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国之声: 急需“中国技能” 德国要从中学生抓起?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74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10:1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在国际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与中国打交道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一大挑战。德国政府意识到,只有了解中国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全面认识,才能在交流、合作和博弈中取得成果。但德国人在这方面还有有很多功课要做。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人的"中国技能"还有待积累和提高,德国需要深入了解当代中国的学术人才,也需要更多会中文的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这是德国教育科研部、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和外交部本周一(5月7日)在柏林联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


报告由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几位学者撰写。他们以德国教育机构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有关中国的知识在德国中学、大学、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中所占的地位,同50多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团体代表进行访谈,汇总了各界对"中国技能"(China-Kmpetenz)的需求和期待。


德国教育和科研部国务秘书舒特(Georg Schütte)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德国需要更多了解中国、能与中国伙伴沟通的人,能告诉德国人中国的利益和兴趣所在,或反过来告诉中国人德国想要什么,以及如何表述。简言之,我们需要能够专业地与中国打交道的人。"


报告认为,最核心的"中国技能"除了对中文的掌握,还包括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技巧。而获取这些技能的最佳途径是在中国学习、工作一段时间。


有关中国的知识在德国学校里还是个"边缘题目"。就连地理、历史、经济等教材中,都很少提到中国。这与中国在全球化世界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对德国的重要意义都不相称。

在德国学校里,中国是个边缘题目


对中国望而却步?


尽管开设中文课的德国中学和职业学校总体在增加,但学习中文的学生人数数年来徘徊在每学年5000人左右。作为对比,法国的数字为每学年38000人,是德国的7倍还多。同时,在德国大学以中文或中国研究为主攻专业的学生人数甚至有所下降,2016/2017学年的入学新生为484人。


报告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样的,有的是程序上的,例如申请中国签证手续繁琐;有的是认知上的,比如媒体的负面报道造成年轻人对中国的印象不佳,中国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或生活质量也让一些人望而却步。另外,中文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外语。


报告作者向德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中国技能"的建议,包括在中学推广中文作为第二外语,而且越早越好,为中学教师提供进修课程,加强中文师资培养;在高等教育领域推进高校学历的相互承认;创立交流平台,更好地聚合、协调现有的"中国技能"资源,让有兴趣有需求的企业、机关和个人全面获取有关中国的信息。


舒特表示,教育部门努力的方向是,"创造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框架条件,鼓励他们到中国去学习。比如一个建议是建立双学位的制度,让大学生在德国和中国所获得的学历能得到对方高效的认可。"


[url=]








[/url]

观看视频01:33

中文到底难不难学?





不能靠孔子学院


此外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学者还强调,在中学和大学的中文和中国教学上,应由德国教育部门直接负责,来自中方的教学选项,例如孔子学院的课程只应作为补充。一段时间来,在全球各国设立的孔子学院的中立性受到多方质疑,批评者认为,该学院在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同时,也试图传递中国官方的政治立场。


舒特指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对各自的教学内容赋予信任,必须做到透明,让人能一目了然,这里是在以怎样的方式传递何种信息。另外,德国现在有这么大的需求,我们必须培养更多的中文教师,仅靠孔子学院是不能满足这一需求的。"


负责德国中小学教育的文化部长联系会议的国际关系专员克里尔·德卡佩罗(Angela Krill de Capello)对德国之声表示,各州主管教育部门将对有关建议进行审核,包括在地理、历史教材中增加有关中国的内容。"理论上当然一门外语越早学越好",她说,中文课虽然目前只能作为第二或第三外语,但对学生来说这将对职业前途有帮助。


克里尔·德卡佩罗也承认,在学校教育方面,一些建议虽然很有意义,但涉及到资金问题,以及德国教育政策各州各自为政的现实,短期内恐难以付诸实施。她更看好一些引导个人兴趣的单个项目,认为这能激发年轻人对这个国度及其文化的兴趣。


看来,要提高"中国技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文化、教育、学术交流、对外政策方面作长期的投入,需要有协调和规划。德国能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或者说,政府能不能推动更多年轻人认识中国、深耕中国,人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6-9 08:28 , Processed in 0.06183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