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從騎奴到大將軍:西漢名將--衛青

[复制链接]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56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7:2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May 14 2014

西漢名將衛青,字仲卿,河東平陽人。

他原本只是平陽公主的騎奴,後為漢武帝重用,前後七次出擊匈奴,解除了,匈奴對西漢
邊境七十餘年不能解除的軍事威脅。

漢武帝封衛青為長平侯,官拜大將軍,受封大司馬,去世後謚為烈侯。

《史記》記載:其父鄭季,為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侯妾衛媼通,生青。

衛青是鄭季的兒子。他小的時候隨其父在鄭家,家裡其他的兄弟都把他當牲畜一樣奴役。
長大一些的他回到平陽侯府,做了平陽公主的騎奴。


衛青的出身與其他將軍不同。在那個家族地位極為重要的封建王朝,一個騎奴能夠取得如
此成就,是不可想像的。

衛青的三姐衛子夫得寵入宮,衛青隨三姐一起入宮,命運開從此轉變隨姐姐入宮後,當起
了皇帝的禁衛軍,經常陪伴在武帝的身邊,因而最能體會武帝的思路和用心。武帝也因此
發掘了衛青的軍事天賦,為自己的大漢朝,找到了一個傑出的軍事將領。從此以後,衛青
出擊匈奴,建功立業。

第一次出擊匈奴,是武帝第一次大膽的嘗試。

衛青、李廣、公孫敖、公孫賀各領騎兵一萬,分別從上谷、雁門、雲中、代郡出擊。此場
戰爭的結果是,李廣兵敗被俘,公孫敖損失七千騎,公孫賀無功而返。衛青,奔襲八百里
至龍城,斬獲首虜數百,凱旋而歸。

第二次出擊,是在衛子夫生下太子劉據,立為皇后不久時。
衛青從雁門出擊,率領三萬騎,斬獲首虜數千。從領兵數量的增加,就足以看出武帝對衛
青的重視了。

第三次出擊,衛青取得的勝利,震驚了全國也震驚了匈奴。
元朔二年,衛青從雲中出擊,橫掃隴西,大敗匈奴白羊王、樓煩王,捕獲首虜數千,牲畜
數十萬,收復了河朔地區。此地後建為朔方郡。此戰衛青“全甲兵而還”,武帝頒詔以三千
八百戶封衛青為長平侯。

第四次出擊,衛青取得了更大的勝利。

元朔五年春,他以三萬鐵騎趁夜從朔方出發,縱橫幾百里,全殲匈奴右賢王部。右賢王從
未想到漢軍騎兵能如此迅速遠距離襲來,與士兵紛紛飲醉了酒,就這樣被衛青打得落荒而
逃。此戰中不但捕獲眾男女一萬五千餘人,牲畜數千百萬頭,還捉到右賢諸王十餘人。未
等衛青回到長安,武帝就派去使者持大將軍印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為全體漢軍的最
高統帥。

第五、六次出擊相比較之下就不那麼順利了。
元朔六年春,大將軍率其餘六位將軍出定襄,斬獲首虜數千而還。一個月後,又一次從定
襄出擊,斬獲首虜萬餘人。但蘇建全軍覆沒,唯獨自己逃了回來,前匈奴小王趙信率八百
騎叛變投敵。

元狩四年春,大將軍第七次出擊匈奴。
衛青領軍騎五萬,由定襄出擊,度過大漠,與匈奴主力大決戰。衛青遇上單于本部。可以
想像得出戰場上,天昏地暗的廝殺場面。
實際上與單于在打的只有大將軍所部。李廣、趙食其本應從旁接應,不料誤期失道,並未
趕上戰爭。此戰確實充分體現出衛青的軍事技巧和過人才智。在大漠風沙肆起互不相見之
時,他大膽的指揮騎兵急速沖入匈奴軍中,打他個措手不及,沖散匈奴的軍心和志氣,生
逼得大單于匆忙逃遁。終以浩大的氣勢將匈奴逼入最後的絕境,然後勝利班師。

衛青在當時的漢朝,尤其是軍事上,可以說是國家的中流砥柱。
現代作戰中,陸上奔襲逐漸減少,海空奔襲逐漸增多。但在衛青那個時代,如此大規模的
草原奔襲、縱橫迂迴卻是史無前例的。 後世的軍事家,都對這種戰術給予高度評價。作戰
在我不在敵,關鍵不拘於泥,昔漢將衛青,霍去病勇於革新戰法,遠渡絕漠,敵之軟肋,
出敵不意,攻敵無備,故百戰百勝。

元封五年(前106年)
一代名將衛青離開人間。他死後,武帝下令按國葬禮儀將其葬於自己的陰宅茂陵旁邊,形
似陰山,以紀念他打擊匈奴立下的汗馬功勞,可見武帝對其情誼之深。  
衛青從一個騎奴變成一個名垂青史的大將軍,除了躬逢盛世之外,也與他的才華和個性密
不可分。

衛青為人大度、仁善退讓、謙和謹慎、禮賢下士,皇上封他三個兒子時他曾推辭不受,蘇
建曾勸他召門客他加以拒絕。他只是一心一意忠於武帝和大漢,做好該做的事,即使曾經
受到別人的質疑、受到不平的待遇,也始終無怨無悔。

衛青的才幹和品格,不但讓士兵們萬分愛戴,武帝恐怕也敬他三分。
他留給後世瞻仰的,不僅僅是茂陵旁邊的一塊墓碑,還有他非凡的軍事才能、他的為人品
質以及他傳奇般的人生。

作者:炎黃龍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56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7:25:26 | 只看该作者
揭密汉武帝时刺杀大将军案:李敢为何刺杀卫青?(1)
2010-03-24 11:23:28 中华网论坛 【大 中 小】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年底的一天,长安城大将军府里传出了凄厉的叫声。
    “有刺客!”侍卫武士们奋勇跑去,惊讶地看到大将军卫青正和年轻的李敢扭打在一起。李敢手持利剑,卫青死死握住他的手,前胸有一处伤口在冒血。
    侍卫们愣了一会儿,赶紧七手八脚地把李敢拉住。几个侍卫夺下他的利器,其他人拉开他和卫青的距离,还有人在旁边好声相劝:“小爷,你这是为何啊?快快住手。”李敢挣扎着,骂不绝口:“我要杀死卫青!”卫青被众人扶坐下去后,指指李敢,欲言又止。
    这个行刺大将军的李敢是谁?侍卫们为什么对他这么客气?这个李敢可不是一般的刺客,而是当朝的关内侯、郎中令,还是刚刚死去的一代名将李广的儿子。李敢曾随父亲征战疆场,也曾随霍去病出击左贤王,力夺匈奴左贤王的鼓旗,斩首众多,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年纪轻轻就成了朝野中惹人瞩目的一号人物。侍卫们哪敢对他不客气啊?
    李敢出身清白,前途光明,为什么要刺杀大将军卫青呢?
    李敢行刺是为父亲李广报仇,他认定卫青害死了父亲。
    这一切还得从当年发生的一件大事说起。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战役,倾全国之力希望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朝野上下对这次战役精心策划,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定襄、代郡出击,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经过多次交手,匈奴早已不是西汉帝国的对手了,所以此战的胜算很大。
    李广对这次战役寄予了厚望,准确地说他把一生的抱负和追求都押在了这次战役上。
    每一个战士都希望建功立业,希望能封侯拜将。李广也一样。他威名很盛,资历很深,身经百战,却一直没有实现封侯的夙愿。李广有纵横疆场、杀敌封侯的能力。他出身将门世家,从小箭法出众,加上身高过人,有猿猴一样的长臂,是名武艺高超的善射武士。唐代诗人卢纶在《塞23 下曲》中形象地描绘了他的风采:“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公元前165年,匈奴大举侵扰边关,李广和堂弟李蔡参军杀敌。此后除了一度参加平定七国之乱外,李广一生都活跃在西汉与匈奴的战场上,大小近百战,杀敌无数。匈奴人敬畏地称呼李广为“飞将军”。但是李广对武艺过于自信,变得自负了。两军对垒时,李广要求自己射杀敌箭无虚发,常常是策马冲锋,不进入敌阵数十步距离之内不发弓,箭一离弦必有一个敌人应声倒地。李广的行为不免带有自我炫耀和逞强的意思了。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常常招致敌人的围追和同僚的非议。
    如果仅仅是喜欢表现个人英雄主义,李广还不会得罪朝廷的衮衮诸公。问题是李广在政治上极不成熟,被朝廷许多高官看作是眼中钉肉中刺。比如在贪腐成风、浑浑噩噩的官场中,李广洁身自好、励精图治。他平时爱兵如子,打仗时身先士卒,深得官兵的爱戴,所得赏赐都分给部下,坚持与官兵一起吃大锅饭。李广一生担任高官四十多年,死时家无余财,都花在军队上了。又比如李广厌恶制度,信奉自由放任的管理思想。在军队管理上,李广很宽松,行军时不列队,驻扎时不设岗,平时基本不训练,不重视部队的补给和辎重,军队纪律也很差。而且对军队繁琐的文件和会议制度特别反感,在军队里一律简化文案。汉军士兵都喜欢归入李广的麾下,都愿意跟随李广死战。然而,李广这一套显然不对朝堂衮衮诸公的胃口。
    早在汉文帝十四年从军抗匈,李广就杀敌多人,因战功升为郎中,进入了皇帝的禁卫军。李广多次跟随汉文帝射猎,格杀猛兽,勇力非凡。汉文帝慨叹:“李广可惜了,生不逢时!如果生在高祖时,封个万户侯都不成问题!”汉高祖刘邦是在乱世中厮杀起家的,汉文帝觉得李广能在乱世跟上了刘邦,肯定是开疆拓土的一代公侯名将。但是在汉文帝和汉景帝等相对和平的时代,李广没有参加大战的机会,自然也就达不到西汉王朝封侯的标准--西汉王朝法律严格,规定必须建立多大功业或者杀敌多少人以上才能封侯。汉文帝死后,西汉进入了多事之秋。先是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然后是汉武帝开始大规模对匈奴作战,李广终于获得了杀敌建功的机会。可惜,一次次封侯的良机从他的指缝中溜走。
    李广第一次和侯爵宝座擦肩而过是在平定七国之乱时。李广随周亚夫与叛军主力激战,建立了赫赫战功,并在昌邑城下勇夺叛军帅旗立功显名。这一次李广完全达到了封侯的标准。战后他的许多同僚和战功比他低的人都封侯了,但李广却没有任何封赏。因为李广在斩获帅旗后私自接受了梁王授予的将军印。这个梁王是汉景帝的弟弟,坚守河南封地,阻击叛军,战功也很显赫。但是他是汉景帝皇位的最大竞争者,朝廷中有那么一股人撺掇着要立他为汉景帝的接班人。李广私自接受皇帝竞争者的将军印,他想做什么?要服从梁王的指挥了?李广政治幼稚就幼稚在这个地方,主动站到了皇帝的对立面去了,最后落了个有功不能赏的下场。有些错误是永远都不能犯的,即使只犯了一次你这辈子都完了。李广的错误没那么严重,但在整个汉景帝时期他升官封侯算是彻底没戏了。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56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7:26:45 | 只看该作者
    汉武帝即位后,很赏识李广的盛名,调李广为未央宫卫尉。李广的政治春天来了。汉武帝筹划的第一次反击匈奴的大战役是马邑战役。汉朝伏下重兵,准备围歼南下的匈奴。李广以骁骑将军身份率军埋伏在那等待匈奴钻进口袋里,封爵晋升仿佛指日可待。结果,多疑的匈奴单于发现了破绽(汉朝人没经验,都去埋伏了,放着漫山遍野的牛羊不管,能不让人生疑吗?),中途退兵。伏击计划中途夭折。李广只好无功而返,第二次错失良机。
    汉武帝不久给了李广第三次封侯立功的机会。公元前129年,汉武帝遣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和卫青四人率大军,兵分四路迎击匈奴。这一战,排名最后、初出茅庐的卫青一战成名,长途奔袭匈奴得手。而排名第一位、声名最高、资历最深的李广却全军覆没。战前李广迫切要建功立业,树大招风,被匈奴作为头号敌人来迎战。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下令匈奴务必生擒李广。于是匈奴集中数万精兵围歼了李广的部队,李广受伤被俘,寻机夺马杀回中原。归国后,李广别说封赏了,因为全军覆没按律当斩,付了赎金后被废为庶人。
    几年后,匈奴攻破辽西,北方告急。汉武帝起用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人敬畏李广,几年不敢骚扰右北平。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兵四千出右北平,和张骞所部分兵作战。结果李广受到了匈奴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被四万匈奴精锐包围。汉军士气低落,李广来去自如,加紧整饬军队,亲自拉强弩参战。这样坚持了一天一夜,汉军弹尽粮绝,败局已定。25 好在张骞带领一万骑兵及时赶到,解救出了李广。李广又失去了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汉武帝考虑到他浴血奋战杀敌众多,功过相抵,不赏不罚。
    至此,李广伤痕遍体,年到花甲,看似不能再上马杀敌了。照例,他的征战生涯要结束了。“自从反击匈奴以来,我参加了每一场战役。各部军官,才能在我之下的,因军功受封侯爵的有数十人。我打仗时从不落在他人后面,为什么没有尺寸之功封侯呢?难道这就是我的命吗?”堂弟李蔡和他一同起步,同时做的郎官,后来脱离战斗一线走高层路线,听皇上的话,办皇上交办的事,已经因功受封安乐侯,更在两年前担任了丞相。李广能力远高于堂弟,现在看李蔡成了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丞相,自己蹉跎了大半生,年近六十,心里的不好受不用言表。
    汉语中产生了一个专门的词来形容李广的窘境:李广难封。
    现在有漠北战役这样的大舞台,李广怎么能放过呢?对于他这样的老人来说,这是人生的最后一次机会了。所以他坚决要求出征。但汉武帝并不想派李广出征。因为李广年纪太大了,而且威名在外,留在朝廷里当作“镇国之宝”威慑匈奴更好,汉武帝不想让他去冒险涉阵。李广苦苦哀求允许自己跟随卫青出征。汉武帝经不起李广一再请求,勉强同意他出征。暗地里,汉武帝找来卫青,告诫他说,李广年纪大了,急于求战,我们满足他的愿望,但你不能让他担任先锋,更不能委以重任,托付重兵。
    大军未出,李广和卫青就在作战部署上产生了矛盾。卫青安排公孙敖为先锋,自己率领主力跟进,从正面与单于主力决战;安排李广与赵食其领兵出东路,作为辅助。东路迂回难走,看起来也没什么立功的机会,李广自然是不愿意。卫青一开始就让他封侯的希望变得异常渺茫。李广心生怨气,听完行动安排后,既不争论也不说遵命,怒气冲冲地拂袖而去。
    李敢认为卫青这是挟私用人,嫉功妒贤,一开始就要把漠北之战的首功留给自己和亲信(公孙敖救过卫青的命),派李广走东路是挤兑他。而且卫青还给李广规定了会合的日期,给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李广赌气率军走了东路,部队在荒漠戈壁中迷了路,没有按期与卫青的主力会师。
    会师后,李广郁郁寡欢。汉匈最后一战结束了,从此“漠南无王庭”,匈奴远遁了。李广人生的最后一次机会丧失了。而且汉朝军法严峻,作战违期是重罪。李广一回到大营就躲入军帐,不见人。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大将军卫青做了一件更让人误会的事情。他派长史带着干粮酒食慰问李广,同时问问李广所部迷路违期的情况。李广年纪大了,资历高,本来就心情郁闷,现在看一个年纪轻轻、低好几个辈分的文官来质问自己,犟脾气上来了,对长史的问话不理不睬。卫青对李广的性情秉性还是没有摸透,长史回去后没法处理违期的事,又让长史去催李广的部下来听候审问。这一下军营的动静闹大了,李广所部的校尉们都苦着脸被叫了出去。李广很护部下,说:“我部下的校尉无罪,是我迷路的,责任在我。我现在就去自首。”李广召集部下,说:“我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这次跟从大将军与单于交兵,而大将军让我率部走迂回的远路,我迷路了。这些难道不都是天意吗?我已经六十多岁了,难道还要我去见那些刀笔小吏,啰啰唆唆地自我辩解嘛?”说时迟那时快,李广“嗖”地拔出佩刀,自刎而死。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56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7:27:50 | 只看该作者

    卫青要不要对李广的死负责呢?事实上,他是遵照汉武帝临行前的告诫办事。而且考虑到李广数十年的战斗经验,卫青对李广的弱点是清楚的。漠北之战倾注了汉朝的全部国力和朝野的殷切希望,关系国家安危,也关系前线将士的生死,卫青为人小心谨慎,最后不用李广而用公孙敖,并没有徇私枉法、陷害李广的意思。李广辛苦一生,都没能封侯,客观地说不是汉武帝不想提携李广,而是李广身经百战,屡战屡败,实在是没有达到裂土封侯的标准。李敢将父亲的死归咎于卫青,不应该。
    话虽如此,李敢刺杀卫青的案子毕竟犯了。怎么处理呢?
    卫青让人将李敢好好地送回家,然后召集家人侍卫,命令不许将李敢行刺之事泄露出去。
    卫青温良和善,不愿与李敢为敌。更重要的是卫青自己的处境也很微妙,在权力场上如履薄冰。卫青家族出了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卫青自己和姐夫公孙贺、外甥霍去病封侯拜将、手握兵权,他还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卫家赫然是西汉帝国的权势第一家。家族兴旺了,掌权了,不一定是好事。因为最上头的皇帝、汉武帝刘彻权力欲望特别强烈。刘彻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一般雄才大略的人,权力欲就强,疑心也重。卫青一家的势力遍布朝野、手握兵权,自然也受到了刘彻的猜忌。姐姐嫁入卫27 家后,卫青的权势熏天,仿佛是“天下第二人”,刘彻的猜忌心理重新泛起,开始不信任卫家了。刘彻先是让卫青离开前线军队,招到长安来居住议政,将卫青高高挂起;同时分化卫青家人,重用霍去病,让霍去病牵制卫青。小伙子霍去病虽然是卫青的外甥,毕竟不姓卫,而且头脑简单,政治幼稚。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只知道行军作战打匈奴。刘彻曾经劝霍去病学点吴起、孙子的兵法,霍去病回答说行军打仗不拘泥于古代兵法,学那些玩意儿没用。刘彻发自内心地同时也有目的地宠爱霍去病,着意培养,委以军事重用。汉朝和匈奴的战争在继续,但卫青失去了对前线部队的直接指挥权,主要是发挥着名义主帅的作用。相反,霍去病在祁连山战役、招降浑邪王等事上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年春天,朝廷谋划漠北战役的时候,刘彻干脆将卫青名义上的主帅也给撤掉了,命令卫青和霍去病分别率领五万精骑,兵分东西两路,远征漠北。双方互不节制,分头行动。
    漠北战役如今胜利结束,天下太平。汉武帝更加不需要声望超群、领兵驰骋的卫青了。卫青的权势建立在军功上,现在军功不可能再有了,只剩下皇帝的猜忌和防范。刘彻继续捧霍去病去压卫青。等卫青、霍去病凯旋归来,刘彻很客气地不让他们继续掌握军队。卫青是大将军,霍去病是骠骑将军,又是万户侯,没办法再提拔他们了。刘彻很有创意,新增了“大司马”的官职,让卫青、霍去病并列为大司马。卫青是大司马兼大将军,霍去病是大司马兼骠骑将军,地位相等。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那些墙头草和势利小人纷纷给霍去病拍马屁,有事没事往霍去病家里跑,套近乎。其中就有很多原来经常在卫青家里出现的面孔。霍去病家里热闹了起来,卫青家门口一下子就冷清了起来。好在卫青是一个厚道恬静的人,将这一切已经看开了。他家里人有时候也会感叹世态炎凉,卫青不以为然,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
    遭遇李敢的行刺,卫青的第一反应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件事情传扬出去,对李敢不利,对卫家也不好,还不如保持一团和气。卫青毕竟是个好人。
    然而,李敢行刺让许多人看到了,压是压不下去了。事情很快传到了霍去病的耳里。霍去病一如既往的头脑简单,更理解不了舅舅的韬光养晦,他记恨起李敢,欲先除之而后快。他瞄准李敢到甘泉宫参加皇家狩猎的机会,人来人往,寻机射杀了李敢。名将之后横死,总需要有个交待。汉武帝正宠信霍去病,还需要霍去病制衡卫青的势力,于是替他说话:“李敢是被鹿触死的,可惜了。”这件事情就这么掩盖过去了。
    卫青知道后,惨然一笑。
    第二年(公元前118年),李敢的叔叔、丞相李蔡被扣上私自侵占汉景帝陵园前一块空地的罪名,被迫自尽了。他担任丞相四五年间,协助汉武帝治吏、改币、统禁盐铁等事,中规中矩。事实上,汉武帝选择李蔡,并非看中他的能力或者想法,恰恰是因为他平庸安分、循规蹈矩。还是那句老话,汉武帝是一个强权的皇帝,不能容忍强权丞相的存在。所以他执政时三五年就换一个丞相,李蔡只是其中的一个匆匆过客而已。
    李蔡是汉武帝的棋子、李广是汉武帝的棋子、卫青是汉武帝的棋子、霍去病是汉武帝的棋子,但李敢不是汉武帝的棋子,他的作用和分量不够做皇帝手中的棋子。李敢是个“搅局者”,讨人嫌,所以不如除去的好。从汉高祖诛杀韩信到汉景帝诛杀晁错顶罪,再到后来汉武帝腰斩公孙敖,西汉王朝一路下来血光不断。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挑棋子、用棋子是帝王为政的学问,皇帝老子掌握了就可以了,大小臣工没有必要学。合格的臣子应该是循规蹈矩、安心做好皇帝棋子的人。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668
5#
发表于 2015-12-22 17:30:41 | 只看该作者
大将军卫青家族的兴盛与衰落
收藏人:杂货店伙计       
2015-07-19 | 阅:904  转:42         
|   来源


  |  分享          
  

    大将军卫青是个私生子,小的时候被人当作奴隶使唤,因为出身低微,从小养成谦虚谨慎的性格,在那个年代,人们都比较迷信,特别是对于江湖术士所说的更是当真的一样,一次,一个相士对卫青说:“贵人也,官致封侯。”卫青听了,只是笑笑,对相士说:“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相士说卫青将来一定是个贵人,将来能做官直至封侯。而卫青却说:“自己不过是个家奴的孩子,受到打骂自己也很知足了,怎么能想到封侯这样的事呢?”

    确实如此,身为西汉的一员名将,卫青出生时的身份是很卑微的,父母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的家奴,长大后卫青作为他们的孩子不过是平阳公主的骑马护卫,而他同母异父的姐姐卫子夫则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

    一天,汉武帝在姐姐平阳公主家看到卫子夫,被她的美貌所打动,带进宫里,后来成了皇后,卫子夫得宠后,卫子夫的家人也得到升迁,她的哥哥和弟弟卫青被汉武帝任命为侍中,后来,在与匈奴作战中,卫青多次建功立业,从而被汉武帝赏识,一次一次加官进爵。

    卫青的身份在改变,地位也在改变,好事也就接连不断,原来作为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的骑马护卫,现在却被寡居的平阳公主看中成了驸马,因为此时的卫青被封为长平侯,与公主的地位已经匹配了。

    而卫子夫的另一个姐姐卫少儿的儿子霍去病因为姨妈卫子夫得宠,从小也进入宫中,他的性格很强悍,很受汉武帝喜欢,霍去病在战略上很有眼光和突出的才能,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在与匈奴作战中多次取得骄人的成绩,因此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号称骠骑将军。

    卫家荣耀还在延续,卫青有四个儿子,长子继承侯位,另外三个儿子也被封了侯,食邑各为一千三百户。

    这一切都与卫子夫受宠有关,她入宫后为汉武帝生下三女一男,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卫氏家庭因一人受宠整个家族倍受皇家恩惠。卫氏的亲属因赫赫战功竟然有五人被封为侯,而卫子夫为后三十八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后。

    但是,在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因为听信奸臣谗言的挑拨,误以为太子刘据谋反,不仅废掉了仁厚的太子,最后太子不堪受辱自杀身亡。

    而太子的母亲卫子夫也因站在儿子的一边倍受汉武帝的羞辱自缢而亡,为此受牵连被杀的还有卫子夫的两个女儿和卫青的长子,以及卫子夫姐姐一家。

    自此,卫氏家族由兴极一时到走死逃亡,退出了政治舞台,只是这件轰动一时的大事没过多久,汉武帝就发现自己当初对这件事的判断是错误的,为此他发了“罪己诏”,可是,一切都已时过境迁,死者怎能复生,这就是大将军卫青家族的兴盛到衰落的整个过程,令人欣慰的是,由于卫青一生都很谦逊,直到死都享受着崇高的荣耀,后来发生的一切他都不知道,对于他本人来说可算完美的一生。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2790

主题

343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017
6#
发表于 2015-12-22 17:43:01 | 只看该作者
千古英雄西汉名将卫青大将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卫青足智多谋,七战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卫青出身奴隶,从建元三年(前138年)获救,任侍中、建章监、太中大夫,经过近十年宫廷为官的历练,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为车骑将军首次出征奇袭龙城,开始了十年的戎马生涯,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是历史上出身最低,功劳最大,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

  元朔二年(前127年)收复河朔被封长平侯;

  元朔五年(前124年)奇袭高阙,拜大将军,三子封侯;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出定襄,清扫漠南;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大战合围单于,加封大司马。

  《史记》记载其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七百户,《汉书》则有为二万二百户及三万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6-15 03:44 , Processed in 0.0596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