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紐約時報》簡報:貿易戰讓美國農民恐慌;矽谷高管的...

[复制链接]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5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09:2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MILY CHAN2018年11月6日   《紐約時報》中外网

  早安,歡迎閱讀時報最新推出的中文每日簡報。我們將為你介紹《紐約時報》當日的重點英文報導,並為你推薦部分已被譯成中文的精選內容。希望它能更好地滿足你的資訊需求。新讀者請點擊此處訂閱。


  期中選舉進入尾聲;兩岸就網軍打口水戰;新馬「街頭美食中心」之爭……以下是今天的重點新聞:


  


  2018期中選舉24小時倒計時。 CHET STRANG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 期中選舉的最後時刻


  這場以恐懼、憤怒、分裂、民族主義和種族仇恨為主題的期中選舉終於要在週二落下帷幕。
  
  儘管民調顯示民主黨在眾議院有優勢,但要撼動目前共和黨的地位,仍需搶下23個席位。另一方面,參議院傾向於共和黨,但為了保持控制,他們必須把損失限定在1個席位內。時報記者在美國各地報導期中選舉,這裡是從現場發回的最新選情匯總。


  川普的名字不在選票上,但整場選舉都關乎於他。如果民主黨成功翻盤,他將面臨總統之位被彈劾的達摩克里斯之劍。終場前一天,川普保持了一貫的尖刻作風,在集會演講中對民主黨和非法移民大肆攻擊。國會之戰已近尾聲,競爭仍然激烈。不到最後一秒,鹿死誰手仍未可知。


  這裡是中文版的期中選舉詳解,我們將在明天的簡報中為您帶來選舉的最新結果。


  _____


  • 中國尋盟友抱團過冬


  中國想為經濟下行剎車,週一在上海開幕的國際進口博覽會,是官方拿出的重頭戲。該活動將持續6天,展示130個國家的商品,預計吸引15萬名中國買家。習近平試圖藉此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全球大買家,並暗示,比起出口商品,這個「開放」國家的市場為世界提供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但中國的挑戰顯而易見——它如何取信於世界?從到訪的國外客人就可以看出來:多是在「一帶一路」中向中國舉債的小國家,德、英、韓、日等世界主要貿易國明顯缺席。美國根本就沒派官方代表團參加。儘管川普前兩天才宣稱,與習近平展開了「長時間、良好的」對話。


  為了應對貿易戰、減緩經濟壓力,中國已經努力一段時間了。習近平拋開歷史隔閡與安倍晉三會見就是明證。此次,他更承諾,要降低進口關稅,保護知識產權,採取嚴厲措施打擊犯罪。經濟入冬,進博會有可能成為改變這一氣候的機會窗口嗎?


  _____


  • 希望貿易戰在豆子腐爛前結束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在美國北達科塔州,豆子已經堆積成山。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美國去年出口了260億美元的大豆,其中一半以上流向中國。貿易戰正當時,少了中國這個最大的客源,大豆無處可去。




  另一個循環開始了。加拿大將本國產的大豆高價賣給中國,再用更低的價格從美國買進大豆。台灣則簽署協議,將在未來兩年增購美國大豆。但還不夠,遠遠不夠。9月以來的6個星期內,美國大豆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的缺口已達到300萬噸。


  一些農民相信,川普會幫助他們談判,為他們爭取利益;另一些則在長久的等待中消磨了信心。在令人絕望的價格跌落中,當地農民群體的自殺率已出現攀升。時間不等人,若再不達成和解,等在面前的,將是大豆腐爛和血本無歸。


  _____


  


  8月,一群矽谷高管來到北京的創新工場。 YAN CO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編輯推薦:矽谷高管們在中國看到了什麼?


  他們看到了一個矽谷的平行宇宙。一個未來主義但封閉的世界,既令人驚嘆,又顯得疏離和反烏托邦。


  整個中國科技業像是上了發條,「996」的工作時長是標配,高管們只要「醒著就在工作」。看不見的引擎在背後推動著,對成功的渴望淹沒了一切。站在風口的創業公司幾乎每六個月就要展開一輪融資,人人搶著投,這是矽谷速度的三到四倍。


  但讚歎完瘋狂的「中國節奏」,他們也感受到中國互聯網就像個「牆內的花園」,外來人難以闖入——沒有移動支付,對不起,你可能連杯咖啡都買不了。而從訪問不了的網站,到天羅地網一般的監控攝像頭,審查和監視更是無處不在。


  時報科技專欄作者袁莉記錄了這趟矽谷人的中國之旅,這裡是本文的中英文雙語版本。袁莉撰寫的「新新世界」專欄旨在通過科技視角看待現代中國的紛繁複雜,你可以在這裡查看往期文章。


  _____


  


  參加2018期中選舉的美國選民。 SCOTT OLSON/GETTY IMAGES


  商業與科技


  • 會否重蹈覆轍?推特在期中選舉最後一刻說,「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準備得更充分」。但大量偽裝成共和黨官員的帳戶不斷湧現,另一些帳戶則打擊選民熱情,謊稱移民局官員會在投票站巡邏。與此同時,包括沃爾瑪和李維斯在內的370多家公司簽署了「抽時間投票」(Make Time to Vote)倡議,他們將在今天讓員工帶薪休假:去投票!


  • 卡舒吉案之後:麥肯錫等多家諮詢公司持續為沙烏地阿拉伯政權提供服務,他們負責王儲穆罕默德的形象提升工作,甚至提供關於葉門戰爭和鎮壓異見者的培訓和服務。軟銀同樣表態,儘管卡舒吉案「很可怕」,但軟銀肩負對沙烏地阿拉伯人民的「責任」。該公司CEO孫正義還表示,自己作為商人,不應涉及政治。




  • 書商的反擊:為抗議亞馬遜旗下舊書交易平台AbeBooks突然禁止來自韓國、俄羅斯等國的書商,24個國家的250名同業發起了抗議,數百萬本二手和珍本書籍被從網店撤下。


  _____


  


  Troll是一個互聯網俚語。


  每日一詞:Troll | 網路酸民與美國大選


  網路酸民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鍵盤俠」在全球遍地開花。只是你難以想像,動動手指頭,就能擾亂一國政治。俄羅斯人就被指控為網路酸民(Internet troll),干預2016美國大選。時報一則影片介紹了普丁的「地緣戰略酸民行動」(Geo-Strategic trolling),另一篇文章揭開了俄羅斯「酸民工廠」(Troll Factory)的神秘面紗。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中國的「帝吧出征」事件和「五毛黨」群體。


  Troll是一個互聯網俚語,指通過發布具有煽動性、令人反感、或帶有破壞性的言論,來轉移話題焦點、擾亂在線討論,試圖挑釁或激怒他人。在斯堪地那維亞的神話中,Troll指住在山洞裡或山丘上的矮人或巨人,會將自己的孩子與人類的孩子掉包。


  2018期中選舉近在眼前,新的疑慮又在滋生。時報報導,一些專家認為,新一波來自俄羅斯的「宣傳活動」,正在測試美國社群媒體的底線。


  _____


  


  「街頭美食中心」之爭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激化。 REBECCA TOH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一分鐘要聞


  • 誰才是「街頭美食中心」?新加坡就「小販文化」申遺激怒了馬來西亞人。這兩個歷史上曾為一體的國家對文化遺產的名譽權爭奪邁上新台階。(《紐約時報》)


  • 美國對伊朗最新一輪制裁生效,但歐洲要走自己的路,中國和俄羅斯也是。但目前還沒有一種方法,能讓他們在不得罪川普政府的情況下規避制裁——石油買賣的銀行支付體系由美國把控。我們提供了關於這場制裁你想知道的一切。(《紐約時報》)


  • 德國生命線遭重創:史上最長乾旱季造成萊茵河部分河段水位連月處於歷史最低,該國80%貨物通過此航道運輸。 (《紐約時報》)


  • 土耳其官員證實,沙烏地阿拉伯以協助調查為名派往土耳其的專家,實際上在設法清除卡舒吉被害的證據。這些專家中包括一名化學家和一名毒理學家。(《紐約時報》)


  • 37年來首次在日本召開記者會,村上春樹宣布為母校早稻田大學捐贈手稿、書作及收藏的唱片等。村上春樹於1975年畢業於該校第一文學部。(《日本時報》)


  •《自由時報》引述台灣國安部門稱,大陸專門培養網軍,企圖干預台灣政治,本月即將舉行的「九合一選舉」將是其首次練兵。《環球時報》發表社評駁斥,指台灣當局肆意抹黑。


  _____


  


  2018紐約馬拉松參賽者。 HILARY SWIFT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別錯過這些時報精彩中文內容:


  • 組圖:2018紐約馬拉松掠影。11月第一個星期天,一場一年一度的秋末盛事如期而至。今年,這條42公里的賽道迎來了5萬名參賽者、12000名志願者和成千上萬的觀眾。來自非洲的選手包攬了男女組冠軍。


  •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上週離世。從禁書到「金學」,他是文學巨匠,也是傳奇報人。他的作品陪伴我們成長,也昭示了一個時代的沉浮。這裡是時報為金庸撰寫的訃告。


  • 來自觀點版面:中國是殖民大國嗎?五年前,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構想,將其作為任內標誌性外交措施。這一倡議背後隱藏了什麼?喬治城大學歷史系教授James A. Millward談到,「一帶一路」引發了新殖民主義的質疑,但它既非全球霸權的邪惡陰謀,也不是世上所有問題的答案,我們應對其中項目進行獨立評估。


  JULIA GARTLAND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感謝閱讀今天的簡報。如有任何建議和想法,歡迎來信與我們分享:cn.letters@nytimes.com。也歡迎在Twitter(@nytchinese)和Facebook上關注我們,或訪問中文網首頁閱讀更多新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6-8 10:48 , Processed in 0.0720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