浪潮出現在2000年左右,精品咖啡出現,強調咖啡的地域味道。於是,精品咖啡種植園出現,採取淺度烘培,凸顯咖啡的個性。

中國茶要求比精品咖啡還要嚴格。茶要講究地域,在某個山頭長的,過了那個山頭,就不是這個茶了。同時,若是水不同,泡的茶也不一樣。他說,他曾經為泡茶去找水。紐約市的自來水是來自上州的幾個水庫,但由於各區管道不同,泡出來的茶味也不一樣。他也曾經用蒸餾水和礦泉水泡茶,結果也不同。

茶藝美學 串連器皿建築

劉唄寧說,中國茶吸引了他。他在杭州大大學時,專業是油畫。大學快畢業時,參加了老師的一個以「陸羽茶經」為主題的創作,就是要畫一幅陸羽茶會的油畫。他說,油畫與中國畫不同,油畫是寫實,對細節要求很嚴。因此,他要查閱有關陸羽的歷史資料。他閱讀陸羽著的「茶經」,發現這本書就是一篇說明文,如怎麼製茶、泡茶等。「有的內容與歷史不符,估計是陸羽沒有做到,但是希望做到。」

他說,要畫陸羽茶會,就涉及許多內容,比如當時有哪些人參加,在什麼地方,穿什麼衣服,拿著什麼茶器等。「我有一個朋友是做古衣復原的,給了很多幫助。」同時,他還去浙江湖州山上考察,看看陸羽茶會周圍的環境。他從山上看到周圍的水田和航道,估計陸羽當時也是看到這些東西。「總之,這個繪畫就是盡量還原陸羽茶會當時的情況。」

接著,他開始研究中國歷代的茶文化,同時還製作茶的道具。由於許多茶的道具是竹子的,他在冬天上山找竹子,因為冬天竹子比較硬。「剛砍下的竹子還不能製作,要放兩三年以上才行。」來到美國後,他開始製作陶瓷茶具,現在已經做了一百多個。
他說,喝茶與喝其他飲料不同,先要看茶葉的顏色,聞到茶葉的香氣,喝進口中還有口感。喝茶還要有茶具,有陶瓷的,是工藝品。而且,喝茶還有審美的內容。同時,喝茶還有茶室布置,涉及到建築,喝茶時還播放音樂。他認為,一個茶事把茶葉、器皿、音樂和建築所有這些東西都有機地串聯起來了。

茶園長大 對茶富有感情

李桂田出生在湖南鄉下,家裡就有幾畝茶園,家鄉到處都是茶園。小時候,她每天喝茶三、四次,客人來了也是喝茶。而且,自己喝的茶都是自己加工的,「還會一點烤茶」。今年38歲的她在20歲的時候到深圳特區,在貿易公司工作,但對各種茶葉比較感興趣。

在深圳,她結識一位來自西雅圖的男朋友。男友在深圳做科研工作。有一次,他們一起去杭州旅行,途中迷路了,他們走到一棟漂亮的房子面前,一看原來是中國茶葉博物館。「我們就參觀博物館,了解茶葉的歷史,就愛上了茶。」從此,她決定走上學習和傳播中國茶的道路。於是,她前往福建、廣東考察當地的茶葉生產和加工。同時,她又去湖南農業大學學習茶道和茶葉評審,兩三年後拿到茶道師證書和茶葉評審證書。但是,因為丈夫患上癌症,她隨丈夫返回西雅圖,丈夫接受治療。她在照顧丈夫同時,在當地茶葉店找到工作。「我對茶葉店工作人員進行茶知識的培訓。」
她說,茶給了她一個平衡點。五年後,丈夫去世。為了紀念前夫,她給自己起了個藝名叫「紅四方」。她在西雅圖小有名氣,經常被邀請去講茶和茶文化。「只要說到茶,我就感到滿足,可以不吃飯,不上洗手間。」也是因為茶,她認識現在的丈夫,丈夫是一位藝術家。丈夫說,咖啡不好,也改喝茶。丈夫建議她做茶道。結果,她成立桂田會所,從推廣產品轉為服務,包括茶道會、茶葉旅遊及茶葉教學,提供不同級別的茶葉課程及科目,如茶藝、茶葉審評、茶葉加工、茶葉化學成分、茶葉歷史文化等課程。


李桂田自創「無茶主義」茶道。(韓傑/攝影)

在西雅圖,熱愛茶的人特別多,但能用中英文講茶道的沒有,她填補這個空白。「我在中國時就自學英語,因此演講全部用英語。」她還在西雅圖大學學習Marketing。她說,她的藝術家丈夫給了她一個嶄新的世界,讓她創造一個新茶道。她把自己的茶道稱為「無茶主義」(Neoillusion Teaism)。Neo的意思是新的當下,永遠更新。Illusion是幻覺的意思,萬物皆空。

三年前,她來到紐約,經常去大學、畫廊舉辦茶道講座。為了讓人們記住,她的杯子與普通的不同,杯子凸凹不平,使嘴巴感到不同,讓人們集中注意力。她的茶道有如下程序:進來後要洗手,成為一個儀式。然後,室內焚香,燃燒樹脂。開場後,先有詩歌朗誦。音樂起,開始沖茶。喝完第一杯,她開始講茶道。然後,研討會開始,個人分享對茶道的體會,讓人放鬆,打開心胸。然後,開始冥想。她開始誦讀佛教「心經」。最後,客人抹上精油。整個過程兩個小時。


李桂田特製的飲茶器皿,杯子凸凹不平。(李桂田/提供)

東西兩岸 對茶態度不同

李桂田說,紐約市與西雅圖不同。在西雅圖,如果她說她是一個Tea Master,人們就會崇敬地說「哇」。但是,在紐約市,如果她這樣介紹,人們就會問:What is Tea Master?紐約人不知道茶道師是什麼。


李桂田的茶道講座在西雅圖很受歡迎。(李桂田/提供)


她說,西雅圖是北美第二大飲茶城市,對茶葉感興趣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茶鋪也越來越多,連美國人開的茶鋪都是非常中國化,銷售的也是中國傳統茶。不過,西雅圖人對茶的興趣也就停留在喝茶階段,大部分人只對茶的味道感興趣,而對於茶的藝術研究與創新遠遠不及紐約,因為紐約是世界藝術之都。她說,不過,真正懂得喝茶的人在紐約很難找,連茶藝這個名詞都聽得少,一聽就問是否是日本茶道。

她說,紐約人也很少有時間坐下來光討論茶味。然而,他們對茶的藝術,對琴棋書畫詩歌卻興味十足,在乎儀式

的呈現方式及表演質量。「若是一種新潮的與眾不同的藝術表演加上有上等的茶飲及服務,讓他們身心體驗藝術,即使價格昂貴他們也捨得出。」

紐約白人  祖母影響喝茶

紐約出生長大的瓊斯(Steven R. Jones)是茶文化講師和翻譯。他說,因為他的祖母是英國移民,因此他從小到大一直是喝茶,不喝咖啡。他說,美國沒有像星巴克咖啡店那樣的大型飲茶連鎖店,最大的因素是語言和文化。「這就是我要做的事情,在東方社會和西方社會建立一個橋樑。」他表示,「茶是我們的橋樑」。


瓊斯在大都會博物館指導「無我茶會」。(韓傑/攝影)

他說,他過去喜歡喝酒,導致肥胖。喝茶讓他放棄喝酒,有了一個新的生活。他認為,喝茶現在成為一種時髦,茶來自國外,對美國人來說是新的,也是健康的飲料。實際上,美國人喝茶已經有幾個世紀了,但最近茶變得非常流行。

美國過去是一個飲茶國家,但是波士頓茶黨的行為改變了它。他表示,建立一個文化需要很多年,但是銷毀它僅僅需要幾天時間。但是,他注意到,2000年以後,茶文化的復興出現了。他認為,在美國推廣茶需要喝茶和舉辦飲茶活動。

他說,他於1980年代第一次去亞洲時,就感到像生活在家裡一樣,因此他一直在台灣和大陸生活。他曾經擔任台灣陸羽茶藝中心老師、陸羽茶藝中心茶藝月刊翻譯、茶道老師。目前,他在福建省漳州科技學院茶學院擔任講師。他教授茶文化、茶道示範及教授茶學知識和茶葉加工,出版過「茶文化系專業英語」、「中英文茶學術語」等。他推崇「無我茶會」,認為這種茶會簡單、有趣,可以讓人放鬆,結識新朋友。


瓊斯推崇無我茶會。圖為無我茶會的七位示範者準備表演。(天仁茗茶/提供)

瓊斯在大都會博物館指導「無我茶會」。(韓傑/攝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20 12:47 , Processed in 0.06554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